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县过去18年扶贫开发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扶贫开发任务,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我县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年底和今年初,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相继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认真回顾总结了过去18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新18年扶贫开发任务做出了全面部署。
我们要围绕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多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大事来抓,逐年加大投入力度。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明确责任、重点帮扶、落实到户、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采取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持、培训转移、项目扶持、民政救助等方式,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建立了领导干部“一点五户”联系点、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等扶贫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
经初步统计,过去18年来,全县累计投入3.2亿多元,对2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进行了扶持;8个自治区级单位、37个地区级单位、84家县直单位对全县22个贫困村进行了对口帮扶;31名县级领导、294名科级干部结对联系了325户农村贫困家庭;深入开展了“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
经过不懈努力,全县生产总值从18年的9603万元增加到18年的10.95亿元,年均增长24.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05万元增加到1.16亿元,年均增长6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1492元增加到5770元,年均增长14.5%,使3600名贫困人口越过了当年低收入贫困线,实现了稳定脱贫,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县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的困难还不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中央和自治区将人均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扶贫标准,把更多的贫困人口纳入到了扶贫开发范围。
地区在此基础上,将扶贫标准再提高了300元,达到2600元。
按照这一标准,全县贫困人口还有1055户3265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30%,且大多居住在边远牧区和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扶贫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城乡居民和农牧民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脱贫基础不牢固,因灾因病返贫问题比较突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缓慢,全县还有5个乡没有邮政所、1个村没有通自来水、10个村没有通油路、23村没有文化体育场所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增强信心,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的高度重视以及河南援疆的大力支持是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保证;xx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既为扶贫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奠定了基础;我们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的实践,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是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重大政治任务;是统筹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凝聚党心民心的现实选择;是推进xx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地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
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要求。
到18年,全县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农牧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扶贫对象基本医疗、家庭住房有保障、其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贫困村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地区和全县平均水平,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到18年,实现减贫增收、不断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具体目标:
到18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扶贫开发重点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
到18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扶贫开发重点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
到18年,确保2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达到整村推进验收标准,稳定解决1055户3265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问题。
实现“九通”(通水、通电、通油路、通暖、通邮、通电话、通网络、通广播电视、通客运班车)、“九有”(有办公议事场所和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有集体经济收入、有双语学前教育场所、有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场地、有卫生室、有稳定的收入及生产资料、有安居房以及厕所、有综合性的商业与生活服务网点、有良好的村容村貌)“九能”(能用上安全饮用水、能用上电、能用上暖气、能住XX标准安居房、能用上卫生厕所、能用上清洁能源、能享受学前教育、能享受社会基本保障、能得到培训和获得信息)的整村推进新标准、新目标。
18年的扶贫任务是:
完成560户2000人脱贫任务(前山乡100户357人、盐池乡150户535人、吐葫芦乡150户536人、淖毛湖镇10户35人、下马崖乡40户143人、苇子峡乡40户143人、山南开发区40户143人、淖毛湖开发区30户108人)。
完成自治区确定的7个整村推进验收村(前山乡塔拉布拉克村,吐葫芦乡泉脑村、拜其尔村、托背梁村、沙梁子村,苇子峡乡乔尔乔村,下马崖尤库买里村)和地区确定的2个扶贫开发示范村(前山乡塔拉布拉克村、盐池乡阔拉村)达标工作。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县上下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场攻坚战来打,举全县之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㈠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要把扶贫开发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加大本级财政的投入力度。
县财政预算安排扶贫开发资金应不低于上年度自治区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30%,并根据财政收入增加情况和扶贫工作需要逐年加大投入力度。
设立县扶贫基金,县财政将按上年自治区财政扶贫投入资金的3%列支注入扶贫基金;引导驻伊企业、社会各界捐赠扶贫基金;完善扶贫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增加信贷扶贫投入,扩大扶贫贴息资金规模;引导行业部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并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担保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开发。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多渠道争取扶贫项目资金。
㈡突出重点,合力实施扶贫攻坚战役把边境一线、边远牧区、高寒山区的连片贫困乡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高位推动、合力攻坚。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结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
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全力推进,集中实施水、电、路、暖、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社会力量优先覆盖重点区域,优先帮扶重点人群,不断改善特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一要抓好边境扶贫。
以“立足民生、发展产业、统筹城乡、安边兴县”为边境扶贫工作方针,按照一线守边、二线安居、三线服务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边境扶贫试点工程。
一线要将住房、饮水、用电、行路、广电、通讯等作为首要任务,注重解决守边户民生问题;二线要把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和健全社区服务功能作为重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创造固边条件;三线要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一、二线的发展与稳定提供支撑和保障。
通过五年时间,使边境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边境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确保固边富民目标的实现。
二要加快产业扶贫。
大力扶持以牛羊养殖育肥、食用菌种植、土鸡养殖、设施农业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乡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升级。
积极培育和支持有地域特色的农牧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支持民间手工艺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加工,支持特色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增收门路。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贫困乡村建立产业基地,培育扶持适宜贫困乡村产业发展特点的扶贫龙头企业,加快建立“农民合作社+基地+扶贫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打造特色鲜明、带动增收效果明显的优势产业区、产业带。
