实验效果报告.docx
《实验效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效果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效果报告
实验效果报告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的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课题实验效果报告
2010年8月——2012年7月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
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我校自实施课题以来,对2009级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合体育与健康所蕴涵的身体练习手段,采用科学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协调身体品质更完美的发展。
具体实验效果如下: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身体锻炼可以发展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和困惑等消极心境具有抵抗作用。
(2)在身体锻炼中与朋友、同学等进行的交往、交流是令人愉快的,它具体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
(3)身体锻炼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分散对自己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
诸如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使参与者锻炼时进入自由联想状态。
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可能促进思维的反省和脑力的恢复。
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
项目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的知识,搜集与实验有关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为顺利进行实验打下基础。
第二步,进行兴趣教学分组,成立项目课题研究小组
在课题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实际情况选择运动项目,然后我又对学生所选的体育项目进行了统计、分类、调剂,最后确定了人数较为集中的篮球、羽毛球、博击、跳绳、足球、乒乓球6个小组。
兴趣教学小组确定,也就是某某运动项目课题研究小组的成立。
每个学生都是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他们和推选出来的组长一道根据教师提出的课题制定本小组的训练计划,研究设计出适合本组学习新动作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步,制定并实施课题研究计划
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组长的组织下根据项目的特点及自身的运动水平按照教师给出的课题进行共同讨论、研究制定出一个单元的训练计划(一般为5课时),并按照要求科学地去学习和练习。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课题学习过程来控制教学的方向和过程,而学生在对一连串有问题的课题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所喜欢的运动,自己去设计、尝试、验证,得出自己的结论,按照自己的设想去练习。
学生可以在相当的范围决定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进度。
在配合同学之间的互学和互评,就使学生摆脱了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状态。
从而使他们在这种探索性和相对自律的学习中满足自身对运动的个体需要,最终使学生理解体育,热爱体育。
第四步,轮流组织、发展个性
各小组每节课的练习安排由组员轮流策划、执行,充分体现其个人的风格。
内容包括准备活动的徒手操练习和游戏、新技术的讲解与示范、练习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给任务、给压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让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展现,内在的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五步,及时小结,定期交流
每节课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练情况及时进行小结,认真分析、查找成功和失败之处,并强化和改正。
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教师给学生最后一个课题,如:
请各小组总结一下,你们在本单元教学中学会了那些动作?
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你在学习中都明白了什么?
你在本单元的学习里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你能不能把这种方法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在单元总结会上各组进行汇报。
通过这样的小结与交流,教师能够较好的掌握和发现学生在进行学、练的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而且各小组通过定期的经验交流,能起到一个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
第六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制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素质、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尽可能地公平、公正地对待、评价每一个学生。
下面的评价方法是教师和同学们一块讨论、研究制定出来的。
学生阶段考核成绩=级别分(20%)+平时分(40%)+考核分(30%)+自评分(10%)+其他加分
级别分:
就是学生选择考核内容的难度系数。
共分三级,一级20分,二级12分,三级6分
平时分:
是根据每节课学生完成任务目标的情况、研究的成果及练习态度及学生为本课题研究小组所提出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及在实施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大小所给的分。
考核分:
阶段考核时组长和其他组员所给的分数的平均值。
自评分:
学生根据阶段的练习情况及阶段考核的满意程度给自己打的分。
其他加分:
指对进步最大的,上课最认真的、技术技能考核中前三名的、课堂表现最突出的学生给予加分。
分值5到10分不等。
六、结果与讨论
在近两年课题实验过程中,对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指标和反馈指标的测试,并把实验前后所测的数据用体育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比较。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实验年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
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以上,学校健康教育评价良好率达到100%。
