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832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docx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案例一

《次贷危机后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反思》

肇始于20XX年初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多家金融机构因此倒闭,其中英国北岩银行尤为引人注目。

北岩银行直接持有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金融产品尚不到总资产1%,但是其过于依赖货币市场融资的发展战略使得该家银行忽视了流动性管理,经营过程中蕴含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北岩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引发挤提并最终被国有化。

北岩银行经营失败的教训凸显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回顾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相关理论及国际实践,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北岩银行经营失败的原因,最后提出若干改进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建议,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

一.引言:

始于20XX年年初的美国次级抵押信贷偿付危机愈演愈烈,一年多的时间席卷全球金融市场,一时间国际金融市场风声鹤唳、闻“次”色变、“海啸”突发、“危机”四起。

这场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巨幅下挫,多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巨亏,另有多家金融机构因此倒闭。

在这场危机中,远离风暴中心的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北岩银行(northern-rock-bank)尤为引人注目,其直接持有与美国次级债相关的金融产品尚不到总资产1%,但当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到欧洲短期资金市场时造成流动性紧缺,北岩银行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融资出现困难,引发了英国近140年来首次“挤兑现象”。

短短几个交易日中,银行股价下跌了将近80%,而严重的客户挤兑则导致30多亿英镑的资金流出,该行存款总量亦不过240亿英镑。

在陷入流动性危机泥潭长达6个月之久后,英国议会20XX年2月21日通过了将其国有化的议案,授权该国政府将北岩银行的所有股份暂时归入其名下,并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来计算股东的收益。

这也成为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的首起企业国有化案例。

关于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意义,早在1977年美国花旗银行前任财务主管就作出过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银行风险评级制度CAMEL(分别代表资本、资产、管理、盈利和流动性)的表述次序应当完全掉转过来,即流动性应该放在首位———LEMAC,原因在于,流动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它,银行不能开门营业;而有了它,银行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其它问题。

商业银行由于经营的是货币并要应付日常的提取、结算和存款准备金要求,故必须保持相当的流动性。

如果银行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就可能导致银行支付风险的出现。

因此,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是银行的生命线。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为满足存款者兑现、清偿到期债务或满足借款人正当贷款需求时,银行以合理价格及时地将资产变现或从外部融资来满足其客户随时提取资金及正当贷款要求的能力,也即银行的支付能力。

流动性概念涵盖了三个方面的要素:

资金数量、成本和时间。

一家银行若能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成本筹集到较大数量的资金,该银行便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银行以合理成本,较快地取得一定数量的资金,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或者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同样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大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信誉及其经营成败。

与之相对应,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因无法及时足额的兑现客户提存、偿还到期借款等即期负债的支付和无法满足现存贷款协议及新增正常贷款需求,从而给银行在信誉和经济上造成损失,甚至导致银行倒闭的可能性。

由于流动性风险对于银行的杀伤力巨大(注意:

一: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二:

经营管理商业银行实际上就主要是经营管理流动性、经营管理现金流;三;每一家银行行长开门第一件要事就是到计划上了解“今天本行的头寸状况!

”),因此各家银行始终把流动性管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手段调节资金流出和流入,增加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以消除可能出现的流动性赤字所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以及合理利用流动性盈余,不断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分析、预测、管理流动性缺口,在保证流动性、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盈利性。

多种类的金融工具,金融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使得流动性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这也推动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简要回顾:

(自学)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扩大,经营规模迅速扩张,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商业银行的经营内容、服务范围不断拓宽,经营管理实践的侧重点也从单纯的资产、负债管理,逐步发展到资产负债全面管理。

商业银行通过长期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日趋完善了一套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体系,该套理论体系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表外管理理论四个阶段。

  资产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理论。

早期的西方商业银行由于负债来源稳定、范围狭窄、资金充沛、资产运用渠道单一,金融市场相对不够发达等因素的影响,经营管理的重点是对资产的管理。

该理论认为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资产业务,能够主动加以管理的也是资产业务。

至于负债状况则取决于客户的意愿,银行是被动的,起不了决定性影响。

因此,商业银行应着重通过资产业务的经营管理来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辩证统一。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等。