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贫困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要加快连片开发扶贫。
对确定的扶贫工作重点区域,根据扶贫开发规划和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围绕促进连片特困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培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整合资金、综合治理、整乡整村推进、连片开发。
使连片开发区域重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
四要推进山区扶贫。
加大专项资金、行业资金、援疆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对山区重点村的投入力度,按照“立足安居、改善民生、兴牧为主、生态良好、稳定脱贫、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实施“山区特困村扶贫攻坚工程”。
坚持就地开发与易地搬迁并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改善山区特困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培训转移劳动力,提高山区贫困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山区特困村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山区重点村的根本性变化和跨越式发展。
五要巩固搬迁扶贫成果。
加大对现有扶贫搬迁开发区(点)的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设施农业和园艺产业,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提高教育、医疗卫生、通信等配套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提高搬迁成果。
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一要优先实施重点村“两居工程”建设。
高度重视贫困户的建房问题,把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住房建设,作为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最紧迫、最现实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大对贫困户的建房补助,实行差别化倾斜支持政策,除享受国家、自治区、援疆资金和地、县普惠补助政策以外,要从专项扶贫资金中另外安排资金进行特惠补助。
重点村的“两居工程”建设,要充分尊重农牧民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集中定居点新建住房要立足长远,注重基础完善、产业衔接、服务配套,山区分散定居点优先考虑生产设施建设,统筹考虑人居环境改善。
对丧失劳动力的低保户,可按地区已出台的特殊型建房标准建设,确保全县优先完成贫困户“两居工程”建设任务。
二要狠抓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水利建设。
加大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消贫困户自来水入户自筹资金,解决好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大重点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完成重点村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牧区小泉小水利用工程建设。
扎实做好饲草料基地、牧民定居点配套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重点村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到18年,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到18年(本文来自网),重点村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
到18年,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程度显著提高,自来水全面普及。
二是抓好道路建设。
提高重点村通村公路的建设标准,优先实施重点村的交通畅通富民工程,加大对重点村通村公路的养护力度,解决好重点村运输和人员出行困难问题。
在18年全县通乡镇道路黑色化率100%的基础上,18年通行政村道路黑色化率100%,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农牧民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8年行政村内道路黑色化率100%。
三是抓好电网建设。
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着重解决重点村电力设施老化等问题,提高贫困乡村用电质量。
三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结合生态县和环保模范县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好草原生态补偿奖励工作。
加强贫困地区的草原保护、建设和管理,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采取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和生态功能。
提高重点村居民区绿化标准,巩固和完善退耕还林成果和防风治沙等生态修复工程。
推动重点村生态能源建设,实施绿色扶贫和生态扶贫工程,带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
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搞好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环境。
㈣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贫困乡村社会事业发展一要加快重点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村扶贫对象最低生活保障、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各类扶贫救助政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供养水平,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或生活常年困难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支持贫困地区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
建立完善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
到18年,贫困乡村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困难生活救助制度化、常规化,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保持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99%以上。
贫困农村各类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二要抓好劳动技能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工作。
培训就业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把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任务,根据扶贫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留守农村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1-2项能够促进稳定增收的实用技术,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成年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等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人才的培训,加大少数民族贫困户汉语培训力度。
对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业的农牧区新生劳动力,将其全部纳入免费技能培训范围,鼓励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提高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的技能。
“十二五”期间,全县实现长期转移输出2500人以上,每个贫困户家庭培养一名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科技致富明白人。
力争18年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一户一工人”的目标。
特别是今年年初签订的综合目标责任书已将劳动力转移任务进行了分解,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要抓好教育发展工作。
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学前两年教育全面普及,提高办园质量,争创一所地区级和自治区级示范园。
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
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学质量,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
力争在18年(本文来自网)争创自治区级教育强县。
到18年,完成淖毛湖镇中学改扩建工程,力争把淖毛湖镇中学建成全疆一流乡镇学校。
继续加大职业教育引导与资助力度,积极开展“企业+学校”的“订单”式培训。
积极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努力实现“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力争将县高级中学建成为地区二中分校。
到18年,贫困乡村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现代化教育基本形成。
四要加强医疗卫生工作。
巩固和完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新农合补充大病医疗保险工作机制,稳步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
建立贫困孕产妇救助基金,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婴幼儿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重点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村医待遇,稳定村医队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基层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到18年,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贫困户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代缴,门诊和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实现每个贫困乡卫生院至少有2—7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以上的技术骨干和4—10名护士,每个重点村卫生室至少有1—2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和1名护士,建立健全农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到18年,实现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五要加强文化事业建设。
