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9117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课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是课标的要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过程我们通过上一节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

这些结论包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这对理解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季风气候关系非常重要)。

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形成的关键在于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低纬高空北上气流所受摩擦力较小而偏转到与纬线平行,不能北上而堆积下沉,从而破坏单圈环流。

过程与方法: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

读世界一月七月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说出北半球海洋和陆地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高低。

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

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内容,但是遗忘的比较多了,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

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

三、重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之一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这是因为它不仅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更是下一节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前提,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环境中活跃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重点之二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这虽然不是课标要求的内容,但却是认识我国主要气候问题的前提,理解其转变规律更有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比较严谨,牵扯的相关知识较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也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认识。

四、教材分析

结合前一节课的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以及理想地球单圈环流(活动1,图2.9)的复习,附加自转条件,铺垫低纬近地面和高空风向的差异的比较,推导三圈环流(图2.10),并以平面简图的形式按顺序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梳理气压高低与气流升降的关系。

加入公转条件(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推导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2.11),说出移动规律。

加入海陆分布差异,铺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知识,依据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13和2.14),列表比较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部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结合P33海陆热力环流图(图2.4),说出冬、夏风向的变化。

在上两图中选出几点,根据“切-垂-偏-延”方法判断其风向,并与东亚季风图(图2.15)标示的风向相映证;结合海陆的两个最大,说明亚洲东部季风现象的显著性;根据风源地判断风的冷热、干湿性质。

P38活动和P39活动可以不用。

南亚季风成因不要涉及,也不比较东亚和南亚季风差异。

五、学习目标

1.按照发生规律,有顺序地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和移动规律。

2.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部冬、夏气压形势、风向和风的基本性质,说出造成这种变化现象的原因。

3.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兴趣。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启发式讲授法为主、适当采用案例探究法,自编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

1.复习引入: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什么?

(2)假设理想状态:

地球不自转、不公转、无海陆差异,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地球单圈环流图。

回忆画图,见理想状态赤道与极地间热力环流图(图2.9)。

以热力环流引出单圈环流。

2.理想现实化一(附加自转条件):

推导三圈环流(图2.10),采用板画方式。

(1)铺垫:

比较北半球高空、近地面风向的差异,说明原因。

(2)推导低纬环流,“0型”。

(3)推导中高纬环流,“8型”

(4)以平面简图的形式按顺序绘制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5)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

(6)梳理气压高低与气流升降的关系。

(1)地面风向以一定夹角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在一定距离处与某一等压线平行;高空摩擦力较小。

(4)极地-赤道冷热-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风带命名。

(6)高压-下沉;低压-上升。

推导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平面图上落实气压带、风带。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理想现实化二(再附加公转条件):

分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图2.11)。

(1)读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2)气压带和风带随什么移动?

两者移动幅度如何?

学生回答:

(1)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太阳直射点,同向不同幅(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幅度小)。

引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4.理想现实化三(再附加海陆分布差异):

推导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转换。

(1)结合P33海陆热力环流图(图2.4),铺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知识。

(2)依据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13和2.14),说出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列表比较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冬夏气温、气压、风向、对天气的影响。

(3)在上两图中选出几点,根据“切-垂-偏-延”方法判断其风向,并与东亚季风图(图2.15)标示的风向相映证。

结合北京冬夏天气变化说明。

(4)结合“两个最大”,说明亚洲东部季风现象的显著性。

学生回忆回答:

(2)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断裂成若干气压中心,(导致季风环流形成)。

陆地与海洋相比:

冬季降温快、气温低,高压,破坏副极地低压带,陆风、寒冷干燥;夏季升温快、气温高,低压破坏副热带高压,海风、温暖湿润。

认识海陆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说出北半球海洋和陆地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高低。

预留方案:

如果课堂推导时间过长,课时紧张,可不讲4(3)、(4),也不列表比较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冬夏气温、气压、风向、对天气的影响。

小结反馈:

小结:

见板书

课堂反馈: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B.中纬西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东北信风带

2.某地常年受D的控制,气候温和多雨,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气候D.地中海气候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B.赤道上空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C.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D.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4.下图2是1月份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中5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

1032、1024、1016、1008、1000(hPa),那么等压线⑤和①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___hPa和____________hPa。

(2)呈纬向分布的气压带在此图中被分裂成块状气压中心的主要原是__________________,A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B是被切断后仅保留在大洋中的气压带。

(3)A气压中心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4)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C点的风向。

八、板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气旋和反气旋》教学设计中图版必修1

一、课程标准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

二、设计理念

《气旋和反气旋》的教学设计是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本课时内容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来设计的。

