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843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 4.docx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4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4)

佛山市三水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

发展计划安排草案的报告

——2008年1月14日在佛山市三水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三水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梁悦庭

各位代表:

我受三水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我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发展计划安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上下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凝心聚力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

国民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显著提高,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和谐三水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目标任务。

(一)整体经济量质齐升,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同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初步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6亿元,同比增长22.5%;超额完成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增长21%的预期目标。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13.2亿元,增长28.1%;第三产业增加值83.2亿元,增长14.1%。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5亿元,增长25.3%。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1.106吨标煤,比上年下降10.78%。

对外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预计实现出口总值6.7亿美元(海关数),同比增长47.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5,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以牧、渔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大塘镇农业园区四期、迳口农业园区二期工程已全面完成。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预计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7.5亿元,增长3%;农民年人

均纯收入7873元,增长7%。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主体指标保持强劲增长,规模经

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各镇(街道)工业产值保持较高增长。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15亿元,增长3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847.8亿元,增长37.7%;传统及新兴产业发展均衡。

纺织、造纸、化工、塑料制品、陶瓷、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行业产值增长均保持在34%以上;企业做大做强成绩显著,企业上市工作推进顺利。

全区现有12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和201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以及2家税收超亿元的企业。

西南街道还被批准为省技术创新专业镇。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启动我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多元化商业网点逐步完善,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展顺利,消费总额稳步上升。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亿元,增长20.6%,增幅创近几年来新高。

其中:

批发零售业增长19.8%,住宿餐饮业增长23.3%,星级住宿业营业额增长8.3%。

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服务业拓展成效明显,首个专业物流配送基地兴运物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

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

商品房销售额12.98亿元,增长1.76倍。

商品房销售面积35.1万平方米,增长1倍。

(三)招商引资创新水平,利用外资质量提高

招商引资产业领域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

引进项目跟踪落实工作稳步推进,项目平均投资密度增加、动工投产率明显提高。

全区新签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38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77.6亿元,项目投资密度为205万元/亩,比去年提高67万元。

在新引进的投资项目中,超亿元项目有32个,计划投资额131亿元,占全区新签项目计划投资总额73.8%。

其中,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3个、中国500强项目2个。

利用外资质量提高。

全区合同利用外资总额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31.4%。

城市可经营项目市场化稳步推进。

成功组织了一批企业参加“6.22”佛山市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9项,投资总额23.3亿元。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排放目标责任制,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和重点污染源的整治工作,重点抓好水泥行业的优化升级。

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企业清洁生产成绩突出,较好完成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任务。

对全区17家小立窑水泥生产企业分三批组织关闭,对大塘镇的4家小立窑水泥厂实施了关闭和爆破。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区共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10家,为我区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全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开了个好头,实现了新突破。

(五)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项目落实年”成效显著,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30.5%,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48亿元考核任务,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29.4%。

园区配套建设全面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其中:

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30.2%;更新改造完成25亿元,增长29.9%。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37.3%。

西南组团中心区等一批交通、环保、水利、卫生、教育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六)财政金融运行稳健,财税收入稳步增长

因土地增值税新政出台、房产交易活跃、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等因素,财政税收各项涉税经济指标保持良好增长,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完成税收26.05亿元,增长25.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5亿元,同比增长25.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7亿元,同比增长15.98%。

金融运行态势稳定。

年末我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53亿元,比年初增加24.4亿元,增长1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51亿元,比年初增加近13亿元,增长9%。

各项贷款余额113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增长25.5%。

(七)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继续贯彻落实市农村工作“五十条”,加强村容整洁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启动了区直单位挂钩农村基层“五个一”工程。

继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开展低产鱼塘和排灌渠改造,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

“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完善全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组建蔬菜、水产等一批行业协会。

加快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出台扶持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启动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新农村达标村、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谐三水建设取得新成效

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和谐三水建设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三所高中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通过省验收。

大力推进卫生镇、村创建工作,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低保城乡并轨,全区参保率97%,开展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

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全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城乡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4288元,增长16.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3元,增长10.2%。

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强信访工作,妥善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全国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区)。

人口和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意见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从当前国内外大环境和发展趋势判断,我区经济将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是国际经济形势相对稳定。

新一轮的国际资本流动和全球性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对我区经济发展将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二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是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有利条件和新的发展机遇。

