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591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docx

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13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他们主张(  )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2.“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

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此语蕴含(  )

A.变革进取的精神                                    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推行刑罚的原则

3.《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日:

“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4.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  )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5.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D.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6.明代法律规定:

“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                    B.明代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改嫁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8.图7是某人物传记的目录。

以下思想有可能被该著作重点阐述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D.“循天下之公”

9.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

“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

”“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

A.反对盲从孔子    B.力挽儒学危机     C.维护理学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10.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

结             

                   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11.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12.“龙”字象征着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寓意深刻。

下列对“龙”解读全部正确的是(  )

①从龙字字体演变看出中国字体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第二个“龙”字字体始于西周时期,具有线条的特点

③龙字书体由曲线逐渐发展到笔画并摆脱描绘过程

④龙字写法从难到易说明要固守传统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  )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风俗画

14“京剧的形成是

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

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

”材料反映了(  )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15.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

《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

点写今世姻缘。

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

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  )

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16.《红楼梦》中写道: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D.民主进步思潮产生

17.1843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

1851年,该书传人日本后,连印十五版,极为畅销,1859年价格已达首版三倍。

该现象说明(  )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更加严重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整体上比日本守旧

C.《海国图志》只关注了西方的新技术,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

D.《海国图志》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日本国内更有市场

18.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

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

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19.有学者认为,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己经预示着后面将有更加猛烈的风潮,不仅包括政治革命,而且包括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更有利于推进社会进步

20.近代某思想家曾说:

“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

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

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

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C.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D.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

21.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

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

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

胡适曾俏皮地说:

“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大兔子: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中兔子:

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C.小兔子:

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22.国学大师钱穆在《民族与文化》中说:

“(把)线装书扔毛厕里、废止汉字、

全盘西化……于是由政治革命转移到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

破坏旧的,人尽同意。

一谈到建设新的,则意见各别。

各有理想,各有图案。

遂使近代中国,多破坏少建设。

”作者强调进行社会变革应(  )

A.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B.理性变革,尊重传统

C.囿于传统,因循守旧                            D.全盘西化,破旧立新

23.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早年守寡,因害怕被婆婆卖掉而跑到鲁四老爷家做帮佣,但还是被婆婆卖给了贺老六。

不料贺老六病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鲁迅表达的思想主要是(  )

A.痛斥封建礼教的本

质                            B.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彻底否定传统道德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4.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25.近代某位学者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的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造社会。

他反对盲目的行动主义和漫无目的的革命,而建议自发的逐步的改造,以推动社会进步。

此人最有可能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蔡元培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仲舒对曰:

“……春秋大

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

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的原因。

(4分)

 

(2)概括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3)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有何贡献?

(2分)

 

27.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

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6分)

 

材料二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

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

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饶立华《谷登堡的印刷术与大众传播》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材料三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

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1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1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

(4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

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

44

五四运动

45

辛亥

革命

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

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

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

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

448

——《近代思想史研究》

材料三

——《观念史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革命与改革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

(4分)

 

(4)基于以上分析,谈谈数据库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2分)

选择题:

1—5CACDD6—10AACDA

11-15DDBBD16—20CBBAB

21—25ABABC

26.【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

(4分)

孔子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要求,所以不被重视;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4分)

(2)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6分)

(3)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分)

27.【答案】

(1)因素:

政府的重视;印刷术的发展(或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三教合一潮流发展,理学兴起;教育的发展及科举考试的影响。

(6分。

任答其中三点,即得6分。

(2)特点:

普及速度快;更重视自然科学。

(4分)

影响:

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2分)

(3)变化:

鸦片战争后,译书数量大大增加;译书的主体从教会发展到官方再到民间。

(4分)

28.【答案】

(1)说明:

维新思想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救亡的意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6分)

(2)变化:

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分)

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正确方向。

(4分)

(3)因素: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

(4分)

(4)突破:

数据库应用于史学研究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为史学研究提供了充分的量化资料,能更清晰地把握历史事实的变化情况;具有准确度高和搜寻范围广的优点,能够高速度、高效率地穷尽史料等等。

(2分,答出1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