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856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docx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把教师的要求转变成学生的需要是改变教学的最高境界。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

”“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几句话阐明了教育的责任和功能,生动地诠释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全人教育。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分学段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

可见,叶老的教育思想与新课改的基本宗旨是一致的。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淡化,厌学情绪不断上升,学习习惯很差。

从随堂观察的结果看,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从二年级开始越来越差。

多数学生觉得学习是 老师和家长规定的任务,不是自己的需要。

因此,课间很活跃,上课懒洋洋。

主要表现为:

不认真倾听,不举手发言,更不愿意思考问题。

读书,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合作学习,嘻嘻哈哈,随便发个言后就不听别人的发言;老师提问,面无表情、沉默,气氛非常沉闷;做作业,不动脑筋,完成任务了事。

家长反映:

做家庭作业要天天督促,边做边玩边看电视,草草画完,不管对错。

学习习惯上:

坐姿不端正,做作业头趴得很低;作业本斜放,字迹不端正,随意涂改,不整洁;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完成作业只求抄到答案,不细心审题和查工具书;学习时间安排上随心所欲,没有规律;没有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总是被动地等待老师提问等等。

虽然,我校在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未能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

  

如何使小学生在小学学段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想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紧密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把实施新课改、落实新课标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有意义了。

  

鉴此,我们按照镇教委的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将于2013年3月组建《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的课题组,开始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界定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济、最活跃的因素。

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可分为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的兴趣)。

本课题的研究包含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的研究。

  

学习习惯是长期训练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学习方面的定型性行为。

本课题研究中所指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指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善于倾听、勤于思考、勇于发言、认真书写的习惯和在学习期间养成的合理的作息习惯。

  

三、理论依据  

任何一项研究要出成果,都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遵循了如下理论依据。

  

1、心理学“兴趣的形成”理论  

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兴趣既然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当然也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改变。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依据“人的兴趣,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但也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改变”的理论,根据小学生学习的需要,帮助他们在学习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

  

2、心理学“儿童个性心理理论”  

“小学儿童的性格正处在初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性格特征既具有稳定的一面,又具有可变的一面。

因而性格特征的可塑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重要特点。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它使人对刺激的行为应答发生得更容易,它的受阻会引起消极体验,因而也成为一种需要或行为的内部动力。

习惯是通过不断的重复或有意的练习形成的。

”本课题的研究,遵循了小学生“可塑性”的特点,旨在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重复练习,让学生的学习习惯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研究拟达到如下目标:

  

1、探索出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培养小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兴趣,乐学、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率。

  

2、促进教师关注新课改,投身新课改,在实施新课程中,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提高落实“三维目标”的能力。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我们确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探究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原则。

  

2、寻求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历时三年半,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重点是统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原则。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5年7月)重点是探求本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完成各项研究设计。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重点是进行各项研究设计的实施、修改和完善,总结阶段成果。

第四阶段(2016年1月-2016年7月)推广、检测、总结和结题论证。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听课、评课、案例分析、调查问卷、小型座谈、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同课堂教学、学习活动与相关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用“Z”检测法检测研究效果。

进行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确定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原则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涉及学生广、年级跨度大,学科内容多。

培养该从哪里入手,怎样进行,注意些什么,要有一个全盘的考虑。

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宏观的指导原则来统领培养研究的全过程,纲举才能目张,否则,就会出现盲目、零碎、散杂和乱套的现象。

研究一开始,我们就着手确定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原则,其过程如下:

  

1、课题组向全校教师抛出思考题。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要突出什么,注意什么,怎么进行,除课堂外还有哪些途径?

发动教师学习课改理论,认真思考作答。

  

2、教师学习、思考。

根据课题组的安排,老师们围绕思考题自己查资料,学习新课改理论和教育理论,通过认真地思索和与同伴交流写出一条条心得,时间为两周。

  

3、学科组交流汇总。

在老师们自主探究形成心得的基础上,学科组召集全组老师汇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反复讨论,去粗取精,求同汇总,形成学科组的集体意见,时间为一周。

  

4、课题组综合整理。

在各学科汇总完成的前提下,课题组召集各学科组长和主研人员共同研讨,把各学科组的意见综合整理成试用稿下发全体老师试行,时间为一周。

  

就这样,通过全体教师一个月的共同努力,确定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原则(见研究结果)。

  

(二)寻求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在指导原则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培养?

