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805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2016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

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

杭州第二中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

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

【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这是在论述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不是商周的成败问题,故A项错误;“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大意是如果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这件事是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故B项正确;分封制是由君主进行的,是“人定”不是“天定”,故C项错误;中国在夏商是依旧带有原始部落联盟的色彩,国家分散而有分封。

到了西周,分封、宗法、礼乐三制并行,从而实现了由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带有一定血缘关系的等级制度。

依据远近亲疏来分封的同时也配上相应的爵位,体现了王权,是“人定”而不是“天定”故D项错误。

【答案】B

2.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晚期丝织墨书“张掖都尉棨信”。

“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

“都尉”汉朝官名。

“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

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①汉朝疆域西至陇西地区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③汉代丝绸之路存在军事保障④汉朝公文用隶书书写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

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B.小农经济的重大突破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儒学思想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解析】在商鞅变法中“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标志着官僚政治开始代替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重大突破在隋唐时期主要是唐朝时期的曲辕犁,而科举考试从隋开始,逐渐取代原来的九品中正制,故B项错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主要按照门第选官,形成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逐渐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子弟有机会做官,是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故C项正确;在汉代实行察举制,注重人的品德和才能,“孝廉”成为一个重要标准,“孝廉”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道德标准,故D项错误。

【答案】C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改土归流③行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设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析】根据“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可知题干指的是专制主义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不断上升,相权不断被削弱。

在汉武帝时期,通过提拔品级较低的近臣组成中朝与丞相协领的外朝相抗衡,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故①正确;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属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不是专制主义加强,故②错误;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采取行省制度,在行省制度下地方的要务要禀报中央,这主要是削弱地方权力,属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③错误;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也有分割,制约,从而大大地加强了皇权,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据此得出结论:

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

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群体,而不是特定的行业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题干中只提及宋代和清代统治者对商的部分政策,不能代表封建时期的统治者都实行这样的政策,故A项错误;看待一个历史结论是否成立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充足的史料支撑,而不是看是否与课本符合,故B项错误;题干中只涉及到宋代和清朝对商业的某些政策,没有涉及到其他朝代,因此史料不充分,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故C项正确;材料中提及宋朝的商税比农业低,是针对商业,在清朝出现对商人的体恤,是对商人,材料只能说明在这一特定的时期朝廷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不能说明到底是整个时期对“商人”或者对“商业”的抑止或重视,故D项错误。

【答案】C

6.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

【解析】“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

 

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读图可知,丝织业中心在成都、苏州等都有分布,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四川地区主要是在唐宋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故B项错误;图中只标明了不同时期丝织业中心的位置,不能看出是民营还是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故C项错误;读图可知在秦汉、唐宋时期丝织业重心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西南地区,到了元明时期丝织业分布在苏州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说明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故D项正确。

【答案】D

7.右图出自一本古书。

文字说明有:

“蒺藜火球,以三枝六首铁刃,以火药团之,中贯麻绳,长一丈二尺。

……铁嘴火鹞,木身铁嘴,束秆草为尾,入火药于尾内。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书和相关内容是(  )

A.《神农本草经》中对硫磺、硝石的记载

B.《抱朴子·仙药》中说到的“火药”

C.《武经总要》中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

D.《天工开物》中的竹子加工示意图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火药运用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先用三枝有六面尖刃的铁刀包在用前述火药配方所制成的药团之中,然后以长一丈二尺的麻绳穿过药团,药团外面再以厚纸及杂药(即前述之药泥)傅之,再将八支有倒钩的铁蒺藜插装在药团外面,没有涉及到火药的具体配方即硫磺、硝石的记载,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涉及到出现火药,而且说到了用火药制作的武器,故B项错误;根据“蒺藜火球……铁嘴火鹞”可知此书记载的多种武器的制作方法,故C项正确;材料不是关于竹子的加工介绍,故D项错误。

【答案】C

8.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B.唐代C.宋代D.明清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

【解析】曹魏时期出现了翻车,主要是用脚踏驱动,而题干中的工具主要是用风力,故A项错误;唐代创制了筒车,是灌溉工具但是用于把低处的水送到高处,而不是“欲去泽水”,故B项错误;宋代出现了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

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而不是借助风能,故C项错误;根据“风帆数扇,俟风转车”和“去泽水,以便栽种”可知此农具使用风力,用于排涝,是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故D项正确。

【答案】D

9.黄斡(1152—1221)曾说:

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

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

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

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材料中“先生”的著作是(  )

A.《四书集注》B.《阳明先生文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D.《船山遗书》

【考点】宋明理学——朱熹思想著作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朱熹是继孟子之后,在儒家传道系统中继承和发展道统学说的又一位杰出人物,高度评价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南宋前中期是程朱理学臻于完善的时期,以朱熹为杰出代表的理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而朱熹的代表作是《四书集注》,故A项正确;《阳明先生文录》是王守仁的代表作,故B项错误;《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的代表作,故C项错误;《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