这些理论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优缺点也各不相同,相互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的第二阶段是负债管理理论。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新型融资工具不断诞生,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地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和转换资产保证银行流动性而获得利润愈发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加强负债管理,扩大资产规模,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增加银行的效益。

负债管理理论的要点是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负债扩大来获得,因此银行没有必要持有大量高流动性资产头寸,而可以将其投入到收益更高的资产当中。

这样银行在保持流动性的前提下,盈利水平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了。

采取负债管理的原则,银行不仅通过吸收存款这种被动的负债方式筹集资金,还发展了许多主动型负债方式,如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本票、积极组织各种借款等,通过积极创造负债方式来调整负债结构,扩大资产规模,增加收益。

  上世纪70年代末,在总结研究经营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一种兼顾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管理的新型理论诞生,即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由于银行业的兼并、金融产品的扩张、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金融资产证券化、金融监管方式的变化及监管的国际统一规则的出现等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进一步走向深入。

至今,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仍然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流经营管理思想。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战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产负债平衡的管理方法,西方商业银行改变了过去只偏重于资产负债表一边管理的方式,同时关注该表两边的管理,并越来越重视表外业务的管理,把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的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利差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协调管理。

商业银行为了达到其长期和短期的经营目标,尽可能的对其资产和负债的数量、结构以及收益和成本加以协调和控制,争取实现银行资产的收益与负债的成本二者之差额最大化。

尽管80年代以来,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仍是西方商业银行推崇的主要经营管理理论,但这种理论也有明显的缺陷。

在80年代放松管制、金融自由化的形势下,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在8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普遍出现衰退的情况下,银行经营环境恶化。

上述因素抑制了银行利率的提高和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银行存放款的利差收益越来越小。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主张银行应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的范围去寻找新的经营领域,从而开辟新的盈利源泉。

这种理论认为,存贷业务只是银行经营的一条主轴,在其旁侧,可以延伸发展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这种理论还提倡原本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以降低成本在信息时代到来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普及运用的今天,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服务领域成为银行资产负债以外业务发展的重点。

如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转让、存款转售(在资产和负债上分别销帐)等方法,使表内经营规模维持现状甚至缩减,银行收取转让的价格差额,既可增加收益,又可逃避审计和税务部门的检查。

在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各种服务费收益在银行盈利中比重已日益上升。

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形式上,西方商业银行虽然稍有差别,但目标与任务大体一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有效的管理资产与负债,致力抑制各种经营风险,以谋求盈利的稳定增长。

对盈利性的评价基础是注重考察资产收益率与资本收益。

维持适当的流动性,并明确规定自有资本的比例。

建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制定银行经营的策略和资金运用以及筹资的具体方针,并对已经决定的策略和方针进行更总调查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改进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

三.流动性风险衡量的国际实践(自学)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金融体系最为发达的国家,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最为激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其技术经验、管理能力都居世界领先水平。

德国作为欧洲最主要的经济体,是拉动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最重要推动力。

德国银行业以其全能性银行制度为典型特征,由于全能性银行业务范围较广,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从而决定了德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与特殊重要性。

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背景下,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于以往任何时期,从而美、德两国银行业流动性管理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流动性风险衡量是有效管理流动性的前提与基础。

然而,流动性风险的准确衡量目前还是一个难题,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没有统一的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流动性风险的标准,绝大多数银行是根据资产与负债的有关数据来衡量流动性风险。

各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衡量主要是通过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和动态流动性衡量分析来实施的。

(一)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

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一个基本的衡量指标是“贷/存比”。

就资产方,其他的一些流动性指标包括:

风险资产/总资产、贷款亏损/贷款净额、贷款亏损准备金/不良贷款、临时投资/资产,贷款、租赁/资产,投资证券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

临时投资/资产所衡量的是一家银行流动性最高的资产(存放于同业的生息存款余额、联邦基金出售和重新售出的回购协议、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交易账户资产和投资证券)在总资产中的比例;贷款、租赁/资产所衡量的是流动性最低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投资证券的市场价值/账面价值的比率小于1时,意味着银行出售这些证券投资将面临亏损,比率太低,则流动性风险较大。

