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4900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docx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习题——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

(一)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水调歌头》)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的字。

把洒问青天()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3、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二)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写出了水的、的特点,运用了的描写方法。

2、体会甲乙两文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

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2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4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5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寻张怀民”是由于“________”,作者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

6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陶后鲜有闻鲜:

②濯清涟而不妖濯:

②亭亭净植植:

④相与步于庭中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

(2010年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一l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沉鳞竞跃。

译文:

(2)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2.填空。

(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的语句中。

(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

(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2分)

2010年福建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

(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

(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的语句中。

(4分)

(2010·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二)(8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

①薜(bì)萝:

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

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

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其作用是什么?

(2分)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2分)

记承天寺夜游

(山东枣庄卷)2007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浙江衢州卷)2007

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⑵怀民亦未寝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3分)

(湖北荆州卷)2007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②月色入户: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

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

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

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闲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仙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山东淄博卷)2007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月色入户。

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分

(浙江湖州卷)2007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18.翻译句子。

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分

德州市二○○七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月色入户②怀民亦未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006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相与步于中庭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

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3分)

  

记承天寺夜游

(一)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⑵怀民亦未寝()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3分)

 

(二)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

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

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任诞》)

[注释]①山阴:

今浙江绍兴。

②皎然:

洁白的样子。

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

④戴安道:

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

县名,今浙江嵊县。

⑥就:

拜访、访问。

⑦经宿:

一整夜。

⑧造门:

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

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

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

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

“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意思。

(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

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

(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四)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八大家”之列。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分)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10.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

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3分)

 

2006济南B

(二)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瀹⑤脫粟⑥而食之曰:

乐哉游乐!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

“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

修整②撷(xié):

采摘③疏:

通“蔬”④秫(shú)酒:

用粘高粱酿的酒⑤瀹(yuè):

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脫粟:

糙米

⒍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⒎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雨雪之朝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甲文:

乙文:

05河南(课)读下文,完成20—23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解:

⑵相与步于中庭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23.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2006福建泉州(课改区)

㈠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6—10题(15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⑵何()夜无月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解衣欲睡通俗易懂B欣然起行行万里路C念无与为乐者私心杂念D积水空明深明大义

8、翻译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

9、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4分)

句子:

景物特点:

10、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2分)

A、“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

06山西(课)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