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855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34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

《《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docx

《现代旅游学概论》教案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成果精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旅游学概论

教案

杨载田杨芳主讲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10年7月

 

上篇旅游的学科基础理论与技能

第一章人类的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

第一节休闲活动

第二节旅游活

第三节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

第二章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古代的旅行游览活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

第二节近代人类的旅游活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战)

第三节现代人类的旅行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今)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概述

第二节旅游者活动行为

第三节旅游者体验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评价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五章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体——旅游业

第一节旅游业概述

第二节旅游业的构成

第三节旅游业的发展

第六章旅游产品

第一节旅游产品概述

第二节旅游产品的开发

第三节旅游商品

第七章旅游市场

第一节旅游市场概述

第二节旅游市场的细分

第三节世界与中国的旅游市场格局与发展趋势

第八章旅游效应

第一节旅游效应概述

第二节旅游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

第四节旅游的环境效应

下篇旅游学科的一般实践

第九章旅游资源考察与调查

第一节旅游资源考察与调查概述

第二节旅游资源与调查报告撰写

第十章旅游市场调研

第一节旅游市场调研概述

第二节旅游市场调研类型与技术

第十一章大学生科技论文创作

第一节科技论文创作的前期工作

第二节科技论文创作的撰写

 

上篇旅游的学科基础理论与技能

第一章人类的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

一、教学课题与学时:

人类的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4学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掌握了休闲、休闲时间、休闲活动、旅游、旅游活动、旅游休闲活动、旅游休闲、休闲旅游等基本概念;同时,弄通搞懂休闲活动的特点、意义,旅游活动的属性、特点,旅游活动与休闲活动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关系示意图的解读技能也应掌握。

三、教学重点:

休闲、休闲时间、休闲活动、旅游、旅游活动、旅游休闲活动、旅游休闲、休闲旅游等基本概念。

四、知识要点;

(1)休闲、休闲时间与休闲活动的一般概念

(2)旅游活动

(3)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休闲活动

一、休闲、休闲时间与休闲活动的一般概念

1.休闲的一般概念

在现代,“休闲”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内,以一定的活动为依托,以追求积极的愉悦体验为目标的一种生活方式(吉斌,2006)。

在这个概念中,特定时间,即指闲暇时间;一定的活动,即指各种休闲活动。

由此,衍生出休闲时间与休闲活动等概念。

2.休闲时间

休闲时间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时间,满足饮食、睡眠等生理活动必要时间,家务活动时间,必要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外所剩余的时间,又称自由时间或闲暇时间,即是指个人不受其它任何条件限制,完全根据个人意愿去利用和消磨的时间。

3.休闲活动

休闲活动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所进行的各种娱乐和消遣活动,是体现和实现人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的活动,是整合和提升人性的活动。

二、休闲活动的地位、特点和类型

1.休闲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1)休闲活动帮助人们松弛身心。

(2)休闲活动让人获得工作之外的满足。

(3)休闲活动能扩展人的生活经验

(4)休闲活动可以增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2.休闲活动的主要特点

由于休闲活动是由休闲者自己来选择和参加,因而具有自主性、自由性、消遣性和参与性等特点。

休闲实际讲的是休闲文化。

此外,休闲活动还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3.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

休闲实践活动分为四类,即身体娱乐、实用娱乐、文化娱乐和社会娱乐。

目前美国把休闲活动大致分为6种,即

运动与健身类,如篮球、网球、高尔夫、保龄球、滑雪、游泳、攀岩等;

健康类,如散步、瑜伽、钓鱼、交谊舞、太极拳、赏花等;

业余爱好和文化艺术类,如棋牌、绘画、书法、麻将、弹奏乐器、手工剪纸、厨艺等;

媒体和互联网类,如看电视、浏览网络、阅读新闻、网上聊天等;

夜生活类,如电影、音乐会、观看体育比赛、茶吧、酒吧等;

其它休闲活动类,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读书、购物、外出就餐、度假旅游、志愿者服务、宗教活动等。

我们中国一般按活动性质分为13类,即

旅行、旅游、野营,户外活动,狩猎;

手工艺自我制作;

收藏,搜集、鉴赏;

舞蹈活动;

电影,电视,戏剧;

教育活动;

体育竞技活动;

语言活动;

音乐活动;

宗教活动;

服务于他人;

社会活动,交朋友,走亲访友;

科学活动。

第二节旅游活动

一、旅游活动的概念、属性及其类型

1.旅游与旅游活动的概念

近代以至现代,几经演变,最具权威性的旅游定义是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UNWTO)提出、联合国1995年采纳并向全世界进行推广的定义:

即“旅游是人们由于闲暇、事物和其他目的,而去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2.旅游活动的属性

