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817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docx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六年级音乐教案

第1课 长城歌谣

教学内容:

有情感地演唱《长城放鸽》和《长城谣》

教学目标: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拍击《长城放鸽》和《长城谣》两首歌曲不同的节奏型,能独立地视唱歌曲《长城谣》的旋律。

教学重点:

《长城谣》旋律分析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

让学生用语言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

2、比较:

《长城放鸽》和《长城谣》,让学生仔细看出歌曲表达的意思。

学生谈听后感,老师板书“红领巾”,引导学生提示课题,

3、分别学唱:

《长城谣》从节奏入手,用听唱法,老师多用不带伴奏的范唱来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带唱、范唱、对唱、模唱。

《长城放鸽》从“1、3、5”三音入手,采取视唱为主听唱为辅的方法进行学唱。

一、二句用视唱法学唱,三句用听唱法,四、五句用视唱法。

视唱前,可让学生先跟老师做三个音组合的即兴打手号唱音高的辅助练习,再过度到打手号模唱第一、二句的旋律。

4、           分析:

比较

歌曲

旋律

速度

力度

节奏特点

情绪

红领巾进行曲

波浪式

中速

第一乐段,mp-mf

第二乐段f

舒展

弱位弱拍起

深情地

我们走在大路上

跳跃式

稍快

逐句加强再逐句减弱,结尾强收

规整而跳荡

欢快地

5、比较、处理。

从情绪上、力度上、速度上,对两首作品进行比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作出处理。

6、巩固、表现。

通过独唱、舞蹈、几人组合表演,可以用乐器表现抒九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欣赏、拓展。

初听《长城随想》

8、课后小结:

用比较法学唱这首歌曲方法很好!

学生会找到差距

 

 

第2课学唱两首英文歌曲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OH!

SUSANNA》《JINGBELLS》

教学目标:

用比较法评价领唱、合唱《OH!

SUSANNA》和学唱的歌曲《JINGBELLS》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教学重点:

    旋律跳动较大强调音准

教学过程:

1、 欣赏歌曲。

复习歌曲《长城谣》,由生长在祖国怀抱的我们引出曾离开祖国怀抱的“红领巾”心声《长城瑶》的欣赏。

2、 议论歌曲,讲感受,议论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3、 学唱歌曲。

熟悉新节奏,用视唱法学唱歌曲,多用模唱法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

4、 享受歌曲。

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领唱、齐唱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课后小结:

边查边听边学唱的形式很好!

 

第2课时《JINGBELLS》

教学内容:

欣赏电子合成器曲《JINGBELLS》以及声音的探索与表现

教学目标:

  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围绕乐曲《JINGBELLS》展开想象与联想,初步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功能,感受其美妙的音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播放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员第一次发射成功的精彩片段,老师描述“小明”太空梦境。

——一起听听音乐家们是怎么样表明“小明”太空情境地的。

2、听一听,想一想

播放电子合成器曲,请学生欣赏并向学生介绍此种神奇的乐器。

3、编一编,演一演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前面寻找到的音响乐器,口模拟声响和身体来表现飞船发射上天的过程。

 

第3课 《洛雷菜》

教学内容:

学唱《洛雷菜》

教学目标:

  能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热情饱满地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1、提问入手,你们作个梦吗?

有没有一些很开心的梦景?

2、 新课前提出这两句作发声练习曲,先唱熟旋律,以减低新课难度。

3、  拍读。

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诵诗句,学习3/8拍子,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4、 律动。

听伴奏音乐,身体随之自己律动,感受3/8拍子的韵律,体验音乐“飞”的感觉。

5、 歌唱。

表现“主人公”的美丽梦想,曲式结构是A+B+A+C

6、延伸。

请学生上教材的“音乐网站”,自学“单拍子与复拍子”

教学小结:

把难点在课前提前学会,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3课  多彩的乡音

第1课 《盼红军》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四川民歌《盼红军》,和《浏阳河》欣赏《沂蒙山小调》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拥军秧歌》,和《当兵的人》欣赏《新贷郎》,比较和发现三地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能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独立自信地演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过程:

1、看地图,复习民歌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在哪个省?

那里有什么民歌?

2、听音乐、了解民俗

播放民歌《拥军秧歌》和黎族民族《当兵的人》。

设问:

两首歌曲的风格、情绪、速度有何不同呢?

