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556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山东某模具加工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烟台××模具有限公司模具生产项目

二、项目申报单位

单位名称:

烟台××模具有限公司

三、报告编制的依据

·国家及有关部委现行政策、法规及有关设计规范;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年修订)》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国家发改委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规定要求;

·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部门的发展规划;

·国家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法制、法规;

·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合同书。

四、项目概况

1、项目地址

建设地点位于烟台市莱山区。

2、主要建设内容

山东××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模具生产项目占地364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570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为41898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为324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为19320平方米(厂房为一层,层高大于8米,计容面积按照38640平方米计算),门卫面积为12平方米。

容积率为1.15,建筑密度为56.04%,绿化率为11.3%。

3、产品方案

公司将汇集十几名汽车模具资深设计工程师,利用先进软件进行全3D设计,设计出理念先进结构科学合理的模具,然后利用精密的进口数控设备,一流的检测设备,在恒温条件下,加工出最高精度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密模具部品,采用国际上顶尖的零验配技术,装配出品质一流的模具。

然后利用进口的注塑设备、机械手完成塑料制品的生产。

或者利用自己技术团队设计的组装生产线为客户提供合格的组装总成制品。

年可实现收入20000万元。

4、行业分类及代码

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项目属于“C制造业”门类中的“34通用设备制造业”大类中的“C-3484机械零部件加工”及“35专用设备制造业”大类中“C-3525模具制造”。

5、项目背景

国内外模具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措施促进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塑料产品消费需求和产量将持续增长。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塑料机械设备销售前景看好;土耳其、捷克、伊朗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得益于经济稳步发展、工业化持续推进,对塑料机械设备的需求也将增长。

全球建筑市场的持续发展,拉动了对塑料管材的需求,进而推动全球注塑产品需求量的增长。

目前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模具产品消费国,各大跨国公司纷纷看好这片巨大的消费市场。

再加上中国的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更成为各大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动力。

国内外模具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德国则认为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日本模具产业年产值达到13000亿日元,远远超过日本机床总产值的9000亿日元。

如今,世界模具工业的发展甚至己超过了新兴的电子工业。

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

而其中的塑料模具工业是随塑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工业。

自塑料问世后的几十年以来,由于其原料丰富、制作方便和成本低廉,塑料工业发展很快,它在某些方面已经取代了多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水泥、橡胶、皮革、陶瓷、木材和玻璃等,成为各个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材料。

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塑料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占多数。

所以,从减少进口、提高国产化率角度出发,这类高档模具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将逐步增大。

目前,我国模具业规模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偏低。

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急需的精密、复杂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轿车覆盖件等模具,仍然大量依靠进口,模具产品的进出口逆差超过10亿多美元。

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建成后,主要从事塑料精密部件的注塑加工及其相关业务、模具及与成形加工有关的设备、机器设计与制作。

项目将汇集十几名汽车模具资深设计工程师,利用先进软件进行全3D设计,设计出理念先进结构科学合理的模具,然后利用精密的进口数控设备,一流的检测设备,使用日本进口的注塑成型机,在恒温条件下,加工出最高精度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密模具部品,采用国际上顶尖的零验配技术,装配出品质一流的模具。

然后利用进口的注塑设备、机械手完成塑料制品的生产。

或者利用自己技术团队设计的组装生产线为客户提供合格的组装总成制品。

有多年经验的项目工程师会使公司在项目竞标过程中拿到更多的订单。

塑料模具就是利用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注塑产品的工艺基础装备。

用塑料模具生产的主要优点是制造简便、材料利用高、生产率高、产品的尺寸规格一致,特别是对大批量生产的机电产品,更能获得价廉物美的经济效果。

塑料模具的现代设计与制造和现代塑料工业的发展有极密切的关系。

而由于注塑产品相对于金属、石材、木材来说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等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注塑产品的生产在世界各地高速度发展,塑料模具工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的彩电的年产量己超过3200万台,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年产量均超过了100万台。

家用电器行业的飞速发展使之对模具的需求量极大。

到2010年,在建筑与建材行业方面,塑料门窗的普及率为30%,塑料管的普及率将达到50%,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对模具的需求量。

其它发展较快的行业,如电子、通讯和建筑材料等行业对模具的需求,都将对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地域特点明显,主要表现为:

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

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地区是珠江三角和长江三角地区,约占全国模具产值的2/3以上。

塑料模具与模具整个行业的地域分布相似,浙江、江苏、广东塑料模具位于全国前列,其产值在全国模具总产值中的比例达到70%,具有很强的区域优势。

烟台地处东部沿海,然而汽车模具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相邻的大连、青岛,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

6、工艺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

⑴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①追求新知识、新技术的综合灵活运用。

②追求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

③追求资源的综合而充分的利用环境效益。

④劳动生产效率高,在维修过程中耗能少。

⑤符合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要求。

⑥为保证形成生产能力及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本项目投资重点为:

厂房建设以及项目所需设备及动力配套设施,考虑相应的环保、职业安全投资和保证维修质量等其他费用。

⑵实施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划为依据,结合项目性能和特点,按照循环经济和节约资源的要求,兼顾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确保建设项目实现。

