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823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docx

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教材第九组全部知识点整理

第十章知识点整理

10.1媒介组织的经济特征★★★★

大众传播的基本结构

媒介组织:

两种定义方法:

狭义,把媒介当作市场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媒介企业或公司。

在此意义上媒介组织受制于经济气候。

广义,把媒介组织看做任何社会都存在的大型组织。

在此意义上,媒介组织是永恒而长久的

知识结构。

 

媒介成本结构的特性是劳动力密集和高额的固定成本。

为了单一的收益来源而竞争会造成媒介内容的同质性,但有些情况也可能造成多元化发展

 

 

10.2媒介系统的结构特征

媒介系统:

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中所有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构成的一个体系。

在媒介系统中存在各种形式的媒介,但是这些媒介形式之间并没有正式的关系,媒介系统是媒介历史成长的结果,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和调整。

知识结构

1、除了媒介形式上的差别外,还存在大量媒介企业运作上的差别。

2、媒介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依据一套国家媒介政策原则来进行组织,从而达到某种程度的整合。

3、除了媒介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从事“大众传播”工作的职业群体也存在多样性。

4、

但还是可以将媒介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10.1和10.2主要是介绍基本的内容。

知识点方面,我认为“一次销售”和“二次售卖”的含义及关系很重要,至少是四星半。

一次销售是直接将媒介产品卖给消费者的过程;二次售卖是将消费者卖给广告商,即利用自己媒介产品的受众将广告时段卖给广告商。

另外,因为这一部分有很多图,可以考虑填图题的形式。

 

10.3:

媒介组织的外部影响因素★★★

这一小结主要是要了解影响媒介组织的各项外部因素。

书上一共列举了四项因素,包括:

(一)媒介组织与社会

知识点:

了解媒介最终目标是要满足谁的利益:

广告商?

国家?

还是社会普通大众?

(二)媒介组织与压力集团

知识点:

压力集团如何影响媒介的报道偏向

(三)媒介组织与所有者及顾客

1、了解媒介所有人对媒介组织决策的影响正在下降。

知识点:

2、了解媒介组织如何处理与广告商的关系。

(四)媒介组织与受众

1、“受众即市场”的观念

知识点:

2、“小众”市场的开拓潜力

3、收视率的影响

10.4:

媒介组织中的职业角色★★

这一小结主要阐述了媒介组织在传播过程中所担当的不同角色,所以我们重点就是要分清媒介所担任的角色是什么。

(一)媒介组织是中立报道者还是社会参与者的问题

(二)第四权力的概念:

即媒介是立法、司法和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意味着将媒介视为大众的代表者、政府的批评者。

(三)媒体职业的核心价值观:

客观性。

(四)媒介的传播者角色和解释者角色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对立者角色。

(五)媒体在职业性上的两种主要态度:

一种将公共广播视为促使文化与社会进步及维护某种“标准”的工具;另外一种是更为强调与“业余性”相对的专业性因素。

总结:

我认为这两个小结的内容不是说特别重要,基本上是属于了解即可的范围。

如果以五颗星为标准的话,则第3小结是3颗星,而第4节是2颗星。

如果要就这两个小结的内容出题的话,我觉得这两个小结的内容可能不是很适合在选择题出,在简单论述题中出可能会比较好。

10.5媒介组织中的把关现象★★★★★

把关(Gate-keeping)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勒温(Lewin)★★★

他用把关人这一概念来说明,在一个社区中如何实现广泛的社会转变。

每一个选择关口犹如每一道门,从一个“关口”进入另一个“关口”都是由“把关人”或一些原则来选择的。

——勒温的助手怀特(Davidwhite)★★★

首先把勒温的渠道和把关理论运用于传播研究。

提出了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模式。

(1957年威斯利和迈克内利提出更为理论化的模式)

在研究把关过程的时候,怀特强调个人的主管因素,对把关进行不同层面的研究。

目前关于传播中的把关研究可以从至少五个方面来进行:

