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60527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docx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3篇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第1篇编者按:

本文主要从发展现状;呈现的特点及优势;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和目标;对策进行讲述。

其中,主要包括:

全区食用菌种植品种主要以平菇、双孢菇为主,附带种植少量的香菇、金针菇、鸡腿菇、全区生产平菇约500多万袋,年产量750万公斤,年产值2250万元;生产双孢菇40万平方米,年产量400万公斤,年产值20xx万元;生产香菇8万袋、全区食用菌生产乡镇有30个、全区生产食用菌菌种的单位和个人有5家,年产各类菌种100万瓶、规模化优势初步形成: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食用菌生产已整合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规模、有组织的稳定生产、资源优势凸显:

双孢菇生产逐步向水资源缺乏,蔬菜生产比较弱势的沿山冷凉灌区集中、经济效益明显:

按50米长的棚计算,种菇每户平均纯收入6000-8000元,效益十分显著、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

随着双孢菇生产的扩大和产地规模形成、资金严重不足、生产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不强、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为食用菌产业提供组织保证、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强化市场监管,严把菌种质量,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技术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强化技术培训,健全服务网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扶持龙头企业,规范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随着日光温室由川区向沿山区的扩展,特别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把沿山冷凉灌区定位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各乡镇采取措施,加大了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力度,使双孢菇生产在近3年中实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向沿山冷凉灌区集中,产品远销香港、新疆、西宁、兰州、金昌等地市,已成为我区特别是沿山冷凉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增加农民的主要优势产业之一。

1、种植品种全区食用菌种植品种主要以平菇、双孢菇为主,附带种植少量的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

2、种植规模全区生产平菇约500多万袋,年产量750万公斤,年产值2250万元;生产双孢菇40万平方米,年产量400万公斤,年产值20xx万元;生产香菇8万袋。

3、种植区域全区食用菌生产乡镇有30个,其中平菇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镇有清水、武南、高坝、大柳、羊下坝、中坝、金沙、金塔等;双孢菇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镇有永丰镇、金山乡、谢河镇、河东乡、新华乡、松树乡、丰乐镇、五和乡、西营镇9个。

4、菌种生产和市场销售情况全区生产食用菌菌种的单位和个人有5家,年产各类菌种100万瓶。

菇品营销企业和个人有10多家,日购销菇品3-4吨,除供应本地市场,主要销往新疆、内蒙、浙江、河南、西宁等外省市场和省内的兰州、金昌、酒泉等城市。

二、呈现的特点及优势1、规模化优势初步形成: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食用菌生产已整合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规模、有组织的稳定生产,初步形成了以武南、大柳、金塔、柏树、清水、永昌等乡镇为重点的平菇生产基地,以谢河、清水、丰乐、金山、清源等乡镇为主的双孢菇生产基地。

2、资源优势凸显:

双孢菇生产逐步向水资源缺乏,蔬菜生产比较弱势的沿山冷凉灌区集中,出现了谢河、丰乐、新华、金山等为代表的生产专业乡镇,其双孢菇产量占全区的1/2以上。

3、经济效益明显:

按50米长的棚计算,种菇每户平均纯收入6000-8000元,效益十分显著。

4、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

随着双孢菇生产的扩大和产地规模形成,谢河、丰乐等乡镇相继成立了"双孢菇营销协会",初步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了双孢菇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资金严重不足。

有些乡镇、农户已充分认识到食用菌的增收效益,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壮大这一产业。

尽管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但苦于资金不足,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有力的支持,致使这一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有些缓慢。

2、生产水平低。

我区双孢菇生产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低下。

特别是香菇栽培技术难度很大,对生产技术要求又高,农户大多依据自己的生产经验开展生产,栽培技术不规范,造成灭菌不彻底、污染严重、产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3、生产规模小。

目前全区双孢菇生产面积只有40万平方米,还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4、加工能力不强。

我区食用菌生产目前以外销、鲜食为主,在我区境内尚无专业的菌品购销企业来收购、加工,导致菌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市场秩序混乱,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完备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四、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按照"设施简易化、规模连片化、技术标准化、产品有机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创新运行机制,突出园区建设、菌种生产、加工销售三个重点,做大做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促进沿山冷凉灌区经济发展

(二)发展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xx年,全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面积在现有基础上达到5000亩以上,总产量达到2.5万吨。

基地总产值达到0.75亿元,沿山冷凉灌区14个乡镇农民人均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收入达到300元。

五、对策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为食用菌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2、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帮扶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

3、强化市场监管,严把菌种质量,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食用菌菌种的管理,进行资质审查,清理整顿一批不合格的菌种生产单位和个人,保证优良菌种的选育、提纯、保藏,使菌种的生产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4、加强技术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研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合作,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

抽调专家和技术骨干,组建技术服务队,开展食用菌的生产技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5、强化技术培训,健全服务网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依托科技入户工程,分期分批对乡镇农技人员、农民技术员进行培训,建设一支多层次、结构合理的食用菌专业技术队伍。

同时,采用冬季培训,春季宣讲,上门服务,专题技术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区、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生产群众的系统培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扶持龙头企业,规范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

实行订单生产,引导企业与农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

根据产业发展,突破行政界限,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规范生产、信息技术服务、开拓市场、联结龙头企业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第2篇XX年以来,xx市掀起了种植食用菌的热潮。

XX年生产规模更由XX年的2500万棒猛增到4000万棒。

食用菌究竟为何物?