(1)旅游活动的休闲属性。

决定于:

旅游目的表现为借助各种可以娱情悦性的活动达到愉悦体验,而且在旅游的全过程中,总是自然天放的随意性和畅神自娱的目的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表现出与一切休闲行为相一致的品性;

旅游者外出旅游时间内发生在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时间内,而且多集中于相对于完整的周末公休日、公共假日,尤其是带薪假日之内;

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内,除吃、喝、拉、撒、睡而满足生理需要的活动外,其它如观光游览、文体活动、与人交往、观看表演等,均属于积极的休闲活动。

(2)旅游活动的消费属性。

旅游是一种超出人类生存需要的新型高级的物质文化的社会消费形式。

(3)旅游活动的社会属性。

旅游活动包括政治交换、文化合作、商务活动、学术考察、体育比赛、宗教朝圣等内容,而且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旅游活动的类型

最具代表意义的一是根据旅游出游目的,将旅游活动划分为消遣性(或休闲性)旅游和事务性旅游。

前者泛指一切因消遣性的目的而开展的旅游活动,如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特殊兴趣旅游等;后者泛指一切出于事务性目的而外出开展的旅游活动,如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及个人事务性旅游(李天元,2006)。

二是根据旅游者在旅游期间的差异,将旅游活动划分为:

科技旅游;

文化旅游,;

历史旅游;

环境旅游;

休闲旅游。

还有根据旅行距离划分为远程旅游、近程旅游;根据组织形式划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根据计价方式划分为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按照费用支付方式划分为自费旅游和奖励旅游;按照停留时间的长短划分为过夜多日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等;根据旅游活动开展的地域范围划分为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和地方区域旅游等类型等。

二、旅游活动的特点

1.异地性

2.暂时性

3.享受性与畸变性

三、现代旅游活动的趋势

1.大众化

2.多样化

3.高科技化

第三节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

一、旅游活动与休闲活动的相似性

1.内在动机相似

2.刺激因素相似

3.行为表现相似

二、旅游活动与休闲活动的差异性

1.时间概念的差异

2.空间活动范围的差异

3.需求要素的差异

三、旅游活动与休闲活动的关联性

1.相互包容性

旅游活动与休闲活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2.相互交叉性

著名旅游学家刘德谦对休闲与旅游的关系进行过系统而详尽研究,发现休闲与旅游是有着共同的内容,即旅游活动的“休闲类旅游”就是休闲活动中的“异地休闲”,如图1-1。

图中的共轭部分即所谓“休闲旅游”,包括休闲、娱乐、度假等活动,重点在休闲,是休闲享受层次较高、对产品要求较高、花费也较高的一种休闲活动方式;也是更有益于旅游者身心健康的一种旅游活动。

3.相互融合性

实战演练

一、课堂讨论

1.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2.休闲旅游、旅游休闲与“休闲时代”概念辨析

二、复习思考题

1.休闲与休闲活动的关系

2.休闲活动的特点

3.旅游与旅游活动的概念

4.旅游活动的属性和特点

5.理解旅游休闲概念的宽泛性和时代性

6.休闲活动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三、技能训练

1.参阅:

谢彦君论著《基础旅游学》(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李天元主编的教材《旅游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就近考察1—2个休闲农庄或休闲山庄,了解休闲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休闲形式。

 

第二章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学课题与学时: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掌握古代、近代、现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基本特点,以及了解古代、近代、现代旅游活动其人其事;认识对当代人类最具影响的社会文化事业和最大经济产业部门旅游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

现代旅游活动特点

四、知识要点;

(1)古代旅行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

(2)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基本特点

(3)现代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及其特点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古代的旅行游览活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

一、古代人类旅行游览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旅行游览活动的萌芽和发展

2.世界主要文明古国古代旅行游览活动的发展

3.中国古代旅行游览活动的发展

二、古代人类旅行游览活动的特点

1.旅行游览活动形式多样,但商务旅行地位突出

2.出行规模可观,但各阶层的活动行为有异

3.旅行设施和服务有基本保证,但层次效益很低

三、古代著名旅行活动家

在古代旅行活动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许多成就卓越的旅行家,但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马可•波罗、伊木•巴图特和徐霞客。

1.马可•波罗

2.伊本•巴图特

3.徐霞客

第二节近代人类的旅游活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战)

一、产业革命与近代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1.造就了近代旅游活动的队伍

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改变了生产财富的流向,使资产阶层有财力、时间和自由而外出参与旅行活动;同时,产业革命也造就了大批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层。

2.产生了近代旅游的需求市场

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节奏紧张的城市生活和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使疲惫不堪的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大自然和优美的疗养环境。

3.提供了近代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近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点

