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919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

《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审后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docx

评审后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

 

重庆合川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

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合川项目部

2013年11月25日

1.施工概况1

2.依据的图纸、文件及标准1

3.脚手架构造1

4.施工准备2

5.主要搭设程序2

6.脚手架的拆除4

7.质量标准4

脚手架安全稳定计算书6

 

4#吸收塔内外脚手架搭设及拆除

1.施工概况

重庆合川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一体化工程(脱硫部分),吸收塔上部直径φ16.5m、下部直径φ19m,吸收塔顶标高44.5m。

现阶段吸收塔需要搭设的脚手架有:

吸收塔原烟道入口组合安装用脚手架搭设、吸收塔外部安全防护棚搭设、吸收塔内部施工脚手架、吸收塔外部施工脚手架。

2.依据的图纸、文件及标准

2.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版

2.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

2.3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

2.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

2.5建筑施工特种人员管理规定2008

2.6《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DLT5417-2009)

2.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发布并实施

2.8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

2.9总平面图、吸收塔安装图纸

3.脚手架构造

3.1吸收塔内部施工脚手架搭设①在吸收塔内部中心搭设6m×6m井字架,高度至塔内顶部以下0.5m处;井字架横向纵向均设置6排立杆,立杆间距均为1m,井字架四个立面设置剪刀撑。

②沿吸收塔内壁整圈搭设环形双排脚手架,高度至塔顶以下0.5m处;双排脚手架宽度1.5m,靠近筒壁立杆间距2m,内侧依次为1.68m、1.35m,脚手架每层高度1.8m,环形脚手架与塔中心的井字脚手架相连,使之更牢固稳定,注意小横杆要与塔壁留有至少150mm的间隙。

③在小横杆向塔中心延长800mm的位置搭设螺旋上升的走梯,直到吸收塔内顶部下0.5m处。

螺旋上升走梯宽度600mm,设1.05m高的扶手,180mm高的踢脚板。

④在吸收塔内底部至8.5m高的空间内搭设满堂架,在8.5m层满铺跳板为安装氧化空气管道支撑梁服务。

随着吸收塔内部支撑梁从低至高的施工,满堂脚手架逐渐升高。

(见附图1吸收塔内部施工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3.3吸收塔外部施工脚手架该脚手架为八边形双排脚手架,在吸收塔外部搭设成整圈

环;脚手架宽度1.5m,立杆间距间距1.87m,内侧最小间距1.24m,设置扫地杆,上下层间距1.8m,小横杆沿整个圆周顶在吸收塔外壁上,以此来保证脚手架的稳定,连墙件可钩挂在T型加强筋环梁上。

搭设直爬梯用来上下脚手架。

(见附图2吸收塔外部施工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3.5主要工程量及材料:

烟气入口脚手架、安全防护棚、吸收塔内外部施工脚手架合计用料约35吨,主要用料见下表:

注:

本表材料仅供参考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脚手架管

φ48×3.5×6000

500

随工程进度到场

2

脚手架管

φ48×3.5×4000

80

随工程进度到场

3

脚手架管

φ48×3.5×3500

1000

随工程进度到场

4

脚手架管

φ48×3.5×2500

1000

随工程进度到场

5

扣件

十字

6000

随工程进度到场

6

扣件

接头

600

随工程进度到场

7

扣件

转向

100

随工程进度到场

8

跳板

50×250×2000

1000

随工程进度到场

9

铁丝

12#~8#

m

200

随工程进度到场

10

阻燃型密目网

800

随工程进度到场

11

水平安全网

600

塔内敷设3层,随作业层高度调整

塔外作业层下敷设1层

12

消防器材

看布置图

4.施工准备

4.1.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经体检、培训合格;需架子工15名,辅助工5名。

4.2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审批合格,报监理、工程公司、项目公司审批确认后,由技术负责人对作业人员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并签字。

4.3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吸收塔内部照明良好,爬梯随脚手架同时搭设。

4.4吸收塔周围基础回填夯实地面硬化,所有搭设材料随工程进度提前到场满足用量需求。

5.主要搭设程序

6.

