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656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七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及一个练习。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写出了作者对恐龙的喜爱。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的喜爱及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学短文,它以生动有趣的笔法,从声、光两方面描述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矿产,激发广大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日月潭的传说》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有关日月潭来历的动人故事。

习作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写日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所有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了解远古时代生物的种类、形态及习性;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了解槐乡五月的可爱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好客;了解关于日月潭的民间传说。

3、通过对课文重点段的教学来进行句语句之间联系的训练,使学生理解中心句的概念,提高概括段意的能力。

4、能掌握日记的格式,能按要求写一则简单的日记并养成勤写日记的习惯。

5、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6、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了解远古时代生物的种类、形态及习性。

2、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3、通过对课文重点段的教学来进行句语句之间联系的训练,使学生理解中心句的概念,提高概括段意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

课时安排:

共14课时

《恐龙》

(2) 《槐乡五月》

(2) 《海底世界》(3)

《日月潭的传说》

(2)习作7

(2)《练习7》(3)

20恐龙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作者紧扣主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的具体繁荣介绍。

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学情分析:

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

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

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

文章直截了当的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76】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

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写什么呢?

(教师深情描述,再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与兴趣)

二、初读指导

(自读课文,积极思考,学会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给文章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77】

一、精读训练

(和学生一起走进“恐龙”,在这一部分教学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拟制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导读第2—4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仪。

如何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把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1)品读第2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

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②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③读一读,想一想:

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

(2)品读第三自然段。

①想一想:

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②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

③朗读课文

(3)品读第四自然段

①恐龙是怎么样繁殖后代的?

②朗读课文

.(4)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工有句话,请说好所每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3、总结课文。

(整理资料,对恐龙有更全面的了解)

(1)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

二、背诵指导。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脉络先背诵。

2、学生试背。

3、指名试背。

4、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恐龙

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

反思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文章层次清楚,语言浅显。

   在课前,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自主收集恐龙的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激发兴趣,积累相关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这些恐龙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接着以雷龙为例,让学生找出描写雷龙特点的句子,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雷龙身体非常庞大的特点写具体的,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它的特点读出来。

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以后,让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自学其它恐龙的特点和说明方法,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能准确地总结出说明方法。

俗话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给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后,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学生的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让学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学生通过查资料、交流的方式,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最后,让学生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踊跃发言,答案丰富多彩,极大地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1槐乡五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

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

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

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78】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

板书课题,提醒“槐”的写法。

读好课题。

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

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

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1)读准字音

(2)哪些字易读错?

哪些容易写错?

(3)比较:

破坡槐环酿浪跨垮挎

(4)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

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

(概括能力的训练)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

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三、课堂作业

1、写生字。

(描红,评议)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79】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

(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

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

你最喜欢什么呢?

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

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

(媒体展示了槐乡五月花开的一幅幅美丽画面,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感悟五月的淮乡之美,将课文中的文字与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感受五月槐乡的一片“白茫茫”的美丽意境。

同时,为学生进行表达描述槐花的美提供了感性语言与想象空间。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为什么喜欢它呢?

2、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

花多色白:

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花形多姿:

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

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3、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

4、引读指导背诵:

有的…………远看……有的……近看

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

这时候……整个槐乡……

5、小结: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2-3)

(借助于课件,学生能较好地感悟槐乡孩子喜爱槐花、享受槐花的那种心情。

1、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你喜欢什么呢?

2、讨论归纳: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俊俏美丽(别、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3、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

(各种形式朗读)

4、指导背诵。

试背重点句子

5、小结:

五月,是……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小结课文

(再次整体观察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并将作业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将课堂的学习向课后延伸。

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教师小结:

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

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

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课文。

四、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花多色白:

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槐花花形多姿:

玉雕圆球?

花美

花香花甜:

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槐乡五月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孩子俊俏美丽(别、戴)人美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反思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散文,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歌般富有韵律。

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

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本人的愿望是除了教出阅读的本色,读出文本的特色,还要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使课堂开放而富有情趣,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他们很积极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是吸收。

接下来小诗的创作,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将内化的语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

22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80】

一、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

你看见过大海吗?

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

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

(能找出中心句或训练概括能力。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五)检查自学。

(检查反馈读书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

“却”:

que韵母中“ue”中的“u”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ü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

“私”si和“异”yi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5.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   ) 兔(   )        煤(   )         

和(   ) 免(   )谋(   )

 异(   )   峡(   )饥(   )      

导(   )狭(   )肌(   )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

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

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

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

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丰富:

(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

即:

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81】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

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

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

思考:

海底有风浪吗?

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

“依然”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

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

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4)海底有光吗?

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

“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

(理解并能体会海底神秘的声音,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思。

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

“是否”是什么意思?

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

“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

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

“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

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

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

静中有声。

(奇特)

(9)小结学法:

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海底有哪几类物产?

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

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1句与2至6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5)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6.指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

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

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

(对全文的深层的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

2.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

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课时【83】

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二)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造句。

1.理解词义。

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

3.师范引路。

(1)普通。

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

(2)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3)物产丰富。

原句: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例句:

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4)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二)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三)作业:

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

板书设计

景色奇异    宁静  有声音

22、海底世界

动物  多种多样

物产丰富    植物  色彩、形态

矿产  蕴藏丰富

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说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如何让学生认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

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了本课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我认为这也符合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不但了解了有关海洋的知识,还向学生渗透了读文章可以用“比较”的方法。

(要视文章内容而定)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

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教师可以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等。

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23、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通过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