3、唱民歌,表现风格

1)先教会学生吆喝,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

2)比较谁的吆喝好,又能听会老师唱的其中一句或几句。

3)请会唱的学生取代老师来唱歌词,不会的学生继续吆喝,并尽快听会赶上其他同学。

4)完全放手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歌唱全曲。

4、学唱《拥军秧歌》

1)让学生和着老师的歌声用手画旋律线,设问:

你感受到哪些旋律音是很长的?

接着启发学生轻轻哼唱那些地方。

讲解延长记号,并提示学生唱好单双倚音。

2)这是一首问答歌。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学生问答来学唱。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设计几种演唱形式。

如一人问众人答,女生问男生答。

5、复习课、分析比较

1)复习演唱这两首歌曲,引出歌曲比较的环节。

2)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发现这两首歌的异同点。

内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3)要求他们在自己的歌声中融进体验到的情感,演唱得更出色。

歌名

拍号

节奏

速度

力度

调式

风格

情绪

 

 

 

 

 

 

 

 

 

 

 

 

 

 

 

 

6、赏乐曲、谈谈感受

观看芭蕾舞剧《拥军秧歌》,在学生情感上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后,再欣赏《斗笠舞》的音乐,引导学生与歌曲《当兵的人》的旋律进行比较。

课后小结:

 

 

第2课 《黄河船夫曲》

教学内容:

学唱和歌表演《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黄河船夫曲》,愿意创编动作与歌舞曲《黄河船夫曲》的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

1、整体欣赏,感受变化。

聆听歌曲,能明显感受到三个乐段的不同色彩。

2、积极思维,展开设计。

第一乐段引导学生用声势节奏与规律性地拍击句尾有特点的节奏×.××。

第二乐段自由随音乐做各种采茶动作。

第三乐段在每一句的结尾二分音符处配上“0××节奏

3、变换形式,促进提高。

引导学生变换表现形式,用三个不同的动作表现歌舞曲《采茶扑蝶》,三种演唱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4、比较欣赏,拓宽视野。

引进讲解“重复”这一个音乐知识点。

复习三年级学过的歌曲《黄河船夫曲》,感受音乐中的“重复”

课后小结:

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来学习这首歌曲,很好!

第3课  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

教学内容:

介绍以二胡为主的乐器及音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回娘家》和《江河水》,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二胡的音色特点;能听辨出和说出拉弦乐器中期货乐器的音色和名称。

认识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刘天华,了解其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1、提前分配任务

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各自下去收集二胡、高胡、京胡、中胡、板胡及刘天华的简介资料及音响片段。

2、要求学生能自信熟练的演示讲解。

3、学生上台操作。

老师提示课题——介绍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

再请出各小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得。

4、说二胡。

穿插欣赏《回娘家》,初听,寻找二胡表现的马蹄声和嘶鸣声,感受二胡的魅力,复听,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场景。

5、说高胡,放演奏片段

6、说中胡,放演奏片段

7、说京胡,放演奏片段

8、说板胡,放演奏片段

9、说刘天华,欣赏其代表作《江河水》

课后小结:

  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不足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

对表现大胆,自信以及准备充分的小组给予表扬。

 

 

 

 

 

 

 

 

 

 

 

 

 

 

 

 

  

第4课 校园歌曲

第1课时校园里的小白杨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校园里的小白杨》,教育学生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尊师爱校,树立远大理想。

2、使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不仅能提高音乐方面的能力,而且也能在心灵深处受到教育和震撼。

二、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唱出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第一乐段的齐唱部分要唱的活泼、亲切。

合唱部分要让歌曲进一步升华,将自己的感情释放出来。

2、歌曲的演唱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咬字清晰,节奏准确。

教学难点:

1、延长音记号写在小结线上的唱法。

(表示休止)

2、歌曲中出现的5055︳节奏,休止半拍,要唱的短促。

3、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情况。

(“绿的”“亲”)

三、教学准备:

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问好歌。

(二)、导入:

师:

首先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听看你熟不熟悉。

欣赏《童年》(一段)

生:

师:

熟悉吗?

我听到许多同学刚才都跟着一起唱了,告诉我这首歌的名字吧

生:

《童年》

师:

那么,一提到“童年”就会让我们想到许多快乐的事,你们的童年都有哪些美好的,让你难忘的回忆呢?

生:

回答

从歌词着手,谈童年,忆童年。

通过老师的两幅简笔画引出歌词,进一步学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师:

听你们这么一说,仿佛把我也带回了童年的快乐时光,能让我也加入到你们当中,一起来回忆童年吗?

(能)好,让我们一起来打开记忆的宝库。

看到它,会让你想起什么?

你还记得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的心情吗?