食用菌生产形势究竟怎么样?

效益如何?

有没有发展前景?

带着这些问题,我在实习期间,对遵化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食用菌的发展史以及在x市的发展情况菌类食用在我国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

自商周时期,菌菜就作为山珍,成为奴隶主的奢侈品。

直至晚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菌菜以其山珍的地位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征服了数代帝王。

但他们一直是食用野生菌。

自20世纪初法国在双孢菇纯菌种的分离培养方面首告成功,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末首先制成了香菇的纯菌种,人工种植的食用菌开始风靡世界餐桌,并形成产业。

荷兰、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食用菌生产趋于工业化和集约化。

目前,全世界的食用菌年产量约1600多万吨。

在我国,从白山黑水到青海湖畔,从天山南北到日月潭边,除海南未见报道外,食用菌在其余各地均有种植。

人工种植品种有320多个,形成大规模商业性种植的有香菇、双孢菇、平菇、木耳、灵芝、鸡腿菇等15个。

而其中的两大主要菌类则是东北黑木耳(辽宁最多)和华北(河北)、华中(河南)、华东(浙江)、华南(福建)的香菇。

目前,全国有食用菌主产基地县(市)近200个,大中型加工企业XX多家。

年产食用菌103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5%.其中,出口43.3万吨,其余均为内销。

在河北,食用菌产量前三名的为灵寿县、平泉县、遵化市。

其中,灵寿县主要生产金针菇,年产7.5万吨,产值近6亿元。

平泉县主要产品是滑子菇,年产4万吨,产值4.4亿元。

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唯一的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设在该县。

遵化市主要生产香菇,年产2.5万吨,产值约7500万元。

遵化市的食用菌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经历了两次高潮。

1994年,该市西留村乡筹建了第一家规模食用菌生产企业,当时的技术不完善,产量也不高,但市场价格较高,每市斤达到3-5元,效益较好,2分地挣3万,亩纯挣10万,食用菌种植开始向遵化市其他乡镇扩散,形成了种植食用菌的第一次高潮。

但是,由于当时的大部分群众对这一新鲜事物持观望态度,以及技术不成熟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大气候。

沉寂了几年后,从XX年开始,因平安城镇平一村种植食用菌获得较好收益,从而带动了平安城镇、东新庄镇农民种植食用菌,并迅速扩散到全市。

XX年,遵化市种植食用菌的乡镇达到18个,规模达2500万棒。

其中,平安城镇1200万棒、东新庄镇600万棒、刘备寨乡200万棒,其余为石门镇80万棒、苏家洼镇80万棒。

XX年,增速更为迅猛,全市新建大棚1220个,其中平安城镇、东新庄镇、刘备寨乡新建1167个。

仅平安城镇就增加834个,增加产能1300多万棒。

预计今年全市可突破4000万棒,产量4万吨,产值1.2亿元。

种植食用菌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

二、食用菌的主要功用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高蛋白质、低盐、低糖、低脂、低热,富含药用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特点,被称为"素中之荤".如蘑菇、猴头菇、银耳等,早就被称为"山珍之王"、"庖厨珍品".研究发现,食用菌子食体的蛋白质含量约为鲜重的3%-4%,干重的20%-40%,介于肉类和蔬菜之间,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所以,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理想的蛋白质和组合营养来源".据调查,大众餐馆的菜食原料中,有近25%的原料来自食用菌,并且呈上升趋势。

到XX年,北京食用菌餐馆已经达到200多家,有80%的大中型餐馆、宾馆有食用菌菜谱和配菜。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第3篇一、食用菌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已成为农业行业中仅次于粮油果菜的第五大农业产业,也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江西省食用菌生产原料资源丰富,赣菇是我国传统四大名菇(徽菇、浙菇、闽菇、赣菇)之一,栽培历史悠久。

一直以来,尽管食用菌产业是江西省园艺特色的主导产业,但近十年来我省食用菌产量及产值从未跻身于全国前十位名列,而且现有的大部分食用菌干制品及少量鲜品均需从外省调入,如香菇、白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市场还存有很大的消费空间。

