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8766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

《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docx

完整版泵与泵站配套习题答案

《水泵及水泵站》配套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

2.效率

3.流量

4.有效、轴

5.真空表、压力表

6.几何、运动

7.效率

8.叶轮、特性曲线

9.流量、扬程、变化规律

10.不漏气、不积气、不吸气

11.叶轮、泵轴;泵壳、泵座;轴封装置、减漏环、轴承座

12.外径、转速

13.几何、运动

14.取水、送水、加压、循环

15.吸音、消音、隔音、隔振

16.叶轮、旋转

17.高、低

18.单吸、对称

19.最大吸上

20.闭、开

21.开、有

22.可靠性、三

23.变极调速、变频调速;

24.kgf·m/s、kw、HP

25.真空泵、水射器;

26.合建、分建;

27.ns、共性 

28.正比、半径、转速

29.径向、轴流泵、轴向与径向合成

30.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

31.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水泵吸水口直径(in)、比转速为280

32.改变电动机的转速;电机转速不变,通过中间偶合器变速

33.运动部分、固定部分、交接部分;

34.调速、削切叶轮、串并联水泵;

35.3.65nQ1/2/H3/4

36.Q1/Q2=n1/n2;H1/H2=(n1/n2)2;N1/N2=(n1/n2)3;

Q1/Q2=D1/D2;H1/H2=(D1/D2)2;N1/N2=(D1/D2)3;

37.叶片式、容积式、其他;

38.扬程、流量、轴功率、效率、转速、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或气蚀余量;

39.过流、一定比例 

40.局部泵站、中途泵站、终点泵站;

41.轴承座、减漏环、轴封装置;

42.叶片形状、质量力、方向;

43.减漏、承磨;

44.泵壳、泵轴、泵座、叶轮、填料盒、减漏环、联轴器、轴承座、轴向力平衡措施

45.HT=(u2c2cosα2-u1c1cosα1)/g,牵连速度u2与绝对速度c2的

46.ηh(水力效率)、ηv(容积效率)、ηm(机械效率)

47.参与并联工作的各台水泵总出水量等于在相同扬程下,各台水泵出水量之和。

48.IS系列单级单吸式离心泵、SH(SA)系列单级双吸式离心泵、D(DA)系列分段多级式离心泵、JD(J)系列深井泵、轴流泵、混流泵等

49.流量;管路系统的压力、电动机的功率和泵缸本身的机械强度

50.独立、附设、室内 

51.吸水管路、压水管路

52.真空泵引水、水射器引水、水泵压水管引水、人工引水

53.轴流泵、流量大扬程小

54.自来水制水成本、合理降低泵站电耗 

55.容积、往复、旋转

56.水头损失、流量

57.转速、特性曲线 

58.径向、能量

59.20、一个标准、吸上真空度 

60.电动机、管路及附件 

61.静扬程、水头损失

二、名词解释

1.水泵在标况下运行时,所允许的最大吸上真空高度mH2O。

2.离心泵的六个基本性能参数中,当n=const时,H=f(Q),N=F(Q),η=φ(Q),HS=ψ(Q)等函数关系所表示的各参数随Q变化的曲线。

3.多台水泵联合运行,由联络管经一公共压水管道(管网)向高地水池输水的情况。

4.水泵在供水的总比能与管道要求的总比能平衡的工况点工作时,若管道上的闸阀全开,则该工况点即为水泵装置的极限工况点,也即水泵在该点工作,则保证其静扬程为HST时,管道中通过的流量最大。

5.表示水泵输送被抽升的液体到HST高度时,管道中单位重量液体所消耗能量随流量变化的关系

6.水泵与配套电机和吸、压水管路及其附件所组成的系统。

7.水泵进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相应温度下液体饱和蒸汽压力的富裕能量。

8.静扬程HST:

水泵吸水井的设计水面与水塔(或密闭水箱)最高水位之间的测管高差。

水泵装置的总扬程:

水泵对单位重量(kg)液体所作之功,也即单位重量液体通

过水泵后其能量的增值。

9.即水泵吸水地形高度(安装高度)的最大值:

吸水井(池)水面的测管水面到泵轴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在水泵安装高度Hss计算公式Hss=Hv–V12/2g-∑hs中,Hv之最大极限值即水泵的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故Hss有一个最大值。