  就负债方的流动性而言,主要有:

各项存款的结构百分比、总贷款/总负债、核心存款/总资产、联邦资金购买和回购协议/总负债、商业票据和其它短期借款/总负债。

  除了以上的指标外,还有3个指标值得注意:

  

(1)大额负债的依赖程度:

所谓大额负债是指那些期限短,利率敏感和数额庞大的团体机构存款,一般为10万美元或更多。

这一指标表示为:

LLD=(大额负债-临时投资)/(盈利资产-临时投资),涵义是银行的基本资产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短期、利率敏感性高、未经保险的及信贷敏感性高的机构资金提供融资的。

当资金提供者与银行没有特殊关系且对银行的信用等级敏感时,一家银行的LLD值比较高,说明该银行承担了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反之,LLD值为负数或为极小值时,表明该银行存储了一定的流动性。

(2)流动性指数:

该指数衡量的是银行的一种潜在性亏损,这种亏损是由于银行因意外廉价出售其资产的价值与正常市场情况下出售资产价值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该差异愈大,表明银行资产组合的流动性愈小,用公式表示为:

L=ΣNi=[Wi(Pi/Pi*)]其中,Wi表示每项资产在该银行资产组合中的百分比。

Pi因意外而大幅销价的价格。

Pi*正常市场出售价格。

该指数“L”落在0和1之间。

该指数越大,表明银行资产组合的流动性越小。

(3)存款集中度:

存款集中度可用于衡量存款提前支取风险,鉴于银行对大额存款的依赖性,存款集中度越高,意味着潜在的存款提前支取风险越大。

德国经济学家布鲁格斯塔(1990)首次给出存款集中度的计算公式:

存款集中度=ΣEi·Wi其中Wi表示存款规模等级I的存款份额,Ei表示存款规模等级I的权重。

(二)动态的流动性衡量方法:

动态流动性衡量方法采用框架分析,将更多的影响流动性的要素尽量纳入其中,为目前美国大多数银行内部分析流动性时使用,有的方法甚至对潜在流动性也做出了衡量。

动态衡量方法包括流动性缺口法(常见的动态衡量流动性缺口的方法包括资金来源和运用法、资金结构法、改良的资金结构法)、净流动性资产法、现金流量法。

除此之外,较为流行的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方法还有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情景分析包括能够对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银行会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发生对流动性产生正的或是负的效应。

总的来说,可分为下面三种情况:

银行的“正常状况”、银行本身的危机和整个市场危机。

在每种环境下,银行应尽可能考虑到任何可能出现的有利或不利的重大流动性变动。

例如,当某家银行发生流动性困难时,它在市场上出售资产换取流动性的能力会下降多少;而当整个市场发生流动性危机时,银行在市场上的筹资能力又下降多少;又如一笔银行的负债,如果银行到期归还、延迟还款或者是将负债展期对银行流动性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压力测试中,银行通常要考虑各种各样的极端事件的发生。

这些极端事件有一些是适合于整个银行业的,有一些是针对某一家特定银行的。

这些极端事件有:

客户的存款提走x%、除核心存款外,银行无法从其它渠道融资、无法从货币市场或是商业票据市场融资x%、利率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市场限制货币之间的转换、潜在的市场危机的发生、信贷损失、营运风险(如结算风险)等。

对于那些在新兴市场国家有大量业务的银行来说,它们的压力测试集中于一些特殊业务,例如,测试新兴市场的危机对于一项即将发放的贷款、客户存款、资本市场流动性以及其他流动性来源的影响。

四.北岩银行案例分析(重点)

北岩银行是英国主要的住房按揭银行之一,北岩银行的业务模式是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贷款,这些贷款可以有抵押,也可以没有抵押。

同时,银行通过吸引存款、同业拆借、抵押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融资,并投资于欧洲之外的债券市场,美国次级债也是其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

