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347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4.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14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纲呈现]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纲解读]

1.识记太阳系的组成;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地外文明存在的条件和原因;结合图表资料分析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重点)

2.识记太阳活动的标志;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识记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

[思维导图]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1.读下图,回顾并完善相关知识。

(1)主要天体:

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上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3)结合上图,完善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结构

总星系

2.读“太阳系模式图”,完善相关知识。

(1)八颗行星分类

(2)运动特征

(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

形成原因

适宜的温度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

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液态水的存在

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致使地球温度不断升高,产生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海洋

考向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18·湖南名校联考)2014年3月26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

B.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

C.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

D.天体有很多类型,如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2.“冰冻星球”所在区域比较寒冷,这最可能是由于该区域(  )

A.距太阳比较遥远

B.天体的体积过小

C.天体绕太阳公转的速度过快

D.被冰雪覆盖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形态;根据材料可知,“冰冻星球”自身不能发光发热,应该为矮行星或小行星。

天体在宇宙中是不断运动的。

天体有多种类型,如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第2题,由材料“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可知,该天体离太阳较远,所在区域比较寒冷。

考向二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018·赣中南五校联考)据腾讯新闻2017年1月26日消息,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回答3~4题。

3.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

4.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知,当前火星干燥寒冷,主要是因为距离太阳较远,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所致。

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生命孕育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即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概念: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分为A紫外光、B可见光和C红外光三部分。

(2)能量分布: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补充点拨

 在我国,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辐射极值区的原因。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维持地表的温度。

(2)为生物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3)为人类提供太阳能。

4.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现象。

(4)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考向一 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2015·山东文综)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1~2题。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云量B.海拔

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

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53%B.62%

C.70%D.78%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天气、地势、纬度等因素。

但对7月的图们江来说,地形不变,昼夜长短也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7月,华北、东北进入了雨季,云量增多,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

第2题,从图中可知图们江3月份日照时数为230个小时。

3月份,接近春分,故每天的理论日照时数约为12小时,所以3月的日照百分率约为[230/(12×31)]×100%。

考向二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开发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4.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

第4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干扰过往飞机的驾驶员视线,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考向三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018·昆明模拟)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

读图回答5~6题。

5.图文材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D.耀斑和日珥

6.下列关于在太阳剧烈活动时期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行的是(  )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 ②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③关闭所有通信设施 ④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图中太阳表面异常增亮的部分为耀斑,太阳表面催生并向火星挺进的气体为太阳风。

第6题,太阳剧烈活动时,其拋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应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行;此外,为了减小影响,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和所有大型发电设施显然是不现实的。

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代码

名称

深度

波速

横波

纵波

C

莫霍界面

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3.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拓展延伸

 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分布规律是: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核的特点:

三大内部圈层是最厚;高温高压;铁、镍成份为主;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A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水圈: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

广泛分布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

考向一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

1.读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D.地幔

答案 D

解析 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

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考向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

2.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答案 A

解析 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首先在大气圈中迁移,然后进入水圈和生物圈,而后进入岩石圈。

课时作业

(2019·中山模拟)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

据此完成1~2题。

1.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的凌日是(  )

A.水星凌日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D.土星凌日

2.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结合“凌日”含义知,能够导致凌日现象的为地内行星,结合选项即可判断正确结论。

第2题,结合题干信息知,凌日现象发生于太阳系之中,据此判断该现象发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为太阳系。

(2018·广东省实验中学月考)我国在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预计在2022年左右完成空间站组装。

在此之前,“天宫一号”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B.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发射窗口期:

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段)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民安全

4.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B.空间站在地面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C.太阳活动会在空间站引发极光现象

D.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空联系(通信)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卫星发射中心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纬度、气候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条件等。

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纬度高,其优势主要在于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B正确。

第4题,太阳活动强烈时,其放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所以对空间站和地面都有影响,A、B错,D对。

极光现象是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与稀薄大气碰撞产生的,不会出现在空间站,C错。

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

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

“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如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6.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

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  )

A.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

B.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

C.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D.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恒星系统。

由题中“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可知,“Trappist-1”是类似于太阳的能发光的一颗恒星,由此可知“Trappist-1”系统是一个类似于太阳系的恒星系统。

第6题,若“Trappist-1”质量与太阳相似,那么“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而从材料可知“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那么“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应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D正确。

(2019·武邑中学月考)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空中布满火山灰。

据此完成7~8题。

7.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8.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及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A、B、D错。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对。

第8题,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对。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错。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

(2019·周口月考)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据此回答9~10题。

9.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优点为(  )

①清洁 ②可再生 ③能量巨大 ④分散但稳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的是(  )

A.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B.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C.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

D.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

答案 9.A 10.D

解析 第9题,太阳能的缺点:

分布分散,季节和日变化较大,不稳定。

第10题,水下渗、大气环流、外力作用的能量间接来自太阳能;生物量的多少与太阳辐射量直接相关。

11.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答案 D

解析 赛车用的石油和煤球炉中的煤是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不是来自太阳辐射。

(2018·江西九江模拟)下图为一段时间内太阳黑子数与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13.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答案 12.D 13.B

解析 第12题,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负相关。

在安徽省的中北部地区呈正相关。

图中西北部的数值较大,说明相关性较大。

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第13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江淮地区梅雨强度有的地方增大,有的地方减小。

此时耀斑活动也最强,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漠河地区不会出现极昼现象。

日前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二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2井”,2016年完成钻井深度5922.58米,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

完成14~15题。

14.此科研井的最深处在什么层(  )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15.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

答案 14.A 15.D

解析 第14题,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松科2井”钻井深度为5922.58米,所以位于地壳。

第15题,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圈层间是相互联系的。

(2019·北师大附中模拟)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磁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读图回答16~17题。

16.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MB.NC.PD.Q

17.与P、Q相比,地球上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16.B 17.B

18.(2019·安徽示范高中月考)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3)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答案 

(1)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