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686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

《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docx

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0年春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教案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材分析:

本课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了雷锋同志的事迹,虽然雷锋同志离开了我们,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无数个雷锋出现。

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成为一名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

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3、通过了解雷锋的事迹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优秀少先队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课前准备:

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识记字型。

  2、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

还记得吗?

在大山的深处,有热情的泉水娃娃为大自然和人们做许多好事。

有一位叔叔,他也热情地帮助着身边的人们,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生)

  2、师:

是呀,他就是──雷锋。

(板书:

雷锋叔叔)

  3、师:

雷锋叔叔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大家都很想念他,都想找到他。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

(板书:

你在哪里)。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小声地把课文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懂的字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来帮忙吧。

(自读课文)

  2、把字音读准了吗?

在学习小组里开火车检查一下。

  3、字音读准了,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吧。

比比,谁读得好。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4、谁愿意读一读课文?

(指名)你想请几位小伙伴和你一起读?

(渗透诗歌的小节划分)

三、再读课文

  1、师:

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

   ⑴ 雷锋叔叔到过那里?

   ⑵ 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

边想边做上记号。

    生再读课文。

  2、学习小组交流答案。

  3、班级交流:

    板书:

长长的小溪 抱着迷路的孩子

       弯弯的小路 背着年迈的大娘

  4、师:

儿歌的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

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

    班级交流。

  5、师:

请选择最喜欢的一部分,用上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吧。

    生自读课文段落。

四、朗读交流

  1、请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当评委,做点评,说说哪里读得好?

人家是怎么读的?

  2、喜欢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

  3、听了同学的朗读,闭上眼睛做了想象,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

  4、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弯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迈的大娘。

他还会到哪儿呢?

我们一起把第六节读一读。

  5、师:

儿歌后面的一位小姐姐提了一个问题,是什么?

    指名读问题,交流答案。

    是的,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6、儿歌读一读,把喜欢的句子或小节背下来:

    交流背诵。

五、课堂小结

  雷锋,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

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影响了多少人!

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怎样做呢?

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六、布置作业

  利用一周的时间为身边的人做几件好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2个生字,在田字格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抄写一个词语“泥泞”。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认识雷锋叔叔,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并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发现身边的“活雷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读课文,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怎么在田字格里写好这几个生字。

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

  2、小组讨论,学写生字

  3、班级交流,注意:

   ⑴ “雷”和“需”的雨字头写法,要宽而扁。

   ⑵ 中间一行都是走之底的字,写好“迷”的“点”。

   ⑶ 师适时板书“需”和“迷”。

  4、其余4个字由生自行观察,临摹。

三、讲评

四、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书写情况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把本课生字在仿影本上认真书写完成。

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 小路

抱、冒背、踏

泥泞──足迹  荆棘──汗滴

教学反思:

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

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6千人糕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糕、特”等16个生字,会写“能、味”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读音。

2.能够读通课文,知道“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1、揭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文《千人糕》。

(板书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学“糕”字,“米”字旁的字与粮食有关。

4.指名学生口头组词。

2、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

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2.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注意读好零声母的字“熬”。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①多音字组词识记:

de(红红的)dí(的确)

②同偏旁识记:

糕——糖蔗——菜——劳

③熟字换偏旁:

待——特消——销

3.教师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交换读等。

4.再读课文,这次要比刚才读得更好、更流利。

1.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特别(tèdè)

米糕(gāogaō)

甘蔗(zèzhè)

打算(suànshuàn)

销售(xāoxiāo)

应该(yīngyìng)

2.给“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dedìdí

的确()

爸爸的话()

目的地()

3、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在讲什么事情。

2.分角色表演这一段话。

(1)画出文中表示疑问的句子。

(2)指导读好疑问句。

3.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

(1)什么是千人糕?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2)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比桌子还大?

味道很特别吗?

(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

(互相讨论)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孩子好奇地问。

()

(2)这糕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

()

(3)孩子急忙尝了尝。

()

4.米糕为什么叫做千人糕?

4、书写指导

1.学习“能、味、买”三个字生字。

(1)能:

左右能宽,左下部的“月”字撇画要改为竖画,右边两个“匕”字分写上下格,下“匕”略大。

(2)味:

右边“未”字,上横短,下横长,注意与“末”字区别、

(3)买:

起笔横勾居上居中,末笔要写成长点,而不是捺画。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

3.练习组词说句子。

5.查字典填空。

“能”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1、复习导入

1.词语积累。

(1)听写词语。

(2)找近义词。

好奇特别急忙

2.回顾上节课中的问题。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但是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6.听写词语。

wèidào()

cáinéng()

mǎimài()

2、研读第7~11自然段

1.指名读第7~9自然段。

(1)出示问题:

千人糕是怎样做成的?

