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814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docx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

积健为雄固教育柱石  厚德载物育崆峒栋梁

 

崆峒区教育局实施“三名工程”加强人才工作纪实

  最是春光能致远,教育承载大有为。

近年来,崆峒区教育局以实施教育“三名工程”为统揽,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坚持软硬件齐抓、德智体并重的兴教方针,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抓布局调整,强教育结构;抓“两基”攻坚,强基础设施;抓项目建设,强资金投入;抓人才引进,强教师队伍;抓教学质量,强办学效益。

经过不懈努力,崆峒教育已经走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初步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育人环境优良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再造了校园靓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好起来的繁荣景象。

放眼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自豪地说,崆峒教育正朝着特色明显、质量过硬、人才辈出的目标阔步前进。

这一切的获得,都离不开重视和加强人才工作这条基本经验。

改革篇:

兴利除弊春光美

  2000年以来,随着“普九”目标的实现,全区中学生源猛增、教职工缺编严重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骨干教师短缺逐渐成为制约崆峒教育发展的“瓶颈”。

2003年4月,区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通过深入调研,慎密规划,下决心适应新形势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社会需求,打破人才“瓶颈”,弥补教师“断层”,彻底拆除制约优秀教师合理流动的“篱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崆峒教育发展的困难。

2003年8月,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区教育局与区人事局联合在《平凉日报》上刊登了《崆峒区教育局招聘教师启事》,一石激起千重浪,来自省内外的179名符合条件的在职教师报名应聘,通过资格审查、面试、笔试、试教等形式,严格把关,择优录用了38名具有全日制师范院校本科学历的优秀教师,全部安排在城区中学任教,初步缓解了人才缺乏的“旱情”。

但是,高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历层次整体不高、学科结构分布不够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而每年回乡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人数十分有限,2003年仅有3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回到家乡工作,远远不能满足高中阶段教育人才的需求。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军利同志在一次教育工作会上忧心忡忡地说,从崆峒区当前实际看,不论是工业、农业、旅游业还是其他社会行业,人才资源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劳动者素质的低下成为制约崆峒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使我们的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这将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对此,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扬“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的光荣传统,着眼长远抓教育,超前思维办教育,像抓经济工作一样真正把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教育、尊师重教、助教兴学的良好风尚,切实、及时解决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加大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步骤,努力营造各类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2004年年初,区教育局经过充分调查,掌握了区内各学校实际需求。

2004年3月,在区上给足政策的前提下,区教育局努力用活政策,果断派出精干人员,赴兰州参加全省师范类应届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洽谈会,不遗余力面向全国各高校吸引有志青年来崆峒区干事创业。

在洽谈会上,各市、县(区)教育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一些地区为了吸引人才不惜许诺重金相求。

相比之下,崆峒区只能把吸引人才的着眼点放在地理、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上,全力以赴推介崆峒教育,宣传崆峒人文环境。

同时,在制作的大型喷绘宣传画《发展中的崆峒区教育事业》上,全面展示了崆峒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风貌,明确做出了“凡愿来崆峒区干事创业的全日制师范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一律安排到城区中学任教”的郑重承诺。

此外,还积极与各院校办公室、学生处、带队教师密切联系,对毕业生专业分布状况、热门学科、供求矛盾等情况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来自省内外200多家用人单位的激烈人才争夺战中,崆峒区教育局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情留人,全力吸引人才。

经过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基本实现了“科科有人才、门门有引进”的预期目标,尤其是在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特别紧缺的专业上都找到了相应人才,共与74名全日制师范类应届本科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书。

挟首次招引人才的成功经验,2005年4月,区教育局再次抽组得力人员协同二中、三中等中学校长赴西北师大、天水师院等高校与69名优秀本科毕业生签约。

经统计,两次签约的133名毕业生主要来自甘肃省以及贵州、西安、陕西、宁夏等几所重点高等师范院校。

所学专业主要有:

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计算机、体育、美术、音乐、学前教育共14个专业门类。

目前,这些“天之骄子”已被分配到平凉二中、三中、五中、六中、七中任教,加强和充实了城区高中师资力量,大大缓解了高中教师紧缺的局面。

其中平凉二中由于向独立高中过度,先后共分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70名,是“引智工程”的最大受益学校。

政策篇:

扬帆竞发筑基石

  近年来,崆峒区的建设者们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奏响了全力建设甘肃东部新型工贸旅游经济强区、倾心构建小康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而教育作为文明传承、凝聚智慧、人才迭出的唯一摇篮,必然也更应该积极配合全区经济建设步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奏响属于自己的第一声。

基于此,崆峒区教育局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着力聚集政策优势,创新机制,营造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动人才工作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让教育者潜心于自己的专业干自己分内的事,给每一位敢于创造善于创造的教育工作者铺设一条成功的道路,是崆峒区教育局领导班子“以人为本、创新进取”思想的真正含义。

