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公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4797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公式.docx

《化学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公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公式.docx

化学公式

把邮箱留给我,我给你发过来,或者你自己在XX文库上找也行。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

Na2CO3小苏打:

NaHCO3大苏打:

Na2S2O3石膏(生石膏):

CaSO4.2H2O熟石膏:

2CaSO4·.H2O莹石:

CaF2重晶石:

BaSO4(无毒)碳铵:

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

CaCO3生石灰:

CaO食盐:

NaCl熟石灰、消石灰:

Ca(OH)2芒硝:

Na2SO4·7H2O(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

NaOH绿矾:

FaSO4·7H2O干冰:

CO2明矾:

KAl(SO4)2·12H2O漂白粉:

Ca(ClO)2、CaCl2(混和物)泻盐:

MgSO4·7H2O胆矾、蓝矾:

CuSO4·5H2O双氧水:

H2O2皓矾:

ZnSO4·7H2O硅石、石英:

SiO2刚玉:

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

Na2SiO3铁红、铁矿:

Fe2O3磁铁矿:

Fe3O4黄铁矿、硫铁矿:

FeS2铜绿、孔雀石:

Cu2(OH)2CO3菱铁矿:

FeCO3赤铜矿:

Cu2O波尔多液:

Ca(OH)2和CuSO4石硫合剂:

Ca(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

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Ca(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Ca(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

CH4水煤气:

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

Fe(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

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

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

3混合而成。

铝热剂:

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

CO(NH2)2

有机部分:

氯仿:

CHCl3电石:

CaC2电石气:

C2H2(乙炔)TNT:

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

C2H5OH

氟氯烃:

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

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

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

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

苯酚蚁醛:

甲醛HCHO

福尔马林:

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

甲酸HCOOH

葡萄糖:

C6H12O6果糖:

C6H12O6蔗糖:

C12H22O11麦芽糖:

C12H22O11淀粉:

(C6H10O5)n

硬脂酸:

C17H35COOH油酸:

C17H33COOH软脂酸:

C15H31COOH

草酸:

乙二酸HOOC—COOH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

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OH)3——红褐色沉淀Fe(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

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

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

  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c高温2cu+co2↑

  5、铁片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

cacl2+na2co3=caco3↓+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

2na+o2△na2o2

  钠与氧气反应:

4na+o2=2na

  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

  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10、钠与水反

  应:

2na+2h2o=2naoh+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

  g)=f3o4+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

  o=2naalo2+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

cao+h2o=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

  16、氧化铝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

  17、氯化铁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ecl3+3naoh=fe(oh)3↓+3nacl

  18、硫酸

  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eso4+2naoh=fe(oh)2↓+na2so4

  19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4fe(oh)2+2h2o+o2=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2fe(oh)3△fe2o3+3h2o↑

  21、实验室

  制取氢氧化铝:

al2(so4)3+6nh3/*h2o=2al(oh)3↓+3(nh3)

  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2

  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oh)3+naoh=naalo2+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

2al(oh)3△al2o3+3h2o

  25、三氯化铁

  溶液与铁粉反应:

2fecl3+fe=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

2fecl2+cl2=2fecl3

  27、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sio2+4hf=sif4+2h2o

  硅单质与氢

  氟酸反应:

si+4hf=sif4+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

  应:

sio2+cao高温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

  o2+2naoh=na2sio3+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

  2sio3+co2+h2o=na2co3+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

n

  a2sio3+2hcl=2nacl+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

2fe+

  3cl2点燃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

cu+cl2点燃cucl2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说明:

“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

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

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

①条件:

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

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

化合物。

2.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

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

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

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

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

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

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

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

MnO4-与I-;H+、NO3-与Fe2+等 

三、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

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现象: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

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2CO3+CO2+H2O=2NaHCO3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

Ca(ClO)2+CO2+H2O=CaCO3↓+2HClO

六、胶体:

1.定义: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

渗析

七、氧化还原反应

1.(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Fe2+的检验:

(浅绿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Fe3+的检验:

(黄色溶液)

a)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与盐酸的反应:

Fe+2HCl=FeCl2+H2↑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

Fe+CuSO4=FeSO4+Cu

③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

(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4Fe(OH)2+O2+2H2O=4Fe(OH)3

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⑤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Cl3+Fe=3FeCl2

⑥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

2FeCl3+Cu=2FeCl2+CuCl2

⑦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

Zn+2FeCl3=2FeCl2+ZnCl2

⑧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

3Zn+2FeCl3=2Fe+3ZnCl2

九、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N2+O2放电===2N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氨的工业制法:

N2+3H22NH3

3.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装置:

与制O2相同

③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

NH3+HCl=NH4Cl

⑤干燥方法:

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氨与水的反应:

NH3+H2O=NH3•H2ONH3•H2ONH4++OH-

5.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NH3↑+H2O+CO2↑

7.铜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Cu(NO3)2+2NO2↑+2H2O

8.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NO3=3Cu(NO3)2+2NO↑+4H2O

9.碳与浓硝酸反应:

C+4HNO3=CO2↑+4NO2↑+2H2O

10.氯化铵受热分解:

NH4ClNH3↑+HCl↑

十、Cl-、Br-、I-离子鉴别:

1.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一、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

Na2CO3;②小苏打:

NaHCO3;③熟石灰:

Ca(OH)2;④生石灰:

CaO;⑤绿矾:

FeSO4•7H2O;⑥硫磺:

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3;⑧胆矾:

CuSO4•5H2O;⑨石膏:

CaSO4•2H2O;⑩明矾:

KAl(SO4)2•12H2O

十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与盐酸的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铝与强碱的反应: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铝在空气中氧化:

4Al+3O2==2Al2O3

4.氧化铝与酸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

5.氧化铝与强碱反应:

Al2O3+2NaOH+3H2O=2Na[Al(OH)4]

6.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7.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

Al(OH)3+NaOH=Na[Al(OH)4]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

Al3++3NH3•H2O=Al(OH)3↓+3NH4+

十三、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与硫蒸气反应:

Fe+S△==FeS

2.铜与硫蒸气反应:

2Cu+S△==Cu2S

3.硫与浓硫酸反应:

S+2H2SO4(浓)△==3SO2↑+2H2O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

SO2+2H2S=3S↓+2H2O

5.铜与浓硫酸反应:

Cu+2H2SO4△==CuSO4+SO2↑+2H2O

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2SO2+O22SO3

7.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

8.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9.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2H2S+3O2点燃===2SO2+2H2O

10.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2H2S+O2点燃===2S+2H2O

十四、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Si+2NaOH+H2O=Na2SiO3+2H2↑

2.硅与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H2↑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4.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SiO2+4HF=SiF4↑+2H2O

5.制造玻璃主要反应:

SiO2+CaCO3高温===CaSiO3+CO2↑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十五、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2Mg+O2点燃===2MgO

2.在氮气中点燃镁条:

3Mg+N2点燃===Mg3N2

3.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

2Mg+CO2点燃===2MgO+C

4.在氯气中点燃镁条:

Mg+Cl2点燃===MgCl2

5.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

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

②产生氢氧化镁沉淀:

Mg2++2OH-=Mg(OH)2↓

③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

Mg(OH)2+2HCl=MgCl2+2H2O

④电解熔融氯化镁:

MgCl2通电===Mg+Cl2↑

第一章力

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

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

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

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

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

G=mg

说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

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

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

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

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形变: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

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

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

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

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

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μFN

说明:

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

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

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

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