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488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docx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

第一章货币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有:

1>.先王制币说(盛行于先秦);2>.自然产生说(司马迁)。

2、西方早期货币起源说有:

1>.创造发明说;2>.便于交换说;3>.保存财富说。

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1>.简单价值形式;2>.扩大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

4、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分为:

1>.商品货币(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4>.电子货币。

5、电子货币特殊属性:

1>.具有多元化的发行主体;2>.是在线货币;3>.是虚拟货币;4>.是信息货币。

6、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2002年,“银联卡”出现。

第二节货币的性质与职能

1、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认为: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2、西方学者还提出过:

货币金属说、货币名目说

3、货币职能:

按产生、形成的历史顺序分为:

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

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指一个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该国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货币金属;2>.货币单位;3>.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4>.准备制度。

3、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3>.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4>.不兑现的信用本位制。

4、我国的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通货,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人民币实行垄断发行,发行权集于中央;3>.人民币限于国内流通,在当前实行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由于历史原因,现阶段我国的货币制度是一种“一国四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包括人民币、港元、澳元和新台币。

第四节利率与汇率

1、利息:

是资金所有者因贷出货币的使用权而从借款者那里取得的一种报酬。

2、利息的性质:

1>.古典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有:

利息报酬说、资本租金论、利息源于利润说、利息剩余价值说;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节欲论、时差利息说、人性不耐说、流动性偏好说;3>.马克思利息本质说:

利息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归货币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部分,资本利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借贷双方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信用关系。

3、利息的计量方法:

1>.单利法:

在计算利息时,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利息额=本金*利息率*期限。

2>.复利法(俗称利滚利):

计算利息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

本息合计=本金*(1+利息率)n利息额=本息合计-本金

4、利息率(利率):

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5、利率的种类有: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借贷期内物价变动率>-1);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万分之几);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6、年利率=月利率*12;月利率=日利率*30;年利率=日利率*360

月利率=年利率/12;日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

7、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3>.通货膨胀预期;4>.货币政策;5>.财政政策;6>.国际利率水平。

8、利率的作用:

1>.影响货币需求;2>.影响货币供给;3>.利率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4>.利率与汇率有密切关系;5>.利率与金融资产的价格密切相关。

9、汇率:

是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或,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10、汇率表示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折成若干个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如1美元=8元;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折成若干个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如1元=0.125美元。

11、按汇率波动有无平价以及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12、人民币汇率的决定:

我国从2005年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3、汇率的作用:

1>.对本国收支的影响;2>.对本国物价的影响;3>.对本国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影响;4>.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外汇作用:

1>.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2>.提供国际性的资金融通;3>.反映国际间外汇资金运动和汇率变化的趋势;4>.避免或转移外汇风险。

业务:

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套汇交易;外汇期货、期权交易。

第五节国际货币体系

1、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1>.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货币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3>.牙买加体系;4>.区域性货币体系。

第二章金融概览

第一节金融概述

1、金融:

指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联系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包括:

金融关系、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市场等一切与货币信用相关的经济关系和活动。

2、金融学的发展趋势:

1>.金融理论研究日益从宏观走向微观;2>.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增强;3>.金融学的数量化、工程化趋势。

第二节信用与信用工具

1、信用:

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2、信用构成:

信用主体;信用关系;信用条件;信用标的;信用工具。

3、信用特征:

1>.是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2>.债务偿还性;3>.债权收益性;4>.信用活动风险性。

4、信用的发展:

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现代信用活动。

5、信用的作用:

1>.促进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2>.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3>.是宏观经济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桥梁;4>.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可以保证信用主体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

6、金融工具(信用工具):

指资金短缺者向资金剩余者借入资金时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票据或证券,是一种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

包括:

债权债务凭证——汇票、本票、债券等;所有权凭证——股票。

特性:

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7、信用形式(工具):

