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4955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docx

人教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练习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按空间的顺序叙事,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三味书屋封建读书生活不满的思想感情。

B.《月迹》一文线索清晰。

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全文重点部分是议月亮,立意深刻,富有童趣,想像丰富。

C.《三颗枸杞豆》一文写自然环境,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全文采用倒叙手法,以回忆的方式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与教育。

D.《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动细致的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课文按照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的。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国庆节之夜,中华大地沉浸在举国欢庆的氛()围中,北京世园会也在夜幕中美轮美焕,为新中国70华诞喝彩!

让我们记住这璀()璨如画的世园会夜景,由衷为祖国母亲祝愿!

与白天盎àng()然的景色迥然不同,夜色中,静静的世园会园林浩hàn()无边、如梦如幻。

人们偿徉在灯光旖旎的梦幻世界中,仿佛忘了时间的存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有两个别字,请你找出并修改。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解释“由衷”的“衷”意思。

 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取舍有道

①先秦《卿云歌》里说: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四季变化有常。

天地万物皆有道,世事有道,然取舍亦有道。

②取舍之道,道义为先。

讲取舍,首先绕不开利益和道义之间的纠葛。

人都有逐利性,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主张“道义为先”。

孔子讲“见利思义”,还说: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即符合道义的好处,但取无妨。

孟子提出“舍生取义”,墨子以为“万事莫贵于义”,就是说道义高于一切,为了道义,甚至可以抛却生命。

自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百姓和大众的道义、国家和民族的道义,都是这么做的。

例如,         (甲)         。

③取舍之道,耕耘为本。

钱钟书先生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书,其父甚喜,取名“钟书”,巧的是钱先生一生与书结缘,被誉为“文化昆仑”。

人生取舍当然不如孩子抓周这般儿戏。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绝不是抓周抓来的,上清华时他便有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想法,人家过年吃酒,他过年闭门“吃书”,还曾把上门拜年的某社会名人拒之门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有耕耘何谈取舍。

④取舍之道,格局为要。

棋局对弈,有人在排阵布局上动脑,有人在吃子丢子上计较,这便是格局,高下立现。

格局小,即使再精明也难成事。

庄子的《逍遥游》中,知了和小斑鸠能飞上榆树和檀树便很知足了,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也心安理得,而大鹏却要展翅九万里飞向南海,这让两个小东西很是看不懂,还在一起嘲笑大鹏。

这跟和陈胜一起劳作的佣者嘲笑陈胜的“苟富贵,勿相忘”一样,视野不一样,想法不一样,胸怀不一样。

陈胜无奈感叹: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这便是格局的影响。

所以,曾国藩说: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⑤取舍之道,进退为上。

对唐代思想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绝学——《止学》说:

“利无尽处,命有尽时。

”“大智知止,小智惟谋。

”并告诫“利畏警焉”,即在利益面前要保持敬畏和警醒。

所以,取舍之道即是进退之道,重要的是要懂得“退”。

陶渊明归隐田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杜荀鹤“羞取俸禄”。

都是美谈。

⑥生命的世界,取舍为上。

真正的智者懂得取舍,敢于舍取,学会取舍。

因为取舍有道,对事,是一种洒脱;于己,是一种超越。

3.下列对文本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A.取舍之道。

B.我们要取舍有道。

C.取舍之道,格局为要。

D.取舍有道,对事,是一种洒脱;于己,是一种超越。

4.下列论据最适合填入文中划线句(甲)处的是()

A.西汉大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后,匈奴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

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不屈不挠。

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

B.南宋宰相文天祥肩负起抗元重任,由于势单力孤结果被元军俘获。

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心志,最终为国捐躯。

C.在鸦片危害华夏国民时,林则徐为了增加国民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更多的民众看清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他振臂一呼焚烧鸦片。

D.乡村医生王世洋30年如一日,尽心尽责地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

3年前,妻子遭遇车祸瘫痪后,他仍带着瘫痪的妻子,继续为村民坐诊看病。

王世洋对百姓的医者仁心,感动着身边的人。

5.②③④⑤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为什么?

阅读《17岁,温暖的酸汤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17岁,温暖的酸汤面

那年,我刚满17岁,因为家境贫困,高中没毕业就和村里的大人们一起去南方打工。

很快,我就在广州郊区的一家箱包厂找到了一份工作。

我应聘的是质量检验员,这个工种不累,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谨慎细致。

我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干得很认真。

厂里的工友们得知我年纪小,在各个方面都很照顾我。

然而,年龄上的差距还是让我感到不适,他们每天下班,除了聚众打牌喝酒,就是讲黄段子。

时间一长,我便觉得这种日子过得极其无聊,心中的大学梦又重新燃烧起来。

正好离工厂不远有一所大学,我决定下班以后就去那里复习,来年继续参加高考。

那天,像往常一样,因为看书太投入,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已经夜里十点多了。

我只感到肚子疼痛得厉害,这才想起来,自己连晚饭都没吃。

这段时间总是这样,因为落下的功课太多,我只能强迫自己每天死啃书本几个小时。

离工厂宿舍还有一段程路,街上已是一片漆黑和沉寂。

看来只能回去泡方便面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步往前挪动。

忽然,前面一盏昏黄的灯光吸引了我。

我惊喜——还有一个小吃摊没打烊,一对中年夫妇正坐在那里悠闲地聊天。

我就像一个饿狼似的扑了过去:

“老板,还有吃的吗?