10.水泵高效段范围在坐标纸上形成的图形。

11.将各种类型水泵的高效率方框图绘于同一坐标纸上形成的图。

12.12为水泵的吸水口直径(in)、sh为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28为水泵比转速280、A为叶轮第一次切削。

300为泵进口直径(毫米),S为双吸离心泵,12为扬程(米),A为叶轮外径第一次切割。

13.水泵有效功率(单位时间内流过水泵的液体从水泵获得的能量)与轴功率之比。

14.在压力管道中,由于流速的剧烈变化而引起一系列急剧的压力交替升降的水力冲击现象,又称为水击。

15.轴流泵的扬程随流量的减小而剧烈增大,Q~H曲线陡降,并有转折点;Q~N曲线也陡降;Q~η曲线呈驼峰形,即高效率工作范围很小。

16.单位重量的液体通过水泵获得的能量增值,kg·m/kg。

17.一种转化能量的机器,其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所输液体的动能或势能,使之得到输送或提升。

18.将每一个工况相似水泵群用一台标准模型泵来代表,该模型泵能反映泵群共同的性能特性和叶轮构造,则其转速称为该工况相似水泵群的比转速或比速或相似准数。

用途:

(1)ns公式中含n、H、Q、ηmax,故其能反映所代表的工况相似水泵群的性能特征。

n一定时,低Q高H水泵的ns小,低H高Q水泵的ns大。

(2)反映叶轮形状:

ns大,短而宽;ns小,长而狭

(3)反映特性曲线形状:

ns相同的水泵,其特性曲线形状相似而相对特性曲线相同。

19.相似工况抛物线:

凡是符合比例律关系的工况点,均分布在一条以坐标原点为顶点的二次抛物线上,此抛物线称为相似工况抛物线。

计算公式为:

H=KQ2。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四、选择题

1.

(1)、(3)、(4)

2.

(1)、

(2)

3.(3)

4.(4)

5.

(1)、

(2)、(4)(5)

6.

(2)

7.(3)

8.

(1)、(3)、(4)

9.

(1)、

(2)、(3)

10.

(1)、(3)

11.

(2)

12.

(1)、(3)、(4)、(5)

13.

(1)、

(2)、(4)、(5)

14.

(1)、

(2)、(3)、(4)

15.

(2)、(3)、(4)、(5)

16.(3)

17.

(1)

18.(4)

19.(4)

20.(3)

21.(3)

22.

(1)

23.(3)

24.(3)

25.

(1)

五、简答题

1.叶轮、泵轴、泵壳、泵座、填料盒、减漏环、轴承座、联轴器、轴向力平衡装置等。

2.闭闸启动。

Q=0时,N最小,符合电机轻载启动要求,对设备的电网工作有利。

3.

(1)随HST改变;

(2)随阻力系数S改变;(3)随泵本身特性改变,即改变Q-H曲线(变速、切削叶轮、串并联水泵等)。

4.可以并联。

因为它们的比转速相等(nS=90)为工况相似水泵,扬程范围相近。

5.

(1)取水泵站(一泵站);

(2)送水泵站(二泵站);(3)加压泵站;(4)循环泵站

6.

(1)引水设施;

(2)计量设施;(3)起重设备;(4)通风与采暖设施;(5)排水设施;(6)通讯设施;(7)防火与安全设施

7.当水泵采用抽气设备充水或能自灌充水时,为了减少吸水管进口处的水头损失,吸水管进口通常采用喇叭口形式。

8.H=Hd+Hv,H——离心泵装置的总扬程,mH2O;

Hd——以水柱高度表示的压力表读数,mH2O;

Hv——以水柱高度表示的真空表读数,mH2O;

9.水泵的安装高度:

自吸水井水面的测压管水面与泵轴的垂直距离。

HSS=HS’-V12/2g-∑hs=Hs-(10.33-ha)-(hva-0.24)-(V12+∑hs)

Hs’——修正后采用的允许吸上真空度,mH2O;

Hs——水泵厂给定的允许吸上真空度,mH2O;

ha—安装地点的大气压,mH2O;

hva—实际水温下的饱和蒸汽压力,mH2O;

V12/2g—水泵接真空表断面处的流速水头,mH2O;