以住房按揭为主打业务的北岩银行,其按揭类型相当细化,住房抵押比例之高也可谓激进,利率优惠。

以组合按揭为例,假设贷款人的房产价值为10万英镑,那么他可以得到最高9.5万英镑的按揭贷款,另外还可能得到最高3万英镑的不保障贷款,这3万英镑贷款视客户自身需求情况而定,相当于现金储备,利率统一。

北岩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其他贷款机构的重要原因是北岩银行采取了完全依靠全球的金融批发市场以及流动性的战略,这在三四年前被普遍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但是美国次级债事件发生后,没有银行愿意向北岩银行提供资金,北岩银行头寸不足,只能向英格兰银行求助,消息传出导致北岩银行的投资者与储户丧失信心,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下跌近80%,同时出现了英国140年来首次挤提。

导致北岩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发源于美国的次级抵押房贷问题,而是自身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资产负债出现期限错配,流动性管理不善最终引发流动性危机所致。

  我们首先分析北岩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到,北岩银行20XX年末向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占比为85.498%,加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全部非流动性资产占比高达85.867%,而流动性资产仅占总资产的14.137%,特别是其中安全性最高的现金及中央银行存款仅占0.946%。

在负债方,我们看到北岩银行最主要的两个融资渠道为消费者账户以及发行债务工具,特别是债务工具的发行占比高达63.651%,这充分体现了北岩银行过分依赖货币市场融资的特征。

通过20XX年北岩银行的资产负债分布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导致流动性危机的原因:

1.资产流动性差:

北岩银行非流动性资产比重过大的这种资产配置方式在市场环境稳定时可以为股东带来更高的盈利,但是一旦银行融资渠道发生问题,无法以合理价格获取资金,并且现有的流动性储备无法满足流动性需求时,银行很难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流动性,在资产方银行流动性不足。

2.过于依赖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

与资产流动性管理相比,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潜藏着更大的风险性。

一方面,由于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无常,信贷资金的未来变化多端,采取这种方式的银行往往面临借入资金成本不稳定,增加了影响银行净收益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陷入财务困境的银行常常最需要借入流动性,但此时其他金融机构由于考虑到贷款风险,大多不愿向困境中的银行贷放流动资金。

资产管理的失误往往只造成银行潜在收入的损失;负债管理策略使用不当,则会使它陷入破产的境地。

正是由于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本身对银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受外界影响更大,因此一旦管理不当,银行就有陷入破产危机的可能。

3.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从北岩银行20XX年的负债结构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货币市场是北岩银行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由于市场批发资金成本低于通过吸收客户存款获取资金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在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意味着更低成本的获取资金,因此也就可以更低利率的发放抵押贷款,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但是这种过于依赖货币市场,缺少分散化的融资渠道的负债结构,一旦货币市场遭受如次级贷款危机这样的冲击,市场萎缩,市场流动性下降,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大幅减少,拆借利率随之上升,北岩银行面临资金短缺,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金,再加上储户挤兑,其他银行限制对北岩银行的贷款等因素,最终导致银行融资能力枯竭,完全丧失流动性。

4.对于核心存款的重视程度不够:

巴克莱资本副主席戴维·赖特(DavidWright)提供的数据表明,北岩银行的资金来源只有5%是存款,而其余的钱是靠公司债,由于没有充足的存款作为补充筹资渠道,银行也没有把同主要债权人的沟通放在重要的位置,导致一旦主要融资渠道无法获得资金,银行缺乏应急机制,迅速完全丧失流动性。

5.流动性管理期限错配:

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分析师认为,北岩银行是遭遇了“典型的过度交易”,在20XX年前8个月,该行净贷款激升了43%,“超过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能够承受的速度。

”北岩银行将短期借款放到长期的按揭贷款当中,这种“借短贷长”的经营方式导致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当美国的次级按揭问题爆发之后,会即刻影响到全球的公司债市场,使得持有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资产仅占总资产1%的北岩银行最终倒在流动性危机之下。

6.管理层过于乐观,对于流动性紧缩思想准备不足:

北岩银行前董事会主席里德利(MattRidley)曾经认为,公司此前已经充分预见到信贷市场的紧缩风险对公司业务模式的影响,但公司认为稳固的信贷平台将帮助公司应对这一局面。