九江市食用菌发展起步较早,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适宜食用菌栽培,食用菌种植分布广,几乎每个县(市)都有种植,以灵芝,香菇、木耳、平菇等为主,分布有秀珍菇、羊肚菌、竹荪、茶树菇等种植。

随着经济发展,食用菌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创建了如"仙客来"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品牌。

据统计,20xx年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090亩,总产量6910万吨,产值为3312万元。

我省抚州市广昌县,具有全国茶树菇最大的生产基地之称,拥有规模茶树菇生产企业3家、科研机构2家、茶树菇生产专业合作社12家。

20xx年,仅广昌全县茶树菇种植规模2.3亿棒,产量7130t,产值4.56亿元,相比之下,我我市食用菌产业与省内其他县市还存在很大距离,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产业多以自由分散、作坊式生产为主,目前尚未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二、制约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因素1.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食用菌生产仍以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为主。

由于技术、环境、品种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这种家庭分散型生产经营食用菌的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菌种市场混乱,品种多、杂,产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品牌,缺乏竞争力,难成气候。

工厂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食用菌生产总体还处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过渡阶段,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无论是生产时间还是产品供应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周年需求。

难以做到周年供应,市场占有份额就小。

而由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也带来了技术改进困难、先进技术难以实施等问题。

2.科技水平低下,科研人才不足。

政府对科研机构资金投入不足,科研机构日渐萎缩,我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食用菌科研机构,有的企业自身具一定研发能力,但缺乏资金支持,市内高校如九江学院有研究团队,但转化实际生产的却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由于科研资金投入不足,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急需的一些科研攻关项目上,还存在规模小,重复研究,科研和生产不能很好结合等不足,如在食用菌病害防治、保鲜、加工等方面。

尽管食用菌企业和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自身也意识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这对创新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脑子灵活度高,思维模式也要具有新颖化,还要对食用菌的品类和种植技术有一定了解。

可见具备先进科研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不足,已严重阻碍了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3.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缺乏科技引领。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规模逐渐增大,其种植效益引起了其他各领域的关注,尤其被菌种供应商夸大了种收益,有意忽视了种植关键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导致市场盲目跟风现象较多。

如德安磨溪乡一种植户,其本人从事基建行业,听说食用菌赚钱,就着向食用菌领域转型,经过两年种植,结果以失败告终。

种植技术和品种完全依赖于外省菌种供应商及其远程指导,未与当地食用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联系,也暴露了我市食用菌专业机构的缺位问题,其可能导致的结果,因气候差异外省适宜品种未必符合当地季节安排,缺乏引种试验依据,盲目规模生产,其结果可想而知。

产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

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种和研发团队,如浙江庆元县自主选育的庆科20、庆元9015、241-4等多个香菇优良品种深受各地菇农的喜爱,被广泛引进推广。

福建古田县已开发生产食用菌品种36个,其中银耳、茶树菇、香菇等20多个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形成了不同菌类生产区的产业布局。

而我市在此方面没有像样的品种,多是采用拿来主义策略,品种选育方面几乎是空白。

三、加快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对于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强做大区域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

只有领导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到位,食用菌生产才能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推进农业经济增长,食用菌是大农业中的一个专业,但在九大产业中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只能归属于蔬菜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一项涉及到多个行业的产业,任何产业的起步阶段没有政府的组织领导到位和政策配套落实,很难形成大气候。

只有产业形成规模,市场发育成熟,生产才会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

如邻省福建的古田和我省广昌等县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2.加快食用菌良种筛选,确保菌种质量。

重视和加大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鼓励科研院所对菌种改良的领域的研究。

在现有栽培优良品种基础上,应重点加强珍、稀、新菇种的开发和贮藏加工研究,加大对当地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利用。

利用当地平台优势,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九江分院、九江学院、江西仙客来生物有限公司等单位为依托,充分发挥省农科院九江分院优势以及其与省农科院微生物所、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南昌站建立的紧密纽带关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的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做好香菇、黑木耳、灵芝等主栽食用菌菌种的选育、提纯、复壮工作;做好珍稀食用菌品种的选育、驯化、开发以及野生菌类的驯化工作,不断推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优势品种或菌株,为全市食用菌产业高效发展提供良种保障。

建议由市农业农村局重点监管并授牌,在我市建设专业化菌种站,为食用菌企业和菇农提供质量可靠的菌种保障。

重点支持1-2个具条件的食用菌品种选育基地建设,选育适宜全市栽培的优良品种。

3.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提高创新服务能力。

(1)依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南昌试验站、江西省食用菌产业体系、江西省食用菌协同创新团队,江西省农科院九江分院等平台培养一批既能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又能服务生产主战场的复合型人才。

(2)健全服务体系。

把食用菌产业纳入全市农业产业化科技产业链重点扶持,建设市、县、乡三级食用菌专家队伍,建立和完善食用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3)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壮大专业科研机构,通过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创新工作,助力转变产业结构。