∑hs—水泵吸水管中的水头损失,mH2O;

10.A、不漏气(吸水管路一般采用钢管;采用铸铁管时施工接头一定要严密)

B、不积气(应使吸水管有沿水流方向连续上升的坡度i>0.005,以免形成气囊;并使沿吸水管线的最高点在水泵吸水口顶端;吸水管断面一般大于水泵吸水口断面,以减小水损;吸水管路上变径管采用偏心渐缩管保持其上边水平)

C、不吸气(吸水管进口在最低水位下淹没深度不小于0.5-1.0m;若淹没深度不够时应于管子末端装置水平隔板)

11.离心泵气蚀现象是一种流体力学的空化作用,与旋涡有关。

它是指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压力降至其临界压力(一般为饱和蒸汽压)之下时,局部地方的流体发生汽化,产生微小空泡团。

该空泡团发育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在外部因素的影响(气体溶解、蒸汽凝结等)下溃灭而消失,在局部地方引发水锤作用,其应力可达到数千个大气压。

显然这种作用具有破坏性,从宏观结果上看,气蚀现象使得流道表面受到浸蚀破坏(一种持续的高频打击破坏),引发振动,产生噪音;在严重时出现断裂流动,形成流道阻塞,造成水泵性能的下降。

为避免气蚀现象产生,水泵使用者可采取正确选择吸水条件、减小泵外部的压力下降,即适当选取水泵的安装高度、增大吸水管管径、减小吸水管长度及减少其配件,即避免吸水管路不正确的安装方法等措施。

12.n一定时,比转速高则流量大扬程低;比转速低则流量小扬程高。

13.

(1)依据:

所需的流量,扬程及其变化规律

(2)供水量变幅较小的一级泵站的设计流量计算式:

Qr=αQd/T

α——水厂自身用水系数

Qd——供水对象最高日用水量

Qr——一级泵站水泵所供给的流量

T——一级泵站在一昼夜工作的小时数

(3)设计扬程计算式:

H=HST+∑h

HST’—水源井中最枯水位与水厂的前端处理构筑物(一般为混合絮凝池)最高水位的高程差。

∑h---吸、压水管路的总水头损失。

14.

(1)纵向排列:

适用于如IS型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顶端进水,使吸水管

保持顺直状态)

(2)横向排列:

适用于侧向进、出水的水泵,如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Sh、SA、S型(进出水顺直,水力条件好,节省能耗)

(3)横向双行排列:

节省基建造价,适用于机组较多的圆形取水泵房布置)

15、公式H=Hv+Hd及H=HST+Σh中,H均表示离心泵装置的总扬程(mH20);Hv为以水柱高度表示的真空表读数(mH20);Hd为以水柱高度表示的压力表读数(mH20);HST为水泵的静扬程;∑h水泵装置管路中水头损失之总和(mH20)。

前一公式用于计算运行中水泵装置的总扬程;后一公式用于计算(依据原始资料)进行泵站工艺设计时选泵所需扬程。

16、决定离心泵装置工况点的因素有:

泵型、实际n值、输配水管路布置及水池和水塔(高地水库)之水位值和变动等边界条件。

17.调速运行的优点:

扩大了离心泵的有效工作范围,利于节能。

注意事项:

(1)调速后的转速不能与其临界转速重合、接近或成倍数,否则,将可能产

生共振现象而使水泵机组遭到破坏;

(2)水泵的调速一般不轻易调高;

(3)泵站中采用调速泵与定速泵并联工作时,定速泵作大调使用,调速泵作细

调使用;

(4)调速范围的确定以调速后各泵均运行于各自高效段为标准。

18.