正是管理层的这种盲目乐观意识,使他们低估了流动性紧缩对银行融资能力以及资产变现能力的冲击,最终导致流动性危机。

五.北岩银行倒闭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警示(重点)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后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同时在WTO承诺下各大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如何在“三性”之间取得平衡,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需要商业银行具有高超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北岩银行的悲剧再一次向我们证明:

流动性风险这一“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既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监管要求,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树立市场良好形象,巩固营销基础,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经营过程中,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流动性管理。

1.建立并完善流动性管理组织架构:

银行应建立完善流动性管理组织架构,以确保流动性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是商业银行应成立包括所有与之相关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或重大突发流动性事件委员会,审议流动性管理政策和应急方案,及时掌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情况,确保流动性管理有效性的实现,确保建立合适的政策和程序来控制和限制流动性风险。

  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定时监测流动性状况,对可能产生或己经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及时报告流动性风险管理委员会,并提出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措施。

银行必须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测量、监控和报告流动性风险。

报告必须提交给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部门如银行的董事会、高层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人员。

  2.制定详尽的流动性计划:

一套完整的流动性计划可以帮助银行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流动性需求,当出现流动性缺口时,银行可以根据事先制定的流动性计划综合考虑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向,衡量各项来源的成本及获得的收益,最终决定是减少存储的流动性还是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流动性来填补缺口。

好的流动性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动性风险、保证既定收益。

完整的流动性计划在内容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流动性管理办法、指标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

首先,制定流动性管理办法,明确流动性管理的工作制度、职责、程序,以及流动性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其次,建立科学的流动性监控指标体系,将各项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真实准确地反映各级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为管理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再次,建立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建立系统内资金管理平台,提高资金调控能力和调度速度。

加强资金调控力度,是提高抵御流动性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

提高资金集中程度、加快资金运转速度、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必须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并依靠科学的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资金调拨速度,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

  三是制定可能性计划。

银行必须确定化解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计划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弥补现金流缺口的紧急措施。

内容应包括:

商业银行的管理与合作、资产与负债、银行与债权人等之间的关系,备用流动性在逆境中弥补现金流缺口的方法和程序,资产证券化中的追索权条款,流动性便利和提前偿还本金条款等。

  3.强化经营者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在提高资金运用效益的同时,要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结构,特别是提高以具有较强变现能力的债券资产,在商业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流动性资金的二级储备,提高筹措资金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银行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只有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盈利水平才能真正的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否则为了追求短时期的快速增长致使银行陷入危机之中,不但不能为股东创造利润,还会使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

  4.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流动性管理技术:

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改制之前,银行信用实际上相当于准国家信用,因此储户并不担心银行存在信用危机,银行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并不担心存在流动性不足,因此对于流动性管理并不十分重视,缺乏熟悉现代流动性管理技术,具有良好数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随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上市以及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中资银行必须加强流动性管理水平,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盈利水平。

各家商业银行应采用多种动态流动性衡量方法,国际上通行的动态衡量方法包括流动性缺口法(常见的动态衡量流动性缺口的方法包括资金来源和运用法、资金结构法、改良的资金结构法)、净流动性资产法、现金流量法。

在更加精确地动态衡量流动性基础上,综合运用流动性指标体系、利率敏感性分析与缺口管理、持续期缺口管理、模拟分析、压力测试等现代流动性管理方法,在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预警机制,提高银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5.完善负债管理策略:

由于货币市场利率变化频繁导致的借入资金成本不稳定以及陷入财务危机的银行在最需要借入流动性时其他金融机构由于考虑借款风险不愿拆借资金等原因,负债管理策略潜藏着更大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可在以下几方面完善负债管理策略:

  首先,延长负债期限。

使用长期融资可以降低负债管理的风险,另外可考虑通过利率掉期等金融工具,将存款的存续期与重新定价期分离开来,实际上将固定利率的存款转化为浮动利率的存款,延长了负债的期限。

  其次,更多地依靠核心存款(活期存款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