主要遵守以下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投资,加快项目速度。

·坚持“少投多产”和“一机多用”的原则,选用精度和质量都能满足本项目产品方案要求的设备。

有重点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以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安全生产、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效率;在提高零件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前提下,新增关键设备以高起点、先进、高效、适用为主,有重点的区分并立足于国内、外一流工艺装备配套,以满足生产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使产品的加工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注意环境保护,坚持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选用低噪声、节能型设备,坚持按“三同时”原则进行。

⑶主要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简述:

首先根据设计产品进行拔模分析与分型面设计,采用模具设计专家系统建立工程、加载产品、创建调用模架,然后设计导向系统、浇注系统、顶出机构、流道与冷却等辅助部分,进行数据编程,进行分模模拟,进行数控加工,进行表面热处理,进行表面精处理,输出Bom表等。

⑷设备清单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台)

单价(万元/台)

金额(万元)

车床

10

12

120

冲床

JB21—100

6

27

162

平面磨床

6

30

180

铣床

6

6

36

线切割

BX7750

4

11

44

合模机

SX2610-300

4

186

744

深孔钻

DHD1811-15M

4

160

640

等离子表面处理

PFW10

4

65

260

三坐标测量机

HERA12.9.7

2

160

320

精雕

4

40

160

数控加工中心

五轴

4

800

3200

表面扫描仪

4

46

184

行车

8

25

200

叉车

8

9

72

UNIX工作站

6

16

96

造型设计软件

Alias

6

36

216

三维流动软件

CFD

6

21

126

CAD

Catia

6

7

42

CAD

UG

6

23

138

ERP软件

6

10

60

其他

 

 

200

合计

 

7200

7、建筑工程方案

⑴设计依据

①《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37-87

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③《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④《建筑设计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⑤《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⑥《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200:

2006

⑦《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⑧《建筑给水设计规范》GBJ15-88

⑵项目用地基本情况及功能分区

山东××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模具生产项目占地364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570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为41898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为324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为19320平方米(厂房为一层,层高大于8米,计容面积按照38640平方米计算),门卫面积为12平方米。

容积率为1.15,建筑密度为56.04%,绿化率为11.3%。

⑶厂区给水

厂区给水主要为生活供水和消防供水。

①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由供水泵通过供水管网提供。

供水泵设于泵房内,由变频器控制流量和压力来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量和用水压力的要求。

供水泵型号为SLW80-250(Ⅰ),设两台,互为备用。

供水管网采用枝状。

水管道材料,DN<75者为镀锌钢管,DN≥75者为给水铸铁管,厂区内均采用埋地敷设,埋设深度为覆土厚度不小于0.70米,管道作防腐处理。

②消防用水

消防系统采用独立的供水管网,厂区室外消防管网采用环状,由消防泵从水池取水,满足消防用水量和水压要求。

系统的水压稳定采用稳压装置(稳压泵+气压水罐)。

⑵排水

项目产生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

⑷供电工程

①供电负荷

年耗电量约为85.31万kWh。

项目用电从供电可靠性考虑不能出现停电。

因为如果在生产过程出现停电将会造成设备损坏,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公用工程的供电应按二级负荷考虑。

②供电方案选择

当地供电部门可为本项目提供充足的电力,电源电压等级为10kV。

项目用电负荷等级按照二级考虑,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较高,故拟采用高压侧双回路供电,两个电源互为备用,并装备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该装置安装在母线分断断路器上,正常时两段母线由两个工作电源供电,当其中一个电源发生故障被切除后,母线上分段断路器自动合闸,由另一个工作电源供给变配电所的负荷,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供电,当其中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或检修变压器时,另一路电源可以为本项目的大部分重要设备提供电力,而且配电更加方便灵活可靠。

项目变电所内设630kVA电力变压器2台,电力变压器采用抬高地坪的方式安装,全厂的低压设备的配电电压为~380/220V,其中动力配电设备配电电压为~380V,照明设备配电电压为~220V,检修电源采用~12V。

全厂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供电,各车间根据负荷情况设置相应的动力配电箱,以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为各用电设备供电。

变电所引至各车间的电力线路采用VV22-1kV铠装铜芯电力电缆埋地直埋敷设,埋地深度不小于0.7米,穿越道路时加钢管保护。

各车间内的电力线路采用VV-1kV铜芯电力电缆沿电缆桥架架空敷设,少数地方需穿钢管沿墙、屋面等敷设,照明线路一般采用BV-0.45/0.75kV铜芯塑料线穿钢管暗敷设。

车间内动力配电箱选用GHL型配电箱,照明配电箱选用PXT(R)型铁制配电箱。

⑸防雷、防静电与接地

厂区内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建筑物为三类防雷建筑物,可在其易受雷击处装设避雷带并做好防雷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及穿线钢管等均应可靠接地。