2004年上旬,崆峒区教育局紧紧围绕落实人才强区战略,以全面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竞争力为目标,以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先进办学理念、业绩突出的教师、校长和学校为突破口,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三名工程实施方案》,努力为有才能、有志向、有水平的教师营造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大力倡导专家、学者、能人治教治校。

他们把调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第一任务,试图使教育者在舒心的环境下、畅意的氛围里、竞争的条件中、优越的服务上获取更大程度的发挥和创造,给予他们翱翔的天空。

通过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名教师”和“名校长”,创建一批高规格、高档次的“名学校”,实施名人、名校带动战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全区教育系统力抓“铸造师魂、提升师德、延伸师学、规范师表、提高师能”为内容的五师培训,相继实施《崆峒区教师“十不准”》、《教师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催人奋进的师德规范,加强对教师的常规管理,使教师队伍管理逐步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迈进,促进了教师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一大批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平凉大地上抒写着一曲曲德育和博爱的青春之歌。

2004年教师节前夕,平凉七中吴叔玲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师德论坛”上发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有了吴淑玲以及全区65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园丁奖”获得者的带动,在崆峒区教育界很快形成了比奉献、讲学习、勤钻研、厚爱严教、创新进取的良好风尚。

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教育局积极创造条件,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2003年9月,崆峒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第二批课改实验区,区教育局抢抓这次难得的机遇,组织广大教师参加了课改实验。

在课改实验中,各乡、校课改领导小组精心策划,以教研组为基础成立学校“课改核心小组”,组建“课件制作小组”,以同级同学科教师为基础成立“集体备课组”,大力开展了以乡校为主的“校本培训”和“教师岗位练兵”活动。

为把课改引向深入,教育局对中小学校长全部进行了培训,让他们持证上岗,既当学校的管理者,又做教学的带头人。

先后派出258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和2100名中小学各科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及省内外的课改培训。

2004年7月,省教育厅教科所的专家视察全区新课改后,对崆峒区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典型引路、名家推动的“三名工程”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园丁工程”的实施,使广大优秀教育人才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实践中。

区教育局坚持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切入点,着力更新教育观念,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强化过程管理,深入推进评价改革,构建和完善全区课改工作网络,全力打造崆峒区新课程改革的广阔天空。

2003年以来,先后两次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互动交流,共同研讨;在各校设立“教学示范岗”,典型引路、示范推动;制定和实施《教师发展评价方案》和《学生成长评价方案》,成功举办崆峒区首届“校长论坛”和首届“教育专家论坛”,触动了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模式、投身课改研究的灵感,激发了他们创新进取的积极性,在全区实验校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学模式。

这些措施从多方面打破了机制体制限制和政策壁垒,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用政策营造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发展篇:

政通人和绘新图

  人才是教育事业的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这是构筑人才高地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

区教育局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名教师”和“名校长”,创建一批高规格、高档次的“名学校”,力争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干部任用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

一是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一方面,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习、离职进修,树立“终身教育”、“终生学习”的思想;另一方面,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实施以校本培训为主,国家、省、市、区四级培训相结合的师资培养计划,通过开设《走进新课程》解读、“普通话”、“三笔字”、“教师信息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等课程,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

截止目前,全区参加各类培训的教师达到3232人,占教师总数的90%,培训面覆盖了城乡各学校。

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教研教改,广泛开展了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评比、说课评比、优秀课件评比等系列评比活动和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把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教师评优选模、年度考核直接挂钩,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不断成长。

二是开展教学联谊,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坚持每年定期开展“城乡教学校际联谊”活动和城区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开展“东西部结对帮扶”和手拉手活动,为全区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培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开拓新途径。

目前,平凉一中与平凉六中、平凉二中与二回中、平凉三中与广东碧桂园中学、平凉五中与洛阳十九中、平凉六中与安徽十六中、平凉七中与安徽肥东中学、新民路小学与浙江温州汀田小学结对帮扶,广大师生在积极互动的交流中分享资源、提升经验,携手发展,共同提高。

三是加强校级班子建设,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校长队伍。

区教育局把建立一支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有一定管理水平和开拓精神的校长及管理者队伍,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每学期定期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对那些群众意见大,工作平庸、消极,能力低下,在教师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学校领导,坚决予以调整。

同时,根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把一些业务精湛、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提拔到了学校领导岗位,对广大有志献身教育事业的中青年教师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2005年4月,将马博文等6名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提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加强了城区中学校级领导班子力量。

同时,加大对校长队伍的培训和交流,先后组织召开了两届“校长论坛”,编纂出版了《平凉市崆峒区校长论坛论文集》,促进了学校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并在《崆峒教育》杂志中专设《校长论坛》,给校长提供了平等对话与共同研讨的机会,搭建了交流经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平台,对校长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三年来,区教育局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先后建成了平凉二中、平凉六中、平凉七中教学大楼和东大街小学逸夫教学楼,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

