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569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docx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研究-行业发展

(一)行业发展历程

1、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下,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总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业务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8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期内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运行态势,收入和效益同步加快增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服务和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018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0%。

从软件业务收入构成来看,软件产品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一直是收入占比最高的两大业务,合计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80%以上。

2018年,全行业实现软件产品收入19,353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行业比重为30.7%。

其中,信息安全和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698亿元和1,477亿元,分别增长14.8%和14.2%,为支撑信息系统安全和工业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将突破8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超过30%。

软件行业作为中国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未来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由此预计中国软件行业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前景广阔。

2、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的发展情况

(1)协同管理软件产品概述

A.协同管理软件的定义

协同管理软件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中心”,以协同工作、协同业务一体化管理为目的,将企业和组织中孤立分离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角色和状态进行有效的关联整合,帮助企业和组织规范组织行为、提升组织协作绩效、达成企业和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

协同管理软件是建立在协同管理思想基础之上,基于组织模型、流程表单引擎、门户技术、信息交换与集成技术等,融合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规范、聚合、驱动组织内外人、财、物等相关信息数据资源,实现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乃至产业链之间高效协作、统一运营管控的企业级管理软件,是企业、政府等组织实现新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工具。

B、境内外协同管理软件差异

境外协同软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群件(英文名称:

Groupware)为基础和代表的协同平台软件,另一类是基于消息沟通的协作工具软件及服务。

群件是支持群体工作需要的应用软件,帮助企业和组织完成用户个人或组织间的信息传递、用户工作团队中的信息共享以及业务过程的自动执行和完成。

境外协同软件中的群件与国内协同管理软件具有较大差异:

群件是企业软件系统的一个基础架构,而企业协同管理软件是一种企业级应用软件系统;境外该类协同软件大多以即时通讯、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应用为主要功能,要实现国内专业协同管理软件在信息门户、工作与业务协同、应用定制、连接集成等方面的功能应用,需要在群件架构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和配置,从而境外群件产品大多不具备国内协同管理软件的产品化特征。

境外此类协同软件的典型代表是IBMDomino/Notes系统;国内协同管理软件主要产品包括本公司的A6/A8/G6产品、泛微网络的e-Office/e-cology产品,以及蓝凌软件的EIS/EKP产品等。

境外另一类应用比较广泛的协作软件是协作工具软件及服务,其主要特征是基于消息的协同工具软件及服务。

该类软件为组织/团队提供了一个中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将邮件、即时消息(IM)、短信、讨论、存储、计划/任务、审批等工作中使用的工具和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把各种碎片化的企业沟通和协作集中到一起,形成统一的团队沟通协作入口。

境内外该类产品差异不大,境外该类软件的典型代表是Slack,国内同类软件包括了钉钉、企业微信、Teambition等。

该类协同工具软件及服务的功能和应用相对单一,与境内协同管理软件相比无法满足企业和组织在协同管理方面更深层次的应用需求。

C.协同管理软件的应用价值

协同管理软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a.信息聚合,打造企业级工作管理入口。

按照不同业务应用场景、角色、权限和资源等关键要素的定义形成企业级、部门级和个人级的个性化工作桌面,实现企业和政府组织分层的信息门户和统一的工作管理入口。

b.移动互联,构建跨时空全员应用场景。

实现企业和组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跨时空协作。

同时,协同管理软件通过整合各类企业级移动应用场景,可帮助企业和组织实现更丰富的移动应用,形成企业级移动端应用门户。

c.流程管控,推动组织运营敏捷化、规范化运营。

在保障整个企业或组织的相关制度规范有效落地实施基础上,可及时调整、修改和优化原有的流程、条件和角色定义,以保障组织业务的敏捷性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d.应用定制,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可以根据组织中的业务应用场景,创建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并按照组织和业务变化的要求进行灵活调整,实现对组织业务快速灵活的构建,以适应环境与业务模式变化所带来的业务协作新要求。

e.系统整合,打通信息孤岛。

整合孤立的信息系统,在统一的界面上展现和应用各个系统和应用的数据信息,消除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还可以与企业或组织外部的应用系统等实现集成整合,实现跨组织的协同工作管理。

f.知识共享,创建学习型、知识型组织。

按照知识管理体系建立包括知识地图、知识仓库、知识社区、输入输出等模块的统一知识管理平台,促使组织内部各类知识与信息的采集和沉淀,形成组织在知识与经验积累上的增量空间。

g.智能技术,让工作和管理更轻松、更科学。

通过智能技术,实现系统中组织行为数据和关键业务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同时可以将员工或管理者从日常繁琐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出来。

实现企业工作、管理更精准、科学。

(2)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的发展历程

协同管理软件行业在国内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文档与信息共享、组织与流程化协作、全面的组织协同管理等三个阶段:

(3)中国组织管理的特色和趋势

改革开放40年,随着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的进程,东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互相渗透包容,中国企业在结合自身文化背景下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方法,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组织管理思想和模式。

A、中国的组织管理特色及趋势

组织的生态化与融合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融合,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分工更细化、协作更紧密,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和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趋势,跨组织协作成为常态,产业格局的变化促使企业管理方式随之变动。

组织数字化与赋能化:

中国企业和组织在管理中逐步注重夯实企业基础管理,管理方向逐渐从强管控转变为强赋能,以释放组织和个人的潜能;此外,随着企业管理运营的数字化转型,更强调组织整体效能及敏捷性,以提升企业和组织的整体运营效率。