电气设备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因为防雷与电气设备共用统一的接地极,所以要求厂区的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建筑物的每一电源进线都应做等电位联接,各个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互相连通,每一电源进线近旁的金属管道,建筑物的金属结构以及电源箱的PE(PEN)母排等均应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通。

⑹采暖通风工程

①室外气象参数

冬季空调计算温度-9℃

冬季通风计算温度-1℃

夏季空调计算温度29℃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27℃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湿度26℃

年平均气温    12.3℃。

极端最高温度    40.1℃

极端最低温度    -21.5℃

年均最高气温    32℃

年均最低气温    -8℃

②采暖要求及负荷

采暖采用热水采暖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双管式热水采暖系统,由厂区热网上接入,由汽-水换热机组转换为热水后供暖。

暖气片选用TFD2-6-5型稀土铸铁散热器。

⑺地震设防

本项目所在地为7度地震区,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防震设计规定,本项目建筑物按7度设防。

⑻消防

各主要建筑物均按二级耐火等级建造,在各建筑物内设置有室内消防栓,同时设有二个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

厂区若有火灾,可以较及时地扑灭。

另外本项目拟在各车间设置部分干粉灭火器,以备在火灾刚发生时使用,以避免用水灭火而导致损坏仪器设备。

8、项目定员

(1)组织结构

项目实行董事会管理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一名;下设市场部门、研发部门、检测部门、财务部门、行政部门等,机构设置合理。

(2)劳动定员

项目达产年需劳动定员200人,其中工人150人,管理人员20人,技术人员30人。

项目职工来源主要为外聘技术人员、大学生、技工学校及职业中专毕业生。

劳动定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满足企业生产管理与发展需要。

(3)工作制度

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后,工作制度为一班制,日工作8h,年工作250d,年工作时间2000h。

9、项目建设年限

本项目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完成项目的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及调试、装饰装修工程、人员培训、联合试运转和竣工验收。

10、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投资为1604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5158.1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887.84万元。

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

万元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筑工程费

设备购置费

安装工程费

其他费用

合计

1

工程费用

4514.00

7200.00

360.00

 

12074.00

1.1

厂房建设

4514.00

7200.00

360.00

 

12074.00

2

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

 

 

 

2643.19

2643.19

2.1

土地费用

 

 

 

1500.00

1500.00

2.2

建设单位管理费

 

 

 

229.41

229.41

2.3

勘察设计费

 

 

 

63.20

63.20

2.4

工程监理费

 

 

 

229.41

229.41

2.5

招投标费

 

 

 

132.81

132.81

2.6

前期手续费

 

 

 

241.48

241.48

2.7

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

 

 

 

8.00

8.00

2.8

联合试运转费

 

 

 

132.81

132.81

2.9

生产准备费

 

 

 

36.22

36.22

2.10

基础设施配套费

 

 

 

69.86

69.86

3

预备费

 

 

 

440.97

440.97

3.1

基本预备费

 

 

 

440.97

440.97

3.2

涨价预备费

 

 

 

0.00

0.00

4

合计

4514.00

7200.00

360.00

3084.16

15158.16

11、资金筹措

项目所需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

12、经济指标

本项目生产负荷为100%时年销售收入为21000万元,年利润总额4837.74万元,。

财务分析表明,全部投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3.11%,投资回收期为5.12年(含建设期),财务净现值(Ic=8%)为14186.33万元;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9.85%,投资回收期为4.38年(含建设期),财务净现值(Ic=8%)为21242.62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8.82%,资本金净利润率22.61%,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良好,盈亏平衡点32.08%比较安全,因此,项目从财务角度评价是可行的。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与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1、项目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规划提出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瓶颈。

引导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

支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系统解决“四基”工程化和产业化关键问题。

强化基础领域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工业设计中心建设。

设立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

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

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

鼓励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服务增值。

推进制造业集聚区改造提升,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中心。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完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性突破。

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

鼓励企业并购,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集中度高、分工细化、协作高效的产业组织形态。

支持专业化中小企业发展。

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

加强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

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

鼓励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服务增值。

推进制造业集聚区改造提升,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中心。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

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

2、项目符合《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健全“扶优、引导、倒逼”机制,加快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调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精工制造水平和较高市场美誉度的山东品牌,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扶优力度,以优化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主攻方向,加快化工、机械、钢铁、建材、家电、造纸、纺织等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脱胎换骨。

充分发挥技术积累广、产业集群多、深耕潜力大的综合优势,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和增材制造(3D打印)方向发展,提高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

到2020年,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30%以上。

发展壮大高端产业。

加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引导力度,以攻克关键技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现代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形成“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的骨干支撑。

鼓励各区域发挥特色优势,加强技术攻关协同和产业配套协作,增强高端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充分利用和逐步扩大省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企业发展。

推动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加快园区升级,推动要素整合,建设一批产业层次高、协同效应好、公共服务优、特色优势强的产业集聚区。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支持现有国家级园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优化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系统。

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发展一批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小巨人”企业。

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产业集群。

3、项目符合《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把制造业放在产业立市的首要位置,以信息化为引领、以“互联网+”为路径,构建传统产业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