我们系统思考了这样的问题: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要通过哪些渠道,采用什么方法。

思考、研讨的结果是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家校协作为渠道,其中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顾名思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就要依托课堂教学来进行。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学生作业、作业讲评几个主要环节。

在这几个主要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那就是对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讲评方式的设计进行改革创新,使每一个创新设计的呈现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那么,在不同的年级段,在一个个具体的设计、呈现中要达到什么目标,又怎么确定呢?

那首先又要有一个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目标体系,再依据目标体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改革创新。

  

1、制定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体系  

在制定目标体系的过程中,课题组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索。

  

(1)学习《课程标准》,理清《课标》的要求与脉络  

《课程标准》是教师运用教材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探究的凭借。

研究之初,我们首先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

组织形式上建立了以学科组长为主研人员,其他教师全员参与的研究格局。

研究内容一是认真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明确“教”与“学”两种方式转变的内涵;二是把握《课程标准》对各年级段教学的要求,并理清《课标》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要求与脉络;三是钻研每册教材,依据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找出对学生知能培养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的对应内容与要求。

研究要求每个教师通过学习研讨,对所教年级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和课标规定的知能教学要求娴熟于心,了如指掌。

我们利用暑假一整个月的时间集体学习,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讨论、攻关的方式,较好地完成了学习新《课标》的任务。

  

(2)对应《课程标准》,制定目标体系  

在理清新《课标》要求与脉络的基础上,课题组把制定目标体系的研究任务安排到各个学科组,并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目标的确定要按知识版块与新课标的要求对应,不随意拔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二,确定的目标要具有导教、导学、激趣和培养习惯四大内容。

第三,要树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空间观念,体现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

依据这三点要求,各学科组把制定目标体系任务分解到各年级备课组,经历了如下过程。

  

①年级备课组制定出分学段目标体系。

各学科各年级备课组组织全组教师,按照课题组的三点要求,依据本学段的教材内容和《课标》中对应的要求,经过个体的认真研究和小组集体的充分讨论,制定出本学段的目标体系。

  

②学科组衔接形成初稿。

学科组长召集各年级备课组长共同研讨,把各年级段的目标体系衔接起来,在衔接的过程中共同修改、删增,整理成本学科完整的目标体系初稿。

  

③课题组综合形成讨论稿。

课题组组织各学科组长讨论研究,进行筛选、删增,合并同类项,综合整理成讨论稿。

  

④全员讨论修改,完成试用稿。

课题组将讨论稿下发到全体教师手中,分组讨论、质疑、删增,最后反馈到课题组,由课题组修订,整理成试行稿下发试行。

  

2、进行教学、作业和讲评方式的改革  

学生的厌学情绪和不良学习习惯主要是在课堂中的上课、做作业和听作业讲评的几个教学环节中产生的。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就要依托这几个教学环节来进行。

这样,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讲评方式设计的改革和创新就势在必行。

我们在研究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1)确定教学、作业和讲评方式的设计理念  

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讨,我们确定了教学、作业及讲评方式设计的基本理念。

  

①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为载体,达成知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内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体系,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来设置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程序,让每一道学习活动的程序都能调动学生主体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能、学习兴趣、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

教师要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中,探究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案例。

  

②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要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作业内容要有思维价值和趣味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乐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作业量要精炼,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控制在8分钟、10分钟、15分钟以内。

作业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要能调动学生动脑筋,又能让学生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

  

③作业讲评要摒弃以往讲评答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整个讲评过程应是学生进行思维辨析、探究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探讨和总结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调整学习思路的过程。

在设计上应有以下四个要素:

学生作业效果情况的记载要有归纳与分析;讲评方式的设计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讲评内容以肯定成绩为主,以总结思维和学习方法为主;讲评过程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搞好点评。

  

(2)构建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讲评方式设计的模式  

这一研究以上述设计理念为原则,经历了以下过程:

  

①集中培训。

我们集中课题组成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宣讲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围绕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教学设计的创新与改革意识;宣讲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讲评方式设计的新理念和着眼点,明确设计的要求和方向。