★★★★

1.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

这类影响包括传播从业者自身的特性、个人和职业背景、个人态度和职业角色

2.来自媒介日常工作惯例的影响

时间限制、出版物的版面要求、新闻报道的写作结构、新闻价值。

客观原则及记者对官方信源的依赖等。

3.媒介组织方式对内容的影响

4.来自媒介机构之外的组织对媒介内容的影响,即社会制度中潜在的超媒介力量

5.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研究方法上,把关研究主要是内容分析法,而且不仅重视所采纳的新闻,更重视被放弃的新闻。

总结:

我认为这一小结前面把关概念的提出者和发展过程可以作为选择题的内容来出,而后面关于影响把关的五个方面可以作为论述题的形式出。

10.6新闻选择过程中的要素★★★★

这一节主要讲新闻选择,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人物”、“地点”、“时间”

(1)人物与新闻选择

媒体对于与个人有关的新闻事件非常感兴趣,媒体对于知名人士、明星和社会名流有特殊的偏好,一个人知名度越高,那么有关他的新闻往往越受人关注。

新闻常常是某重要人士对于某个事件的看法,而不是事件本身,即“个人即事件”。

(2)地点与新闻选择

主要谈的是接近性对新闻价值的影响。

一般说来,新闻事件离目标受众所在的城市、地区或国家越近,就越容易引起注意。

(3)时间与新闻选择

即新闻时效性。

按照时间性,可以把新闻分为“即时性新闻”、“发展性新闻”、“持续性新闻”。

另一种分法是“预先计划的新闻”、“非计划的新闻”、“无所谓计划的新闻”。

新闻事件的四种类型

“日常事件”、“事故”、“丑闻”、“意外发现”。

其中日常事件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事件的组织者对于新闻机构有着惯常的接近性,二是事件组织者企图阻挠其他人接近媒介,以图制造自己的新闻事件,三是由于事件啊组织者和新闻媒介其实就是同一组人,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接近媒介的更多机会(媒介事件、虚假事件)。

从这三种划分可以看到新闻制造者的权力。

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治研究出9种对新闻选择和加工的影响因素:

时间跨度、强度、明晰性、文化接近性、预期性、出乎预料性、连续性、组合性、社会文化价值。

传媒进行新闻取舍的标准涉及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所谓新闻价值,是对一个事件是否能成为新闻所做的价值判断,而新闻要素则是构成这种价值判断的各种因素。

总结:

我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多专业概念名词,比较适合作为填空题或简答题来出。

10.7信息来源对新闻的影响★★

1新闻媒介与新闻来源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关系形式,构成一种非常活跃的双向沟通过程。

2信息来源存在高度相关性,主要信息来源:

机构发言人、专家、其他新闻记者。

3媒介与其信息来源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原因之一:

“来源媒介”——新闻发布会、公关活动等。

4媒介接受信息供应商的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1)高度计划性和相当的可预测性

(2)信息提供者与媒介接受者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有些信源对新闻媒介享有“习惯性接近权”,有些媒介会更接近信息来源。

(3)媒介与信息来源之间存在互惠的利益关系时,会产生“同化”效应——新闻包装、“策略性传播”。

 

这部分内容重点是对媒介和信息来源两者关系的综合理解,尤其是同化效应。

这一小结可作为问答题出,譬如:

简述信息来源对新闻的影响。

10.8媒介产品的流程处理与呈现★★★

1、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

★★☆☆☆

1)第一条路径——故事的生产路径:

责任编辑的任务布置à新闻会议à新闻选定、版面规划和最终的编辑à播出

2)第二条路径——信息来源路径:

被动反映的常规工作+新闻记者主动寻找的消息来源

建议考试方式:

简答或填图

2、纪录片的生产流程:

★★☆☆☆

艾略特提出的电视纪录片制作过程汇中的三种联结链:

1)主题链:

汇聚所有相关的节目创意(创意)

2)交际链:

汇聚制作人、导演、研究者及他们所有的交际和资源(信息来源)

3)呈现链:

