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018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

《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docx

重庆一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高考一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高考模拟调研卷

(一)

语文测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夹生饭旁征博引熨帖(yùn)不徇私情(xún)

B.一锅端呕心沥血症结(zhèng)同仇敌忾(kài)

C.螺旋桨甘拜下风载荷(hè)捕风捉影(bǔ)

D.和事老穿流不息挣脱(zhèng)装模作样(m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目前,周边几个国家的不良分子一再就领土问题无理挑衅中国,他们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已经做了秦国国相的范雎听说须贾出使来到秦国,就故意穿得十分破烂来见须贾。

蒙在鼓里的须贾连连感叹范雎一寒如此,请他吃饭,并送给了他一件丝袍。

D.因为一部末世预言的影片,2012成了一个奇特的年度。

说到新年的愿望,有的人竟期期艾艾,不肯吐出一个字来。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流行看原声电影,可是以前的译制片也有很多代表性作品,如《音乐之声》、《虎口脱险》等等,这首先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B.老毕见他一哆嗦,就问:

“怎么了,你?

”他赶忙说:

“没什么,不要紧。

C.运动会后,一向不苟言笑的秦老师轻轻对我们说了一句“已经很好了”就转身离开了,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D.今年元旦节期间,瓷器口古镇举办了美食节以及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人们总爱抱怨“年味越来越淡”,其实并不是因为年味越来越淡的事实,人们抱怨年味儿淡,是因为心里非常想过年但找不着年味儿。

B.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C.这类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音乐梦想的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由“元芳,你怎么看”的问话与“大人,此事必有蹊跷”的回复所搭配成的“元芳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使无数网友倾倒。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和谐作为一种价值,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是人类观照外在宇宙与内在心灵结出的硕果。

这一价值范畴既是对人类世界的事实的真实描述,又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体现出事实与价值的自然圆满。

尽管和谐包括不同的意义,但是它表达了对宇宙小差异的关注,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

我们不妨走进古代的世界,去洞悉和谐概念原初的思考状态。

我们首先来到古希腊,这里辉煌的艺术成就与繁荣的文化成为后来人们无法企及的范本,作为耀眼之星闪耀于人类文化世界之中。

这些成就与古希腊人崇尚和谐不可分离。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从数的角度看待宇宙,并对音乐情有独钟。

他们说,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能把杂多推向统一,把不协调变成协调。

赫拉克利特说得更为清楚,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的最初的和谐,而不是联合同类的东西。

艺术也是这样达到和谐的,这显然是出于模仿自然。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部分,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

音乐混合不同音调的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从而造成一个和谐的曲调。

对立造成和谐,如弓与六弦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这说明在宇宙中和谐是差异性、对立性的事物的关联造成的,而不是同类的相似之物造成的。

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也与这种认识相同,但也有所区别。

中国古代的和谐观念比较复杂,有“神人以和”之义,也有老庄所推崇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还有团结统一之义,如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儒家的和谐观念主要从人伦、政治的角度思考,强调人的团结一致性,把每一个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以形成一个理想的国家。

儒家学派还把中庸之道与和谐结合起来,提出“中和”。

尽管对和谐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中国人的和谐观念比较强调事物的差异性。

国家、家庭与人生有了和谐,就能够不断萌生新的气象,生机盎然。

中国的和谐观念强调从人伦世界来理解,而不像古希腊侧重从宇宙自然来理解。

不过,两者都强调和谐的差异性的平衡或者统一,即认为和谐中蕴涵着差异性,而不是根除差异性;这是多样性生存的认可,而不是多样性的消解。

和谐应该是不同事物的和平共处,而不是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一切事物,用一种价值标准去消解宇宙万物的多样性。

马克思曾充满诗意地写道:

“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都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虽然现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态而实际的社会生存取代了古代宁静的生活。

但是现代人并非就与和谐挥手告别,而是要重新去获得动态的平衡,在偶然性的过程中去追寻和谐的境界,从瞬间中寻觅亘古,以打造和谐的人格与理想的生存状态。

和谐的概念就从古代的要义中提炼了出来,强调动态的平衡,强调差异的平衡。

(选自《文学中的和谐:

美的人格与生存之境》,有删改)

5.下列有关“和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和谐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是人类观照外在宇宙与内在心灵而得到的人类文化的精髓,同时还是一种价值。

B.和谐本身包含着互相排斥的东西,表现在音乐上是不同的音调的共存,表现在绘画上是不同颜色的混合。

C.和谐与中庸之道被儒家学派结合起来之后就变成了“中和”,这也构成了中国人强调事物差异性的基础。

D.和谐不应该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而应该是不同事物的和平共处,还应该是承认宇宙万物的多样性。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认为音乐能把杂多推向统一,把不协调变成协调,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

