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719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限时训练二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5年秋学期限时训练

(二)高二历史(选修)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2015.12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礼法并施      D.主张依法治国

2.钱穆说:

“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3.太史公曰: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4.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D.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朝觐者不之殷(商)而之周,讼狱者不之殷而之周,于是周为天子,而殷为侯服矣。

”下列与作者观点类似的是

 A.“穿衣吃饭就是伦理”               B。

“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

物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6.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特点有

①服务于巩固统治的需要②发展农业的需求

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④科举取士的促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

“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8.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影响

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救亡图存思想

9.“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10.1912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

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

“(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1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3.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14.策勒尔说:

智者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城邦和家庭现存的权威。

它所提出的问题超过了它所解决的问题”。

这说明智者运动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D.将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15.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

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

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

16.关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A.否定了《圣经》的权威B.摧毁了基督教会的精神枷锁

C.颠覆了罗马教会的权威D.动摇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17.“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倡导思想自由

18.“他得出的结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的宇宙观,他认为神只要把原子创造出来,

由他们构成的物体就按照一个简单的自然法则,组成一个能动的机制。

”材料中“能动机

制”应指

A.经典力学体系      B.狭义相对论        C.量子论     D.生物进化论

19.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斯塔尔夫人说过:

“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

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忧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A.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新社会制度的高度赞扬                D.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20.“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

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材料说明

A.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B.科学理论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21.赵翼《廿二史札记》载: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22.某学者评论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又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3、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24.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25.“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到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2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权力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7、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28、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29、“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以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30、明末冯元飙说:

“(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这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题12分,共6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问:

“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问:

“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曰:

“这是天教我如此。

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

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

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

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后有所系而立。

——《宋史·朱熹传》

材料三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

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

(2分)

(2)材料二中朱熹认为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立纪纲”的主要途径。

(4分)

(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

(4分)

(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

(2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论坛网

材料二  15世纪西欧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应让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使学生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

——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哲学和历史基础》

材料三  18世纪的法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启蒙学者提出了丰富和较为系统的公民教育思想,以抨击封建专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合格公民。

启蒙学者强调公民的政治美德,倡导公民对民族国家、民主政治和法律的爱,并从教育领导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方法途径等方面,构画了公民教育的蓝图。

启蒙学者的公民教育思想,为推动封建臣民教育向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变提供了思想先导,奠定了大革命后法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

——刘春兵《思想启蒙与公民塑造》

材料四  西方文明的一个伟大假设,即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发展。

——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苏格拉底的主张有哪些?

(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什么时代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3分)

 

(3)据材料三回答法国启蒙学者提出公民教育思想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教育是如何推动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

(3分)

 

3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在政治上,这一时期正是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的时期。

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

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

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俗的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

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

……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

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扩张的黄金时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

有人争辨说,殖民地是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

……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

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联《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孙中山提出革命进化的观点。

他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请回答:

(1)达尔文主义为什么受到宗教界的敌视?

依据材料一,阐释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时代倾向相吻合”的含义。

(4分)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用史实论证“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

(6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欧、亚一些学者采用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意图。

(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

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

(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

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

(4分)(不得摘抄原材料)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3分)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

(3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

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

(2分)

35.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调动了十多万军队,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云飞、谢朝恩)、二名都统(海龄、长喜)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不足百人,这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用忠臣而摒奸臣,这是中国古典政治学中最常青又最常见的定理之一。

……忠奸的理论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是:

中国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只需罢免琦善及其同党、重用林则徐及其同志即可,不必触动中国的现状。

也就是说,只要换几个人就行,无须进行改革。

……于是,中国此时的任务,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加强旧体制。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我在他们所反对的方面看到的是对全部文化遗产更彻底、更全面的抨击。

陈独秀倡导“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种种抨击不仅指向传统的儒家社会,而且指向整个传统。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举例说明。

(4分)

 

(2)据材料二,传统的“忠奸理论”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认识导致了什么后果?

(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他们”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

谈谈你的认识。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促成近代中国思想转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分)

 

高二历史(选修)限时训练

(二)答题纸

31.

(1)

(2)

(3)

 

(4)

 

32.

(1)

(2)

(3)

(4)

33.

(1)

(2)

(3)

34.

(1)

(2)

(3)

(4)

35.

(1)

(2)

(3)

(4)

座位号

 

高二历史(选修)限时训练2参考答案

1-10CCDACABDDB11—20DCAACCAAAB21—30CACCADADBC

31.

(1)含义:

“天理”是指人的正当(基本)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的欲望。

(2分)

(2)关键:

正君心。

(2分)方法:

存天理,灭人欲。

(2分)

(3)现象:

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层民众)。

(2分)背景:

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2分)

(4)意图:

朱熹:

用理学规劝统治者;“今之治人者”:

 用理学压迫人民(2分)

32.

(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

(3分)

(2)主题:

人文主义。

(1分)背景:

中世纪教育处于宗教神学的桎梏之下;古代希腊罗马早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任2点2分)

(3)目的:

培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合格公民,为启蒙运动培养人才。

影响:

推动封建臣民教育向现代公民教育转变;推动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3分)

(4)古希腊教育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希腊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对近代早期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时期推崇理性、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3分)

33.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动摇了教会权威。

(2分)

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西方社会时代潮流,诸如民族主义、自由主义(自由竞争或自由资本主义)、殖民主义(殖民扩张)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政治:

欧洲基本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亚洲普遍处于专制统治之下,政治昏庸腐败。

经济:

欧洲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亚洲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思想:

欧洲打破了神学而封建思想束缚,梳理起民主与科学观念;亚洲仍然受旧思想影响,观念落后。

(6分)

(3)欧洲学者宣扬种族优劣,为殖民主义辩护;亚洲学者宣扬优胜劣汰,警醒国民勇于变革。

(2分)

34.

(1)新内容:

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扶持弱小民族,实行民族自治)。

民族主义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和独立(中华民族获得国际平等地位)。

(4分)

(2)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分)

(3)核心内容:

民族主义是建设民族国家进程中的政治行动。

典型: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分)

(4)民族主义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想基础。

(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但是必须是正面的积极作用,是与时代有关的。

)(2分)

35.(12分)

(1)影响:

开眼看世界(睁眼看世界);思想启迪(思想解放的开端;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2分)举例:

如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或《各国律例》、《华事夷言》)等。

(或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人1分,事1分)

(2)原因:

不用忠臣,用奸臣。

(1分)后果:

反对(延误)改革,加强旧体制。

(1分)

(3)态度:

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全面的抨击。

认识: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存在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4分)

(4)因素:

西方侵略(民族危机);西方启蒙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