搭设流程为:

架杆、跳板、扣件等领料、检查搭设位置检查、定位铺设垫木竖底层里外立杆搭设扫地杆水平横杆铺脚手板绑扎护栏、爬梯加装连杆件张挂密目网(吸收塔外部)接第二层里外立杆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搭设完毕

6.1.根据安装要求,计算脚手架搭设材料用量,在脚手架搭设前领料,领料时检查架管外观是否有裂纹、扭曲、损伤及腐蚀严重等不良现象,并抽查其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扣件检查无裂纹、无少螺栓、脱扣等缺陷,转动灵活;脚手板使用时无破裂、虫蛀等缺陷,厚度应符合要求;未用完的脚手架、板、网、扣件等按规格分类码放,并加设垫木,环境应干燥,防止雨淋、水泡,造成严重腐蚀。

6.2.搭设位置检查放线、定位本工程吸收塔周围地面已夯实并用混凝土硬化,符合要求。

按设计要求将脚手架搭设部位放样划线。

6.3.立杆搭设时,在每根立杆的底部应垫好木板,应选用质地密实的木板(如模板)。

在搭设第一层以6m与4m管交错搭设,先里后外,以免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在同一高度内,(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开始搭设立柱时,以立柱最底部紧贴地面搭设扫地杆,并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连墙件与吸收塔T型加强筋环梁钩挂。

6.4.大小横杆的搭设:

在同一步中,大横杆应四周交圆,相邻两横杆相互交错,横杆的步距1.8m,大横杆一般置于立杆里侧,横杆搭设时离壳体不大于300mm,小横杆应贴近立杆布置,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拆除贴近立杆的小横杆,小横杆布置在双立杆之间与大横杆相连接,小横杆可根据脚手板的长度、宽度做相应调整,斜撑的搭设应随立杆、横杆等同步搭设,由于吸收塔内外部脚手架(靠近筒壁部位)为多边形封闭式双排脚手架,除中间井字架设置剪刀撑外,其他部位无法设置剪刀撑,故应设置水平斜撑。

6.5.扣件安装时应注意使用前检查是否少螺母及脱丝、裂纹等现象,要拧紧时扭力不宜过大,控制在4~5kN.m为宜,最大不超过6kN.m,现场应做扣件拧紧抽样检查,见表8.2.5。

扣件安装时注意开口朝向合理,对接的扣件开口朝内侧,避免向上雨水进入,杆件的端头伸出扣件的长度应不小于100mm,个别地方需打双扣件限位。

(JGJ130-2011规范)表8.2.5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数量(个)

抽检数量(个)

允许不合格数

实际不合格数

1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1201~3200

50

5

2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节点处)

1201~3200

50

10

4

6.6.钢脚手板的铺设,当搭到吸收塔内部支撑梁安装作业层时,将该层满铺脚手板,两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200~300mm。

搭接位置必须在小横杆上,最里面的一块离壁板200mm左右,距离不宜过大,当脚手板接头搭好后,依次向铺设方向用12#~8#铁丝绑扎牢固。

作业层端部脚手板空头长度150mm为宜。

5.8吸收塔内部螺旋上升人行斜梯的设置:

走道宽度0.6米,斜度30°~35°,每隔300mm设置防滑条,两侧设180mm踢脚板,设置1.05米的栏杆扶手。

5.9作业层防护栏杆:

作业层按要求设置双道防护栏杆,上杆距作业层以上1.05米,中杆距作业层0.5~0.6米。

5.10安全网的敷设:

吸收塔内部作业层下方设置三道安全网,随作业层的升高而调整;塔外作业层下方设置一道安全网。

5.11脚手架搭验收:

脚手架搭设完毕先由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检查验收,监理参与验收,合格后方可挂牌使用。

7.脚手架的拆除

脚手架的拆除要设置警戒区和专人监护。

脚手架的拆除顺序与安装程序相反,由上而下,先拆除密目网、栏杆、脚手板、斜撑,在拆除小横杆,大横杆和立杆。

遵循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的原则。

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连杆件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超前拆除,拆下的杆件及脚手板应用人上下传递或用滑轮和绳索运送而下。

严禁从高空抛下,以防伤人或损坏材料,拆下的各种材料工具应及时分类堆放,并运送到存放地点妥善保存。

8.质量标准

7.1严格按搭设顺序及工艺要求进行搭设,严格把好质量关。

7.2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随时校正杆件的步距、纵距、横距及垂直偏差和水平偏差,使之不超标。

