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班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620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8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2班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五2班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五2班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五2班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五2班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2班语文教案.docx

《五2班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2班语文教案.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2班语文教案.docx

五2班语文教案

第一组

NO.01-02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教学难点:

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方法:

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放课件,听歌曲)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板书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

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

(出示课件)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

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

(教师板书:

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

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

作者感叹: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

(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

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

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

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

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

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

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

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

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

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

)“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NO.03

2丝绸之路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方法:

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

学生充分交流。

4、引读:

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

──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

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

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反思:

 

NO、04-05

3白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学生字词,理解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具方法: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教学过程: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3.检查预习情况。

4.检查课文的朗读。

5.检查课后第四题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6.教师范读课文。

7.学生继续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8.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9.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2题。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爸爸要表白的心愿。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出学习目标:

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学习新课。

理解爸爸的话。

3、激情导入:

现在,我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

(看录像)  

4、在课文中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用直线划出来。

  出示问题,理解爸爸的话。

5、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过理解词语,体会白杨的特点。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7、学生概括爸爸说的这段话的意思。

8、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三)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1、.边听课文朗读边看录像,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质疑。

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

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板书:

          内容  ―――――――――――  中心思想

          枝干挺直             服从需要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 ――建设者 扎根边疆

          坚强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NO、06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三个方面)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

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

  

  

4、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5、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交流。

6、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NO、07-09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

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点:

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教学方法:

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五、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过程: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 学生讨论。

⑵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 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 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 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

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

活动的方案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

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NO、10

回顾·拓展一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方法:

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1)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2)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二、日积月累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

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

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组

NO、11-13

古诗词三首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教学方法:

 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

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

“居”什么意思?

(居住)“村居”呢?

(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

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

读读、看看、想想。

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

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知道。

你感到了什么?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

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