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779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docx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2020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一模)理综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既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又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酸中,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

D.信息分子只有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设计实验

B.探究酶的高效性,因作用机理不同,加酶组比加FeCl3组产生的气体量多

C.探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为:

加底物→调pH→加酶→混匀→观察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斐林试剂设计实验

3.糖酵解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增多,同时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下降,糖酵解增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抑制糖酵解酶的活性,可以阻断糖酵解的进行,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B.肿瘤细胞糖酵解增强,可能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为蛋白质、DNA的合成提供原料有关

C.肿瘤细胞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进一步转化成乳酸,其释放的能量部分储存在ATP中

D.产生相同量的ATP,肿瘤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多

4.下列配子的产生与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基因型为ZeW的雌性个体产生ZeW的卵细胞

B.基因型为EEXFXF的个体产生EXF、eXF的配子

C.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只产生ef和EF两种配子

D.基因型为XEY的雄性个体产生XEXE的次级精母细胞

5.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碱基的RNA分子,lncRNA和mRNA一样是由相应的基因转录而来。

lncRNA功能较为复杂:

有些能抑制RNA聚合酶的作用;有些可以与相应的mRNA结合,抑制翻译过程;有些可以与蛋白质结合,调控蛋白质功能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ncRNA的合成和逆转录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

B.lncRNA必需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中才能发挥作用

C.lncRNA中连接相邻两个核糖核苷酸的化学键为氢键

D.不同组织细胞的lncRNA种类不同,可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6.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也可以遗传

B.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品种是因为基因重组产生了新性状

C.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基因既可突变成a基因,也可突变成b基因

二、实验题

7.下表是利用洋葱进行的相关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实验编号

材料

实验试剂及用具

观察内容

鳞片叶内表皮

显微镜、X染液等

观察线粒体

鳞片叶外表皮

显微镜、硝酸钾溶液等

紫色液泡的大小

根尖

显微镜、解离液等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1)甲实验中X染液是________。

(2)乙实验观察发现,细胞出现质壁分离,此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继续观察发现,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实验中,把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该区细胞特点____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统计视野中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可以比较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三、综合题

8.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羊草的草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图1。

研究人另将幼苗用含氮量不同的三种培养液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在完全光照下进行实验,测CO2减少速率,结果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各组温度需保持一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之差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组CO2浓度比第③组下降更快,究其原因是弱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减少,限制了暗反应。

实验持续一周,发现第③组羊草叶片比第④组颜色更绿,经检测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含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表明随着培养液中氮含量的增加,CO2的减少速率增大。

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种鸟类,其中一部分个体迁移到近海岸的一座岛屿上生活,后来由于地质运动阻断了两地区鸟类的来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鸟刚迁入岛屿上时,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4%,则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

若干年后,该种群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70%、10%,该种群是_______(是、否)发生了进化。

(2)由于沿海地区与岛屿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_____________对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两个种群的________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一旦形成___________,就成了两个物种。

10.育种工作者为探究控制某农作物叶片大小和果实颜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及基因位置关系,进行了相关实验。

选择纯合大叶、红果和纯合小叶、黄果植株作亲本杂交,获得F1。

育种工作者用F1自交、测交获得了大量的后代(不考虑交叉互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自交后代中,红果599株,黄果201株,据此判断,___________为显性形状,且红果、黄果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自交后代中,大叶451株,小叶349株,据此判断,大叶、小叶性状至少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如果只考虑大叶、小叶这对相对性状,F2小叶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3)F1测交后代中,大叶红果∶大叶黄果∶小叶红果∶小叶黄果=1∶1∶3∶3,据此判断,控制叶片大小和果实颜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至少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F1配子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种。

11.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但是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

土壤中含大量微生物,其中就有尿素分解菌。

某兴趣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该类细菌,并进行后续培养研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称取土壤、梯度稀释、接种微生物需要在火焰旁进行,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设计了A、B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琼脂

