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8443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docx

部编版《蜜蜂》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蜜蜂人教(部编版)

《蜜蜂》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思想教育:

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读读《昆虫记》这本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蜜蜂》。

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

2.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2.自由组合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实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

(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可以看出。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

做白色记号,是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在两里外放飞是为了了解蜜蜂认不认得回家的路。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

先读给同桌听。

读时教师适机点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刚放飞时,恰巧起风了,作者观察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这时,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说明作者担忧蜜蜂找不着家。

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想到: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

”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

这些地方要多读,读出感情。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实验结果的?

指名朗读。

(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对“本能”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四、归纳小结。

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在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加以归纳。

如,周到严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

五、拓展作业。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

做个小实验来证实。

验证过程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板书设计:

离家20只

教学反思:

平时不专心的同学能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了;平时不爱动脑的同学,虽然发言不一定正确,但也在思考了;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虽然上台有些紧张,声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能登台展示了。

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吗?

从学生的角度看,这第一课时完全达成了目标,这是好的开始。

但单位时间内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节课也使我产生了些许疑惑:

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冷堂时,教师该如何指点才能真正体现生本呢?

在今后的生本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努力探索。

14 蜜 蜂

《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我”实验的过程;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最后得出实验的结果。

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的蜂窝捉了20只左右的蜜蜂,叫小女儿守在蜂窝旁,“我”走到4公里外,在蜜蜂背上做上记号然后放飞。

最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实验的结果。

结果第二天有15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通过实验证明蜜蜂确确实实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写结论:

“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第2自然段除了写实验的具体做法外,还写了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由此产生的想法。

当法布尔看到“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时,他猜测它们“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当法布尔看到“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时,他猜测“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并怀疑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布尔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

第3~7自然段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记录实验结果的过程。

法布尔放飞蜜蜂的时间是将近两点钟,“两点四十分”飞回2只,“傍晚时”飞回3只,“第二天”发现一共有15只蜜蜂飞了回来。

从中可以知道法布尔观察的时间较长,有耐心;收集的数据充分,讲实证。

本文语言表述十分严谨、客观。

在交代实验目的时用了“听说”一词;在实验未果前用的是“好像”“大概”“推测”“可能”,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语来表达法布尔自己内心的猜测;在得出结果后用的是“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在表述对实验结果的思考时,用了“不是……而是……”这样一组关联词,坦率地说出自己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概、阻”等生字,会写“蜜、蜂”等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蜜蜂、辨认”等词语。

2.默读课文。

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概、阻”等生字,主要集中在第2自然段和第7、8自然段,可以在课前单独教学后,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落实。

在交流“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一句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准“概”和“阻”,并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概”的字形,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阻”的字形,在此基础上理解“大概”和“阻力”的意思。

注意“阻”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本课要求会写“蜜、蜂”等生字,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结构或者笔画多少进行归类学习。

在这些字中,引导学生观察“蜂、阻、跨、括、检、确、误、陌”在结构上的相同之处,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

“蜜”和“辨”两个字分别是上中下结构和左中右结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笔顺和笔画的长短。

2.阅读教学

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然后可采用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

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弄清楚作者实验的过程,然后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3.句段理解

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

开头就表现了作者严谨的作风,用了“听说”一词。

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做实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

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好与其他蜜蜂区分;在四公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

这一系列实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

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比较,体会作者科学的作风。

作者不光是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

可提示学生注意“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

课文中的结论,作者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无法解释的本能)。

这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

教师可酌情给学生讲一讲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再结合参考资料的有关内容(也不一定是定论)启发学生思考:

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要学习的是渗透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

课前准备

1.搜集蜜蜂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搜集法布尔的相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概、阻”等生字,会写“蜜、蜂”等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蜜蜂、辨认”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

(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它们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

(做向导,辨认方向)

2.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蜜蜂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蜜蜂,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属膜翅目、蜜蜂科。

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一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

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成蜂体长约2~4厘米。

3.过渡:

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

这种能力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尽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看看他是如何研究蜜蜂的。

(课件出示课题和作者)

4.学生自读资料袋,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

课文节选自他的《昆虫记》。

这部作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发现,兼具科学和文学价值。

法布尔曾经说过: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1)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梳理信息:

作者的身份、作品、对待科学的态度。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默读课文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阻”为平舌音,“超”为翘舌音。