B.把对立物联合成一体能够造成和谐,联合同类的东西无法造成和谐,最好的和谐是不能够看到的。

C.中国古代各学派对和谐的认知各有侧重,老庄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学派侧重人与人的和谐。

D.中国的和谐观念强调人伦,古希腊的和谐观念侧重宇宙自然,两者共同点是承认多样性和差异性。

7.本文提出了“和谐人格”的概念,请根据文意并结合你的认识和体会,对“和谐人格”的内涵做简要分析。

(5分)

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瀛州兴造记

曾巩

熙宁元年七月甲申,河北地大震,坏城郭屋室,瀛州为甚。

是日再震,民讹言大水且至,惊欲出走。

谏议大夫李公肃之为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事,使人分出慰晓,讹言乃止。

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公开示便宜,使有攸处,遂行仓库,经营盖障。

雨止,粟以石数之,至一百三十万,兵器他物称是,无坏者。

初变作,公命授兵警备,讫于既息,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维北边自通使契丹,城壁楼橹御守之具,寝弛不治,习以为故。

公因灾变之后,以兴坏起废为己任,知民之不可重困也,乃请于朝,力取于旁路之羡卒,费取于备河之余材,又以钱千万市木于真定。

既集,乃筑新城,方十五里,高广坚壮,率加于旧。

其上为敌楼,战屋凡四千六百间。

先时,州之正门,弊在狭陋,及是始斥而大之。

其余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

周而览之,听断有所,燕休有次,食有高廪,货有深藏,宾属士吏,各有宁宇。

又以其余力为南北甬道若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途。

自七月庚子始事,至十月己未落成。

其用人之力,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工;其竹苇木瓦之用,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

盖遭变之初,财匮民流,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

至于始作逾时,功以告具。

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

事闻,有诏嘉奖。

昔郑火,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

卫有狄人之难,文公治其城市宫室,合于时制,诗人歌之。

今瀛地震之所摧败,与郑之火灾、卫之寇难无异。

公御备构筑不失其方,亦犹古也。

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从父兄适与军政在公幕府乃以书来属予记之予不得辞故为之记,尚俾来世知公之尝勤于是邦也。

(选自《河间府志》卷十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讫于既息,人无争偷讫:

B.知民之不可重困也重:

再次

C.高广坚壮,率加于旧加:

更加

D.自七月庚子始事事:

动工

9.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表现李肃之“督导有方”的一组是()

使人分出慰晓,讹言乃止

②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③寝弛不治,习以为故

④其余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

⑤人去污淖,即于夷途

⑥公御备构筑不失其方,亦犹古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彰了李肃之在大地震中的处理得宜及震后重建瀛州的成就。

他在重建中督导有方,尽心尽力,把地震的坏事变成了改变瀛州面貌的好事。

B.本文把瀛州的重建放在防辽的背景上,更增强了重建的意义。

作者认为李公所为正如子产、卫文公的救灾举措,写此文也有传扬李公事迹的意图。

C.本文以“遭灾—救灾—重建”为线索,这确保了文章条理清晰地将所涉人物、事件、外界评论有机结合起来,这令本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D.本文处处采用对比。

如将震后灾民的反应与李公应对方式作对比,瀛州震前的破败与重建后的新貌作对比,重建时民众的畏难与李公的果断作对比等。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是日再震,民讹言大水且至,惊欲出走。

(3分)

译文:

昔郑火,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

(4分)

译文:

(2)用斜线(/)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从父兄适与军政在公幕府乃以书来属予记之予不得辞故为之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南湖

[唐]温庭筠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1)这首诗通过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要叙述。

(3分)

答:

(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1)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2),多于九土之城郭。

(杜牧《阿房宫赋》)

(3)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4)玉户帘中卷不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羌管弄晴,,嬉嬉钓叟莲娃。

(柳永《望海潮》)

(6)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最后的最后

莫小米

这几天,我一再地说,我一再地想——为什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我才读到了这篇文章?

  现在是什么意思?

现在是,我的父母已先后去世,而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的最后,我没有和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无知中铸成大错。

  所有的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我们至亲的亲人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和需求,我们只好一意孤行。

  而本来,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事情并不复杂。

  我想起我抓着父亲的手,他像山泉一样凉。

我命令弟弟说:

爸爸冷,快拿毯子!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冷,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才变得又湿又冷。

而此时在他的感觉中,他的身体正在变轻,渐渐地漂浮、飞升……

  这时哪怕是一条丝巾,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法忍受的重压,更何况一条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亲咽气,医生才拔下了连接他身体的所有的管子,输氧管、输液管、心电图仪……同时我们觉得他几天几夜没进水进食,总是试图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劳的尝试。

母亲每天清早送来现榨的西瓜汁,装在有刻度的婴儿奶瓶里,我们姐弟每天都在交流着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CC。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饿,相反,脱水和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产生出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种异常的欣快感。

那时候,他已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天很蓝风很轻,树很绿花很艳,鸟在鸣水在流,就像艺术作品中描述的那样……

  这时,哪怕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了那种异常的欣快感,都会在他美丽的归途上,横出刀枪棍棒。

  父亲是个寡言的人,在最后的谵妄状态中,却忽然变得喋喋不休,而且满口的家乡话。

我担心他离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会。

  现在才知道,那个时辰,他与外界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却异常活跃,也许青春,也许童趣,好戏正在一幕一幕地上演。

我怎可无端打断他,将他拖回惨痛现实?