(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出示句子:

千人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①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

②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③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先种出来;熬制时需要工具和火……

④米糕做好后,需要包装、送货、销售。

(3)从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没有工人叔叔和农民叔叔以及所有人的合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是很难吃上这香甜的“千人糕”的。

2.读第10、11自然段。

出示句子:

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1)比较词语:

普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强调了米糕的普通)

(2)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一块普通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

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3)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4)小结: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

7.米糕是怎样做成的?

将下列句子按顺序排一排。

()把大米磨成粉,加上糖做成米糕。

()工厂里的工人将米糕进行包装。

()农民种出稻米。

()放在商店里进行销售。

8.照样子,写一写。

平常——平平常常

普通——()

平安——()

高兴——()

9.“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这句话的意思是()

A.我们吃的糕是很多人送来的。

B.我们的吃的糕是通过很多程序,很多人的共同劳动才做出来的。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习过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指导书写

学习“具、甘、汁、甜、菜、劳”6个生字。

1.学生互相交流写字方法。

2.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具:

框内三短横等长,注意不要漏写。

甘、甜:

带有相同的偏旁“甘”,都有表示甜的意思。

菜:

上“艹”下“木”,中间是“爫”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

4.评议学生写的字,积累学生喜欢的本课词语。

10.比一比,组词。

甘()甜()

汗()汁()

菜()采()

11.一字组多词。

具()()

劳()()

农民种、工具……

教学板书

包装、送货、销售……

大米+糖=千人糕

教学反思

《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赞美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结果。

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我首先从导入上设悬,让学生带着思考步入对课文的认识,基于这一点,学生能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从而从客观上实现对文章的突破,在细节的处理上我注重口语训练,表达情感,因为口语表达训练是语文能力的外延,在读中加以认识,在认识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7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郊、泛”等14个生字,会写“匹、波”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想象和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受。

3.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朗读课文,体会妹妹的变化。

2.理解课题“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散步时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我们来请两位同学来讲一讲吧。

(点名学生回答)

2.同学们的故事十分有趣,我们今天也来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一匹出色的马》。

(板书课题)

3.有哪位同学知道“出色”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回答)请同学们用出色来说一句话。

(点名学生造句)大家想知道这匹出色的马是什么吗?

那么们一起来读课文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遇到生字拼读困难时,可以借助拼音朋友的帮忙反复朗读。

2.识记生字。

(1)读准字音。

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考考你们,看看谁认识它们。

(课件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注意区分前鼻音、后鼻音和三拼音节。

易读错的字可相机指导拼一拼,然后指名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相机指导,“郊、波、纹”等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葱、毯”等可用图片帮助理解记忆,其他生字可以采用组词认读的方法识记。

2.将下列汉字注音正确的打“√”,错误的改正过来。

fá泛()bō波()

ruǎn软()niàn恋()

jiāo郊()chōnɡ葱()

zhū株()kùa跨()

qiú求()shě舍()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轮读课文。

把各组选派的代表,指定顺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选最佳“朗读小能手”。

3.交流阅读收获。

让学生再次自由读全文,想想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读后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郊外他们看到哪些自然景色?

(2)妹妹求抱抱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3)“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4)妹妹前后有哪些变化?

4.提出疑难问题,存疑,让学生再继续细读课文想想、议议。

3.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写“我”和、、一起到散步时的事情。

(2)“一匹出色的马”是指。

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请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1、复习导入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生词的认读识记情况。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匹出色的马》。

2、细读第1~3自然段,积累词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你觉得春天的郊外美丽吗?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自由读文。

3.全班反馈交流,画出体现春天的郊外美丽的句子。

4.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出示句子: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1)读这些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

(2)你在郊外游玩的时候还会看到怎样的美丽景色?

(小组交流)

(3)仿照上面的句子,练习说话。

(4)词语积累扩展。

①画出文中表示“绿色”的词语,抄一抄,并照样子说一说。

②体会“恋恋不舍”的意思。

5.读句子,完成练习。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1)照样子,写词语。

葱葱绿绿

()()

(2)句中把田野比作,写出了田野的和的特点。

6.请用“念念不舍”一词造句。

3、分角色朗读第4~7自然段,体会妹妹的变化

1.小组指派代表,分角色朗读。

(1)指导朗读时应读出感情,妹妹的话要读出哀求、撒娇的语气,爸爸的话要读出鼓励的情感,妹妹的最后一句话要读出愉快、得意的语气。

(2)互相评议,谁读得最好,评为“朗读之星”。

(3)小组开火车读。

2.体会妹妹的变化。

(1)出示句子: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妹妹求妈妈抱她:

“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想一想:

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什么妹妹会求妈妈抱她?