【答案】A

10.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

其人数由1854年的50人发展到1900年的20000人左右。

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小农经济瓦解市场扩大B.两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C.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D.中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频繁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买办阶层兴起

【解析】在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的侵略导致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小农经济瓦解后导致国内市场扩大,同时使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国际市场扩大,买办需求增加,但小农经济的瓦解不是买办产生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在世界市场形成中,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附庸,中外之间经济联系增强,但是不是推动买办增多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买办主要是为外商服务,买办队伍的壮大主要是因为外国商人的需求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是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才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外商对买办的需求量增多,故C项正确;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侵略,而不是经济合作与交流,故D项错误。

【答案】C

11.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何堪设想?

……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

……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从此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求富自强B.中体西用

C.发展近代民族工业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

【解析】根据题干“商民交困,何堪设想?

……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所需原料、运输问题,也可以“利民”及可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不是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了兴办民用工业可以抵制外国经济侵略,但不是兴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12.下列名人言论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的是(  )

A.“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B.“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

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C.“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考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解析】“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的言论,是1939年提出的,故A项错误;“要请在亚洲的欧洲人,都是和平的退回我们的权利,那就像与虎谋皮,一定是做不到的。

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这是在大革命期间(1924年)孙中山所说,故B项正确;“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选自梁启超《变法通议》,是在19世纪末所说的,故C项错误;“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反映的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对礼教的批判,是在20世纪初期,故D项错误。

【答案】B

1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A项错误;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当时中国最重要的

 

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不断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故D项正确。

【答案】D

14.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解析】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A项错误;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15.日本在全面侵华前就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由占领东北到进入华北,中国军民奋起反抗。

下列抗击斗争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宋哲元收复喜峰口 ②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③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④蔡廷锴坚守上海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宋哲元收复喜峰口是在1933年3月,安德馨血战山海关是在1933年1月,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是在1933年7月,蔡廷锴坚守上海是在1932年,按照时间排序,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6.“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据内容判断,这段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洛川会议D.北平政协一届会议

【考点】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解析】根据“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话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快结束的时候,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故A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3月解放战争时期召开的,不是在抗战结束之前,故B项错误;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故C项错误;北平政协一届会议是在1949年9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召开的,不是在抗战快结束召开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17.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中正在日记中写道:

“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B.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解析】根据“1947年的最后一天”,“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等信息可知,内战中人民解放军反攻取得胜利,国民党节节败退是其“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故B项错误;辽沈战役是在1948年战略反攻阶段的三大战役之一,故C项错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可以推断出是1946年的老政协会议,故D项错误。

【答案】A

18.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19.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

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标志着“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的时间是智者运动,在智者运动中没有提出“理性”,故A项错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但是文艺复兴时期没有提出“理性”、“人权”,故B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权威,不是关于“理性”、“人权”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文字“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的含义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所以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D项正确。

【答案】D

20.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

百万)。

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欧洲

100

140

266

非洲

100

95

95

亚洲

330

479

749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增长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人口增长)

【解析】读表可知欧洲人口在1750—1850年增长较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展,推动了欧洲人口的增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读表可知在这一时期1650—1850年欧亚的人口都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期工业革命主要扩展到欧美地区,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西方国家对亚洲地区的侵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农耕经济获得发展促进了亚洲人口增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非洲在这一时期非洲人口下降,主要是因为黑奴贸易,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1.马克思指出: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这里的“武器”是指(  )

A.暴力革命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D.科学社会主义

【考点】《共产党宣言》

【解析】根据“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但暴力革命不是产生无产阶级的条件,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是产生无产者的条件,故B项错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经济危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所有制关系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窄,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

同时,也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社会化的生产力),并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无产阶级,故C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不是资产阶级锻造的武器,故D项错误。

【答案】C

22.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

“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材料在论述帝国议会的作用微小,而没有讨论联邦议会的作用,故A项错误;“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

”说明德意志帝国议会在民主政治中作用很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德意志是在王朝统一战争后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故B项正确;在德国帝国政府向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帝国首相的产生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B

23.有历史学家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

”这主要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工业化进程主要发生于欧洲与美洲地区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考点】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扩展的条件

【解析】题干大意是工业革命没有因为距离短而在非洲国家迅速扩展,而是在遥远的美国迅速扩展,这不能说明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工业革命并不是因距离而对其扩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不能得出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是论述了工业革命扩展速度的问题,

不能得出工业化主要发生在欧洲与没有地区,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然后蔓延到欧美其他国家,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此后的政治制度的建设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因为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要求与之相适应土壤,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工业文明的进程,但是在落后地区,这一进程明显缓慢,故D项正确。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