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631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修改版

第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模块2作业(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重大政治事件,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学习目标与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理解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学会利用表格的方法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4)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等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

(5)通过小组讨论一系列问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学会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

(2)通过搜集新中国成立的有关资料,学会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讨论教师提出的若干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2)鼓励学生对本课内容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胆识,张扬学生的个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只停留在时间上,对具体的历史事实认识不清。

2、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搜集、查阅、整理有关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等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历史资料辅助学习的方法。

3、通过组织学生讨论:

“当你们看到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时,你的心情如何?

”“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为什么采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

”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资源

1、北师大版新课标教材《历史》八年下册,

2、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都很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生日吧!

(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哪位同学能根据家中的资料(录像带、相册、成长记录袋等)以及长辈提供的信息,说说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教师可以说说自己小时候的一二件趣事与同学交流)你们可知道祖国母亲的生日?

由此引人课题:

多媒体展示本课课题: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建新中国

同学们,想一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请同学们先独立学习,阅读课本,勾画、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将找到的条目想办法归纳成体系,使其一目了然。

师:

你们用什么方法进行归纳?

生1:

我们小组采用图示归纳法。

(教师提示学生到实物投影台展示该小组的作品)

师:

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大家掌握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决议内容。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得到了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主发言,提出自己较感兴趣的问题)

(二)开国大典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后,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决议。

下午3时,举世闻名的开国大典开始了。

(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盛况的录像)

一个规律性的结论:

“落后就要挨打。

”能分析一下旧中国落后的原因吗?

1:

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造成的。

2:

清政府采取了愚昧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自诩为天朝大国,不与任何国家往来。

3:

清政府满足于过去的辉煌,不思进取,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抵挡不住列强的侵略。

新世纪的中国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1、国不能再闭关锁国了,要实行对外开放,中国必须进入世界发展的大舞台,与世界各国开展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的发展。

2、现在社会也有腐败的现象,国家应该大力惩治那些腐败分子,才能更好地发展。

3、们应该发展科学技术,多培养人才,才会有竞争力。

善于吸取教训的民族才会强大。

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

课后扩展

以《新中国成立的故事》为题,出一本小册子,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连环画,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后反思

1、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即“你出生时的情况”,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引导学生生疑、生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历史带上浓浓的“生活味”,体现“历史源于生活”的理念。

2、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的学生会提出:

“我们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我观察现在通行的一系列法律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为什么临时宪法《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的?

”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个性,保护他们善于思考和乐于探究的热情。

七、总结与评价

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评价学习成果,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过程,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使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第二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示例导入:

回顾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阶段、以及每阶段的政权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将由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来商讨决定。

讲解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学生概括这次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教师指出:

党的工作中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总目标、总原则,一切工作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强调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大字和小字,讨论回答。

“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成熟了,指的是什么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2.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3.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

4.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新政协筹备会议。

小字内容,教师简介即可。

要注意这次政协会议在筹备期间曾称为“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次大会召开于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来自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部队、团体、各地区、民族和华侨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包括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副主席;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等。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教师要正确解释国旗图案的含义,对学生进行热爱和尊敬五星红旗的教育。

用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引导学生用典型史事进行分析。

讲完本目后,教师可适当联系现在的政协会议进行小结,突出其民主性和历史作用,明确要点。

三、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小字内容,学生阅读即可。

要明确会议的时间和内容。

2.开国大典。

教师重点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盛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利用书中彩图或电影剪辑、录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录像带》下(新中国的诞生部分)、录音等,加强教学的感染力和直观性。

由学生朗读海内外各方面的贺电。

课后由学生收集家长参加开国大典的感受,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由学生归纳、概括后,进行讨论:

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得出结论:

因为中国110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世界意义。

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由学生朗读,不必展开。

3.基本经验。

围绕课文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典型史事加以阐明,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小结本课:

点明中国历史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联系今天中国的强大,探讨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第三篇:

模块2作业6

模块2作业6:

写出模块2的反思。

通过本次教育技术中模块二的培训我认为教学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计、媒体设计及依据、总体教学设计说明和教学过程。

下面我对教学设计谈一点反思:

使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下如何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内容丰富,受益匪浅。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需要为立足点,从确立目标出发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优途径与措施,建立起解决教学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学设计要遵循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把教育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这个模块的学习可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第四篇:

模块2作业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

诏安县上陈小学沈丽娟

一、概述:

《永生的眼睛》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以略读课文的形式出现的,本篇课文讲述了琳达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一种巨大的转变!

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一种强烈的对比!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本课需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能够准确辨析多音字。

(2)能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养成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三、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根据农村地区四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教学设计注重为学生搭建生活与教材联系的平台,激励学生的情感体验。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读的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

思想内容融汇,能在有感情朗读中领悟课文内容,体味“生命”的意义,从小养成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自主学习策略: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会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加深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角色朗读,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环境:

1、多媒体教室

2、教学课件

六、教具准备:

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哇!

2、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永生的眼睛》,看看文中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板书课文题目:

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琳达一家为了盲人能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标画不明白的地方。

三、汇报交流,质疑问难

1、字音。

孤零零(línɡ)不假思索(jiǎ)

ónɡ(重复ōnɡ(冲锋)

多音字:

重冲ònɡ(重要ònɡ(冲劲儿)

2、课文内容。

琳达一家人有的已经为盲人捐献了角膜,有的准备捐献角膜,他们这种行为有助于别人,有助于社会,体现了他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

2、讨论交流:

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读读,并说说为什么感动你。

(出示幻灯片)

①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解析:

这是琳达的父亲劝慰自己的女儿时所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

这段话体现了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的思想境界。

②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解析:

14岁的温迪在妈妈捐献外公的角膜后,不仅没有像当年的“我”那样“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的亲人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

温迪的言语,表明了她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芒。

③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解析:

女儿温迪的话,让“我”顿悟:

父亲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心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已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④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解析:

这里作者再次使用“骄傲”一词,表达了“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

特意强调温迪的年龄,是为了与文章开头当年14岁的“我”进行照应,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五、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小组分角色朗读,互评。

2、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感受?

小组议一议,可以就文中某个人物来谈,也可以就文中的事情发表看法。

六、总结全文,进行拓展

1、学习课文后,你对器官捐献有了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可以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谈。

出示两份资料。

(出示幻灯片)

(1)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贫乏,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

数百万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目前,美国有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患者登记。

2004年仅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必须继续等待,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命。

2、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

为什么?

(抓住人物语言,展现人物品质,用词准确,首尾呼应等)

3、将故事讲述给你身边的人听。

七、布置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思考自己最喜欢文中的谁?

并对他(她)写几句话。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和之前他们的态度作比较,了解他们的看法变化。

3、自己重新思考“捐赠器官”这个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父亲捐献眼角膜

为他人着想、为帮助他人

不理解而感到快乐和骄傲

骄傲

第五篇:

模块2作业

模块2作业

1、结合自身谈谈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和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

学习者的特征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则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

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

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当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既使是具有设计意义的学习者特征,在设计层面上也有一定的不同,有些特征是可干预的,有些特征是不可干预,但是可适应的。

对于教学设计实践而言,应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的特征要素。

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时,不仅要分析一般性的、稳定的特征外,而且需要考虑学习不同学科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2、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

答:

教学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的学科,其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的视野对教学设计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认为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教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有自己的突出优点,但它也有自身的缺陷;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恰好相反,将两者有机结合,正好可以优势互补。

这种教学设计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很大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