泵类型

工作原理

用水充满泵壳和吸水管道,驱动电动机使水和叶轮做高速旋转运动此时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叶轮,经蜗形泵壳中的河道而留入水泵的压水管道由压水管道而输入管网中去,在这同时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沿吸水管而源源、不断的留入叶轮吸水口又受到高速叶轮的作用被甩出叶轮而输入压水管道,这样就形成了离心泵连续输水。

轴流泵的工作是以空气动力学中机翼的升力理论为基础的,由于沿翼型下表面的路程要比翼型上表面的路程长一些,因此流体沿翼型下表面的流速要比沿翼型上表面流速大相应的翼型下表面的压力将小于上表面,流体对翼型将有一个由上向下的作用力P同样翼型对流体也将产生一个反作用力P'此P'力的大小与P相等,方向由下向上,作用在流体上,具有翼型断面的叶轮,在水中做高速旋转时,水流相对于叶片就产生了急速的绕流,如上所述叶片将对水施以P'在此作用水就被压升到一定高度上去。

高压水以流量Q由喷嘴高速射出时。

连续挟走了吸入室内的空气在吸入室内造成不同程度的真空,被抽升的液体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量进入吸入室,两股液体在混合管中进行能量的传递和交换,使流速压力趋于拉平,然后经扩散管使部分动能转化为压能后以一定的流速由管道输送出去。

当柱塞向右移动时泵缸内造成低压,上端的压水阀被关闭,下端的吸水阀便被泵外大气压力作用下的水压推开,水由吸水管进入泵缸,完成了吸水过程,相反当柱塞向左移动时,泵缸内造成高压,吸水阀被关闭,压水阀受压而开启,由此将水排除,进入压水管路,完成了压水过程,如此周而复始,柱塞不断进行往复运动,水就间歇而不断地吸入和排除,即依靠工作室容积的周期性改变来压送液体。

19.

(1)增加流量(水泵扬程相同时,总流量为各泵出水量之和);

(2)调节流量和扬程(通过开停

水泵来实现);(3)提高供水可靠性(一台坏了,其他泵即可继续供水)。

20、离心泵装置吸水管上用偏心大小头的原因是:

吸水管路要求有足够真空度,当真空值达到一定时,水中溶解气体会因管内压力减小而不断溢出。

若吸水管采用同心大小头,气体容易在管道某段高处聚集,形成气囊,影响过水能力,严重时会破坏真空吸水。

21.轴流泵应该是“开闸启动”。

因为若“闭闸启动”,即当Q=O(即当出水阀关闭时),其轴功率等于1.2~1.4Nd,Nd为设计工况下的轴功率,这样对电机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坏。

往复泵应该是闭闸启动。

因为往复泵是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而造成泵缸内的气压的变化来吸压液体的,所以在开机时压水阀应关闭,吸水阀通过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的水压推开,水由吸水管进入泵缸。

22.水泵启动前引水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吸水管带有底阀和吸水管不带底阀。

(1)吸水管带有水下底阀:

①高架水箱灌水:

一般用于小型水泵(水泵吸水管径在300mm以下),压水管路内常因停泵而泄空无水,吸水管路较短所需注入水量不多。

②压水管引水:

一般用于小型水泵(水泵吸水管径在300mm以下),压水管路内常有水。

(2)吸水管带有水上底阀:

③水上底阀引水:

用于小型水泵(水泵吸水管径在400mm以下)。

(3)吸水管不带底阀:

④真空泵直接引水:

适用于启动各种规模型号水泵。

尤其适合大、中型水泵及吸水管道较长时。

⑤真空泵常吊真空引水:

用于启动中、小规模型号水泵较多,大型水泵使用较少;适用于虹吸进水系统。

⑥液(气)射流泵、水射器引水:

适用于小型水泵。

⑦自吸泵(自吸式离心泵):

适用于水泵频繁启动的场合。

23.

(1)实测Q---H曲线

①不规则下降曲线。

②与最高η相应的点是水泵的最经济工况点,其数值是水泵铭牌上的各性能指标。

③曲线上与效率下降不超过10%ηmax相对应的部分称为高效段

(2)实测Q—N曲线

①是一条缓升曲线,Q增大,N增大,故选泵配套电机时应使其功率稍高

于N值,否则会发生烧毁事故,但也不应太高,否则降低电机效率。

②只适用于输送水或特别液体,否则需采用N=rQH换算。

(3)实测Q---Hs曲线

水泵在某点(Q,H)工作时的实际吸水真空值必须小于Q---Hs曲线上的相应值,否则产生气蚀现象。

24.高压水以流量Q1由喷嘴高速射出时,连续夹走了吸入室的空气,在吸入室内造成不同程度的真空,被抽升的液体在大气压力作用下以流量Q2由吸水管被吸入吸入室内,两股液体在混合管中进行能量交换和传递,使流速、压力趋于平衡,然后经扩散管使部分能量转化为压能后以一定流速由压出管输送出去。

25.水泵的Q~H特征曲线上的任一点(Q,H)表示当抽升液体的流量为Q时水泵提供给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为H,也即水泵能把单位重量的液体提升到H的高度。

管道特性曲线上的任一点(Q,H)表示流量为Q的液体被提升HST高度时,单位重量液体所消耗的能量。

水泵装置的工况点表示水泵特性曲线与管道特性曲线的交点,即能量的供、需平衡点。

26.