然后分年级分学科参照目标体系分头进行设计。

  

②个案研究。

把分散研究出的各类设计收集到课题组,进行筛选整理,形成一个个讨论稿,下发到全校教师手中进行个案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再把教师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交由课题组成员对案例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范例试用稿。

  

③试用观察。

由课题组主研人员用范例试用稿在教学中试用,在试用过程中抓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观察学生的表现、组织学生座谈,听学生的反应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再修改;二是组织全校教师观摩,进行现场研讨,进一步修改、完善、优化范例试用稿。

  

④推广使用。

将展示修改后的范例模式推广到全校,全校教师人手一册参与试用。

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了教学设计和使用上的困难,则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体攻关克服。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全县的赛教送教活动和本校的一学期一次的赛教和作业展评活动,让广大教师在赛教与观摩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及讲评方式设计的熟练程度。

  

这项艰辛的工作,我们整整花费了一个学年的时间。

  

<二>课内外结合,在活动中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蕴含在一个个课堂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及讲评方式的设计中,而且应渗透在课外学习活动及相关的活动中。

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除了上课、做作业以外,还要参加课外的一些学习活动,以及相关的文艺、体育、德育活动,只有在这些活动当中让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所有环节都产生兴趣并形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抓课内外结合,研究课外学习活动与相关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就非常必要。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明确要求。

老师在组织各个活动时,都要在活动的目标和活动过程中突出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样就与各学科的教学一起形成了一个全方位、整体、齐抓共管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氛围,而不留下一点空白,使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得到保证,取得明显的效果。

  

2、充分调动学生主体。

学生的学习及其相关活动只有符合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规律,我们在进行活动的设计时,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由学生策划,老师当好参谋和指导,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由学生主持,老师充当串台员。

这样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不受拘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由于活动是学生策划和主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感觉到亲切、随和、宽松。

  

3、合理设计和安排。

如果说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那么课外的学习活动与相关活动则侧重于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培养。

因此,在设计安排这些活动时,都要考虑学生对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

鉴此,我们在设计理念上一是考虑设计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参加,二是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并一定能获取成功(个人、小组或班级)。

如诗歌擂台赛、故事会、写字比赛、速算竞赛、拔河比赛、乒乓球对抗赛、跳绳、踢毽子、班级校园歌手赛、手抄报、优秀习作、书法美术、贺卡制作、剪纸作品展、我会唱、我会跳、我会玩个人特长展示,学雷锋主题活动等。

  

在活动时间安排上统筹安排,每两周一次活动,并把知能学习活动、文体活动、德育活动间隔安排。

让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使每个学生感到情趣盎然。

  

<三>家校协同,在家庭生活中培养  

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依托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空间外,还应延伸到学生家庭学习生活的空间中去。

如果让学生家庭学习生活的空间出现空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效果就会出现此长彼消的结果。

因此,抓家校协同至为关键。

小学生在家的学习主要是做家庭作业,如何让学生做家庭作业象在学校上课一样同样感兴趣,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了课题组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何设计家庭作业,课题组进行了一些有益且有效的探索。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忘性大、表现欲强的特点,通过反复研讨,我们明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设计观。

第一,作业量不能大:

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年级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到六年级不超过40分钟。

第二,作业的趣味性要强:

题型要新颖,内容要有一点技巧性、探究性,摒弃机械抄写,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结合学生的生活与知识积累:

如低年级段的学生背背诗歌,猜字谜、谜语,数数家里有几个人,几棵树、几盆花、几把椅子……;中年级段学生写写毛笔字,描写家里人的不同外貌,实地观察,写写家里的小花园,家里的客厅,写写画画自己的书房或卧室,量量院子,量量客厅,算算面积……;高年级段的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自己观察的景物片段,写介绍家庭小院、客厅、家庭情况的解说词,办节日手抄报,写自己的理想,帮爸爸妈妈计算怎样植树,怎样购物,怎样设计小花园等。

第四,要调动家长参与:

如背诗歌、猜字谜,写家人的外貌、毛笔字、画景物、介绍家里花园、客厅,请家长即时评判,丈量、计算请家长当帮手等。

这种设计观下的家庭作业,在学生眼中不再是一种学习负担,而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活动,能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有效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怎样具体地去设计家庭作业?

