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6960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docx

7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原卷版+解析版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自主预习】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1918年夏,苏俄进入时期。

2.目的:

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农业:

实行。

(2)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3)流通:

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

实行普遍。

4.特色: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作用

(1)积极作用:

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作用:

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问题思考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二、新经济政策

1.原因:

“”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农业:

以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

(3)流通: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

废除。

3.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

4.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的迅速恢复。

(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问题思考

哈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列宁时期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客,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他是第一个取得苏俄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哈默为什么能够取得矿山开采权?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1924年,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政策措施

(1)优先发展,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推行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3.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2)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3)开辟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4.评价

(1)功绩

①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后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滞后。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材料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

【自主探究】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史料一  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列宁曾说:

“我们计划……直接下命令……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思考]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根据史料一说明这一“口号”反映了什么。

史料二  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世界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二说明苏俄面对危机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二、“斯大林模式”

史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状况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已转移到工业方面了……就是发展重工业……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

——《斯大林全集》

[思考]史料一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哪些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模式对苏联兴衰的影响。

史料二  1928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在于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计划”,或者说政府机关掌握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中央计划,成为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思考] 根据史料二,指出1928年以后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

【自主检测】

1.(2019·晋阳高一检测)下面漫画《我们将阻止并且严格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映了当时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

2.(2019·赣州高一检测)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

结果,这一尝试(  )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列宁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产品”是指(  )

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4.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

他说:

“(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5.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材料中的“实践”是指(  )

A.“自由放任”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斯大林模式

6.(2019·滨州高一检测)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B.建立巩固的工农政策

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7.(2019·临沂高一检测)列宁说:

“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

”“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他(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

8.斯大林执政时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优先发展(  )

A.农业B.商业C.重工业D.轻工业

9.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10.(2019·宣城高一检测)“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11.(2019·邢台高一期末,20)现代某一时期,苏俄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罢工。

这一政策出现的背景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12.下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D.斯大林模式的实施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还有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体验高考】

1.(2017·海南高考·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3.(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4.(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5.(2016·江苏单科·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自主预习】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1918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

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流通:

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色: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作用

(1)积极作用:

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作用:

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问题思考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答案 苏维埃政权严格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

二、新经济政策

1.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

(3)流通: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

废除实物分配制。

3.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

4.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问题思考

哈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列宁时期克里姆林宫的座上客,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他是第一个取得苏俄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哈默为什么能够取得矿山开采权?

答案 苏俄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政府允许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山。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1924年,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政策措施

(1)优先发展重工业,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3.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建立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3)开辟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4.评价

(1)功绩

①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滞后。

②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材料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

答案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实行计划经济。

【自主探究】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史料一  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列宁曾说:

“我们计划……直接下命令……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思考]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根据史料一说明这一“口号”反映了什么。

【提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史料二  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世界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二说明苏俄面对危机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提示】 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斯大林模式”

史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状况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心已转移到工业方面了……就是发展重工业……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

——《斯大林全集》

[思考]史料一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哪些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模式对苏联兴衰的影响。

【提示】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高速度;农业服务于工业。

积极影响:

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消极影响:

造成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史料二  1928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在于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计划”,或者说政府机关掌握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中央计划,成为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思考] 根据史料二,指出1928年以后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

【提示】 特点: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自主检测】

1.(2019·晋阳高一检测)下面漫画《我们将阻止并且严格惩罚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反映了当时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

【答案】 B

【解析】 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当时,为了保证劳动力的供给,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2.(2019·赣州高一检测)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

结果,这一尝试(  )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A

【解析】 “直接过渡”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尝试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

3.列宁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产品”是指(  )

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目中“共产主义原则”,得出考查的是1918—1922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

4.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

他说:

“(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

”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答案】 C

【解析】 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材料中的现象即是反映,针对这种情况,1921年苏俄推行了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经济形势,B项错误,C项正确。

D项是斯大林推广的,错误。

5.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材料中的“实践”是指(  )

A.“自由放任”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中“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故选B项。

6.(2019·滨州高一检测)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A.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B.建立巩固的工农政策

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答案】 A

【解析】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和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选A项。

7.(2019·临沂高一检测)列宁说:

“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

”“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他(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列宁重视商业,主张由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掌握”“指导”“控制”商业,为此列宁主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8.斯大林执政时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优先发展(  )

A.农业B.商业C.重工业D.轻工业

【答案】 C

【解析】 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选C项。

9.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答案】 D

【解析】 斯大林经济模式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

10.(2019·宣城高一检测)“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答案】 D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斯大林时期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多种所有制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国有企业的问题,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表述可知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11.(2019·邢台高一期末,20)现代某一时期,苏俄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罢工。

这一政策出现的背景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答案】 B

【解析】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的政权面临困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

12.下图为1922年与1925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D.斯大林模式的实施

【答案】 B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年—1920年实行,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1921年—1928年,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实施是在1927年,故D项错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还有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向社会主义过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地步:

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

根本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解析】 第

(1)问,根据时间及材料一涉及该政策的具体内容判断。

(2)问,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概括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体验高考】

1.(2017·海南高考·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