三是从自身发展条件看,当前我区经济发展环境健康有序,经济持续增长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全区拥有新投产、在建和新签项目613个,合同引资额568亿元,预计可年新增产值超967亿元,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提供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运行状况总体良好,但也面临更大的考验。

国家实施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区域竞争带来的压力将更加直接和明显,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和潜在风险。

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弱化了我区招商引资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我区招商引资和建设用地受到很大影响,用地矛盾突出。

二是节能减排形势仍相当严峻。

传统产业、低端产业比重较大,节能减排指标压力仍然很大。

三是电力负荷缺口大,用电矛盾仍然突出。

四是相对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有效支撑工业高速发展需要。

五是“三旧”改造工作进展缓慢。

各种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化解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健康因素,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促进三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2008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值超400亿元,增长21%;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09%;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均减排10%;

工业总产值增长29%(按可比价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按市下达的任务指标;

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下达任务指标以内。

以上12项预期目标的计划安排,是根据我区的发展现状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市政府近年下达的年度“预期目标、考核指标和争取目标”的要求而考虑的。

力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引导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求促进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更加注重城市建设与管理,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真正做到“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的发展原则。

为实现上述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努力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会议,必将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

我们要把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全区各级各部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三水实际,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成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发动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力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推进富裕和谐三水建设。

(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双防”要求。

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做好经济运行各项工作。

 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要求,严格执行“八个必须”的开工条件,特别是要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上扩能项目。

强化投资项目综合管理,加快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

加强对全社会投资活动的监管。

加强重点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和市场调控,确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

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

强化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办法。

(三)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推进招商引资上新台阶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认真配合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打造优质工业园区。

一是加强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水平和招商引资质量,研究和探索对园区和招商引资机制的改革;二是抓好优质项目引进,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优质外资项目,力促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抓好引进项目特别是已引进的优质工业项目的落地,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确保对优质工业项目的供地;四是继续按照“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的工作路子,抓好已落地项目的建设,确保2007年引进的项目全面动工建设;五是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如恒益电厂、北江水厂、百威啤酒、达安基因和长江精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业,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服务业作为地区生产生活服务的载体,在地区整体规划中必然具备积聚、辐射的核心优势。

要充分利用我区区位和生态的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工业的优化发展,而通过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强区”提供有力的支撑。

加强研究和探索发展空港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围绕西南组团建设确立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主导方向、重点和特色。

明确我区服务业发展的长远及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三是研究制订发展空港经济和扶持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四是大力提升商品零售、饮食、娱乐、旅游文化等传统服务业水平;五是充分发挥云东海、迳口、芦苞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区域性休闲度假基地;六是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和责任落实机制,着力推进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五)积极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进程;二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

鼓励和扶持农业创品牌,提升生态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的发展水平;三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

继续健全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五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继续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

进一步抓好新农村达标村、示范村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农村信息化工程、文化教育工程和农民公寓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果。

(六)着力抓好节能减排,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落实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责任,狠抓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腾出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好的环境,以利发展更好的产业。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抓好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落实,着力淘汰落后生产力;二是在首批小立窑水泥生产企业成功爆破拆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第二、三批小立窑水泥企业的关闭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淘汰小立窑水泥生产企业的任务;三是积极探讨和尝试对陶瓷等重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改造,力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四是着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上市工作,争取今年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全面提升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营造城市特色,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乐公路、塘西公路、白金三期、三水大道芦苞大桥至大塘段改造等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二是加快推进西南组团中心区、城市中轴线的拆迁改造、二期城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西南城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继续加快云东海湖恢复工程建设;三是继续抓好“绿地三水”工程建设,抓好路网绿化和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四是向存量土地要发展。

积极利用我区中心城区规模成型和集聚效应高的有利条件,加强领导,科学

规划,结合西南组团建设切实抓好中心城区的旧城改造。

(八)全力推进民生建设,建设富裕和谐新三水

以建设富裕和谐三水为目标,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努力推进民生事业的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扶持和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加强镇(街道、经济区)体育设施建设,整合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大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加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抓好全区5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积极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规划建设。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

重视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机制,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此外,还要继续抓好粮食安全、安全生产、信访、妇女儿童、未成年人教育、社区建设、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

我们要在区委的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好字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争当实线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努力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任务,推动三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08年1月10日印

(共印70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