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270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一、隋的统一和隋的大运河

1、隋的统一:

P3-4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

①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②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③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条件:

①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隋的统一

③原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

(3)概况:

隋炀帝下令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605年—610年)P5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沟通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意义: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大大的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现在是我国交通的大动脉。

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

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5)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P8

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唐高祖。

2、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用人和纳谏

(2)贞观新政P10

因而形成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

三、唐的疆域P17

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讲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四、科举制P20

1、科举制:

是以才能为标准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立于隋炀帝时期,完善于唐朝.

2、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武则天增加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4、作用:

①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②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③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④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后,推动一系列改革,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5、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P28

1、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作用:

大大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六、鉴真东渡、玄奘西行P32

(1)鉴真东渡: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鉴真在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抵达日本后定居奈良。

他对日本建筑、医学等方面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他设计创建的唐招提寺,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

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玄奘西行:

唐朝时和天竺往来不绝。

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七、雕版印刷术、火药、赵州桥、李白、杜甫、莫高窟P40

1、雕版印刷术:

发明于唐朝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唐朝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火药:

火药是唐朝初年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3、赵州桥: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

它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欧洲出现类似的桥,比赵州桥晚1200多年。

4、诗人生活时代代表作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诗仙”盛唐《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赠裴十四》等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诗圣”盛唐转衰《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5、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

唐人称赞“天衣飞扬,满壁风动”.莫高窟位于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它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隋唐时期。

八、岳飞抗金P60

1、岳飞抗金

(1)岳家军和郾城大捷。

教材里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说明岳家军纪律严明,金军中流传“撼(摇动)山易,撼岳家军难!

”说明岳家军战斗力强,岳飞抗金斗争获得辉煌战果的原因。

(2)岳家军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a.岳飞抗金是正义的,是符合人民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根本原因)。

b.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比较强。

c.其他抗金将领对金的斗争,支援和配合了岳飞的抗金斗争。

(3)意义:

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九、经济重心南移、交子、瓦舍

1、南方经济发展的条件P64

①南方战乱较少,有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②北方人口南迁(劳动力和技术)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

2、秦汉时期:

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p66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P67

一、政权建立

参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王朝表

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

1、目的:

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2、内容:

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

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作用: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三、隋唐科举制

1、背景:

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2、内容: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影响:

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四、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之治:

A:

原因:

隋亡教训。

B:

内容:

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五、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进一步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史称有“贞观遗风”。

但她又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六、开元盛世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

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唐玄宗重用贤才,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因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最终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经济繁荣:

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人口,疆域。

唐朝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七、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

西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而后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唐朝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时胸襟开放。

八、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玄奘西行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翻译经文等活动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并立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中原政权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以双方相互妥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间的差距,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十、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2、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载北方,基本改变了以前全国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经济格局。

“苏湖熟,天下足”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农具的改进(秧马)、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及产量增加(占城稻);

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纺织业发展、制瓷业兴盛、造船业发达等(宋代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铁铜冶炼世界最高水平,中国称为瓷之国);

商业方面,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繁荣(瓦子),海外贸易兴盛(蕃坊、市舶司,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

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4、作用: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

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②整顿吏治③重视农业生产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

隋创立,唐完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

(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

(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

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

清朝末年。

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

(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

(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

(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

(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

(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

(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