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答案解析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018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类答案解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A类答案解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A类答案解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A类答案解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A类答案解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类答案解析doc.docx

《A类答案解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类答案解析doc.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类答案解析doc.docx

A类答案解析doc

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试卷

答案解析

一、单选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时政。

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务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A项“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2005年一号文件主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B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2007年一号文件主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C项“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2008年一号文件主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知识点链接】“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比如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弱国,农民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有绝大的比例,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全国处于最低阶层。

而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因此“三农”问题就是目前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0年又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时政。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涵盖11个国家,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A项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

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B项美澳新自由贸易区C项海湾自由贸易区成立于2004年,7月6日,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签署《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经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

【知识点链接】自由贸易区又称出口自由区、自由关税区、免税贸易区、免税区、自由贸易港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

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于出口加工区。

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时政。

2009年12月26日9时,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国产“和谐号”高速列车。

至此,经过4年半建设,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粤汉实现3小时通达。

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A项京津高速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时速300公里以上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2008年8月1日开始运营。

C项郑西高铁2010年1月28日通。

D项广深港高铁目前处于建设中。

【知识点链接】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

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300公里。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四纵”客运专线:

北京—上海(京沪高速铁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京港高速铁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杭州—宁波—福州—深圳(沿海高速铁路)、北京—蚌埠—合肥—福州—台北(京台高速铁路,大陆段叫“京福高速铁路”)。

“四横”客运专线:

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沪昆高速铁路)、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沪汉蓉高速铁路)。

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09年中国又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中的辩证法。

“守株待兔”寓意在于农夫错误地认为一次偶然的不劳而获,必然会有更多的不劳而获。

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偶然事件的发生不代表必然会产生某种现象。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知识点链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

本质与现象是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由于事物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本质有时以假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假象是事物本质的反面现象。

可能性是客观事物内部蕴藏着的这样或那样的发展趋势,现实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

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因果联系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内容,指事物内在因素总和。

与“形式”相对。

世界上任何事物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

但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对内容的发展起有力的促进作用。

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

它与形式是里和表的关系,是肉和皮的关系。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范畴,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客体不都是物质形态的,比如说人的思想、心理活动等,他们都是主体研究的对象,属于客体的范畴,但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存在。

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事物,都是主体实践的对象。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知识点链接】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并且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此外,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自天赋的观念,不是来自头脑本身,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既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首次提出。

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知识点链接】中共六届二中全会1929年6月25日─30日在上海召开,肯定了六大路线的正确,提出了加强反帝反军阀斗争,继续深入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扩大苏维埃区域,建立和扩大红军等15项政治任务。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配问题。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江苏省通过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做法,要求企业执行,还是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知识点链接】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如下特点: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不同,按劳分配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分配。

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其他分配方式主要还包括按经营成果分配;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质上反映出劳动、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都按贡献参与了收益分配。

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反映了劳动要素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受重视的部分。

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是由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想结合,才能真正树立和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作为“灵魂”贯穿于该体系的每个领域和层面,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完整严密的价值观念体系。

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知识点链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政府职能包括: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组织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职位,所以正确答案A项。

【知识点链接】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

①军事保卫职能。

②外交职能。

③治安职能。

④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

①宏观调控职能。

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

③市场监管职能。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

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

①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

②发展教育的职能。

③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④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

即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

①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

②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

③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

④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其调节功能体现在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人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知识点链接】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形成方式方面: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是理性自觉地结果;道德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自然演进而成的,不是自觉制定和程序选择的产物。

(2)行为标准方面:

法有特定的表现形式,有肯定、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因而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被任意解释和滥用的余地相对较小;

(3)存在形态方面:

法是一元的,使得法律具有统一性和普遍适用性;道德是多元的。

(4)调整对象方面:

法一般只关注人的外在行为;道德首先主要关注的是人的内在主观方面。

(5)运作机制方面:

法具有程序性,法的实体内容通过程序选择和决定,法的产生与实施也与程序相关;道德以主体内省和自觉地方式形成和实现,与程序无关。

(6)强制方式方面: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属于外在强制;道德的强制属于内在强制。

(7)争端解决方面:

法具有可诉性;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8)法律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经济走势最重要的指标,但是它没有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

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检”,即绿色GDP,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即扣除生态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实的国民财富。

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A项“人类发展指数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组成。

B项说法不存在。

D项“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与GDP一样重要。

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

它是体现老百姓幸福感的“无须调查统计的”反映。

【知识点链接】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核算,也就是以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

它从数量上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当今世界上有两个主要核算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包括本国居民、外国居民在内的常住单位在报告期内所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对策。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减少放贷资金,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知识点链接】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

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生物体中的蛋白大都属于结合蛋白。

结合蛋白是指除氨基酸以外还含有其他成分的蛋白质,由蛋白部分和非蛋白部分组成,后者对其生物学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结合蛋白有糖蛋白、磷蛋白、脂蛋白、色蛋白、黄素蛋白、核蛋白和金属蛋白等。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知识点链接】球蛋白能被50%饱和度硫酸铵溶液沉淀的单纯蛋白质。

不溶于纯水,易溶于稀盐水,加热即沉淀或凝固。

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和体液中。

最熟知的球蛋白是人血清球蛋白,有免疫性。

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

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检测值超过正常值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球蛋白检测值低于正常值说明免疫力不足。

当体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时,球蛋白产生增加。

球蛋白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若是球蛋白超出正常值则反映了有慢性肝炎,或者肝损伤,导致白球比失调。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急性肝炎时,白蛋白、球蛋白变化不明显。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

1898年,张之洞撰写<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比较完整的表述。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这一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冯桂芬。

1861年(咸丰十一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

【知识点链接】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

当时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奕昕、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

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主要是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还进行了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活动,它也是洋务派的主张在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拯救清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走的是一条“实业兴国”之路。

但是,事实并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发展。

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遭到了惨败,直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裕强大起来。

更重要的是,洋务派培养的一批近代人才,学习了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而且把这些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这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而且为以后中国资产阶级的活动,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年间组织进行的维新变法,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中国的资产阶级最后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因此可以说,洋务派培养的这批人才实际是清王朝的掘墓者。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A项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提出:

要用革命的方式,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这篇重要文献把建设新中国正式提上了1949年的日程,催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项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应逐步由乡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和胜利后中共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C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亦称《双十宣言》,分析了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重申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目的“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并提出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惩办内战罪犯;实行人民民主制度;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承认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废除一切卖国条约等八项基本政策。

【知识点链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如企业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构成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处在不断的生成、变更和消灭的运动过程。

它的形成、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有二:

一是法律规范;二是法律事实。

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如果其中有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就是法律关系的变更。

A项中债权的转让导致债的主体发生变更,由乙公司变成丙公司,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B项杨某和窃得赵某手机后,手机的所有权仍归赵某,形成侵权法律关系。

C项甲方履行买卖合同,是完成自己的义务,法律关系消灭。

D项汤某因车祸死亡,会导致一定法律关系的消灭。

【知识点链接】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

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

3.国家。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

例如,国家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可以成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

在国内法上,国家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国内的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库券)。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结果。

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依法诉诸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据此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行政案件进行受理、审理、裁判以及执行等司法活动的总和,是司法机关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复议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