(1)引水

(2)计量(3)起重(4)通风与采暖(5)排水(6)通讯(7)防火

与安全(8)变、配电设施(9)自动控制系统(10)水泵机组(11)附属管道

27.吸水喇叭口、滤罩、检修阀门、止回阀、流量计、真空表、压力表、伸缩节等。

28.

(1)液流是恒定流;

(2)液槽中液流均匀一致,叶轮同半径处液流同名速度相等;(3)液流为理想流体。

29.若不灌水,则水泵启动后,在叶轮中心处只能产生0.75mmHg之真空值,此时吸水池水面大气压力与叶轮中心处压力之差不足以克服吸水管路的水头损失,将水从水池压入水泵,于是水泵抽不上水;而灌水启动后,可在叶轮中心处产生600mmHg的真空值,足够的压力差可将水送至水泵。

30.

(1)若β2>90°,则HT=A+BQT,QT增大,HT增大,且N增大。

由于中、小

城市昼夜间用水量变化幅度较悬殊,尤其是遇到消防或干管断裂等情况,给水

管网工作流量变化幅度就更大,而水泵轴功率也将在一个相当大的幅度内变

化,要求电机也在很大的功率变迁范围内有效工作,一般电动机不合适。

因此,

这样的离心泵对电动机的工作不利。

(2)实际情况下,由于U2=nπD2/60,n、D2一定,U2一定;且Q=F2•C2r=πD2•b2Ψ2

C2r,Q及D2、b2一定,C2r也一定。

若β2增大,C2增大,则叶轮出口动能增大,使叶轮出口和涡壳内水损增大,于是造成的H2增大,无法有效利用。

(3)为避免叶轮进水口处产生旋涡,一般离心泵α1=90º,若β2>90°,则叶片形状在几何上必加大水流槽弯度,使每个叶片存在有方向不同的两个弯曲,则叶轮内水体弯道损失增加。

综上所述,离心泵叶轮几乎一律采用后弯式叶片(流道平缓、弯度小、水损小,η较高)使水泵流量随H增大而下降,相应的Q~N曲线也是一条平缓上升曲线。

31.12sh-19,20sh-19不可以串联,因为它们流量范围不相近。

32.对基本方程式的修正:

(1)原假定1:

“恒定流”。

叶轮转速不变时,叶轮外绝对运动可认为恒定;水泵开动一定t后,外界使用泵中不变时,可基本满足。

(2)原假定2:

“液槽中液流均匀一致,叶轮同半径处液流同名速度相等。

”与实际情况有差异因叶片数有限,并非无穷多,无穷薄,于是液流于液槽中有一定的自由度,且有反抗水流本身被液槽带着旋转的惯性,使水流保持原位的趋势,而出现了相对于液槽的“反旋现象”。

由于反旋,近背水面处,流速↑,压力↓;近迎水面处,流速↓,压力↑,与叶轮迎水面压力高于背水面压力的事实相符,而与假定想矛盾,即水泵液槽中叶流流速实际分布不均匀。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要进行专门修正,即HT′=HT/(1+P),P为修正系数,由经验公式确定。

(3)原假定3:

“理想液体”。

由于水泵所抽升的实际液体有粘性,则在泵壳内有水损,于是水泵实际扬程H将永远小于其理论扬程HT,即

H=ηh*HT′=ηhHT/(1+P),其中ηh:

水力效率(%);P:

修正系数。

33.