7.3脚手架搭设具体的质量标准请参见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8.2.4的规定

8.安全措施

8.1施工前由技术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架子工经体检持证上岗,非本工种人员严禁操作。

8.2进入施工现场应正确佩戴安全帽,遵守安全施工的一般性要求。

架子搭、拆时负责人一定要检查搭设人员精神状态,进行“三交”(即交任务、交技术、交安全),“三查”(即查衣着、查精神状态、查三保),严禁酒后上班,高空作业必须正确扎好安全带。

8.3搭设脚手架前对基础一定要进行检查,基础一定要牢固可靠。

8.4在施工过程中,如因需要而拆改部分脚手架,一定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待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改动,不得随意拆改。

8.5搭设、拆除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划出工作区,做好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专人指挥,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

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应做到上下一致,动作协调,相互呼应。

脚手板倒运时,避免高空交叉作业,以防构件坠落伤人。

8.6不得在脚手架上拉缆风绳、设置起重吊杆,如需少量材料的垂直运输,应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8.7脚手板应用铁丝绑牢,不得浮搁,严禁出现松动的跳板和探头板。

8.8脚手架负荷不得超过2.646kN/㎡,工作面不宜堆放过多的物料,防止承重超标,引起倒塌。

8.9脚手架材料应随用随领,对未用完的或拆下的脚手架材料及时运走,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8.10搭设中及时剔除变形过大的杆件、扣件。

8.11在搭设拆除过程中,如因临时停工,应采取临时措施保证架子的安全稳定,防止倒塌。

8.12脚手架搭设完毕,应由专业部门三级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使用,并在施工中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尤其大雨、大风过后更应检查其牢固性。

8.13容器内或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确保施工安全;使用12v安全电压照明。

8.14消防措施

8.15.1吸收塔消防防范措施                               

8.15.1.1加强安全管理 

(1)项目部应召开吸收塔防火安全专题会议,审定防火方案及安全措施,将防火责任落实到单位、部门和人员。

(2)项目部安全主管和项目工程师,应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专项防火安全技交底和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全员签名。

8.15.1.2 施工区域实行封闭式隔离

(1)施工区域必须采取严密的封闭式措施,设置1个或多个出入口,在隔离防护墙上四周悬挂醒目的“安全防火,人人有责!

”等醒目的警告标识。

(2)严格执行出入制度,安排专人值班。

凡进入施工区域的人员严禁吸烟。

8.15.1.3      配备消防灭火器材

吸收塔内必须设置足够的灭火器材,在每层工作面上配置不少于4瓶灭火器,在吸收塔底板上要求配置不少于4瓶灭火器。

8.15.1.4       施工使用防爆电器

吸收塔内照明必须采用12V防爆灯,电源电线必须使用新的软橡胶电缆,电源控制开关必须是防爆型的,应设置在吸收塔或烟道外面。

8.15.1.5       吸收塔通风

吸收塔内应设置容量足够的换气风机,确保吸收塔内通风良好。

8.15.2.1      加强安全管理 

(1)项目部安全主管和项目工程师,应对全体施工人员多次(长期执行)进行吸收塔安全防火交底和安全教育、培训,要求全员签名。

脚手架安全稳定计算书

1.塔外脚手架采用双立杆搭设,按照均匀受力计算稳定性,钢管按壁厚2.8计算。

稳定性计算考虑风荷载,按立杆变截面处和架体底部不同高度分别计算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0.7μzμsω0

其中ω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ω0=0.37kN/m2;

   μ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μz=0.74,0.74;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取值为1.132;

经计算得到,立杆变截面处和架体底部风荷载标准值分别为:

  Wk1=0.7×0.37×0.74×1.132=0.217kN/m2;

  Wk2=0.7×0.37×0.74×1.132=0.217kN/m2;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分别为:

  Mw1=0.85×1.4Wk1Lah2/10=0.85×1.4×0.217×1.5×1.82/10=0.125kN•m;

  Mw2=0.85×1.4Wk2Lah2/10=0.85×1.4×0.217×1.5×1.82/10=0.125kN•m;

2.主立杆变截面上部单立杆稳定性计算。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MW/W≤[f]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Nd=8.487k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f]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N'd=8.991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1.59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表5.3.3得:

k=1.155;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表5.3.3得:

μ=1.1451(查表);

计算长度,由公式l0=kuh确定:

l0=3.118m;

长细比:

L0/i=196;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

φ=0.188

立杆净截面面积:

A=4.3cm2;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

W=4.53cm3;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145N/mm2;

考虑风荷载时

σ=8486.64/(0.188?