本课以在水平等压线图上画气压梯度力和风向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学生尝试探究的欲望,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一步一步的去思考、去尝试、去探究,教师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本设计强调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这一节内容是以“运动是绝对的”这一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为指导,说明地球的大气由于热力状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着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引起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迁移,《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是第二节《水的运动》、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学习的基础,也为学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做好知识的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过渡与衔接,同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本节课的知识以图形形式表达更为清晰,教学过程中除注重示意图、动态图片的应用外,还强调学生亲自动手画示意图,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垂直气流方向相同,天气特征相同,通过举一反三、列表总结,学生能清晰的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探究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在简单的等压线图上画风向的知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自己能绘制出简易的气旋示意图,也能推断出垂直气流和天气,所以多数同学通过自主探究能完成本节课核心内容的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优生”带“慢生”)和举一反三、多次训练,最终使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动态多媒体课件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用静止图片解决问题,我不选择动态演示,防止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学生对熟悉的事物和身边的案例更感兴趣,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能解决的问题,我尽最大可能选择,让他们明确地理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以激起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3)能判断具体天气现象所属的天气系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推断垂直运动方向和天气的过程,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的绘制、垂直气流的方向的推导和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

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的绘制。

七、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

八、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展示目标

 

复习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目标检测

课后延伸

 

课时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

复习在水平等压线图上画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方法

 

尝试探究

北半球气旋图

 

推测垂直气流的方向和天气

 

举一反三

 

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气流及垂直气流与天气

 

南半球反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

 

学以致用

 

列表比较

用幻灯片展示最近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

用幻灯片展示课时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3)能判断具体天气现象所属的天气系统。

出示甲图

讲授画图要领并板图

出示乙图

讲授画图要领并板图

出示闭合等压线图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以北京为例讲授画气压梯度力方向和风向的方法

板书、板图

气旋:

水平气流(北半球)

讲授:

中心为低气压的空气漩涡就是气旋。

提问:

大量空气源源不断由外围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会怎样运动?

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汽会怎样变化,天气会怎样变化?

板书、板图

垂直气流上升

天气阴雨

 

出示等压线图

引导学生观察此图与原图的差别,画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气流并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推测垂直气流的方向和天气。

板书、板图

反气旋:

水平气流(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垂直气流:

下沉

天气:

晴朗

引导学生画南半球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图并巡视指导

展示不规则的等压线图和南半球气旋、反气旋气流方向。

提醒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真正的等压线不是标准的同心圆,可能十分不规则。

幻灯片展示

判断下列天气现象属于哪种天气系统

(1)xx年10月13日,受台风“芭玛”影响,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沿海、海南大部有大雨或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

(2)我国北方地区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

(3)7、8月份长江流域的伏旱

(4)一场秋雨一场寒

(5)一场春风一场暖

(6)本月初,热带风暴“银河”袭击印度,造成洪灾。

展示气旋和反气旋基础知识比较表

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填写气旋反气旋基础知识比较表(见附件1:

学案)并巡视指导

展示填写结果

幻灯片展示小测试题(见附件)

留课后思考作业(见附件)

 

阅读体会

 

在学案上所给的等压线图上画甲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在学案上所给的等压线图上画乙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小组合作尝试画北京、天津、迁安、承德四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聆听教师讲解、思考后作修改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认真观察,找出差别,在学案图上画北京、天津、迁安、承德四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画南半球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图

 

思考判断

 

思考填表

 

思考并解答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准备,解决学生画图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层层深入,由易到难,为尝试探究新内容打好基础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学生熟悉的地名引入新课学习,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具体的地名标注气旋中心不同部位的点,利于学生理解处在台风中心不同部位风向的差异。

 

明确气旋的定义

让学生明确,水平气流决定垂直气流,大气的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推导新知识,既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体会地理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

 

帮助学生学会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知识总结,培养课后进行知识总结的习惯

 

检验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让学生的思考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副板书:

 

附件一:

学案

【温故知新】

画出北半球甲、乙两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图例: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

 

【尝试探究】

尝试在甲图中画出北京、天津、迁安、承德四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在乙图中画出四地气压梯度力的方

向和风向

【举一反三】画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

 

【列表总结】

气旋和反气旋基础知识比较表

比较项目

气旋

反气旋

中心气压

水平气流

(顺逆)时针

辐合辐散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示意图

垂直气流

天气

举例

附件二:

练习

【目标检测】

1、读上面水平等压线图回答

(1)判断A、B分别为什么天气系统?

(2)以A为中心大气在水平方上的运动方向如何?

(3)B地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如何,一般会形成怎样的天气?

2.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

3.当“海棠”台风中心在温州正南时,受其影响温州吹: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课后延伸】

读“北半球某日天气系统分布示意图”(图4),回答1-2题。

1.甲处是

A.高压中心B.低压中心

C.冷锋D.暖锋

2.①处的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3.当台风中心移至佛山市正北方向时,佛山市的风向为(  )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4.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在什么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A.气旋B.反气旋C.低纬环流.D.夏季风

5.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鹦鹉”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

6.当台风中心位于台湾岛以东15km处时,台北市的风向为(  )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7.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7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

ABCD

读A、B两幅图,完成8~9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图近地面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

B.A图近地面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

C.B图中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

D.A图中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图所示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形成台风或飓风

B.长江中下游受A控制时形成伏旱

C.中南半岛盛行东北风时,夏威夷群岛受B控制

D.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就是受A的影响

10.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画出气压梯度力(虚线)和气流运动方向(实线)。

(2)甲图为______天气系统,其水平气流状况为______;该系统控制下的天气多______。

(3)乙图为______天气系统,其水平气流状况为______;该系统控制下的天气多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