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9061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

《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docx

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

2009届文基、理基《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高3复习)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2、特点:

1.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包括经济、政治在内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

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这说明C

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④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

①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这说明C

A.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

5.近年来,美国对一些民族国家实施军事威胁、政治高压、经济制裁、文化渗透,以在全球谋求霸权主义,维护和实现美国的利益。

这说明:

A

①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相互交融

③文化手段可以解决其他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额猛增,并以1:

10的规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表明:

B

A.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我们应鼓励支持一切文化产业的发展D.网络游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7.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

A.文化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B.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是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D.是为了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2、相互交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据此回答8~9题。

8.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很难以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这是因为D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9.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下列体现这一特点的B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这说明:

D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1.2006年12月6日,广东省连州市借“第二届连州国际摄影节”和“第八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举办之际举办了“中国连州2006年招商引资推介会”,为65个重点项目举行了剪彩、奠基和签约仪式,总投资金额达39亿元。

上述材料体现了D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12.广东省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

把文化大省作为发展目标是因为B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④社会发展应是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舆论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使人们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日益增强。

这说明C

A.文化影响国家的发展道路B.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14.美国的决策者历来认为,美国的文化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美国的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美国就能在任何时候比任何国家都要强大,就能在国际社会居于领导地位。

“导弹+经济+文化=美国式的全球化”,这是美国图谋称霸世界的公式。

美国的这种做法说明:

A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能够影响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历史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世界范围内,文化疆域里有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

斗争的重要内容

④文化已成为直接的生产力,文化竞争力的强弱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对互联网的管理,坚持扫黄打非,营造健康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这是因为C

A.文化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D.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6.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C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17.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B

A.学习文化生活所自然形成的

B.通过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C.在实际中感悟出来的D.被迫、被动产生的

18.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B

A.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的重要标志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的D.文化程度高低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9.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没,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这是因为:

D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②先进文化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④文化塑造人生⑤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20.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

在中国,文化程度高的群体比文化低的群体对AA制更易于接受,但是总体上对于AA制的认同度并不高。

材料表明B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互联网用lO年的时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网络电影的出现,越来越多背负工作重压的上班族开始把每天上网看电影作为日常的生活习惯。

这说明:

D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D.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22.文化从产生之日起,就对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D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③人们无时无刻不受文化的影响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特点:

23.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④

★2、深远持久的特点:

2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

D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25.许多已在国外定居几十年的华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吃饭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

这说明C

A.中华文化具有保守、独立和封闭的特点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心理是绝对稳定的

★三、文化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26.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文化的作用主要包括:

B

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7.《小喇叭》节目是新中国第一个学龄前儿童广播节目,是展示中国少儿优秀原创作品的重要窗口,是广大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乐园,教育和影响了共和国几代人的成长,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节目和全社会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说明D

①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日益丰富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③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④先进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

★1、优秀文化起到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28.优秀文化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这主要表明:

A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优秀文化起到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

29.党的十六报告报告指出: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之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

A.先进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前进B.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C.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文化是人们的精神状态

★3、优秀文化起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30.据新华社报道,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整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这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能够:

D

①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提高文化竞争力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3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A

A.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B.民族节日和民族服装

C.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D.文学有和艺术

32.文化遗产是B

A.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人类共同的物质财富D.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3.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国务院日前发出通知表示,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文化遗产日”的确立的直接意义是,它有利于C

A.文化在交流中传播B.全面推进文化创新

C.保护文化遗产,把历史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D.给文化产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34.我国有四大传统民族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

我们庆祝民族节日,是C

A.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隋感的集中表达D.中华民族的标志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5.各国的文化大都带有民族特征,特别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更具有民族特色。

这说明:

D

A.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B.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6.文化部长孙家正强调,“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要抓住五个关键点,其中要大力塑造优秀民族文化品牌。

是因为A

A.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

作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C.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D.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7.中国的诗词、欧洲文艺复兴时的十四行诗,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尽管人们可以将其翻译成别的语言文字,但是,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韵味方面都存在着天壤之别。

由此可见A

A.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要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文化交流

C.要融合世界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发展D.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38.当今的青少年中盛行流行文化、外来文化。

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

如此发展下去,带来后果是C

A.能够使我国传统文化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B.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9.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B

A.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

B.要尊重认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D.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40.2007年3月27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发布会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奥运奖牌“金镶玉”正式对外公布。

奖牌设计突破了百年奥运会史上以金属制作奖牌的传统,使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和谐地凝聚在方寸之间。

这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这体现了B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4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摆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从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出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D

①可以反映不同民族文化之精粹

②不同民族文化有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③民族文化是该民族自下而上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各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物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2.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进发。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A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43.下列不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有:

C

A.人口迁徙B.教育C.大众传媒D.聚会

44.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C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

④人口迁徙⑤红色旅游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4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方式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这主要说明D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的特点

46.下列对网络媒体的认识正确的是D

①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②网络媒体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③网络媒体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网络媒体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47.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

B

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48.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文化的是A

①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②北京四合院、客家围楼(屋)

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④《诗经》《论语》⑤妈祖庙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9.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

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

这是因为:

D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50.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

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

这说明C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51.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都会有清明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等习俗,这说明D

A.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B.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52.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C

A.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C.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53.传统文化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这主要表明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必须A

A.既要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要使具体内容与时俱进B.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C.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D.始终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5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

D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传统文化是保守的象征,要全部抛弃④传统文化是优秀的文化结晶,要全部保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

55.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哈韩族”。

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的张扬,正是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

这启迪我们B

①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继承、发展

③文化产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

④文化产品应汲取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56.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C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57.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C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

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其生产与当初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着很大关系。

据此回答58~59题。

58.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相关,这是因为:

C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9.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儒家思想:

D

①它对今天中国人的观念、方式有着深刻地影响②其消极作用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

③继续保持和发扬其积极向上的内容④消极因素太多,应予以摒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60.现在我国能够将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化形态,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公众能享受文化遗产。

这说明B

A.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C.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61.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思想观念就是“服务等于伺候”,没有服务观念。

这说明:

D

A.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包袱,是一种惰性力量B.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

C.传统文化一直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D.要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C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④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正确对待当前国内外的孔子热、儒学热,就必须做到既不能全盘肯定,搞尊孔读经,搞复古主义,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据此回答63~64题。

63.上述观点说明了B

A.文化在交流中传播B.对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对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64.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观点D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坚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坚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D.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