(1)ns公式中含n、H、Q、ηmax,故其反映所代表的工况相似水泵群的性能特征。

n一定时,低Q高H水泵的ns小,低H高Q水泵的ns大。

(2)反映叶轮形状:

ns大,短而宽;ns小,长而狭。

(3)反映特性曲线形状:

ns相同的水泵,其特性曲线形状相似而相对特性曲

线相同。

34.可分为三类:

(1)叶片式水泵—靠叶轮的高速旋转来实现能量的传递与转换,并伴有能量损失;

(2)容积式水泵—靠其中动件与不动件的相对运动使泵体工作室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完成对液体的压送;(3)其他类型水泵,如射流泵—靠高速液流或气流的动能来压送液体;螺旋泵—靠螺旋推进原理来提送液体等。

35.

(1)因为Hs值与当地的大气压及抽升水的温度有关。

在工程中应用水泵样本

中的Hs值时必须考虑到:

当地大气压越低,水泵的Hs值越小;抽升的水温越高,

水泵的Hs值越小,故水泵铭牌上注明的HS=2.5m表示只有当地大气压为1atm,

抽升水温为20℃时,水泵入口的真空值Hv只要不大于2.5mH2O,就能保证该泵

在运行中不产生气蚀。

而在实际使用中,若水泵所处的地面大气压不是标准大

气压或者抽升水温不为20℃时,就应根据Hs’=Hs-(10.33-ha)-(hva-0.24)

对Hs进行修正,才能保证水泵在运行中不产生气蚀。

(2)铭牌上Hs=2.5m只意味着在标况下抽升20℃水温时,该泵吸入口接真空

表处要求的绝对压力最低不能低于7.83m水柱。

六、作图题

1.

(1)按“等扬程下流量叠加原理”绘两台水泵并联(Q~H)Ⅰ+Ⅱ曲线;

(2)因两台水泵水源水位相同,且管路对称布置,则有从各自吸水管端到汇

集点水头损失亦相等,则水泵吸压水管路所需的扬程相等。

根据H并=HST+SAOQⅠ

2+SOGQⅠ+Ⅱ2=HST+SBOQⅡ2+SOGQⅠ+Ⅱ2=HST+(1/4SAO+SOG)QⅠ+Ⅱ2(∵QⅠ+Ⅱ=2QⅠ=2QⅡ),绘出管道系统特性曲线Q~HST。

(3)以上两条曲线交点M(QⅠ+Ⅱ,H并)则为两台水泵并联工作之工况点,其所对

应的并联机组的N并=NⅠ+NⅡ,η并=(γQⅠHⅠ+γQⅡHⅡ)/(NⅠ+NⅡ)。

(4)自M点引水平线与(Q~H)Ⅰ,Ⅱ交于N(QⅠ,Ⅱ,H并,Ⅰ,Ⅱ)点,即为两台水泵并

联时的单泵工况点。

自N点向下引垂线分别交Q-η,Q-N曲线于S、P点,即得

联工作时各单泵工作的效率点、轴功率点。

2.

(1)由图确定A点流量Q夏,据Q冬=(1-25%)Q夏计算夏季需水量。

(2)在图中管道系统特性曲线上找到Q夏点,得到相应H夏。

(3)根据K=H夏/Q夏2,绘出切削抛物线H=KQ2与Q~H曲线相交于B点,即为点(Q夏,H夏)在切削前的对应点。

(4)根据切前律Q夏/QB=D2’/D2,求出D2’。

3.改变离心泵装置工况点的方法:

(1)改变Q—HST曲线

①阀门调节——闸阀节流(关小阀门,则阻力系数S上升,工况点左移;开大阀门,S下降,工况点右移。

②改变HST,(如取水泵房,随水源水位变化不同,HST不同,工况点不同)

(2)改变Q~H曲线

①切削叶轮

②调节转速

③串并联水泵

Q

H

(1)调速

(2)

(3)

H

(2)闸阀调节

Q

 

4.

(1)根据∑h=SQ2,在Q坐标轴下分别绘出泵1、泵2的Q~∑hAB与Q~∑hCB。

(2)在(Q~H)1及(Q~H)2上分别扣除相应Q下∑hAB及∑hCB之值,得(Q~

H)1‘及(Q~H)2’折引特性曲线。

(3)据等扬程下流量叠加原理,绘出(Q~H)1‘及(Q~H)2’并联后的(Q~

H)并’性能曲线。

(4)据H=HST+SBDQ1+22绘出管段BD的管道系统特性曲线,与(Q~H)并’交

于E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