(2)出示句子: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想一想:

①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蹦蹦跳跳、笑着说)

②为什么妹妹会从“求”到“高兴”?

(因为妹妹得到了一匹出色的马)

③妹妹的“马”是从哪里来的?

这匹马是一匹怎样的马?

(爸爸在一株柳树下拾到的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④为什么爸爸会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你觉得这匹马怎么样?

(3)从妹妹的变化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为什么妹妹会有这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7.妹妹求爸爸抱她的时候,爸爸是怎样做的?

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8.爸爸把又长又细的柳条说成是“一匹出色的马”的目的是。

9.读课文填空。

当“我们”散步回家时,妹妹的表现是,当她骑着“马”回家时,却笑着说:

“!

”妹妹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四、课堂小结

5、指导写字

1.将生字按结构分类。

2.重点指导。

(1)波、纹、像:

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像”字书写时要右边“象”的第六笔要从扁框内撇出。

(2)景、恋、舍:

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作部首的部分要写得扁而窄一些。

(3)求、匹:

独体字和半包围,“求”字下部是四笔,“点、提”“撇、捺”笔势互为呼应,与“水”字作对比观察;“匹”要注意书写顺序,先里边后外边,最后一笔是竖折。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执笔和写字姿势。

10.读拼音,写词语。

bōwěnhǎoxiàng

田字格

liànliànbùshě

田字格

yāoqiúfēngjǐng

田字格

教学板书

7一匹出色的马

骑一匹出色的马

又长又细的柳条

妹妹求抱抱高兴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词,了解常见职业名称。

2、根据情境,练习写话。

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

4、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培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5、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生字词,能在句子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根据情境写话。

难点:

了解谚语这种语言形式,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1、我会认读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一下。

(指名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1、出示课本上的生字。

老师领读生字,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词认读情况,相互纠错正音。

3、请“小老师”带读词语。

4、解释词语意思。

结合图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5、全班一起齐读词语,每个词读三遍。

2、我会写话

(1)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课本短文景物:

田野、云、大树

示例:

天上的云

雪白雪白的

好像一群小绵羊

2、你喜欢哪些景物?

为什么喜欢它?

请同学来说一说。

景物:

风景,花草树木,山峰,河流,建筑等都属于景物。

3、指名同学说自己喜欢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像…”的句子。

提示:

鲜花——蝴蝶

小河——飘带

月亮——白玉盘

……

4、写一写。

拿出练习本,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用上“…像…”的句式,写一写,写一句即可。

5、作品展示。

挑选优秀的作品放到投影下进行展示。

(2)介绍我的好朋友

1、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长什么样子?

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2、指名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以“他是谁?

长什么样子?

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这个思路组织语言。

3、出示课本示例。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按照出示的例子,自己也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吧!

4、作品展示。

3、我的发现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句子。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别圈出两组句子中的“特别”“经过”。

这两句话带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吗?

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的答案,教师讲解。

特别:

第一句中特别强调“很、十分、非常”;第二句中的特别强调“与众不同”。

经过:

第一个经过是“花费、集结”的意思;第二个经过是“路过、走过”的意思。

4、小结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进语言环境里,才能理解得更准确。

第二课时

1、我会积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句子,这种句子在民间流传,用简单易懂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称为谚语。

(出示3句谚语)

1、互相读一读,并说说你读懂了哪句。

2、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要为身边的人伸出热情的手)

3、交流句意。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带来快乐,你自己也会很高兴。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平时你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当你遇到危急情况时,也会有人来帮助你。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与其在别人好的时候去祝贺,不如别人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

4、小结。

通过民间谚语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谚语这种语言形式,学习谚语,让我们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2、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音频,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读诗歌,把不会的地方圈点勾画,读完小组交流。

3、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特别是自己勾画的地方。

4、分五个小结,指名分小节朗读。

教师指导校音。

5、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踮疲倦、挂牵”,理解两个词的意思。

放到句子中理解。

“踮”:

一个动作,表现出孩子的小心翼翼,生怕打扰到老师

“消除疲倦”:

消除疲劳,让老师放松心情。

“牵挂”:

时刻的想着我们。

6、复述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能说一说吗?

指名复述诗歌内容。

学生把一株紫丁香种在老师的窗前,让老师消除疲倦,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关心和喜爱。

7、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8、尝试背诵诗歌。

3、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形式等着我我们去探索。

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的继承和发展。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田野——绿毯我的朋友

天空——棉花糖、小绵羊他是谁?

小河——飘带长什么样子?

月亮——白玉盘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从知识的阐述者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情,了解和认识到谚语和诗歌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