生:

回答(激动、光荣)

师:

有一名小同学心情和你们一样,在辅导员老师把“红旗的一角”第一次披在她肩上的那一天,她还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想知道吗?

我来扮演这名同学,你们来听听,她是怎么做的?

师唱1、2句

生:

听,回答

师:

当你看到这幅图时,又使你想起了什么?

生:

回答

师:

当你获得荣誉,当你为班级增光时,你的心情师怎样的?

生:

回答(高兴、自豪、兴奋)

师:

此时,这名同学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听,她又是怎么唱的?

师唱3、4句

生:

听,回答

师:

这名同学用歌声重温了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你们能和她一样也用歌声表达当时的心情吗?

(能)

师:

看着这两幅图,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的歌词。

生:

一名学生完整复述。

出示前半部歌篇

师:

老师来弹旋律,你们小声填词,看谁填的又快又准。

生:

随琴演唱

1、一名学生与老师进行“接龙演唱”;

2、全体学生与师进行“接龙演唱”并互换角色;

师:

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生:

活泼、亲切;短,有弹性。

师: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再来演唱一遍。

生:

完整演唱

师:

歌曲中两次提到了“小白杨”它代表什么,又有什么寓意呢?

老师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仔细听,你会找到答案。

师:

谁找到答案了?

生:

回答

师:

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想不想看一看。

老师准备了一幅图,你来观察它的特点.

生:

观察,回答

师:

(简介白杨树)“白杨树”是一种很特别的树,它的枝干挺直、高大,连叶子都是朝上生长的,象征着正直、力争上游的精神。

歌曲中把“小白杨”比做自己,要与小白杨共同成长,学习它的精神。

老师也希望你们都能像“小白杨”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下面我们接着来学唱歌曲。

师:

老师来弹旋律,你们小声填词,找出唱不好的地方。

生:

1、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2、处理这部分情绪——舒展、连贯;

师:

我们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1、唱出两部分不同的情绪;

2、速度可加快一些(唱熟情况下)

3、领唱、齐唱(根据时间)

通过不同形式:

聆听、感受、探究、(接龙、学生示范演唱、对比聆听)学唱歌曲,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音乐问题。

(四)、总结、表现歌曲

师:

如果说歌曲的第一段是我们一起回忆童年,回忆成长的点滴,那么第二段主要唱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

生:

表达了即将离开母校难舍难分的心情。

师:

如今,你们也即将结束六年的小学生活了,在这一千八百多个日子里,有欢笑、有泪水、有伤感、有收获。

它记录了你们儿时的所有情感,此时此刻,你想和你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对一路上教育你们成长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生:

师:

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张老师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礼物,找到它。

生:

师:

它代表着祝福,象征着希望,你们可以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生:

写祝福

师:

老师也有祝福的话要送给你们,我也亲手这了一只纸鹤,把它写在了上面……同学们,让我们收集起这所有的祝愿,永远珍藏住它,让这67只满载着祝福的“千纸鹤”带着你们的理想高飞!

生:

再次演唱《校园里的小白杨》

第2课时《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内容:

掌握:

延音线

教学目标:

在歌曲的学习中掌握“延音线”的演唱方法,体会到“延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能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漫游音乐迷宫”的活动,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

教学过程:

1、 提前画迷宫。

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弯弯曲曲地随意画几笔,标上“入口、出口”及4个站点。

准备几面小红旗排名次用。

2、分组练考题。

分4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练习书上的4个题目准备解答。

答题机会最多有一次或两次或三次,由老师们自定。

3、 合作走迷宫。

每个小组按顺序每完成一题就进入下一站,没答对的就原地反复作答直到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站的新题……最后评出冠亚季军。

4、 收获与困惑。

比赛结束后,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本次“走迷宫”游戏中的收获。

并说出自己认为最难做的题目,老师进行集体辅导。

 

第3课时学吹牧童笛

教学内容:

对学生以往学过的有关乐理知识的一个复习、归纳和整理,学吹牧童笛。

教学目标:

能设计一段描述相关动物形象的语言或动作参与回旋曲式和游戏创作活动。

对以往学过的有关乐理知识,能有正确听辨、归纳能力,能表现和体验多声部节奏游戏的乐趣,让学生学吹牧童笛。

教学过程:

1、编一编、唱一唱

1)交待游戏内容:

创作表演回旋曲式

2)用听唱法唱会教材中的A主题

3)分三个小组来创作表现三种动物形象并与A形成对比或是变奏的小插部。

可长可短,可说可唱。

4)游戏:

根据回旋曲式的特点,B、C、D可分别请一位或几位学生按固定节奏编出不同动物形象的动作。

A、部分为集体唱,B、C、D部分音乐穿插在其中表演。

5) 全班进行整合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回旋曲式的声响效果。

6) 听一听,选一选。

老师唱奏出其音响,让学生选择,加深印象,效果会更好。

7) 练一练、合一合。

全体练唱第一声部,熟悉后老师拍第二声部的节奏,让学生边唱边倾听合成的音响,老师声部逐渐增加学生,待稳定后老师退出,全部由学生完成。

课后小结

随学生的兴趣或水平来定。

    

 

第5课  走进音乐大师(三)——贝多芬

第1课介绍《贝多芬》

教学内容:

介绍“贝多芬”欣赏“第九交响曲”

教学目标:

   了解世界音乐大师海顿的生平,并能从他的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1、 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2、 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作的生活情景。

3、 讲一讲创伤背后的故事,引出《第九交响曲》的欣赏。

4、 欣赏“第九交响曲”

5、 唱一唱,熟悉主题音乐为2/4拍,节奏简单,较容易哼唱

6、 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

请学生在听到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做其他动作。

7、 说一说,感受变化。

复听乐曲的时候,请学生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

给自己什么感觉?

8、 数一数,明确变化。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用图形、用手指数、用拍手、口说等等)

课后小结:

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

查一查,了解定义。

由学生自查音乐网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第1课介绍《欢乐颂》

教学内容:

学习《欢乐颂》

教学目标:

   能用活泼、愉快的歌声来演歌曲《春天来临》,感受歌曲流畅、典雅的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

1、听中动。

听歌曲,找出6/8拍的强弱规律,用声势表现出来。

2、听中读。

听钢琴演奏旋律,全体激情朗读歌词。

3、听中划。

听老师放慢速度提示性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手画旋律线并划分乐句。

4、听中唱。

师生分工合作完成歌曲的学习,第一、二乐句由学生听唱解决,三、四乐句老师代唱,最后几句共同完成。

5、听中忆。

找到清唱剧《欢乐颂》的原版录音进行欣赏,追忆音乐大师——海顿的风采。

课后小结:

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最难的乐句,老师进行教唱

 

 

第6课  感受音乐中的不同色调

第1课 《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和《妈妈之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我们多么幸福》和《妈妈之歌》两首歌曲,感受影视歌曲所抒发的故事中主人翁的不同情感,能有感情地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背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内容:

1、听。

倾听歌曲录音,熟悉歌词,体会歌曲情绪,说出自己不理解的歌词含义。

2、看。

观看电影片段,了解歌曲中的“小小少年”形象。

自我解惑——“很少烦恼无忧无虑”又为何“忧虑烦恼都来了”?

3、唱。

歌曲一字一音,AA’BB旋律重复较多,容易学唱。

只要解决几处大跳音程的音准及附点节奏、弱拍起的问题,背唱都不难。

4、演。

鼓励学生扮演主人公“海因切”上台独立演唱。

要求唱出乐观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老师还可以播放电影中其他的插曲给学生欣赏,请他们表演。

课后小结:

   有机会找这部电影和学生一起观看 

第2课《妈妈之歌》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和《妈妈之歌》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我们多么幸福》和《妈妈之歌》两首歌曲,感受影视歌曲所抒发的故事中主人翁的不同情感,能有感情地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背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内容:

1、找一找:

请同学们打开“小音库”找出学过的音符朋友,并一一写在黑板上,比比谁记得多!

2、比一比:

请大家随教师的手号或手势指点着唱歌曲旋律,比比谁唱得准。

3、第一遍可不论时值长短自己点唱

4、第二遍有节奏地点唱,使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个初步印象。

5、找出《我们多么幸福》和《妈妈之歌》歌曲风格上、旋律结构上、情绪的不同。

6、唱一唱、评一评:

本歌旋律重复、级进的地方较多,每组一句识谱唱词,小组进行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7、听一听、学一学。

播放电影《音乐之声》里由男主角上校演唱的深情无限《雪绒花》,感受那种怀抱吉他的歌者形象。

课后小结:

   有时间完整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感受它的永恒魅力,拓宽视野。

 

 

 

 

 

 

第3课《法朗多尔舞曲》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法朗多尔舞曲》

教学目标:

能独立或与一位同学合作,设计自己喜欢动作自信地表现《法朗多尔舞曲》,通过歌声和动作大胆表现出“蓝精灵”机灵、活泼、可爱的形象,能自信地用语言简单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智能。

教学过程:

1、查资料,了解“蓝精灵”是什么?