50)+125476.137/4730=126.843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126.843N/mm2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45N/mm2,满足要求!

不考虑风荷载时

σ=8990.64/(0.188?

50)=106.272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106.272N/mm2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45N/mm2,满足要求!

3.架体底部立杆稳定性计算。

(φ48×2.7)

考虑风荷载时,双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MW/W≤[f]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1.2×(NGD+NGS)+0.85×1.4×NQ]/2=7.673kN;

不考虑风荷载时,双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f]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1.2×(NGD+NGS)+1.4×NQ]/2=7.925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1.59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表5.3.3得:

k=1.155;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表5.3.3得:

μ=1.145;

计算长度,由公式l0=kuh确定:

L0=3.118m;

长细比:

Lo/i=196;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

φ=0.188

立杆净截面面积:

A=4.3cm2;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

W=4.53cm3;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145N/mm2;

考虑风荷载时

σ=7673.49/(0.188?

50)+125476.137/4730=117.231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117.231N/mm2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45N/mm2,满足要求!

不考虑风荷载时

σ=7925.49/(0.188?

50)=93.682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93.682N/mm2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45N/mm2,满足要求!

4.横向水平杆强度计算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施工阶段按一层作业,每层2kN/m2。

脚手板均布荷载标准值:

0.35kN/m2。

满铺脚手板层横向水平杆间距:

1.5m。

a)抗弯强度验算

横向水平杆上的线荷载标准值:

横向水平杆上的线荷载设计值:

考虑活荷载在横向水平杆上的最不利布置,验算弯曲正应力、挠度不计悬挑荷载,但计算支座最大支反力要计入悬挑荷载。

最大弯矩:

满足要求。

b)变形验算

按JGJ130-2001中5.1.8要求,挠度不应超过

或10mm。

此处指不应超过6mm。

满足要求。

5.纵向水平杆强度计算

a1取0.25m,双排架纵向水平杆按三跨(每跨中部)均有集中活荷载分布计算。

a)抗弯强度验算

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

满足要求。

b)挠度验算

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标准值:

按JGJ130-2001中5.1.8要求,挠度不应超过

或10mm。

此处指不应超过10mm。

满足要求。

6.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

直角扣件、旋转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按JGJ130-2001中表5.1.7取

纵向水平杆通过扣件传给立杆竖向力设计值:

满足要求。

7.塔内 满堂红脚手架稳定性计算

7.1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计算结果得到R=4.795kN;

R<12.80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4.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1.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1.2×0.129×37=5.727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8;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3;

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

W=4.53;

σ--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145N/mm2;

lo--计算长度(m);

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k1uh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

1.155;

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1.145;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o=k1uh=1.155×1.145×1.5=1.984m;

Lo/i=1984/15.8=125.5;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207;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5727/(0.207×489)=56.578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σ=56.578N/mm2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145N/mm2,满足要求!

 

附表1脱硫设备烟道安装工程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检查表

工程项目名称

重庆合川双槐电厂二期扩建工程

单位工程名称

脱硫安装

分部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验收时间

年月日

序号

检验项目

执行情况

相关资料

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

2.0.7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霜,雪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显现,应立即修理完善。

3

3.1.1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五,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4

3.1.3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三:

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N外力。

四:

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或400mm的挡脚笆。

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

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大于10mm。

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安全立网或满扎竹笆。

5

4.1.5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

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

立梯不得有缺档。

6

4.1.9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施进行攀登。

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7

4.2.1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备防护栏杆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8

5.1.3操作平台上应显著标明容许荷载值。

操作平台上人员和物料的总重量,严谨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

应配备专人加以监督。

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0

3.1.3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2钢管上严谨打孔。

11

5.3.5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2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部距,立杆纵距,立杆横据的连墙间距的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12

6.2.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接且严禁拆除。

13

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