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高频考点汇总超强.docx
《高考历史考前高频考点汇总超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高频考点汇总超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前高频考点汇总超强
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高频考点汇总
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2句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3.“皇帝”名号的确立,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4.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5.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6.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其特点: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7.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
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9.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置内阁,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中央机构,不能正式统领六部百司,明后期内阁权利有所上升有票拟权。
10.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权逐渐被削弱直至被废除,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11.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
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12.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古代中国经济8句
13.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4.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15.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16.明代以前,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17.两宋时期“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城市中出现娱乐场所-瓦肆;边境榷场贸易发达。
18.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19.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0.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态。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14句
2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2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23.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4.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5.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26.西汉董仲舒提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
但其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27.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8,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29.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0.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推动了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1.中国古代科技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主要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32.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的物质基础。
33.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
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34.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二、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14句
35.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封建落后,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6.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根本性变化,也引起了爱国人士思想观念的转化。
37.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38.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9.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40.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
4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2.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3.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促使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4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45.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全民族抗战既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抗战的重要特点。
46.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7.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48.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近代中国经济文明8句
49.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生产关系。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
50.洋务运动中,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创办了大量的洋务企业,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5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资本少,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52.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5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54.1927—1936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55.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再加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56.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因素;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近代中国思想文明10句
57.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58.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59.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60.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
61.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
62.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6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64.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的确立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结合,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65.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66.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三、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现代中国政治、外交9句
6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69.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他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后成立。
70.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71.“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72.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7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74.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5.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现代中国经济10句
76.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7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最终确立。
78.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平均分配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模式,体现了苏联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79.“大跃进”运动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各部门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
80.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
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1.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起,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8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8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特点。
1978—1983年底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改革重心转入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84.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1992年以后,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
85.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理论成果5句
86.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87.毛泽东的文章1925《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运动。
88.毛泽东的1928《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30《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89.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1940《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领导阶级、目标、前途等问题,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9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科教6句
9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9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发生重大变化。
93.近代交通与通信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94.“两弹一星”指原子弹1964、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70。
它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95.“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96.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四、古代、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7句
97.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
其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政权组织。
98.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99.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其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100.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了罗马的政治和经济统治。
101.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02.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103.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西方政治7句
104.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105.1689年的《权利法案》,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06.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不仅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它作为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107.“分权与制衡”: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
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自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
108.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109.在近代德意志,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110.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程度、该国阶级力量对比以及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国际环境等。
★社会主义运动5句
111.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12.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13.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城市武装起义,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14.巴黎公社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政权。
115.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当时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
★近代世界经济9句
116.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
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
117.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掠夺的结果:
财富并没有在这两个国家形成资本,而是流入荷兰等西欧国家成为黄金漏斗,引起了西欧历史上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同时激发它们纷纷加入海上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行列。
118.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同时也将深重的灾难带给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
119.从英国发起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20.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12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122.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聚敛了大量财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23.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
15~18世纪,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
17~18世纪,英国先后战胜荷兰和法国,取得了世界殖民大国的地位,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124.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9句
125.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126.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127.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128.宗教改革是在16~17世纪的欧洲,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盖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29.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主张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130.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131.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132.启蒙思想家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33.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五、现代世界政治、经济及近现代科技文化
★俄国十月革命4句
134.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135.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中小城市和农村的道路,这体现了俄国革命的特殊性。
136.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革命,揭开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
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为俄国迅速摆脱封建落后,建成一个强大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了条件。
137.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5句
13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其在实践过程中问题突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39.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满足了广大农民、工人的经济要求,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稳定了社会秩序,消除了政治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它探索出了一条在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创新。
14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违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