今年,新民路小学迁址新建工程和红旗街小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将在9月份投入使用,平凉二中在现有基础上投资1100万元新建科技楼一栋13600平方米,计划到2007年建成省级示范性中学,规模达到7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00名。

平凉五中按省级示范性中学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选址新建,总建筑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以上,学校规模将达到80个教学班,学生达到4000名。

通过不懈的努力,力争在短期内使崆峒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观,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五是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为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奠定基础。

2003年7月,根据国家和省、市、区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及崆峒区委组织部、崆峒区人事局《关于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安排意见》精神,区教育局在上寺台小学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以优化内部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鼓励竞争,促进流动,精简冗员,提高素质,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职务能上能下,工资待遇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教职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005年,为了进一步促进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市区人事部门安排,区教育局又将平凉二中确定为第二批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力求达到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

成果篇:

春华秋实硕果丰丰

创业伴随艰辛,成果来之不易。

崆峒区教育局把人才工作作为重头戏来抓,与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使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全区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66.3%、80.9%和92.2%,专任教师学科结构趋于合理,编制配备适中,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岗位胜任率在95%以上。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崆峒区教育系统努力把“是否关心爱护学生、促使其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把“注重学校发展、规范教师德行”作为评价校长的一项基本要求,把“以能干事论本事,以干成事论业绩”作为评价学校班子的一项基本准则,要求广大教师努力实现从“职业型”向“事业型”、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高学历”向“高能力”、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角色转换,打造具有崆峒特色的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努力形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6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16名教师获得省园丁奖,有28名教师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

2005年,全区共评选出国家级“师德标兵”2名,省“园丁奖”2名,特级教师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0名,市级骨干教师88名,市级优秀教师10名,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153名,推荐省、市级优秀教学研究人员8名,推荐评选省、市级青年教学能手94名,建立了全区教育人才信息库。

  通过努力推进体制创新,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环境,使各学校掀起了争当争创“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的热潮,从而推动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2004年,全区小学毕业考试双科合格率为91.3%。

全区中考六科合格率为41.9%,比去年上升了21.4个百分点。

中考成绩稳步提升,首次摆脱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在全市的排名有较大幅度提升,总体水平有了新的飞跃。

2004年高考工作亮点不断,高考上线1547人,较2003年增加523人,上线率达到75.1%。

今年,崆峒区参加高考人数为2691人,从目前统计的高考上线情况看,重点本科上线110人,上线率为4.33%,一般本科上线(含重点)441人,上线率为17.36%。

为保证重点院校和本科院校上线人数逐年增加,确保初中六科合格率逐年提高,区教育局对教学质量徘徊不前,考核不合格的城区、乡(镇)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实行了亮“红牌”警告或给予解聘的制度。

对“名教师”、“名校长”给予奖励并浮动一级工资,在职称、晋升、选优等方面予以优惠的奖励政策。

承前启后望来年,岁月如歌,豪情万千。

今后,区教育局将紧密结合教育系统实际,以《平凉市崆峒区“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工程”实施方案》和《平凉市崆峒区实施“三名工程”评选考核细则》为抓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先进办学理念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

一是实施“名教师”工程,为教师树立榜样,培养一支德才兼优的教师队伍。

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全员素质水平,深入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及“能手”、“新秀”、“骨干”等评选活动,举办骨干教师引路课、观摩课、研讨课和省市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参观培训学习等。

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卓著、班级管理科学、学生爱戴、社会公认”的“名师”。

二是实施“名校长”工程,为校长树立“楷模”,造就一批开拓型的教育管理队伍。

制定校长培养规划,建立名校长成长档案,把名校长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长抓不懈。

通过举办优秀校长、校长学校管理、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定期选派优秀校长外出培训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管理新理念,真正使校长成为“教育思想领先、教学业务精通、管理能力高超、办学实绩突出”的教师表率和管理专家。

三是实施“名学校”工程,为学校建设树立“典型”,建设一批高档次、高规格、高质量的中小学和幼儿园。

按照省、市《关于示范性高中建设及办学标准》和《平凉市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要求,积极争资金、跑项目,大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流的教育教学硬件环境。

同时,严格学历达标率,使名学校的教师达标率城区中学达到90%以上,乡镇中学达到85%以上,城区小学、幼儿园达到98%以上,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达到90%以上。

做到“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三位一体,协调统一,名副其实。

四是合理配置教师,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鉴于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偏低,知识老化,年龄偏大,信息闭塞,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等实际,今后,区上将进一步规范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把师范类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的安置重点,放到农村,逐步建立本科毕业生在农村完全中学任教,大专毕业生在初级中学及小学任教制度,不断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情蕴芝兰芳自醇,心念桃李总是春”。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渴求人才。

在教育这块丰沃的园地里,桃李每从肩上过,人才多是梯上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崆峒区教育局将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风貌、过硬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紧紧围绕实施“三名工程”,构筑人才新高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