我们采取了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方法。

就是各学科分年级备课组每天以一人为主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备课组集中商讨5至10分钟通过,再分班统一布置。

我们每个年级有五个平行班,有五位授课教师,一周之内,每个授课教师只需精心思考一次家庭作业的设计,合起来每天都有精心设计的家庭作业布置。

这样安排,既保证了家庭作业的质量,又减轻了每个老师思考的负担,更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老师们也非常乐意这样做。

几年来,各学科都拿出了比较实用的家庭作业设计集锦。

  

(三)研究评价与检测  

恰当的检测评价是检验研究成效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是一种抽象的行为表现,不可计量。

那么,怎样去检测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效果呢?

经过上下酝酿、反复研究,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用什么方式检测。

我们运用了家校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

校内用观察法和个案跟踪法,学生自评、互评法,由每位科任教师来完成;校外用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由每位学生家长来完成。

  

二是用什么标准去检测。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一种抽象的行为表现,可感受却不能去计量。

我们试着从宏观观察和感受的角度去确定评价标准。

(见下表)  

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检测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标准)  

评价人  

问  

卷  

调  

查  

1、学生在家学习表情是否快乐。

  

2、学习是否主动,是否需要家长提醒和督促。

  

3、学习时是否专注,态度是否认真。

  

4、每天学习的时间是否有规律。

  

5、家长是否参与或帮助了孩子的学习。

  

家长  

观  

察  

(自评互评)  

1、学生学习情绪是否热烈,表情是否快乐。

  

2、个人探究是否专注,举手发言是否积极。

  

3、倾听是否认真,交流、质疑是否踊跃。

  

4、坐姿是否端正。

  

5、作业字迹是否工整,格式是否规范,完成是否按时。

  

6、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是否积极,表现是否活跃,表情是否快乐。

  

教师  

学生  

三是检测怎么操作。

我们的做法是:

问卷调查一期一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每个班在研究初期按学生的表现好、中、差各选定10名学生,一个班30名学生,每期放假前给这些学生家长发一份调查问卷,跟踪三年检测。

观察检测一期一次,根据观察评价的内容,每位科任教师期末给所教班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宏观评价,把评价结果(各种情况比例)交班主任统计报课题组,还要交一份简明的个案(研究之初在所教班确定的一个重点对象)情况材料到课题组。

同时,每期期末,全体学生根据观察法确定的标准,进行一次自评和小组互评。

评价比重,学生自评、互评占40%,老师评价占30%,家长评价占30%。

  

探索过程与结果表明,检测反馈有效地保证了研究的效度。

  

六、研究结果  

(一)探究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指主观能动性,这里讲主体性原则是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诸如知能基础、个性心理、身体素质,家庭影响等。

我们研究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就要着眼于调动和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把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

依据这样的认识去探索、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促动学生自觉地去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始终处于学生主体能动的状况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实现的,各学科不同年级段的课程目标呈现出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同时,学生本身的知能发展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们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就要紧紧扣住不同年级段课程目标的要求,不同年级段学生知能水平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实施。

  

3、因材施教的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

充分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探讨多元方法策略,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爱好、形成性习惯各不相同,为此要依其不同特点,各施对策,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高效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4、协同性原则  

这里指学校和家庭协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则。

学校和家庭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是好动、好玩,表现欲强而又缺乏自律力。

而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持续不断、反复训导和巩固的过程。

如果学校、家庭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处出现空白,就会使培养的效果此长彼消。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就要把学校和家庭协同起来反复训导学生,让学生在反复的训导中达到学习兴趣的巩固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条原则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遵循学生知能发展的规律和身心发育的特点,从宏观上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亮起了一盏引路的明灯。

  

(二)编制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体系  

几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在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编制出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目标体系》(见主件材料)。

这个目标体系分两大块,即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两大块各成体系。

在每一块中,又按分学科、分年级段、分知识版块、分学习环节的体例编排。

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

《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目标体系内容为:

知识版块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块。

每一个知识版块中设两个年级段,1-3年级为低年级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