“几乎”的“几”读jī,不能读成jǐ。

“尽管”的“尽”读jǐn,不能读成jìn。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注意“蜂、辨”的最后一笔是悬针竖。

强调书写的正确,“蜜”下部是“虫”,跟昆虫有关,不要写成“山”;“辨”表示区别、识别,不要写成“辩”。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蜜蜂 辨认 能力 阻力 将近 包括 检查 迷失 准确 无误 尽管 沿途 陌生 确实 记忆 本能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课件出示课文句子,结合语境认识多音字。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指名学生读句子,指导学生“飞散”的“散”读sàn,“几乎”的“几”读jī,“尽管”的“尽”读jǐn。

(2)拓展多音字组词。

散(sàn)步 散(sàn)发

散(sǎn)打散(sǎn)文

茶几(jī)几(jī)率

几(jǐ)个几(jǐ)天

尽(jǐn)快尽(jǐn)早

尽(jìn)力尽(jìn)头

7.谈话: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如果觉得有点困难,老师给你们一点小提示。

(课件出示填空)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个实验。

他得出了蜜蜂这种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而是(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的结论。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学生回答后,课件再依次出示答案。

板块三 学习课文,了解目的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2.指名回答。

句段: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1)引导学生关注“无论……总是……”的句式,知道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非常强。

(2)引导学生关注“听说”一词,感受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听说”一词表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种说法不一定真实可靠,这是法布尔做实验的原因,体现了法布尔实事求是的精神。

3.谈话:

法布尔在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他一定要亲自实验来验证所听说的,坚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的严谨。

4.小结:

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做这项实验的原因,也就是介绍“实验目的”。

(板书:

实验目的)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对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知道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那他究竟是如何做实验的呢?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块二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第2自然段,梳理实验过程。

(1)引导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实验过程。

“我”先在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接着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然后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最后把蜜蜂放了出来。

(2)指导梳理,归纳要点。

(3)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捉、等、做、放”,将过程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

捉蜜蜂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4)小结:

介绍一项实验时,要先理清实验者是怎样一步步完成实验的,然后再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把实验过程介绍给大家。

(板书:

实验过程)

2.法布尔在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

抓住关键语句说说实验过程。

(1)同桌间互相交流,教师指导。

句段1:

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①法布尔为什么要从自家草料棚捉蜜蜂,而不随便从外面捉蜜蜂?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是捉外面的蜜蜂,还需要找到它们的蜂窝,不便于观察,捉自家的蜜蜂是为了方便观察。

②为什么要将蜜蜂放进纸袋里?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把蜜蜂放进纸袋这个陌生环境里面是为了让它们分不清方向。

为了证明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将蜜蜂放进纸袋里,是为了让蜜蜂分不清方向,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句段2: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①引导学生明白作者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是为了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②抓住“四公里路”,让学生了解走四公里路大概需要花40分钟,引导学生明白从距离上说明在这样的距离范围内蜜蜂回到蜂巢没有问题。

到四公里之外放飞蜜蜂,路虽然远了一点,但更能达到实验效果。

这一实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作风。

③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在蜜蜂身上做白色记号是为了与其他蜜蜂进行区别,感受法布尔考虑周到的做事态度。

(2)课件出示指导要点。

“在自家草料棚捉了一些蜜蜂”为了便于观察。

“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走了四公里路”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做了白色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

(3)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实验步骤的严谨和必要性,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提问:

作者在放飞了蜜蜂后,他观察到了什么?

又是怎样想的呢?

(1)学生默读,画出关键词句。

(2)教师指导读准“概”和“阻”,相机理解“大概”“遥远”。

(3)学生借助表格梳理内容。

(学生回答后表格再依次出现内容)

观察到的情况

内心的想法

蜜蜂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刮起狂风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蜜蜂飞得很低

怎么看到遥远的家

(4)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法布尔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4.学习第3、4自然段。

(1)展开想象:

如果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对小女儿进行细致的描写?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冲过来”“脸红红的”“激动”“高声”,体会作者和小女儿此时激动喜悦的心情。

作者抓住小女儿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写出了小女儿见到蜜蜂飞回来时惊奇、激动的心情。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实验已初步成功,可以初步判定,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指名学生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

5.探究结论:

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呢?