1.参与对象的广泛性

2.有组织的团体旅游方式盛行

3.旅游活动空间获得很大扩展

4.旅游活动的规模已有很大发展

三、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活动的贡献

1.伟大的创举

2.历史的新篇章

3.辉煌的业绩

第三节现代人类的旅行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今)

一、现代人类旅行活动的发展

1.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战后世界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据测算,1950年—2006年的56年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从25000万人次增加到8.4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6.4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更高达11.08,均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

另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20年国际旅游人次将达到15.6亿人次,整体上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如图2-1。

3.中国现代旅游业起步晚、发展快

中国真正具有现代旅游活动特点的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但发展速度独步空前,而且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旅游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的,由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至2007年国际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创新高,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

国内旅游比国际入境旅游发展稍晚,但发展速度和规模同样是异常惊人,出现了国际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齐头并进高速发展的局面,如图2-2与2-3。

自1997年以来,国际出境旅游又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并已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旅游客源大国。

 

 

二、现代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

1.大众性

2.广域性

3.多样性和提升性

4.可持续性和波动性

所谓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一是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盛况空前,始终保持着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而持续发展。

二是指旅游活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旅游活动的发展必须以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相适应,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相协调发展,并福及子孙后代的一种发展模式;。

三、邓小平对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远见卓识

1.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形成

2.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对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影响

实战演练

一、课堂讨论

1.徐霞客作为一个古人为什么会被当代人尊称为“游圣”

2.托马斯•库克其人其事形成的原因

3.中国现代旅游业腾飞原因

二、复习思考题

1.以中国为例说明古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2.马可•波罗及其《游记》在世界旅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4.近代旅游活动与现代旅游活动的异同

5.举例说明现代旅游活动的波动性特点

三、技能训练

1.仔细观察和理解图2-1、图2-2、图2-3的含义,并模仿制作

2.网上搜索并整理当代中国主要党政领导人对中国现代旅游发展的有关谈话

3.网上搜索并整理陈光甫及其中国旅行社建国前关于服务的经典范例

4.网上搜索徐霞客晚年祖国西南万里行壮举的基本情况,草绘其行踪线路图,并标注沿线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和风景名胜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一、教学课题与课时: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6课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掌握旅游者活动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空间行为类型;对新兴的旅游体验的概念、类型、特点、质量标准及其开发原则。

国际与国内旅游者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

国际与国内旅游者的概念,旅游者活动行为的层次特点及影响因素,旅游体验开发设计的原则

四、知识要点:

(1)国际与国内旅游者的概念

(2)旅游者活动行为的层次特点及影响因素

(3)旅游体验开发设计的原则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旅游者概述

一、国际上的旅游者概念

1.国际旅游者

(1)国际游客(Visitors):

是指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其它目的到一个不是自己居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人。

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往人员统属于游客,包括国际旅游者和国际一日游游客。

(2)国际旅游者(Tourists):

是指到一个国家作短期逗留至少停留一夜(即24小时)、至多不超过一年的游客。

(3)国际一日游游客(Excursions):

是指到一个国家旅游而不过夜(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

2.国内旅游者

(1)国内游客(DomesticVisitors):

是指任何以休闲、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而到其居住国境内其它地方进行一年之内旅行的人。

(2)国内旅游者(DomesticTourists):

指那些到居住国境内某地去旅行,停留时间超过24h但不足一年的游客。

其主要访问目的是除就业谋生外而涉及到休闲、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或宗教活动等方面。

(3)国内一日游游客(DomesticExcursions):

是指除为从访问地获取任何经济利益以外的其它任何目的,到居住国境内某地去旅行,停留时间不足24h的游客。

二、中国的旅游者概念

1.国际旅游者

(1)海外游客:

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任何报酬。

(2)海外旅游者:

是指那些在我国大陆旅游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但不超过12个月的海外游客,即过夜的海外游客。

(3)海外一日游游客:

指那些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日往返的外国游客,即不过夜的海外游客。

海外一日游游客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来华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车、船上的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境(内)居住而在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台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

2.国内旅游者

(1)国内游客:

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凡是纳入国家旅游统计对象的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主要访问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该地目的地获取报酬的人。

在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不属于国内游客统计范围的有: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住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调遣的武装人员;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到其它地区定居的人员;

无固定居驻地的无业游民。

(2)国内旅游者:

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

在旅游统计中,国内旅游者还包括在我国境内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

(3)国内一日游游客:

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但又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住宿设施内过夜的游客。

三、旅游者的类型

1.传统分类的旅游者类型

按照传统的旅游者分类,最为常见的一是从空间上按照其是否跨越国境而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