把发展文化事业与满足贫困农牧民求知、求富、求乐的要求和发展贫困乡村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活跃基层的原则,优先解决贫困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文化活动设施设备,支持发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事业。
深入推进贫困乡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体育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形成实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文化队伍服务能力。
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贫困农牧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加强贫困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强贫困农牧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引导农牧民走向现代文明生活。
18年,实现每个村一个文化室、一个篮球场,开展“一村一月一文化”活动。
已通电的盲点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实现每个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95%的重点村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
六要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服务。
积极开展贫困乡村农业技术培训、优良品种推广、科技信息发布和科技示范活动,加大实用农牧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发挥科技扶贫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对扶贫开发的贡献率。
建立健全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实施重点村科技信息“村村通”服务工程,培育农村科技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完善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社会化服务体系。
继续选派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到贫困乡村工作,为贫困乡村提供科技扶贫服务。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科技培训,使之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科技骨干力量。
到18年,重点村的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100%,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
七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扶贫开发与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继续落实农村“5+2”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提标扩面。
到18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8‰以内。
到18年,贫困地区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水平普遍提高,人口结构、分布、迁移和县域经济环境相协调。
要大力开展妇女扶贫工作,广泛实施妇女创业兴家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将农村残疾人扶贫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的总体规划,切实落实农村残疾人扶贫对象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农村残疾人扶贫对象的技能素质,支持农村残疾人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八要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建立健全以监测预警、防范准备、抢险救援、恢复重建为主要内容的防灾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农业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研究,为有效地组织防灾、抗灾、灾后生产自救等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农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处置突发重大农业灾害的能力。
逐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机制,扩大财政保费补贴范围,努力减少和降低因灾致贫返贫的现象。
㈤构建“四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形成扶贫工作合力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中,要着力构建“专项、行业、社会、援疆”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四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
要组织实施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扶贫培训就业、各类扶贫试点等扶贫规划和项目,巩固扶贫搬迁成果,力求做到扶持到人、项目入户、政策进村。
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的自身优势和政策保障功能,做到行业发展规划与自治区、地区扶贫开发规划紧密衔接,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不断改善当地发展环境。
要加强部门包村和村企共建工作,坚持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
把支持贫困乡村发展作为援疆工作的重要任务,更多地支持民生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援疆扶贫工作富有成效。
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确保扶贫开发目标如期实现县扶贫开发《实施办法》,对新阶段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按照总体部署,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排难而进,务求实效,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责任与效能考核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采取县级领导包村、科级领导包户的工作机制,对今年地区确定的我县2个扶贫开发示范村和自治区确定的7个整村推进验收村实行责任分解。
县四套班子领导要率先垂范、亲自挂帅。
前山乡塔拉布拉克村由我和柳玉平同志负责;盐池乡阔拉村由艾县长和吕春景同志负责;吐葫芦乡沙梁子村由张国锋和依明尼亚孜?
玉努斯同志负责,托背梁村由滕春玲和达吾列提汗?
哈恰依同志负责,拜其尔村由许斌和吴建忠同志负责,泉脑村由欧阳汗?
哈吉汗和夏克汗?
哈力同志负责;下马崖乡尤库买里村由伊斯坎旦?
亚合甫和高丽红同志负责;苇子峡乡乔尔乔村由亚迪卡尔?
吐尔贡和张海骊同志负责。
包村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近期要按照分工,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每季度进村入户要不少于两次,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积极探索和完善重点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
不断优化重点村领导班子和干部结构,加大选派县乡优秀干部在重点村挂职和大学生村干部进村“两委”班子工作力度。
加大重点村基层组织建设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壮大重点村集体经济。
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为壮大当地贫困村集体经济做贡献,今后凡是占用、利用和使用村级资源性财产的企业,要主动承担起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责任和义务。
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项目的前期认真加以落实。
到18年,确保2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稳中有升,达到6万元以上,其中8个贫困村达到10万元。
到18年,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达到20万元,确保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三要强化保障机制。
完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与评先评优、效能考核、干部使用“三挂钩”制度,对扶贫开发工作不力、工作滞后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实行问责。
要建立健全公告公示制度,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增强企业和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要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办法,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机制,杜绝挪用、拖欠、挤占和改变资金用途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确保资金规范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要建立和完善扶贫统计监测体系,全面、系统、准确、动态地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调剂增加人员编制,充实工作队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要强化扶贫干部队伍管理,努力建设一支纪律严、作风硬、业务强、素质高、品质优、形象好的扶贫干部队伍。
四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xx精神,大力实施“文化扶贫行动计划”和“精神扶贫系列活动”,运用教育、科技、信息等现代化手段营造文化扶贫氛围。
要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宣传力度,为扶贫开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做法、新成效,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扶贫事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让我们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务求实效、敢于担当、勇于突破,扎扎实实做好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为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