为什么?

(1)学生默读第5~7自然段,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引导学生在第7自然段中找出能够说明结论的句子。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引导学生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的意思,体会作者自豪、肯定的心情。

(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作者自豪、肯定的心情。

6.学习第8自然段。

句段3:

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学生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法布尔最终得到了什么结论?

(2)引导学生关注“不是……而是……”的句式,感受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能坦然说出“无法解释”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说明了作者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蜜蜂能准确辨认方向,克服困难找到回家的路,不是因为它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这种生来就有的本能。

“无法解释的本能”表明对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的探究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3)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理解“本能”的意思。

(4)拓展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启发学生思考:

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要学习的是渗透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

板块三 品读语言,准确表达

1.过渡:

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精准,找找看,哪些语言体现了作者的严谨作风?

2.引导学生在文中圈画出“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体会作者的心理和善于思考的品质。

句段1: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引导学生关注“我想”,从心理描写体会作者善于思考的品质。

(2)引导学生关注反问的句式,感受句子语气的加强,理解作者对蜜蜂找不到家的担忧。

句段2: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1)思考:

能不能把“推测”换成“觉得”?

(2)学生交流反馈。

理解“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引导学生回顾前文介绍了“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因为情况不确定,所以作者用了“推测”一词,使表达更加准确。

(3)引导学生根据前文作者走的距离、自然环境、蜜蜂飞的高度等进行思考,分析作者有这样推测的原因。

一是因为作者把蜜蜂放进了纸袋里,它们不可能凭记忆辨认方向;二是因为蜜蜂离家很遥远;三是因为那天起风,蜜蜂飞得很低。

3.引导学生在文中圈画“左右”“将近”“至少”等词语,感受作者用词的严谨,体会科普性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句段3: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1)学生反复读句子,重点读“左右”“至少”。

(2)引导学生理解“左右”“至少”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表达的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正确,在描述实验的过程中,作者用上这类词,看似模糊,实则准确。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左右”“至少”修饰“二十”“十五”等具体的数字?

去掉“左右”“至少”,让学生对比读,感受用“左右”“至少”修饰具体的数字是为了让语言更严谨,结果更准确,从中也能看出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蜜 蜂

2.小结:

蜜蜂虽小而平凡,却能克服沿途遭遇的困难,逆风飞行回家,还没有耽误采蜜,真是太了不起了!

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思考,才能探索出其中的秘密。

法布尔的实验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注重通过默读初步感知课文。

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在教学时,提出默读要求,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通过默读,可以初步感知作者做实验的过程,在画句子或词语时,还能对内容进行梳理,促进思考。

2.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赏析。

本课作者用词准确、科学严谨,在实验没有得出结果时,作者用“好像”“大概”“推测”“可能”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在实验得出结论后,作者用“至少”“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等词,前后形成对比,体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中,通过对词所在的句子的分析,理解用词的依据,感受用词的准确性。

《蜜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论的推断过程。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大概、好像”等用词的准确性,并体会法布尔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通过延伸阅读《蝉的音乐》,初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结合文中的语言表达体会人物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态度严谨等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实验”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蜜蜂》,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字音字形)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关于蜜蜂的实验,还完成了这样一张表格。

现在谁能借助这个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借助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以后要多尝试。

二、品悟语言,感悟“实验”

1.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的过程。

蜜蜂能不能找到家呢?

法布尔一开始做了这样一个推测。

“推测”是什么意思呢?

可不可以换成猜测?

(推测是根据已知的或已发生的现象来推断事情的发生,而猜测大都都是凭空想象)

2.那法布尔是依据哪些现象来这样推测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做小法布尔,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到文中找一找依据吧。

预设一:

闷了好久、四处飞散

预设二:

刮起狂风,风刮的很大,难怪作者会这样想引读:

【反问句】

预设三:

我把蜜蜂带了四公里外,四公里是多远呢?

咱们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4公里就相当于绕学校操场10圈这么远,这对一只小蜜蜂来说可真是太远了。

预设四:

放在纸袋里。

从这些发现中你体会到了法布尔做实验时一种什么态度?

(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认真严谨)

3.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一段话,注意这些变红的词,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PPT:

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变红】

这三个词语都有不确定的意思。

现在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不确定。

小结:

作者对于不太确定的事情,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