2、听歌曲,简述人物,让学生来说一说

3、唱歌曲,先听唱模唱歌曲,可加入节奏声势参与歌曲的学唱,增加歌曲气氛。

4、表演蓝精灵。

歌曲学会后,可分批让学生扮演心目中的“蓝精灵”基本步伐用蹦跳步,在重拍起步,自由动作。

句尾停做个固定的动作。

5、第一种:

合作演唱,即一个或两个领唱第一段,其它人唱第二段

6、第二种:

合作表演,即组员全部上台,在音乐中交流表演

7、三种:

角色个性化表演。

可在全班学生的演唱声中让学生自选“蓝精灵”和“格格巫”的角色进行表演。

8、重合作,相互评价,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要给予评价,评出最可爱的“蓝精灵”和最形象的“格格巫”。

课后小结:

表演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第7课  环球音乐探宝(七)

——再游非洲

第1课 欣赏课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罐舞》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罐舞》,感受北非歌曲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漫游非洲,随画面(有尼罗河、撒哈拉沙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名胜及一些有特点的服饰,工艺、生活场景等组成)播放歌曲《罐舞》

2、设问:

此歌此景你仿佛置身何处?

导入主题环球音乐探宝(五)——漫游非洲

3、再随画面欣赏,请一位同学当“导游”为大家讲述这些名胜古迹。

重点介绍尼罗河。

4、熟悉哼唱主题(前四句),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设计尼罗河畔非洲人愉快劳动愉快歌唱、尽情享受劳动成果的场景。

引导学生欢乐地利用身体各部位及身边可以发声的凳子跳起来。

课后小结:

老生接龙唱,学得更快

 

第2课《这边是河,那边是河》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这边是河,那边是河》

教学目标:

 能哼唱歌曲的主旋律;学唱南非歌曲《这边是河,那边是河》,并会背唱。

教学过程:

1、走进南非,做一回“思乡归乡的黑人”。

2、听听找找。

听录音范唱,找出哪段是描写黑人“思念家乡”的?

哪段又是描写黑人“急切归乡”的?

3、编编者按演演。

分组设想用动作怎么样表现出“缠绵的思乡”与“急切地回家”的对比效果,随歌声表演出来。

评选最佳“表演小组”

4、唱唱比比。

《这边是河,那边是河》,多听,把难点先抽出来多练“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

5、评选最佳“歌唱小组”

课后小结:

  要求学生准确表演“缠绵的思乡”与“急切的回家”的对比效果。

 

 

 

第3课《厄尔嘎兹》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厄尔嘎兹》

教学目标:

 能非洲典型的节奏和基本舞步表现歌曲《厄尔嘎兹》的意境,有参与二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节奏引入:

通过前一环节的歌词节奏的拍读铺垫,把填唱掌握好。

2、齐唱:

全体同学齐唱一个声部,老师配唱另一声部并请他们边唱听和声效果。

3、合作唱:

几遍后逐渐邀请部分学生加入到到老师的声部给与“帮助”,待两声部稳定平衡后老师再退出。

4、歌表演唱:

请学生边唱边表演非洲黑人的“划船情景”

课后小结:

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

 

 

 

第4课 歌曲《睡吧,小宝宝》

教学内容:

歌舞剧《睡吧,小宝宝》

教学目标:

在老师指导下欣赏微型歌舞剧《睡吧,小宝宝》,对微型歌舞剧有基本的了解,能哼唱和记住主题。

教学过程:

1、讲一讲,老师用故事简要引出新课

2、听一听,结合“音乐网站”里介绍的全剧歌词与曲谱,完整地欣赏几遍,熟悉剧情,了解角色及演唱形式。

3、议一议,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内容及顺序,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理由。

4、唱一唱,提出主题部分,唱一唱,用游戏式演唱方式记住歌曲主题。

5、演一演,观看一段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段,模仿其舞蹈动作。

然后师生合作分角色进行《法图姑娘》的表演。

用体态律动感受非洲音乐强烈的节奏感。

课后小结:

先学会歌曲再表演更好些

 

 

 

 第8课  名曲欣赏

第1课《胡桃俠子组曲》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胡桃俠子组曲》和《进行曲》

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胡桃俠子组曲》,用抒情愉快的歌声演唱《进行曲》,准确表达这两首歌曲不同的情感

教学过程:

1、看看议议,以教材51页的一幅画“节日”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展开对冬天的遐想。

2、听听想想,老师将本单元的三首歌曲和两首乐曲随意穿插播放,让学生在没有视觉先入为主的影响下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