商业信用(商业票据——本票、汇票);银行信用(银行券、支票、本票、汇票);国家信用(中央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消费信用(信用卡)。

其他现代信用形式有国际信用、资本信用、合作信用、租赁信用。

8、征信:

贷款人(债权人)对借款人(债务人)能否还款情况的调查,是信用交易过程的一个环节。

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征信主要是第三者征信。

9、征信形式:

个人信用调查;企业资信调查;资信评级;商业市场调查。

10、征信产品:

信用报告;信用咨询;信用评分;信用评级。

第三节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

1、资金融通:

盈余单位以一定的条件把暂时不用的资金交给短缺单位使用并获得相应回报形成的资金有偿转让。

资金融通形式: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2、金融市场类型。

1>.按交易约定的偿还期限不同分为:

货币市场(1年以内)、资本市场(1年以上);2>.按交易性质不同分为:

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流通市场(二级市场);3>.按交易的地域范围不同分为:

地方性金融市场、全国性金融市场、区域性金融市场、国际性金融市场;4>.按交易对象不同分为:

证券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5>.按交易的交割时间不同分为:

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6>.按交易的场所不同分为:

有形金融市场、无形金融市场;7>.按交易是否存在中介机构分为:

间接金融市场、直接金融市场。

3、金融市场功能:

1>.聚集资金功能;2>.配置功能;3>.调控功能;4>.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功能;5>.产权复合功能;6>.反映功能(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

4、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融资过程资产证券化;金融市场全球化、自由化。

5、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

6、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1>.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2>.投资性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投资基金、金融公司;3>.契约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退休基金。

7、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

包括:

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信托机构;信用合作社;金融租赁公司;外资在华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投资基金、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

第三章商业银行

第一节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商业银行的性质:

是以经营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之所以特殊:

是因为它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经营领域是货币信用领域;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

2、商业银行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2>.变货币收入和储蓄为资本;3>.充当支付中介;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3、商业银行称号:

“综合式商业银行”、“万能银行”、“金融百货公司”。

4、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职能分工型模式、全能型模式。

1995年,我国明确了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制”的体制,我国目前存款货币银行均属职能分工型。

5、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1>.单元银行制;2>.总分行制;3>.代理行制;4>.银行控股公司制;5>.连锁银行制。

6、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都实行总分行制。

凡实行总分行制的,总行对其分支机构均实行全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

分支机构一律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

第二节商业银行业务

一、负债业务

1、负债业务:

是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运营的起点和基础。

2、商业银行的负债(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引外来资金。

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有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

3、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是一种被动型负债。

1>.按支取方式分类: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2>.按所有者划分:

公共存款、企业存款、个人存款、同业存款。

4、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遵循的原则有:

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

5、非存款负债(主动性负债):

商业银行主动到市场上借款、发债、筹集资金以增加资金来源的负债。

主要有:

借款负债、发行金融债券、其他应付款。

二、资产业务

1、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手段。

1>.按照风险程度分为: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2>.按照期限分为:

活期、定期贷款;3>.按保障程度分为:

信用、担保(保证、抵押、质押)贷款;4>.按偿还方式分为:

一次还清、分期偿还贷款。

2、票据贴现:

票据持有人以未到期票据向商业银行兑取现款,商业银行从票据中扣除自贴现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资金融通行为。

贴现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

票据贴现的流动性要强于贷款。

贴现付款额=票据面额*(1-年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0)

3、投资业务。

银行的投资形式主要是证券投资。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主要是从事购买国库券和国家规定购买的金融债券业务。

三、中间业务

1、中间业务:

为社会提供各类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包括:

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用证业务、信托业务、咨询业务、保管业务……

2、结算业务:

汇兑(电汇、信汇)、托收承付、委托收款。

3、代理业务:

代理融通业务、代理行业务。

※支付结算:

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中使用票据、银行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

支付结算原则:

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

四、表外业务

1、表外业务:

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当期银行资产负债总额,但构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交易活动。