汇聚起时间因素、预算和其他影响有效呈现的一些常规因素(生产)

建议考试方式:

简答或填空

3、流行音乐生产的决策模式:

★★☆☆☆

建议考试方式:

填图

4、影响媒介组织规格的三个要素:

★★★☆☆

1)经济逻辑:

降低费用、减少冲突及确定连续性和供给有效性的需要

2)技术逻辑:

表现在新发明所带来的变化上

3)文化逻辑:

媒介以河中形式来提供内容的标准化

建议考试方式:

简答

第十一章知识点整理

11.1:

早期权威主义规范论★

本节没有什么逻辑结构,就大概介绍了此理论,有几个点了解一下就可以:

权威主义的理论来源、权威主义的主张、权威主义规范论的核心特征。

考试可以考名词解释。

11.2:

自由主义规范论★

同上,这一小结也不重要,没什么逻辑结构,大概介绍了这个概念,需要掌握几个概念:

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容、“第四权力”。

考试就考名字解释吧。

 

总的来说,这两结都不重要,只是介绍一些历史。

建议不作为考试内容。

11.3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SocialResponsibilityTheory)

●时间:

20世纪的美国

●来源:

“观点的公开市场”的理念与实际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为了应对关于美国报业的煽情主义、商业主义还有政治不平衡与垄断倾向的广泛批评,由美国《时代》周刊的老板亨利鲁斯发起,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领导的“哈钦斯委员会”成立

●社会责任理论齐强调新闻的自律的同时也并不排除政府控制的情况发生。

政府不应该只允许自由,更应该积极地促进自由。

●提倡媒介所有权,不仅包括没有限制的私人所有,而且包括带有共同托管性质的所有制形式。

不建议这一小结作为考试内容范围。

 

11.4前苏联共产主义报刊理论★★

●时间:

前苏联,纳粹德国和意大利

●控制前苏联报刊的主要责任属于党而不是政府,报纸编辑由各级党委宣传部任命并报中央批准。

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的批评

HerbertAltschull的《权力代言人》(AgentsofPower)(1984)

●他认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冷战时期形成的,如今已经不再适用。

●他坚持认为,完全独立的报纸不可能存在,在人格体制中大宗传播媒介都是体制中那些掌握了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的人们的代言人。

●他总结出三种模式:

市场(资本主义)模式;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模式;发展中(发展中国家)模式。

①在所有的新闻体系中,新闻媒介都是那些行使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人的代表,报纸、杂志、广播都不是独立的行为体,虽然它们有实践独立权力的潜力:

②新闻媒介的内容总反映其财政支持者的兴趣;

③一切新闻体制都是以新闻自由为依据,尽量对新闻自由的界定不同;

④所有新闻体制都承认社会责任原则,都宣称他们服务于人民的需要和利益,并愿意让人民参与;

⑤三种模式中的每一种都认为其他的模式是反常的;

⑥新闻从业人员传播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并当然地帮助掌权者,维护对新闻媒介的控制;

⑦新闻实践总是不同于新闻理论;

这一小结的

11.5公共服务广播与民主参与理论★★

一、公共服务广播

以BBC为代表,是一种由法律规定,且普遍由公共基金(通常是广播电视必有支付的使用费)所管理的系统。

特点和原则:

重视社会需求或公民集体需求,为公共利益服务。

二、民主参与理论

由麦奎尔总结出,以说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呼唤地方性与社区性广播电视的压力下,诸多要求满足公民需要的“草根”媒介观念的一种理论。

三个方面的影响:

反论权、意见广告、开放频道(教材P178)

民主参与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基本属于体制外的一种民众诉求,互联网降低了普通民众接近媒介的门槛,也为民主参与理论开辟了新空间。

相关概念:

媒介接近权(详见00518015陈路检索作业)

“接近权”或者“受众传媒接近权”(Therightofaccesstomassmedia)是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

概念重点:

1、“大陆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领域。

在现有的工具书中可查阅的内容较少。

2、媒介接近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媒介接近权在狭义上是指利用大众媒介表达思想、观点和意见以及发布信息的权利,属于表达权的一种,而表达权是新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媒介接近权包含的范围很广,如参与媒介内容生产或者媒介发起的社会活动,在媒介上刊播受众创作的新闻性、思想性、文艺性、学术性作品等,每个公民都有在媒介上表达思想、观点和意见的自由和权利……

3、不同社会人群之间“媒介接近权”不平等,分布不平衡,存在“传媒歧视”。

4、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媒介接近权的革命。

总结:

个人认为这一节的内容不太重要,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以了解为主,不属于传播学的核心概念。

相关的检索“媒介接近权”在大陆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还一些没有定论的东西,所以认为不适宜出题。

11.6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播规范理论★

 

麦奎尔的概括,发展中国家的传媒规范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

2)媒体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

3)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

4)在新闻和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领域,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5)在使馆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

 

关于国家传播铁秩序的争论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国际上关于国际经济秩序的讨论,出现了有关国际传播秩序的争论。

很多西方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对联合国教科文主旨大肆攻击。

 

11.7对传媒的法制化管理★

传媒的法制化管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宪法和宪法性法律:

宪法是近代民主制形成的标志,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各国都把宪法相关内容作为媒介法的重要渊源。

2.一般法:

一般法是相对于宪法和专门的媒介法而言的、调整整个社会生活或者某一方面社会生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3.专门法:

大多数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媒介法,而在有专门的媒介法的国家中,媒介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着重于就大众传播活动的七本原则。

包括公民从事传播活动的基本权利作出规定,如瑞典的《新闻出版自由法》的副题是“瑞典宪法性文件之一”。

4.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各国媒介法还有一个重要渊源是国家条约和国际惯例。

5.自律规则:

在有些国家,如英国、意大利等,新闻记者组织的自律规定被授予准法律地位。

 

11.8大众传播的管制模式★★★

麦奎尔归纳了三个基本的媒介管制模式(适用于主要是美欧西方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电信传播)。

(1)自由报业模式

1.出版自由被珍视为一条基本原则。

因此对报业的管理一般采取间接管理(由事先审查制转为事后追惩制)。

2.影响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通常会对新闻自由的模式进行修改、延伸。

EX)报业垄断化限制市民接近出版渠道和自由选择—〉反集中法和反外国资本所有权的规则存在。

(2)广播电视的特许模式

1.广播频率的管制

强调广播频率是“稀缺”资源,因此必须被公平分配。

2.广播电视模式的影响力(商业广播电视模式、公共广播电视模式、国有广播电视模式)

3.广播电视业的商业化和私有化

4.特征:

高度的内容管制

(3)电信的共同载体模式

1.主要和信件、电话及电报是为了传送而进行的传播服务相关。

(开放的普遍性服务)

2.对基础设施和经济收益的规定,而对内容方面的规定非常有限。

(4)对新的管理模式的呼唤

1.由于数字化科技,不同形式的传媒之间出现了互换及互联现象。

建议将电信、信息、传播各机构整合一个单一机构。

EX)互联网—网络可以说是报纸、电视、电信于一身的新科技。

2.媒介的全球传播

11.9传媒行业的道德自律★★★

这一小节主要了解传媒自律机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从19世纪到第一世界大战前后,西方报业发展成型,报业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开展。

随着西方报业的发展,起源于报人社会责任感的早期新闻自律观念,萌芽于一些报纸的办报宗旨、方针和守则之中。

随着新闻自律思想的形成,西方报业职业道德建设也逐步开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社会责任理论兴起,新闻自律制度形成。

早期的新闻自律和职业道德建设不足以同新闻业自由放任的传统相抗衡,对自律的性质及其同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等问题也没有解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社会责任理论兴起,推动了新闻业职业规范、道德守则的建设和自律组织的建立,使新闻自律制度得以建成。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签订并遵守国际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也开始兴起,形成自律制度的运作机制。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同时,一些国家形成了负责实施和裁定的组织机构,从而形成自律制度的运作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