酚红溶液

培养基A

培养基B

注:

+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分析,两种培养基的碳源是__________;培养基B可用于增菌培养,不能用于分离纯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接种的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尿素分解菌,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进行初步鉴定。

(3)加入培养基的无机盐含有KH2PO4及Na2HPO4,其作用是__________。

配置好的培养基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共画了4个区域,则至少需要________次灼烧接种环。

12.研究人员为了让某种已经灭绝生物的基因表达出产物,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流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过比对分析、补充灭绝生物中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获得种类较多的目的基因碱基序列,但有些不同碱基序列的目的基因能表达出相同产物,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2)流程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表达载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表达载体中除了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4)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前,用____________处理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

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双链DNA中碱基互补配对,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详解】

A、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正确;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酸中有DNA和RNA,双链DNA中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但RNA中鸟嘌呤的量不一定等于胞嘧啶的量,C错误;

D、信息分子的结合的受体有可能在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B。

2.C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

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

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

A、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不能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设计实验,因为如果淀粉完全分解,用碘液检测不出实验现象,A错误;

B、无机催化剂和有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探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为:

加底物→调pH→加酶→混匀→观察,C正确;

D、利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物量时,需要水浴加热,反应温度就会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不能选用斐林试剂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3.C

【分析】

1.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

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

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

A、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代谢活跃,与正常细胞相比,若产生相同量的ATP,则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较多,通过抑制糖酵解酶的活性,可以阻断糖酵解的进行,减少ATP的的量,从而使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A正确;

B、肿瘤细胞糖酵解增强,产生更多的中间产物为合成DNA和蛋白质等提供原料,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生长,B正确;

C、丙酮酸进一步转化成乳酸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不释放能量,C错误;

D、细胞能无限增殖,代谢活跃,与正常细胞相比,若产生相同量的ATP,则肿瘤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较多,D正确。

故选C。

4.A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基因型为ZeW的雌性个体产生ZeW异常卵细胞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异常,即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A正确;

B、基因型为EEXFXF的个体产生EXF、eXF的配子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B错误;

C、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产生ef、eF、Ef、EF四种配子,C错误;

D、基因型为XEY的雄性个体产生XEXE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或者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的染色体,属于正常分裂,D错误。

故选A。

5.D

【分析】

由题可知,lncRNA在细胞核内合成。

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有些lncRNA能抑制RNA聚合酶的作用,即抑制转录过程;lncRNA与相应的mRNA结合后,通过影响核糖体与mRNA结合,抑制翻译的进行。

【详解】

A、lncRNA的合成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逆转录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A错误;

B、由题知,有些lncRNA能抑制RNA聚合酶的作用,lncRNA在细胞核内可以发挥作用,B错误;

C、lncRNA的两个相邻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C错误;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的DNA都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组织细胞中的lncRNA种类有所不同,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

①自由组合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

A、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即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

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杂交育种是原有性状的重新组合,没有产生新性状,C错误;

C、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的单倍体细胞,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基因只能突变为其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A。

7.健那绿增强细胞吸收了钾离子、硝酸根离子,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

【分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甲为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线粒体,由于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且液泡呈浅色,适于染色进行观察;实验乙为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大小变化;实验丙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详解】

(1)甲实验中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线粒体,X染液是健那绿,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乙实验观察发现,细胞出现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失水,则细胞液浓度增大,此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继续观察发现,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原因是细胞吸收了钾离子、硝酸根离子,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3)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通过观察,统计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并记录,可以比较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细胞数目多的时期时间长,细胞数目少的时期时间短。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中利用洋葱为材料进行观察和探究的实验,要求考生明确洋葱各部分组织细胞的特点,掌握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准确分析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

8.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或保持无关变量一致)实际/真正光合速率[H]和ATP适应弱光环境或增加吸收光能的能力有利于植物合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有利于光合色素的合成

【分析】

分析曲线图:

曲线①处于黑暗条件下,表示呼吸速率;曲线②、③、④表示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

【详解】

(1)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属于无关变量,所以为了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或保持无关变量一致,各组温度需要保持一致;曲线①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定的呼吸作用,曲线④是光照条件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是净光合作用,所以曲线④和曲线①数值之差曲线表示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之和即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或真正光合速率。

(2)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反应,所以弱光条件下植物产生的[H]和ATP减少;第③组是在75%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而第④组是在100%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第③组羊草叶片比第④组颜色更绿,说明其叶绿素含量更多,有利于植物适应弱光环境或增加吸收光能的能力。

(3)CO2的减少速率增大,说明其光合作用增强,而氮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植物合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数量增加,有利于光合色素的合成。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9.4%是自然选择基因库生殖隔离

【分析】

1.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的一半;

2.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

(1)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由于该种鸟刚迁入岛屿上时,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所以a的基因频率=4%,若干年后,该种群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70%、10%,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所以a的基因频率=20%,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进化了。

(2)两个种群所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经过一段时间,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差异,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这两个种群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形成两个物种了。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10.红果基因分离定律两4/7三8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自交后代中,红果:

黄果=599∶201≈3∶1,说明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控制,且红果为显性性状;大叶∶小叶=451∶349≈9∶7,是9∶3∶3∶1的变形,说明该对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为双杂合子(设为BbCc),则双显性(B_C_)为大叶,其余基因型为小叶。

【详解】

(1)根据分析,F1自交后代中,红果∶黄果=599∶201≈3∶1,说明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控制,子一代基因型为杂合子(设为A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且红果为显性性状。

(2)根据分析,F1自交后代中大叶∶小叶=451∶349≈9∶7,是9∶3∶3∶1的变形,说明该对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子一代基因型为双杂合子(设为BbCc),F2中双显性(B_C_)为大叶,其余基因型为小叶,小叶中杂合子的基因型为Bbcc、bbCc,概率为4/7。

(3)F1基因型为AaBbCc,测交后代中,大叶∶小叶=1∶3,红果∶黄果=1∶1,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3)×(1∶1)=1∶1∶3∶3,说明控制叶片大小的两对等位基因与控制果实颜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彼此独立,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判断,控制叶片大小和果实颜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至少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F1配子的ABC、ABc、AbC、Abc、aBC、aB、abC、abc,共8种。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孟德尔而两对相对性状和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后代性状分离比,进而根据题干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

11.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葡萄糖分离微生物需要用固体培养基或者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纯化培养基是否变红(培养基颜色)为细菌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调节pH值高压蒸汽灭菌法5次

【分析】

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

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产生脲酶,并分解尿素。

【详解】

(1)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称取土壤、梯度稀释、接种微生物需要在火焰旁进行,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2)由表可知,两种培养基的碳源是葡萄糖;培养基A和培养基B的区别是有无琼脂,即培养基A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B为液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需要用固体培养基,故培养基B可用于增菌培养,不能用于分离纯化。

由鉴定分解尿素细菌的原理可知,接种的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尿素分解菌,可通过观察培养基是否变红进行初步鉴定。

(3)加入培养基的无机盐含有KH2PO4及Na2HPO4,其作用是为细菌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调节pH值。

培养基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4)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微生物时,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划线结束后还需灼烧接种环,若划线时在培养基上共画了4个区域,则需要5次灼烧接种环。

【点睛】

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鉴定原理、培养基的成分用途、无菌操作及微生物接种等微生物培养、分离相关知识。

12.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基因含有内含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能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可以表达和发挥作用标记基因RNA聚合酶钙离子繁殖快、单细胞生物、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基因含有内含子,故有些不同碱基序列的目的基因能表达出相同产物。

(2)通过对比分析得到灭绝生物中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再通过流程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进行基因工程操作。

(3)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表达载体,其目的是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能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可以表达和发挥作用。

基因表达载体中除了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外,还应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其中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4)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