2、传统的表外业务:

贷款承诺、担保。

新兴的表外业务:

互换、期货、期权。

五、1、商业银行业务禁止性规定:

1>.禁止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2>.禁止存贷业务中的不正当手段(包括利率、存款、结算、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方面的竞争);3>.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

2、商业银行业务限制性规定:

1>.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2>.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3>.限制银行从事信托投资、证券经营业务和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和企业投资;4>.办理票据承兑、汇兑、委托付款等结算业务时不得压单、压票或违反规定退票。

第三节存款货币的创造

1、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

只有商业银行有权经营活期存款,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与收缩存款。

改变市场的货币供给状况,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2、原始存款:

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

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创造的存款。

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能力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直接改变着市场的货币供给总量。

3、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

1>.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2>.实行非现金结算制度。

4、货币乘数=活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5、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

1>.原始存款的规模和货币乘数的大小;2>.超额准备金率的影响;3>.现金漏损率的影响;4>.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影响。

第四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

安全性(经营前提);流动性(必要手段);营利性(经营目标)。

统称“三性”原则。

2、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3、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

4、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1>.总量管理比例(贷存款比例=各项贷款期末平均增加额/各项存款期末平均增加额≤75%);2>.流动性管理比例;3>.安全性管理比例;4>.效益性管理比例。

第四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央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4>.经济发展中新矛盾的出现。

2、央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1>.满足政府融资的需要;2>.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3>.统一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4>.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5>.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需要。

3、中央银行产生的渠道:

1>.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演变而成;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

4、央行的发展:

制度的普遍推行时期:

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制度的强化时期:

二战结束至今。

1>.国有化趋势加强;2>.独立性加强;3>.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4>.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类型、结构、性质

1、央行的类型:

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二元式);2>.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3>.准中央银行制度;4>.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

2、央行的结构:

1>.资本结构(国家所有、私人持股、公私合股、多国所有、无资本金形式);2>.权力机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3>.内部机构和分支机构的设置(我国是以经济区划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分行是按经济区划设置的,而中心支行和支行是按行政区划设置)。

3、央行的性质:

1>.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一方面,其主要业务活动具有商业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另一方面,其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国家还赋予一系列特有的权力);2>.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构;3>.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负有重要的公共责任。

4、央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2>.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3>.政府的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管理政府财政收支以及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1、央行的独立性:

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2、央行独立性的必要性;独立性的相对性;相对独立性的不同模式(独立性较强、表面较弱实际独立性较强、独立性较弱模式)。

第四节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

1、央行的业务活动:

银行性业务(作为发行的、银行的、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直接与货币资金相关);管理性业务(金融调查统计业务;对金融机构的稽核、检查、审计业务)。

2、央行的负债业务:

1>.存款业务(准备金存款、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外国存款、特种存款)2>.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原则:

垄断发行、信用保证、弹性发行);3>.其他负债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资本业务)。

3、央行的资产业务:

1>.贷款和再贴现业务(对商业银行贷款——信用、担保、抵押贷款;对政府贷款);2>.证券买卖业务(政府债券、国库券、其他安全性非常高的有价证券);3>.国际储备业务(黄金、外汇)。

4、从事证券买卖业务的目的:

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宏观经济。

经营和保管国际储备的目的:

1>.维护本国对外收支的平衡,稳定本国货币流通,调控宏观经济;2>.显示本国的经济实力,扩大国际交往。

5、央行的清算业务:

1>.办理票据集中交换;2>.办理交换差额的集中清算;3>.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第五章货币市场

第一节货币市场概述

1、货币市场(短期资金交易市场):

指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

2、货币市场的特征:

1>.交易期限短;2>.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供求需要;3>.交易对象是货币或准货币,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3、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1>.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政府机构等;2>.中介人,如经纪人、交易商或承销商;3>.普通个人。

4、货币市场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分类:

同业拆借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短期借贷市场。

5、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

短期公债、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商业票据……票据是货币市场交易中使用最多的工具。

第二节同业拆借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

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特点:

1>.交易主体受到严格限制;2>.融资期限较短;3>.一般不需要担保;4>.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

2、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

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中介机构。

3、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

1>.增强金融机构经营的流动性;2>.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的盈利性;3>.及时反映资金供求变化和市场利率水平;4>.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4、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

期限管理;限额管理;备案管理;信息披露管理。

第三节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1、票据:

1>.支票: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本票:

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汇票: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天;本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2个月内;银行汇票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个月;商业汇票提示付款期限为自汇票到期日起10天内。

3、银行承兑汇票的发行和交易:

出票;承兑(汇票所独有);背书(未填“现金”字样的支票、本票、汇票);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4、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经济意义:

1>.从出票人的角度看:

融资成本低、融资方便;2>.从持票人的角度看:

收益性好、风险性小、流动性高;3>.从承兑银行的角度看:

收取手续费、吸引优质客户;4>.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

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5、我国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准入制度;审批程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风险控制程序。

6、票据的作用:

汇兑;支付与结算;融资;替代货币;信用。

7、票据特征:

是完全有价证券;是要式证券;是无因证券;是流通、文义、设权、债券证券。

8、票据行为:

出票、背书、承兑、参加承兑、保证。

第四节回购协议市场

1、回购协议市场:

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2、回购协议:

交易的一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及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3、回购协议市场的层次和类型:

1>.证券交易商与投资者之间的回购交易;2>.金融机构之间的回购交易;3>.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中的回购交易。

4、回购协议的利率决定:

1>.资金供求状况;2>.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的利率水平;3>.期限长短;4>.用于回购的证券的质地。

5、回购协议的经济意义:

1>.从资金接入方(卖方)的角度看:

方便融资、避免损失;2>.从资金借出方(买方)的角度看:

获取收益、降低了资金运用的风险、避免损失;3>.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

丰富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手段。

6、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包括:

证券交易所开办的国债回购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国债回购市场。

7、我国证券交易所中国债回购的参与者:

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也包括其他拥有法人机构帐户的非金融机构。

(个人投资者因受“个人帐户不允许做国债回购交易”的限制,不能直接参与国债回购交易。

第五节其他货币市场

1、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特点:

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收入免税、面额小。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3、商业票据市场。

第六章资本市场

第一节资本市场概述

1、资本市场:

指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需要。

资本市场主要指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又可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2、资本市场的功能:

1>.投融资功能;2>.资源配置功能;3>.产权功能;4>.资本定价功能。

3、资本市场的主体结构:

发行人;投资者;中介机构;组织管理机构;监督管理机构。

层次结构:

发行市场(初级、一级市场);交易市场(次级、二级、流通市场)。

第二节股票市场

1、股票:

指股份公司发行的,表示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可转让凭证。

2、股票的特征:

收益性;风险性;决策性;流通性;无期限性。

3、股票的分类。

1>.根据权力的不同分为:

优先股(特征:

约定股息率、优先清偿剩余资产、表决权受限制、一般不能上市交易);普通股(特征:

经营参与权、收益分配权、认股优先权、剩余资产分配权)。

目前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B股均为普通股,一般不设置优先股。

2>.根据我国股票发行和交易范围不同分为:

A股——我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个人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票;B股——境内公司在境外发行,由境内、境外居民或机构用外币买卖的股票;H股——企业内地注册,在香港发行上市的外资股票;N股——企业内地注册,在纽约发行上市的外资股票;S股——企业内地注册,在新加坡发行上市的外资股票。

4、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

1>.市盈率法:

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收益,股票发行参考价=发行人每股收益*预计市盈率;2>.市净率法:

市净率=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3>.询价法。

5、股票的交易:

开户(证券帐户、资金帐户);委托交易(交易原则: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清算与交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