“有呢,正宗的酸汤面。

”女人笑着说。

“快给我上一大碗。

”我已是迫不及待。

真是人间美味啊!

面做得真好吃,完全手工的,汤料也不错,醇香,酸而不腻。

我吃得是满头大汗,女人不停地劝我:

“不要急,慢点吃。

末了,我问:

“你们明晚还出来吗?

夫妇俩显然吃了一惊,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女人爽朗地笑:

“好啊!

第二天晚上,我果真又遇见了他们。

夫妇俩像事先准备好了一样招待我,让我受宠若惊。

此后每天晚上,我都能吃到热乎乎香喷喷的酸汤面。

因为那个时段的顾客不是很多,有时我也和他们闲聊一会儿。

渐渐地,我知道了,夫妇俩是从湖南的乡下来的,女儿在这所大学念大四,因为要考研,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

他们心疼女儿,便不辞辛苦南下照顾女儿。

白天,他们做一些小生意,晚上便出来卖小吃,一边赚些生活费用,一边等女儿出来后给她做一碗热乎乎的面。

我在心里庆幸:

自己的运气可真好,遇见了这等好事情!

转眼间,便到年底了。

这天晚上,我照例从自习室出来,忽然,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拦住了我,问道:

“你就是那个每天去吃酸汤面的男生吗?

我点点头。

看来,她就是中年夫妇的女儿了。

“同学,我求求你了,不要再这么晚去了,可以吗?

”她激动地说,“我妈有风湿病,受不了寒的。

我一脸疑惑:

“我……”

“你知道吗?

我爸妈是为了我才出来摆摊受苦的。

上个星期,我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了,可他们因为你还继续那么晚出来做生意……算我求你了,饶了我妈,可以吗?

”女生几近乞求地说。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孩上个星期就考完试了,可她父母却为了我,而白白多受冻了一个星期。

我夺门而出,大步流星地跑了出去。

老远,我又看见了那盏昏黄的灯光。

中年夫妇正守候在那里,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是那么冰冷。

“哟,今天怎么这么早放学啊!

”看见我来,男人忙揭开锅开始下面。

“叔叔,您别做了。

”我拦住他,哽咽着说,“叔叔阿姨,我都知道了……感谢您们这些日子对我的照顾和关心,让我有了家的温暖,您们的酸汤面很好吃,比我妈做得都好……谢谢你们!

可是我不能再让你们为了我受苦了。

女人刚想解释什么,忽然看见了后面的女儿。

她沉默了半晌,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

“都是离家在外的孩子,做爸妈的哪能不心疼呢?

一句话,只有这一句话,凛冽的寒风中,我良久无语,已是泪流满面。

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西安一所重点大学。

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见了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我都没有轻言放弃过,因为17岁时那碗温暖的酸汤面,不仅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更教会了我坚强和勇敢!

6.用简洁的语言将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17岁“我”被迫离家打工,____;→②____,令我感动和温暖;→③“我”如愿考上大学,____。

7.有人认为选文划线的一段与文章的主题无关,应该删去,你是怎么理解的?

8.品析语言。

(1)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是那么冰冷。

老远,我又看见了那盏昏黄的灯光。

(从描写的角度)

(2)一句话,只有这一句话,凛冽的寒风中,我良久无语,已是泪流满面。

(从划线词的角度)

9.如果将选文的标题“17岁,温暖的酸汤面”改为“一碗酸汤面”好不好?

为什么?

四、文言文阅读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

“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1①第:

只管。

②鬻(yù):

卖。

③茔(yíng):

墓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项是()

A.故人、亲党皆绝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B.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C.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病终(《桃花源记》》)

D.不从吾志/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11.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以父母皆老

A.人以包括笑比黄河清(《包括传》)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D.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何为制牛舌而又告之?

13.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说包拯的性格特点。

五、情景默写

14.古诗文默写

(1)微君之躬,___________。

(《式微》)

(2)一日不见,___________。

(《子衿》)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蒹葭》第一小节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七、名著阅读

16.《西游记》中最能反映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名著阅读。

(1)经典名著的内容往往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在《________》中,讲述了“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等一个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故事,使人酣畅淋漓;现代作家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个迂腐、穷酸的读书人形象,令人唏嘘感慨;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设计了鲍西亚和吝啬鬼_______(人名)斗智斗勇的情节,让人拍案叫绝。

(2)小张同学在读完培根《谈厄运》一文后,准备写一篇观点为“厄运能磨炼一个人”的读后感.请你帮他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故事来印证这一观点________。

A.简•爱      B.林冲      C.格列佛

八、综合性学习

语文实践活动。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

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

妻子说:

“你在家呆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

妻子马上制止他说:

“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

”曾子说:

“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

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

”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1)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请简述出来。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九、作文

18.题目:

有你相伴真好

要求:

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文言文阅读

1、

五、情景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2、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