(4)龙头企业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要"走出去,引进来",吸纳国内外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加以改良,促进全市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5)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食用菌体系培训、精准扶贫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

(6)鼓励企业从事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冷冻贮藏业务,充分挖掘适合当地资源、品质优势,积极开发具有保健功能和药用效果的深加工产品。

4.集中制(菌)包技术,将生产风险降到最低。

依托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一条专业化菌包生产线,采取"工厂化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模式组织生产,由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和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带动农户种植。

这种半工厂化模式可以实现合作社(企业)与农户的优势互补,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降低了菌包生产环节中污染,菌种层次不齐,出菇管理水平不一等风险,同时利于解决劳务用工成本高的问题。

5.实施生态农业,循环利用资源。

我省是水稻的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3337.95千公顷,秸秆量2064.12万吨以上,每年水稻收获季节过后,大量的水稻秸秆直接在地里焚烧或丢弃在稻田里,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全国范围内现已经全面禁止秸秆的燃烧,如何有效处理秸秆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随着菌林矛盾加剧,通过结构调整,寻找代料多元化开发,实现食用菌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和谐的发展势必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茶叶和桑蚕资源,经修剪后的茶枝和桑枝、玉米芯、稻草和谷壳等农副产品或废弃物资源替代木屑种植食用菌,创建多级利用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基地项目,实现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食用菌资源综合利用。

如九江农科院与省农科院联合引进筛选的大球盖菇新品种,抗杂能力强,能有效降解水稻等秸秆,在产菇的同时,实现稻草无害化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其次,可以将废弃的秀珍菇菌包栽培平菇或草菇等,从而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此外,可以利用食用菌废棒生产有机肥料或作为燃料,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生产,出菇后的菌棒废料也将越来越多,其处理方式将决定了其利用价值和给环境带了的不同影响。

应鼓励发展有机肥料企业如以食用菌栽培的废棒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达到废菌棒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循环利用,扩大了有机肥生产原料来源。

6.加大对食用菌科研的投入,提高品种保护意识。

江西省食用菌育种规模还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仅有少量的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在从事食用菌育种工作。

育种手段仍主要采用野生驯化、人工选择等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方法,如省农科院育成的赣茶AS-1和航金菇2号等优良品种的选育;据调查,我市乃至全省能够提供优质菌种的食用菌菌种厂凤毛麟角,菇农或者企业在从事食用菌栽培时所用品种基本上都是"拿来主义"模式,随意更改菌种命名方式和扩繁而谋取利益,市场品种杂乱。

同时也是对他人知识产权不尊重,严重影响着育种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收入,致使科技人员育种工作的积极性下降。

此外,由于品种选育工作周期长,消耗的时间成本高,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支撑,但投入和产出却不成正比,短时间难有回报,这也是很多企业不愿意花太多成本和精力用于优良品种的选育的原因,严重制约着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政府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增加食用菌育种方面的科研立项,设立专项基金和支撑计划,重点支持我市食用菌研究机构,如九江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科院分院等)、九江学院,或有实力的食用菌企业,加大对食用菌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支持种质资源开发与创新利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食用菌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等研发工作。

政策引导和鼓励有基础的食用菌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菌种领域问题的研究。

同时要加强对食用菌菌种登记、菌种选育技术和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保护防止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7.发挥产业优势,助力"精准扶贫"。

因食用菌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可操作性强等优势,在我国北部如黑龙江、河北、河南等食用菌大省,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实施"精准扶贫"的好项目。

贫困户大多没劳力,缺资金,少技术。

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优势在我市逐渐显现出来了,如市纪委帮扶点彭泽县浩山乡海形村发展黑木耳产业,由帮扶单位与食用菌合作社和贫困户达成协议,由单位扶持为贫困户,从合作社以成本价购买食用菌菌包,由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技术,实施"精准扶贫"。

该村10万菌棒年产干木耳6吨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再如位于林泉乡大溪畈村六组的江西邱菇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返乡创业党员投资成立,是一家集食用菌研究、生产、销售、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食用菌公司。

目前共投资4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主要种植香菇、木耳,年产食用菌总量150吨,年收入约200万元,净收益超50万元。

带动贫困户98户,解决周围劳务就业岗位20多个。

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党支部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主题,设置党员责任区,吸纳贫困户各司其职,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脱贫+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

8.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地域品牌。

出台有关的扶持政策,给予龙头企业更大地倾斜,通过帮助企业做好对外宣传招商和引资工作。

帮助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

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对食用菌深加工研究或新技术的引进,不断完善产业链。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各类人才等措施壮大我市龙头企业,搭建食用菌生产资料、设备、产品交易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此外,品牌建设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我市的"仙客来"品牌已被业内充分认识,但更多品牌仍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品牌经营可以让食用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