B、本公司协同管理软件对中国组织管理特色的体现

本公司协同管理软件对中国组织管理特色的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本公司协同管理软件的设计理念是对中国组织管理特点的体现。

协同管理软件不同于国外ERP等结构化刚性流程的企业管理软件,也有别于国外基于文件/文档、消息/邮件、社交/工具等企业协作软件,而是以人为中心、以刚性流程+弹性流程为基础,实现企业和组织中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以及企业间的业务协同与组织管理,既满足了中国企业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需求,也可以根据企业组织变革、业务扩展以及管理重心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了符合中国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化管理特征的软件产品。

第二,本公司协同管理软件对中国企业IT应用集成整合需求的支持。

协同管理软件的连接与集成性,可以构建起企业统一的信息门户,通过集成连接打通信息孤岛,并且在协同管理软件中融入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公文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功能应用。

协同管理软件相对于国外主流ERP等企业管理软件,其实施交付周期相对较短、成本较低,可以快速实现个性化的应用部署,满足了当今多数企业对企业管理软件简化高效的价值导向,具有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三,本公司协同管理软件是对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务协同应用的体现。

协同管理软件在政府部门和组织中的应用体现在跨区域、跨部门的多级联动协同,提升政府组织的执政治理能力和服务效率,其公文管理、信息报送、督察督办、党员建设等功能应用,以及国产化自主可控等技术具有典型的中国组织管理特色。

本公司的产品G6、G6-N中体现了上述的管理特色。

综上,协同管理软件是在结合国内外管理思想和模式基础上,通过工作协同、业务协同、应用扩展、系统集成、信息门户、移动化/智能化协作、文化建设、政务协作、公文管理等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满足了中国企业和组织在管理中的规范化、个性化、多场景化应用需求,成为了具有中国组织管理特色的管理软件。

(4)协同管理软件行业上下游情况

A.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中国协同管理软件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并与上下游行业构建了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格局,共同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协同管理软件行业与上下游厂商的关系如下图:

上游行业主要是第三方软硬件供应商,包括计算机设备及辅助产品供应商、网络设备供应商以及系统软件供应商等;下游行业主要是对协同管理软件存在需求的终端用户,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组织和各级政府机构等。

B.上游行业供给分析

从上游厂商的构成来看,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提供商和硬件、系统软件等第三方提供商已经发展成熟,产业链完整,形成了竞争开放的市场,各供应商提供的软硬件产品及服务具有较高的替代性。

同时上游行业供应商数量众多、产品供应充足,因此产品价格较为透明和稳定。

C.下游产业需求分析

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是为国家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的行业,任何具有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都是本行业下游用户。

随着国家信息化总体战略布局的推进,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下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断扩大,这将有助于推动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

(5)协同管理软件行业市场规模

在全球经济与商业环境变革背景下,国内企业正步入经营模式转型时期,供给侧改革、原材料与劳动成本的上升、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等,促使企业、政府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已经开始由外部推动型向企业内生自主需求转变,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诸多变化,协同管理软件已经逐步成为国内企业以及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工具。

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协同管理软件发展向好,2017年中国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平稳,行业形势持续向好。

目前国内协同管理软件厂商已近500家,其中自有品牌超过40个,泛微网络、致远互联、华天动力、蓝凌等厂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协同管理软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致远互联、泛微网络、蓝凌等代表厂商实力不断增强。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3,474.2万户企业,在以上数量众多的企业组织中,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从庞杂的信息管理系统转向简约、高效、弹性的企业级管理软件。

协同管理软件的开放性、扩展性、集成性及低成本快速交付、弹性部署,及多样化、移动化应用特征满足了目前多数企业客户的需求,庞大的企业数量规模为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也为协同管理软件在政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协同管理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1)协同管理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协同管理软件已经逐步成为继ERP等企业级管理软件之后重要的企业级管理软件之一,是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实现信息化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速度的加快,协同管理软件开始向平台化、移动化、云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成为企业、政府统一的工作入口和运营中台。

A.产品平台化

近几年,协同管理软件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价值彰显,其功能应用不断迭代扩展、定制化需求的提升以及集成连接的纵深,产品平台化成为了协同管理软件产品重要的发展趋势,平台化将极大提升协同管理软件产品的扩展性、开放性和集成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

B.应用移动化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提升和普及应用,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移动环境下的沟通协作和业务应用大量涌现,实现业务的实时化处理,进一步改变了企业组织的工作模式,移动环境中的工作管理正逐渐成为国内企业组织实时沟通、高效协作、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管理运营水平的重要手段。

C.服务云端化

云计算SaaS/PaaS的产品服务模式是将协同管理软件的功能应用通过互联网公有云方式提供,该模式减少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应用软件的成本和繁杂工作。

随着中小企业、小微组织对协同管理软件的需要增多,基于SaaS/PaaS云模式的产品和服务将是协同管理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趋势。

D.管理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步伐逐步加快,推动了其在协同管理软件产品和服务中的融合应用速度,并且正进一步提升了协同管理软件的商业价值。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将极大提升协同管理软件的智能化程度。

(2)行业市场容量

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2016年-2018年中国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容量如下:

(3)未来变动趋势

协同管理源于组织管理的内在需求,只要有企业和组织存在,就需要建立实时、动态、协作、开放的管理运营体系,因此,协同管理软件可以应用到大部分的行业和领域。

国内企业和组织数量众多,其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规范化程度,不同类型及规模的组织对协同管理软件有着不同的需求,随着各类组织个性化应用需求不断凸显、协同管理软件功能的扩展提升,以及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协同管理的需求将被逐步激发,市场容量将不断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