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571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docx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

经济师《经济理论与实务》货币率考试资料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一、概念题:

你认为以下的观点正确吗?

为什么?

1、实施财政政策和实施货币政策都可以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政府可以随意选择采用其中之一以求实现其自定的经济目标。

答:

该观点不完全正确。

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密切配合来实现其经济目标。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采取调整其收入与支出,以达到影响总体经济活动的措施。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采取控制其货币供给量来影响总体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在降低失业率、增加产出与减轻物价起伏波动的幅度。

当总产出增加带动货币需求增加,货币市场出现超额需求,利率因而上升,导致投资需求下降,对原来总产出有抑制作用,即政府投资具有“排挤效应”;财政政策往往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来发挥作用。

所以其具有“时滞性”;由于财政政策的决策和执行也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所以该政策也具有决策和执行的落后性。

实施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高速法定准备率、贴现率、利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达到影响总体经济的效果。

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下图所示,通过IS—LM曲线就不难分析出,必须使用财

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控制总体经济的目的。

利率(r)LM

LM‘

re,e‘

ree

IS’

IS

0yeye,总产生(y)

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要同时达到降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这两个目标是不可能的。

答:

该观点基本正确。

我们可以通过菲利普曲线来分析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

长期

通胀

率(r)

B

短期A

0U1U1失业率(u)

菲利普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

一般情况下,由于菲利普曲线的斜率为负,当通货膨胀水平提高时,失业率减少;当通货膨胀水平降低时,失业率则会增加。

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存在着预期上的差距,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实质财富因通胀而变得越来越少。

由于物价上调,工资没有及时相应调整,不利于受薪者;对于投资者而言,通胀的不确定性有碍其投资意愿,增加投资风险,造成损失。

失业存在三种形态: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特循环性失业。

长期而言,市场上没有循环性失业,此时,失业称为自然失业。

但有此经济现象是菲利普曲线的例外,如:

经济出现衰退,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居高不下,此时称为“滞胀”。

因此上述观点基本正确。

3、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工人都能生产椰子和橡胶。

两国生产率如下所示:

国家

椰子(个)

橡胶(公斤)

泰国

400

400

马来西亚

600

900

如果两国实行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双方均可提高经济效益。

答:

该观点正确。

我们可以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利益理论来解释该观点。

绝对利益(又称绝对优势)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同样产品的条件下,一国生产其中一种产品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卖价较廉价,从而形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换或贸易,进而形成专业化分工,参加贸易和分工的国家可以从中获得到利益。

泰国生产椰子和橡胶比例为:

1︰1。

马来西亚生产椰子和橡胶比例为:

1︰1.5。

从生产的机会成本来考虑,泰国存在着生产椰子的优势;而马来西亚存在着生产橡胶的优势,所以生产上可以专业化分工,达到优势互补。

依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利益理论,泰国和马来西亚有着相互贸易的可能性。

因此,两国实行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双方均可提高经济效益。

二、计算题:

4、(略)

答:

a、1)货币基础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出来的通货,准备金和大众手中的货币。

金钱国货币基础=10+15=25亿元。

2)货币供应量包括所有存款货币和流通货币。

金钱国货币供应量=110+15=125亿元

3)货币乘数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货币供应量=货币基础×货币乘数

所以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货币基础

=125/25=5

b、假如金钱国的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购入2亿元的债券。

1)由于购入2亿元的债券,货币流量增加,所以货币供应量会增加。

2)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三、分析题

5、请作图分析,看一看进口限额的实施是如何影响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

答:

如下图所示来分析:

价格(p)

Sd

Sd+M

M

P1

P

Dd

0

QosQ1sQ1dQ0d数量(Q)

若某国内的需求与供给线分别为Dd和Sd,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国际价格为Po时,进口量为Qod-Qos。

假定该国政府设定进口限额为M(﹤Qod-Qos),则均衡国内价格上涨为P1,国内总需求量由Qod减为Q1d,生产量由Qos增至Q1s。

由于进口限额与关税在某些方面的作用相似,所以采用与关税同样的方法分析,可以得出:

进口限额对一个无影响国际价格能力的国家而言,有降低经济福利的作用;但对一个能左右国际价格的国家而言,进口限额不见得会降其经济福利。

虽然如此,但对整个经济社会来讲是降低了国际经济总福利。

四、论述题

6、一个经济体系的货币汇价对其贸易、内部经济都会有影响。

假若美元长期转弱,请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短文,具体论述一下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

一个经济体系的货币汇价对其贸易、内部经济都会有影响。

假若美元长期转弱,表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的升值使进口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价格相对下降,至使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增加,含外汇(美元)的总需求上升,增加外汇流量。

人民币的升值也令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因而下降,外汇总供给减少,造成外汇减少。

所以美元贬值减少了中国的外汇储备。

此时,会出现出口困难,进口容易的现象。

若长期如此,对人民币的需求会上升,进一步高估了人民币的币值;中国投资者到美国投资的增多,相反,美国人对美元的需求下降,美元流出会进入中国市场。

因此,长期而言,汇率与商品的价格均衡同理,要遵循供需法则,会达到外汇的均衡价格。

对于美元贬值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不能单纯的来分析对人民币的影响,而是要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分析。

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利大于弊。

美元的价格过高会导致出口增长受阻和进口大量增加,形成巨额贸易逆差;会使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现在,美元价格的下跌,有利于美国企业扩大出口,同时也使外国对美国增加进口受到一定的遏制,贸易逆差有望下降。

