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806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

《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 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docx

专题二地球运动意义及地理意义

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运动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宇宙中的天体系统层次及地球的位置。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

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按大小规模和包含的关系分成不同的级别和层次。

同学应注意掌握天体系统结构表并通过其来分析与天体系统有关的问题。

2.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问题

这一内容比较好地反映了地球与其宇宙环境的关系。

分析这一问题时,比较侧重分析地球本身的条件,除了地球本身的条件,宇宙环境对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出现,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个方面,来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分三点说明宇宙环境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出现;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体积、质量、内部物质运动等方面分析了地球自身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生命的起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我们要注意与其他学科如政治、历史、生物的综合。

适宜的温度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生物的出现

液态水

3.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的理解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切,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中,有大气、水、生物等要素,这些要素本身和要素之间是在不断变化的,其根本动力就是太阳辐射。

从能量的角度看问题,自然地理环境中大多数运动和变化,本质上就是太阳能如何分配、再分配和转移。

因此,太阳辐射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其一是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其二是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这一知识与第二单元《大气的热状况》一节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引起注意。

太阳辐射体现了日地关系的一个方面。

4.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离不开航天技术的发展。

因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要以航天技术的发展为背景资料。

伴随着“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成功返回,宇宙的探测与开发,成为时政热点,这里也存在一个与其他学科的综合问题。

因此对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有关的物理、历史、时事政治等知识要注意进行联系。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注意:

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右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

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

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

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

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

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

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C)

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3、速度:

线速度:

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角速度:

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例2.完成下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

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

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

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º;

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º;

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

B的纬度之和等于90º;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º26´N)时,

切点B的纬度为66º34´N。

当太阳直射在20ºS时,切点B的纬度为

70ºN。

例3:

在下面两图中绘出晨昏线。

2.地方时与区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上中天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跨经度15度的区域使用同一时间为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120ºE的地方时。

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

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

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

(上图解)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

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

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

赤道上经

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例4:

观察长江入海口,其右岸(南岸)不断被冲刷,

沉积的砂岛不断与北岸相连,河道不断向南弯曲。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

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

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专题训练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许在内蒙古着陆。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载人航天“俱乐部”第三个成员国,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的一步。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关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的有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

A.该地区纬度较低,地球自转偏向力小

B.该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晴天较多

C.该地区人口稀少,交通较便利

D.该地区建立卫星发射中心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2.在飞船升空之时(D)

A.全球属于10月15日的范围小于10月14日的范围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开普敦正值温和多雨的季节

D.此日武汉的白昼比北京长

3.飞船选择在内蒙古中部着陆的原因是(C)

①地处低纬②地表开阔平坦③大气层薄④干燥少雨⑤人口密度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

飞船运行的轨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之间成43度的夹角,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时间大约21小时。

读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位置示意图,完成4—7题

 

图1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位置示意图

4.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与“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相距约(C)

A.3800KmB.5800KmC.7800KmD.9800Km

5.位于三大洋的四艘“远望”航天测量船,与北京时间相差最大的是(B)

A.远望一号B.远望二号C.远望三号D.远望四号

6.神舟五号在太空中,一个昼夜更替的周期为(A)

A.1.5小时B.7小时C.14小时D.24小时

7.假如X是第Ln圈,Y是第Ln+1圈的飞行轨道,它们相距(N)的度数应为(A)

A.22.5°B.32.5°C.42.5°D.52.5°

[地球自转能力训练]

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

这时北

京时间可能是( )

A.接近7时B.5时多C.不到5时D.7时多

2.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

A.该地此刻的区时为正午12点B.该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该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D.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下面四幅地球自转位置示意图中,表示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整的是:

()

A.图①B.图②C.图③D.图④

4.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

A.北京时间6点B.北京的地方时6点

C.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D.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6.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

A.记载日期错了B.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D.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7.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夜等长

C.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D.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

某年9月15日(农历8月18日)中午12时,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中报道:

原定今天12时20分开始向全世界直播钱塘江大潮的节目,因受台风影响改在明天同一时间直播,欢迎到时收看。

据此资料完成8~12题:

8.中央电视台直播的钱塘潮,属于海水运动的哪一种形式()

A.波浪  B.洋流  C.潮汐  D.海啸

9.钱塘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按形成和来源它应属于()

A.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B.地球内部的能量

C.重力能D.来自日、月等天体引力产生的能量

10.关于台风或其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台风源地位于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B.对钱塘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台风在浙江登陆实属罕见D.钱塘潮与台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11.中央电视台原定直播日的月相应该是()

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凸月

12.第二天直播时,华盛顿(西五区)观众全程收看开始时间应是()

A.9月17日23时20分B.9月16日1时20分

C.9月15日1时20分D.9月15日23时20分

读右图,完成15~17题:

13.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A.4个B.3个C.2个D.1个

14.二分日,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A.4个B.3个C.2个D.1个

15.某人测得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此人测量的日期可能是()

A.12月22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D.不存在这样的日期

16.若A点的经度是160°E,则E→D附近的洋流名称应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西风漂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

17.若E点经度为120°E,那么A点与B点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A.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箭头画出此时照射地球的太阳光线,及地球自转方向

(2)这一天是:

____月____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_______点附近。

(3)A点此时的太阳高度______。

B点正午的太阳高度_______。

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时。

D点的夜长是_________时。

(4)此时我国受_________气团控制。

北印度洋洋流呈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5)开普敦港目前是什么季节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D3、C4、B5、A6、B7、D8、C9、D10、B11、D12、D

13、D14、B15、B16、A17、C、

18、

(1)略

(2)1222近日点(3)0º90º120(4)极地大陆逆(5)夏季炎热干燥

三、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

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

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

(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

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

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

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

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

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

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

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

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例:

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从天文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

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西方四季: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

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

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次年12月22日

(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A    B    C    DA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A

D

C

A

B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能力训练]

1.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

持续天数。

()

时间

日地距离

角速度

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61′/d

30.3km/s

7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57′/d

29.3km/s

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

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

右图是西半球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如果这一天是夏

至日,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月21日12时B.6月22日12时

C.6月21日8时D.6月22日21时

如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

长),回答3—6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5.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6.三个月后,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如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

完成7—10题:

7.此刻北京时间是()

A.10:

00B.14:

00C.08:

40D.15:

20

8.①②两地经度相同,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

太阳高度()

A.①>②B.①=②C.①<③D.①=③

9.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C.极夜D.极昼

10.①地位于

A.中国B.德国C.哈萨克斯坦D.伊拉克

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

(如右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

活动方式。

据此回答11~13题。

11.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

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26′B.35°C.66°34′D.55°

12.下列地区中,使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A.海口B.重庆C.拉萨D.吐鲁番

13.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到最大值时()

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B.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

C.黄土高原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读右地球五带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若①地位于乙带,②地位于甲带,则正确的是()

A.①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比②地小

B.②地太阳辐射强度不一定比①地大

C.①、②两地所处自然带不可能相同

D.①、②两地季节不可能相同

15.若有①、②两地分处两个日期,则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有可能在同一条经线上

B.①、②两地不可能钟点(时刻)相同

C.①、②两地可能地理位置相同

D.①、②两地不可能同时日出

16.某日,当整个西半球正好全球进入“夜半球”时,一艘科学考察船上的船员突然发现在烈日下,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

此时,印度半岛正值晴燥的热季,请回答:

(1)这时,考察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2)这时,北京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3)此时,为什么印度半岛出现晴燥的热季?

17、读右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段。

E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昼长小时,E昼长小时。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季节。

 

[参考答案]

1、C2、D3、A4、D5、B6、A7、D8、A9、D10、C11、B

12、C13、A14、B15、A

16.

(1)0°70°E

(2)3月21日或22日15时(3)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由于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山脉等阻挡,难以受亚洲冬季冷空气影响;风向从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天气晴朗。

17、

(1)6月22日45ºW,23º26´N

(2)bc(3)A15时,B6时,D21时,E12时(4)2412(5)初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