  我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千万千万不要走开。

临终者昏迷再深,也会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间所说的回光返照吧,这时候,他必要找他最牵肠挂肚的人,不能让他失望而去。

  我还记得父亲此生表达的最后愿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气管。

可是我们两个不孝子女是怎样地违拗了他的意愿啊,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强按住了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彻底绵软。

  而我的朋友在这点上就做得正确多了,她在母亲呼吸衰竭几近窒息、医生征询是否切开气管时,作为长女,她做出了否定的选择。

尽管她签字的手在颤抖,尽管她事后不断问自己,有没有做错。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同时也减轻家属的医疗经济负担。

不分青红皂白的“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

  父亲走了。

医生做出定论,护士过来作了最后的处理。

一旁看热闹的病人和家属说:

儿子、女儿都在,快哭,快喊几声嘛。

  可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一点也哭喊不出来,弟弟也执拗地沉默着。

现在才知道,听觉是人最后消失的感觉,爸爸没有听到我们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难过?

  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这我明白。

只是现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最后的最后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这样合理,这样好,这样地——自然而然。

是人自作聪明的横加干涉,死亡的过程才变得痛苦而又漫长。

  现在,我读到了这篇文章。

我要保留着它直到最后的最后,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任我的灵魂作最后的欣快飞翔。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14.作者反复说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才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2分)

答:

15.本文画线句子中的景物描写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5分)

答:

16.本文写“我”的朋友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7.本文的开头、结尾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回答。

(5分)

答:

18.本文是叙事散文,对于它所抒发的情感,有人认为是遗憾懊恼,有人认为是对父母真挚的爱。

请选择一种你认同的看法,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7分)

答: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内容,不超过30字。

弗罗姆家有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是一位画家,才貌双全。

这位女子曾经订过婚,但不久就解除了婚约。

她几乎一直陪伴着她那其貌不扬、毫无魅力且令人生厌的父亲。

然而不久以后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这位女子的父亲死了,而她也跟着自杀了,并且留下了遗嘱,希望能跟她的父亲合葬在一起。

这件事对弗罗姆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当时既未听说过恋母情结,也未听说过恋父情结。

然而,他急切地想知道发生这一切的原因。

一个12岁的孩子无力回答这样的问题。

但这些神秘莫测的人类行为的奥秘,却呼唤着他向精神分析走去。

答:

20.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小题。

一项调查显示,2000多名受访者中,

超过八成的人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

超过七成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手写机会很少。

许多人担忧。

电邮取代了书信,

博客取代了日记,

传承千年的汉字书写被键盘输入换下了,

电脑的频繁使用让许多中国人成了提笔忘字的“新文盲”。

汉字的窘境让中国学者们着手推动为汉字设立节日,

以此来号召全民敬惜汉字,

弘扬中华文化。

(1)在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将该句补充完整,需语意连贯。

补写的话是:

(2)为使语意连贯,句中有一部分需要修改。

这一部分是:

(只填序号)

可修改为: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段话。

有两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一只装着黄油的坛子里。

坛壁太滑,两只青蛙跳不出来。

不过黄油搅动到一定程度会凝固,青蛙如果踩在凝固的黄油上就能跳出坛子。

靠两只青蛙的划动能使黄油凝固吗?

谁也说不清。

青蛙A想,看来是没有希望了,还划什么呢?

于是越发划不动了。

而青蛙B想,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于是毫不松懈地划下去。

结果,黄油没有凝固,两只青蛙都死在坛子里。

有人说:

“看,自信有什么用?

一样是死亡的结局。

”也有人说:

“的确,它们都死了。

但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青蛙A是悲哀而绝望的,而青蛙B则是充实的,因为它没有时间去悲哀和绝望。

两种看法,谁是谁非?