(2从我校2009级中小学上报国家数据库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和调研结果表明,我校实验年级形态发育水平有所提高,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有所增长,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速
度和力量都有所提高。
(3)实验年级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体育组现在的课程配置,在统筹安排下,操场的每一块场地,每一件器材都做到了物尽其用。
后期的工作安排中还应继续挖掘教师资源,尽量再开设1—2个项目。
将现在的田径队和篮球队人数分流一部分。
同时,加大对器材的改造,保养,使资源都能用得合理。
度、力量也有所提高。
(4)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实验年级学生对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变,身体素质正在缓慢提升,师生的健康意识显著增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帮助,转化差生,感化后进生,开展心理咨询,使学生不良行为,偏激行为得到疏导,为建立和谐学校作出了贡献。
同时,学校环境卫生面貌和卫生设施的显著改善,给人以良好心理刺激,促进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心态,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树立健康的信念,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也提高了学生文化成绩。
为了解我校开展体育课题取得的效果,为后期的工作提供依据,
对实验年级和对照年级实验前后四个阶段问卷调查统计表来看差异显著,(详见表一)。
(表一)
学生对体育活动及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
第一阶段:
2010年8月——2011年2月
调查人数:
286人
调查人数:
256人
有效问卷:
279人
有效问卷:
251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非常喜欢
89
32.14%
非常喜欢
79
31.42%
比较喜欢
72
25.71%
比较喜欢
65
25.89%
一般喜欢
87
31.07%
一般喜欢
71
28.28%
不喜欢
31
11.07%
不喜欢
36
14.34%
第二阶段:
2011年3月——2011年8月
调查人数:
284人
调查人数:
251人
有效问卷:
278人
有效问卷:
247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非常喜欢
103
37.05%
非常喜欢
83
33.61%
比较喜欢
88
31.65%
比较喜欢
72
29.14%
一般喜欢
75
26.97%
一般喜欢
64
25.91%
不喜欢
12
4.31%
不喜欢
29
11.74%
第三阶段:
2011年9月——2012年2月
调查人数:
283人
调查人数:
251人
有效问卷:
276人
有效问卷:
244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非常喜欢
120
43.47%
非常喜欢
85
34.55%
比较喜欢
96
34.78%
比较喜欢
71
29.14%
一般喜欢
57
20.65%
一般喜欢
63
25.91%
不喜欢
3
0.10%
不喜欢
25
11.74%
第四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7月
调查人数:
282人
调查人数:
248人
有效问卷:
279人
有效问卷:
246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非常喜欢
143
51.25%
非常喜欢
94
38.21%
比较喜欢
101
36.20%
比较喜欢
74
30.08%
一般喜欢
37
13.26%
一般喜欢
53
21.54%
不喜欢
2
0.71%
不喜欢
25
10.16%
从本表的调查结果来看,对照年级的学生对体育活动及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没有多大变化。
而实验年级对体育活动及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这说明我校自实施体育课题以来改变了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的现象。
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第一阶段:
2010年8月——2011年2月
调查人数:
286人
调查人数:
256人
有效问卷:
279人
有效问卷:
251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一周3—5次
85
30.35%
一周3—5次
76
30.27%
一周2—3次
92
32.85%
一周2—3次
68
27.09%
一周1次
68
24.28%
一周1次
69
27.49%
几乎没有
35
12.5%
几乎没有
38
15.13%
第二阶段:
2011年3月——2011年8月
调查人数:
284人
调查人数:
251人
有效问卷:
278人
有效问卷:
247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一周3—5次
135
48.21%
一周3—5次
83
33.61%
一周2—3次
95
33.92%
一周2—3次
72
29.14%
一周1次
47
16.78%
一周1次
64
25.91%
几乎没有
13
4.64%
几乎没有
29
11.74%
第三阶段:
2011年9月——2012年2月
调查人数:
283人
调查人数:
247人
有效问卷:
276人
有效问卷:
245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一周3—5次
235
85%
一周3—5次
97
39.59%
一周2—3次
35
12%
一周2—3次
71
28.97%
一周1次
7
2%
一周1次
58
23.67%
几乎没有
3
1%
几乎没有
19
7.75%
第四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7月
调查人数:
282人
调查人数:
248人
有效问卷:
279人
有效问卷:
246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一周3—5次
256
91.4%
非常喜欢
94
38.61%
一周2—3次
14
5%
比较喜欢
74
30.08%
一周1次
8
2.8%
一般喜欢
43
17.47%
几乎没有
2
0.71%
不喜欢
15
6.09%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实施体育课题以来学生锻炼的热情高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与以前相比,学生对现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自发组织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次数也在缓慢提升这说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逐渐形成,自然身体素质有一定提高。
③学生对体育课题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满意程度。
第一阶段:
2010年8月——2011年2月
调查人数:
286人
调查人数:
256人
有效问卷:
279人
有效问卷:
251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满意
51
18.21%
满意
64
25.49%
比较满意
72
25.71%
比较满意
68
27.09%
一般
111
39.64%
一般
79
31..47%
不满意
