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12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

《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docx

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

 

目录

标题、摘要、关键词4

前言4

第一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PLC)5

1.1PLC的定义5

1.2PLC的产生5

1.3PLC的结构及分类6

1.4PLC的工作原理7

1.5PLC编程9

第二章PLC的现状11

2.1PLC的来源11

2.2典型的PLC产品12

2.3PLC在我国的应用12

2.4PLC发展的重点13

第三章PLC技术的应用15

3.1PLC工业自动化应用15

3.2PLC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工作环境和抗干扰17

第四章PLC实际应用举例18

4.1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使用PLC控制18

4.2复合联锁正反转能耗制动使用PLC控制20

4.3断电延时型星角降压启动能耗制动控制使用PLC控制22

第五章PLC的发展趋势和前景23

5.1PLC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23

5.2PLC的前景24

参考文献29

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

电气091唐典川摘要: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设备中,有大量的数字量及模拟量的控制装置,例如电机的启停,电磁阀的开闭,产品的计数,温度、压力、流量的设定与控制等,而PLC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最便捷的工具,因此PLC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自动化;发展;应用

前言

一直以来,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广泛、可靠的控制应用。

PLC主要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个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当前自动化工业企业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领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PLC不断地采用新技术以及增强系统的开放性,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PLC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融为一体,成为实现单机、车间、工厂自动化的核心设备,其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组合灵活、编程简单、维修方便等诸多优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其控制功能由简单的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发展为复杂的连续控制和过程控制,成为自动化领域的三大技术支柱。

特别是在机器人、CAD/CAM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的技术领域有:

顺序控制、过程控制、位置控制、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结合网络技术等。

把PC中的技术,如视窗操作系统和网络等向PLC领域融合、渗透和集成的技术称为PLC的商业技术。

近年来PC在自动化中的应用领域也在扩大如用计算机的CNC和DCS等,把PC技术作为一种补充技术用于PLC中,集成起来,目的是嵌入应用,是软控制器,能实现实时延伸,它只用廉价的芯片组就可进行浮点运算。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定义

可编程序控制器又称PLC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87年颁布了可编程控制器标准草案第三稿。

在草案中对可编程控制器定义如下: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PLC的产生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

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

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的组成及分类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

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

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分类:

1、小型PLC

小型PLC的I/O点数一般在128点以下,其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紧凑,整个硬件融为一体,除了开关量I/O以外,还可以连接模拟量I/O以及其他各种特殊功能模块。

它能执行包括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联网以及各种应用指令。

2、中型PLC

中型PLC采用模块化结构,其I/O点数一般在256~1024点之间。

I/O的处理方式除了采用一般PLC通用的扫描处理方式外,还能采用直接处理方式,即在扫描用户程序的过程中,直接读输入,刷新输出。

它能联接各种特殊功能模块,通讯联网功能更强,指令系统更丰富,内存容量更大,扫描速度更快。

3、大型PLC

一般I/O点数在1024点以上的称为大型PLC。

大型PLC的软、硬件功能极强。

具有极强的自诊断功能。

通讯联网功能强,有各种通讯联网的模块,可以构成三级通讯网,实现工厂生产管理自动化。

大型PLC还可以采用三CPU构成表决式系统,使机器的可靠性更高。

PLC的工作原理

最初研制生产的PLC主要用于代替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装置,但这两者的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1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这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在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

2PLC的CPU则采用顺序逻辑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

为了消除二者之间由于运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考虑到继电器控制装置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而PLC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均小于100ms,因此,PLC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

这样在对于I/O响应要求不高的场合,PLC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扫描技术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

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

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

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

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3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

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

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这两段程序执行的结果完全一样,但在PLC中执行的过程却不一样。

程序1只用一次扫描周期,就可完成对%M4的刷新;程序2要用四次扫描周期,才能完成对%M4的刷新。

这两个例子说明:

同样的若干条梯形图,其排列次序不同,执行的结果也不同。

另外,也可以看到:

采用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结果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硬逻辑并行运行的结果有所区别。

当然,如果扫描周期所占用的时间对整个运行来说可以忽略,那么二者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般来说,PLC的扫描周期包括自诊断、通讯等,如下图所示,即一个扫描周期等于自诊断、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等所有时间的总和。

它是一种图形语言,沿用传统控制图中的继电器触点、线圈、串联等术语和一些图形符号构成,左右的竖线称为左右母线。

PLC的I/O响应时间

为了增强PLC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其可靠性,PLC的每个开关量输入端都采用光电隔离等技术。

为了能实现继电器控制线路的硬逻辑并行控制,PLC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

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使得PLC得I/O响应比一般微型计算机构成的工业控制系统满的多,其响应时间至少等于一个扫描周期,一般均大于一个扫描周期甚至更长。

所谓I/O响应时间指从PLC的某一输入信号变化开始到系统有关输出端信号的改变所需的时间。

其最短的I/O响应时间与最长的I/O响应时间。

PLC的编程

PLC软件系统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部分组成。

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编译程序、诊断程序等,主要用于管理全机、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诊断机器故障。

系统软件由PLC厂家提供并已固化在EPROM中,不能直接存取和干预。

用户程序是用户根据现场控制要求,用PLC的程序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就是逻辑控制用来实现各种控制。

标准语言梯形图语言是最常用的一种语言,它有以下特点:

梯形图中接点触点只有常开和常闭,接点可以是PLC输入点接的开关也可以是PLC内部继电器的接点或内部寄存器、计数器等的状态。

梯形图中的接点可以任意串、并联,但线圈只能并联不能串联。

内部继电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均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负载,只能做中间结果供CPU内部使用。

PLC是按循环扫描事件,沿梯形图先后顺序执行,在同一扫描周期中的结果留在输出状态暂存器中所以输出点的值在用户程序中可以当做条件使用。

1、认识梯形图和继电器控制原理图符号的区别:

继电器控制原理图中的元件符号,有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线圈,为了区别它们,在有关符号边上标注如KM、KA、KT等以示不同的器件,但其触头的数量是受到限制。

而PLC梯形图中,也有常开、常闭触点,在其边上同样可标注X、Y、M、S、T、C以示不同的软器件。

它最大的优点是:

同一标记的触点在不同的梯级中,可以反复的出现。

而继电器则无法达到这一目的。

而线圈的使用是相同的,即不同的线圈只能出现一次。

2、编程元件的分类:

编程元件分为八大类,X为输入继电器、Y为输出继电器、M为辅助继电器、S为状态继电器、T为定时器、C为计数器、D为数据寄存器和指针P、I、N。

关于各类元件的功用,各种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