2.时代性分类的旅游者类型

其中能够最具影响的一是休闲型旅游者;二是生态旅游者。

三是乡村旅游者,此外,还有农业旅游者、工业旅游者、科技旅游者、游船旅游者、会展会议旅游者、主题旅游者等新兴旅游者。

3.对旅游者进行分类的意义

有利于摸清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实用的方针政策。

游客构成研究已成为各个旅游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

有利于进行市场营销。

有利于针对性开放旅游产品。

第二节旅游者活动行为

一、旅游者活动行为层次的特点

1.旅游活动行为方式的层次性

旅游者活动行为是一个从低到高而又各具特色,并互为联系的层次系统,如图3-1。

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基本层次。

提高层次。

专门层次。

最高层次。

图3-1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系统示意图

2.旅游者活动行为空间轨迹的系统性

旅游者活动行为空间由旅游客源地、旅游者过境地、旅游目的地三大部分构成。

旅游者客源地又包括旅游者常住地、出发地;旅游目的地又内含旅游集散地和旅游功能区域。

旅游者依托旅游媒体从常住地经旅游出发地、过境地、集散地,到达旅游者终极目的地,然后又回到常住地的整个活动行为空间轨迹,是一个由各大空间互为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工程,如图3-2。

3.旅游者活动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旅游者流动又称为旅游流或旅游客流,是指由于旅游需求相似的较大数量旅游者群体,从旅游客源地到达旅游目的地的空间位移现象。

二、影响旅游者活动行为的主要因素

旅游者活动行为的实现和发展,对于一个旅游者来说必须要有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1.内动力

内动力即旅游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原因,是决定旅游者个人需求的主观原因。

常以愿望、兴趣、爱好等形式表现出来。

2.外动力

外动力,即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活动驱动力。

3.中间条件

中间条件,即决定旅游者个人需求的客观因素。

一个旅游者要实现其旅游活动,尤其是中长距离的休闲型旅游活动,须得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充足的可自由支配闲暇时间、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较好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环境。

三、旅游者活动的空间行为类型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是指旅游者在地域空间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根据其涉及的空间大小可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度。

1.大尺度空间行为

大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的范围为省际、全国和国际,其空间行为特点: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去旅游。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闭状路线旅游。

2.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

中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为省内、地区(市)内;小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的空间范围为县(市)内、风景区内。

中、小尺度的空间行为除同时具有大尺度空间行为的一般特征外,另还有两个明显特点: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第三节旅游者体验

一、体验、体验经济、旅游体验的概念

1.体验的基本概念

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产品)为道具,用以激活消费者在心理空间的积极主动性,引起胸臆间的热烈反响,创造出让消费者难以忘怀经历的活动。

2.体验经济的基本概念

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认为,体验经济是在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而出现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是一种以为提供体验的主要经济价值提供品的经济形态。

3.旅游体验的基本概念

旅游体验,就是旅游者通过感觉器官、触觉器官与思维活动,对所处旅游环境与过程经历的体会与感验。

并以追求旅游愉悦为目标,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方式所体验到放松、变化、经验、新奇和实在等快感(谢彦君,2004)。

二、旅游者体验的类型、特点和质量标准

1.旅游者体验的类型

旅游体验分类的研究成果在我国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分类系统:

(1)根据旅游者追求审美愉悦体验的内容划分。

可将旅游体验划分为旅游审美愉悦体验和旅游世俗愉悦体验两大类型。

(2)根据塑造高质量旅游体验的途径划分。

可将旅游体验划分为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味觉体验、触感体验五种类型。

(3)根据旅游体验的内容划分。

可分为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Escape)、审美(Esthetics)和移情(Empathize)五种体验类型,

2.旅游体验的特点

(1)亲身经历性。

所谓亲身经历性,即旅游所创造的体验都是旅游者身临其境、亲身经历所产生的体验。

(2)综合感受性。

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实际感受往往具有综合性特点。

(3)旅游体验形式与旅游者心理期望的对应性。

3.旅游体验的质量

(1)旅游体验质量的一般标准。

(2)“三性”、“三感”和“三求”标准。

所谓“三性”,是指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是旅游体验的核心内容;所谓“三感”,是指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是旅游体验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所谓“三求”,就是求补偿、求解脱和求刺激,是旅游体验得以形成的核心动力。

(3)最佳体验标准。

就是旅游者的一种特殊的、不同平常的、有意义的心理状态类型,包括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畅(Flow)和沉浸体验(Adsorbingexperience)。

三、旅游体验开发设计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2.参与性原则

3.差异性原则

4.真善美原则

5.挑战性原则

6.优化组合原则

实战演练

一、课堂讨论

1.比较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在活动行为层次特点、活动行为及其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空间类型等各方面的同异

2.以实例说明旅游体验衡量标准中的“三性”、“三感”和“三求”的内在联系

二、复习思考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