也许你还有第三种看法。

请写一段话来阐述你的看法,字数80~100字。

答: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方人去东北看了一次雪,内地人去三亚看了一次海,或小地方的人游了一次香港迪士尼,吃了一次北京烤鸭……往后想起或跟别人说起时,会觉得一次就是永远。

刘姥姥要离开大观园时,对凤姐说:

“虽住了两三天,日子不多,却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

”这就是一得永得。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语文高考模拟调研卷

(一)

1.C(A熨yù,徇xùnB症zhēngD川流不息)

2.C(一寒如此:

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错了对象。

B“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与文意不符。

D“期期艾艾”是因口吃而说话不流利,不是“不肯吐出一个字来”,这里可用“三缄其口”。

3.D(“文艺演出活动”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4.D(A成分残缺,改为“其实并不是因为年味越来越淡已成事实”或“其实年味越来越淡并不是事实”;B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C“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5.C(文中没有涉及到“中国人强调事物差异性的基础”是什么的问题。

)(3分)

6.B(原文只是说看不见的和谐更好,并未说最好的和谐是不能够看到的。

)(3分)

7.参考作答角度:

①对不同生活境遇的顺应与接纳;②对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宽容与尊重。

等等。

答出两点以上,言之成理即可。

(5分)

8.C(加:

增加)

9.A(③说的是防守器具受损后不再修治的状况;⑤说的是修筑甬道之后带来的便利;⑥是作者对李公防御修建的评价。

10.C(文中内容没有涉及到“外界评论”。

11.

(1)

这一天发生了两次震动,百姓谣传大水将要到来,人们惊恐不安,想要出逃。

(3分,“讹”、“且”各1分,句子大意1分。

从前郑国发生火灾,郑子产救济灾民、修补毁坏的建筑,做得既合适又合理,史书记载了下来。

(4分,“败”“宜”“实”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从父兄适与军政/在公幕府/乃以书来/属予记之/予不得辞/故为之记(每处0.5分,共3分)

12.

(1)这首诗选取了湖风、美荇、野船、春草、水鸟、夕阳、芦叶、浪花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生动清新的南湖美景图。

(3分)

(2)表现了即将离别南湖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表现了因南湖美景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分析略)(4分)

13.

(1)放浪形骸之外

(2)直栏横槛(3)何时可掇(4)捣衣砧上拂还来

(5)菱歌泛夜(6)佛狸祠下(每句1分,共6分)

14.“这篇文章”的内容是:

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有其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我们不要人为地将其死亡的过程变得痛苦而漫长。

(2分)

15.用简洁的笔法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好画面,(1分)正面表现了病危中的父亲因脱水和缺乏营养造成血液内酮体积聚产生止痛药效,因而带来的异常欣快的幻觉,(2分)从而反衬因我的无知给父亲增加了痛苦。

(2分)

16.本文肯定“我”的朋友拒绝给呼吸衰竭几近窒息的母亲做切开气管手术的事例,意在说明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2分)反衬“我“违拗父亲要拔去氧气管的最后愿望是多么愚蠢和残忍。

(2分)

17.开头提问设置悬念,结尾巧妙地照应开头。

(2分)中间主体部分是(先)分(后)总式的结构:

边叙边议,用排比手法,前几个“现在才知道”并列,分别小结当年侍候临终的父亲时所犯的具体性错误;最后一个“现在才知道”是总结前几个。

(3分)

18.说法一:

本文表现的情感主要是遗憾懊悔。

开头就以无限懊悔的口吻连续追问自己读“这篇文章”晚了,在父亲临终时因不了解他的心愿和需求,于无知中铸成大错;中间大篇幅铺叙自己侍候临终的父亲时所干的种种蠢事,使父亲备受煎熬,“现在才知道”的“才”更表达了“悔已晚矣”的心理;文末说“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亦含有“我”对父母不能“照此办理”的深深遗憾。

说法二:

本文表现的情感主要是对父母真挚的爱。

因为:

①“我”在父亲临终时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对父亲的关心、照顾,都是想让父亲的病早日康复,或想让父亲的生命得以延长。

②作者之所以遗憾自己读到“这篇文章”晚了,还是因为对父亲的一片赤诚,是想让老人家临终时减少痛苦,多些“欣快感”。

(如果有学生答成本文是通过叙事进行说理的文章,主旨是表现“要尊重科学,运用科学为人类服务”之类,只要紧扣文本分析阐述,言之成理亦可。

)(7分)

19.弗罗姆12岁时一位朋友的自杀对他走向精神分析产生了决定影响。

(4分)

20.

(1)这将使汉字的文化传承陷入危境。

(2分)

(2)

(1分)

可修改为:

键盘输入换下了传承千年的汉字书写。

(1分)

21.立论角度参考:

(1)自信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2)希望是人生拼搏的动力;

(3)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一定不会成功;

(4)确定了目标就要不懈追求,只要付出了,就无遗憾;

(5)成功与否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4分)

22.写作提示

审题关键在于对“一得”与“永得”的理解。

“一得”就是一次拥有,一次体验,一种回味,一瞥之间,一次相遇等等。

“永得”就是“永恒”、“永远”。

从正面讲,“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