同时美元价格下跌导致出口的增加,从而使美国经济的复苏有保证。

不利的方面是对美国投资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流入美国的外国资本可能减少,对美国经济增长不利。

美元贬值对欧元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

一是使欧元国家对外来资金流入的吸引力增加;二是将使欧元国的进口石油的费用下降,减少通货膨胀压力,使欧洲央行减息可能性增大,将促进居民出口。

美元贬值导致日元升值,上浮使日本出口受到严重影响,从而日本经济将面临更加严竣的局面。

美元贬值对中国而言,影响主要是正面的。

从宏观来看,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兑日元和欧元等货币贬值,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兑日元和欧元等的贬值。

中国对日本、欧洲等地出口产品价值就会相对下降,因此有利于我国对日本、欧洲出口产品的扩大;同时,我国从日本、欧洲进口产品的价格就会相对上升,也就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加入WTO之后的进口压力。

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看,美元波动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汇兑风险。

由于外资企业业务周期较长,因此汇率波动形成的风险较大。

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美元整体汇率指数由17年的最高点120.60下挫至105.40。

中国加入WTO后进口的压力一直较大,由于美元贬值,“盯”着美元走的人民币随之变“软”,恰到好处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的出口。

中国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近年来,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此次美元变软,变相导致人民币的贬值,实际上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若央行能够利用好这个机会,逐步放开人民币的浮动空间,升值的负作用将会大大降低,为人民币平稳过渡到浮动汇率提供了改革的良机。

综上所述,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存在机会的同时也存在挑战。

7、近年,失业问题在中国已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请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短文,分析中国目前这方面情况及其原因,并讨论政府采取的相应对策是否正在显示成效。

答:

失业就是指劳动者在某段时间内寻找过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它是相对于就业而言的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课题之一,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个人和社会都将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

失业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循环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可以找到工作但是还没有找到工作者。

是属于人们在交换工作之间的暂时失业,需要政策来提供市场实现就业,因此该失业状态是暂时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或者市场对劳动力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失业。

此种失业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且较难解决。

目前我国主要是结构性失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再培训等措施来实现就业。

循环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性的波动而引起的失业。

该类失业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生产不足所造成的。

要解决循环性失业,就必须设法刺激经济发展,提高对劳动的需求,也可以通过政策措施来实现。

从社会角度来看,失业会造成三种成本:

产出的损失—当经济衰退,社会并没有空间制造就业机会去雇用愿意工作的人,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导致潜在的产出损失;心理成本—失业导致失业者身心受创,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增加了很多社会问题;工作经验的损失—工作经验的累积是劳动者的资产,失业使停止工作经验的累积造成个人和社会损失。

通过应用菲利普曲线来分析可以证明: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相互关系。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通货紧缩的经济状态,所以必须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发展,才能降低失业率,达到扩大就业目的。

(1)中国目前的失业方面的基本情况。

我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4次失业高峰。

近两三年,新一轮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三股力量将集中交汇。

据有关方面调查表明,“十五”期间我国可开发的城镇就业岗位约4000万个,而新增的劳动就业人口和下岗职工却高达5200万人。

本次高峰期的突出特点是:

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失业高峰期长,呈逐年上升势头;解决难度加大,特别是就业弱势群几成“顽症”。

我国作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农业国,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劳动大军,亟待就业;我国目前进入就业结构加剧调整时期;更大范围的企业进入结构调整时期,用人需求减少,排放劳动力增加;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原因,以及政策因素和重大工程的影响,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就业矛盾将特别突出。

据估计我国目前城镇真实失业率已经达到7%左右,而目前社会对失业的承受力极限在9%左右,超过这个极限就会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风险。

(2)造成我国目前失业状况的主要原因。

1)劳动力供大于求。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80年—90年;第二个高峰期为91年—95年;第三个高峰期为96年—2000年;第四个高峰期为2001年以后。

从而说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存在。

2)我国正在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与之相适应,劳动力结构必然要进行相应调整,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人员失业,这种结构性失业的状况增加了失业压力。

3)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领域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的传统部门,不仅不能扩大就业容量,反而会减少用人,分流部分劳动力,致使失业人员数量增加。

4)由于许多失业人员技能单一、职业技术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加上择业观念陈旧,不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开辟就业门路加大了实现再就业的难度。

5)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覆盖面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对劳动力流动和合理配置也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3)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应对策及成效。

1)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总量。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2002年5月发行6600亿元建设国债,带动了亿元的社会资金。

据有关统计,仅国债投资就创造了500万个就业机会。

2)统筹兼顾调整改革和扩大就业,拓展就业渠道。

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妥善处理结构调整、企业改革与扩大就业关系。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鼓励支持创业,广群就业门路解决就业问题,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由政府统包大揽,必须依靠全民共同努力。

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的机制,特别是要扶持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发展,要转变就业观念。

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成,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

4)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一是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二是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提高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面向城乡青年普遍开展职业培训,提高青年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四是广泛利用现代通讯技术,面向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五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5)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

目前城镇就业困难群体,主要集中在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矿区,也有一些下岗职工年龄较大难以找到工作,有的因病或因残疾而就业困难。

总之,目前我国劳动就业的形势十分严竣,必须要全社会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措施,并且实行多种就业方式,全面促进和扩大就业;同时要建立起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持社会的稳定、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书目:

《经济学》理论与实际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瞭望》新闻周刊

《经济理论与实务》指定读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