46
16.42%
不满意
40
15.93%
第二阶段:
2011年3月——2011年8月
调查人数:
284人
调查人数:
251人
有效问卷:
278人
有效问卷:
247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一周3—5次
135
48.21%
一周3—5次
83
33.61%
一周2—3次
95
33.92%
一周2—3次
72
29.14%
一周1次
47
16.78%
一周1次
64
25.91%
几乎没有
13
4.64%
几乎没有
29
11.74%
第三阶段:
2011年9月——2012年2月
调查人数:
283人
调查人数:
247人
有效问卷:
276人
有效问卷:
245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一周3—5次
235
85%
一周3—5次
97
39.59%
一周2—3次
35
12%
一周2—3次
71
28.97%
一周1次
7
2%
一周1次
58
23.67%
几乎没有
3
1%
几乎没有
19
7.75%
第四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7月
调查人数:
282人
调查人数:
248人
有效问卷:
279人
有效问卷:
246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一周3—5次
256
91.4%
非常喜欢
94
38.61%
一周2—3次
14
5%
比较喜欢
74
30.08%
一周1次
8
2.8%
一般喜欢
43
17.47%
几乎没有
2
0.71%
不喜欢
15
6.09%
从这个结果说明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运用体育教学、活动,训练的原则和施教方法是正确的。
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与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第一阶段:
2010年8月——2011年2月
调查人数:
286人
调查人数:
254人
有效问卷:
279人
有效问卷:
247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
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
人数
比例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66
12.5%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63
25.50%
培养能力,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
59
19.6%
培养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67
27.12%
提高抗挫折能
力,培养协作
60
30.3%
提高抗挫折能
力,培养协作
78
31..57%
获得运动的快乐
和成功的体验
45
33.9%
获得运动的快乐
和成功的体验
39
15.78%
第二阶段:
2011年3月——2011年8月
调查人数:
284人
调查人数:
251人
有效问卷:
278人
有效问卷:
247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53
18.92%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80
32.38%
培养能力,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
57
20.35%
培养能力,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
74
29.95%
提高抗挫折能
力,培养协作
62
22.14%
提高抗挫折能
力,培养协作
62
25.10%
获得运动的快乐
和成功的体验
78
27.86%
获得运动的乐
和成功的体验
31
12.55%
第三阶段:
2011年9月——2012年2月
调查人数:
284人
调查人数:
251人
有效问卷:
278人
有效问卷:
247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343
15.46%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83
33.60%
培养能力,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
55
19.78%
培养能力,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
73
29.55%
提高抗挫折能
力,培养协作
85
28.77%
提高抗挫折能
力,培养协作
58
23.48%
获得运动的快乐
和成功的体验
95
34.17%
获得运动的乐
和成功的体验
33
12.04%
第四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7月
调查人数:
282人
调查人数:
248人
有效问卷:
279人
有效问卷:
246人
2009级学生(实验年级)
2010级学生(对照年级)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调查内容
选择人数
比例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22
7.88%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68
27.46%
培养能力,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
29
10.39%
培养能力,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
65
26.42%
提高抗挫折能
力,培养协作
105
37.63%
提高抗挫折能
力,培养协作
63
25.60%
获得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123
44.08%
获得运动的快乐
和成功的体验
50
20.32%
从本表的调查结果来看选择“获得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和“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协作”学生最多而选择增强体质和培养能力的较少,这说明我校体育已经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已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度和情感的愉悦,提高学生抗挫折和情趣调节的能力,初步建立起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以此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七、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是多样性的。
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学校教学水平的不同,课题研究的方法是不同的,我校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和运动方法。
通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通过观察、探索、创新和实践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动作方法,提高学习的各种技能。
并通过心理健康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更好的适应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巴彦呼舒第五中学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