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722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

《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docx

辣椒的栽培技术大全

辣椒的栽培技术

一、辣椒的育苗技术

辣椒喜温,不耐霜冻,也不耐高温,对于温度的要求介于茄子和番茄之间。

生长发育阶段的适宜温度是20-30度,低于15度、高于35度生长受阻,生长发育的昼夜温差为6-10度;开花结果的最适温度是20-25度。

对光照要求不严格,所需光照强度比西红柿低得多,但低于光补偿点1500勒克斯,则落花落果。

(一)辣椒壮苗的培育:

1、壮苗的标准:

对于群体来说,要达到无病虫害、生长整齐,长势健壮三个方面;对个体来说,播种后40天的幼苗8-10片真叶、株高18-20厘米、部分植株已经现蕾。

茎秆粗壮、节间短,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根系发达。

2、适龄壮苗的培育:

采取降温措施,白天不超过30度,防止苗子徒长,促进花芽分化;合理密植、合理水分,防雨淋;3-4叶期喷爱多收等营养级,提高秧苗的抗性。

(二)种子的处理方法:

1、用种量与种子质量:

每亩2500株,需30-60克种子。

2种子的消毒:

温汤浸种:

55度的温汤浸种15分钟→30度的温水4-6小时→反复搓洗,用清水冲净在催芽。

可放枯萎病、疫病、病毒病、菌核病。

药剂浸种:

种子放入清水中2-3小时,或温汤浸种后→1%的硫酸铜5分钟、冲洗干净可放炭疽病、疫病;或再用10%的磷酸三钠20-30分钟,冲洗干净可防病毒病。

恒温处理:

干种子置于70度恒温72小时,可防病毒病。

3、种子催芽:

催芽温度为30度,种子要常翻动,每日温水淋洗,4-5天后出芽60-70%即可播种。

需延迟播种,可将温度降至5-10度。

(三)育苗床的准备:

最好采用草碳+生物肥配方、用育苗盘育苗,同时要注意器具的消毒。

(四)育苗方式:

营养土育苗、营养钵育苗、穴盘育苗。

(五)育苗设施:

地势高燥、防雨、降温。

(六)播种

1、播种期:

秋冬茬7月上旬播种育苗。

越冬茬一般在8月底9月初播种育苗。

早春茬在11月下旬播种育苗。

2。

、播种及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方法:

浇足底水: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育苗,一定要浇足底墒水,湿润至床面20厘米深。

水分不足影响生长,水分过多则易发生猝倒病。

播种:

穴盘育苗,打孔播种,上面覆盖蛭石1-1.2厘米。

覆土:

播种后,用松散的土壤覆盖1厘米厚。

注意:

覆土过深,种子不易出苗、苗弱;覆土过浅,子叶将“戴帽”出土,影响长势。

注意:

种子一定要放平,并轻轻按一下使种子与营养土紧密接触,覆土1-1.2厘米。

(七)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

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白天25-30度,夜晚20-22度;苗期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白天25-28度,夜间18-20度。

2、光照的管理:

冬春茬应及时揭草帘,增加光照,提高苗床温度;夏季育苗应遮光降温,促进出苗。

苗子出土及出土后,及时见光,防徒长,培育壮苗。

3、水分的管理:

出苗过程中,要通过洒水的方式,保持表层湿润,以利出苗;出苗后出现干旱较小水;3-4片真叶期,辣椒幼苗开始花芽分化,苗床要保持土壤湿度。

4、施肥“

如果营养土肥料不足,幼苗叶片颜色变淡、出现缺肥症状时,可喷施少许磷酸二氢钾500倍液。

育苗过程中,切忌过量施用氮肥一面秧苗徒长,影响花芽分化;幼苗长到3叶1心出现缺肥症状时,结合喷水施用2-3次叶面肥,可施用氮磷钾复或磷酸二氢钾+尿素,浓度0.3-0.4%。

5、防止徒长:

夏季育苗易徒长。

子叶出土到真叶破心是管理的第一个关键期,此时幼苗的下胚轴最易徒长在子叶出土后,应立即降低气温和低温,夜温一定要降下来,尽量增加光照,使子叶尽快绿化;幼苗4-5片真叶徒长,可喷浓度为20-25毫克/千克的矮壮素,能促进叶色变绿,节间变短。

6、育苗床喷药剂防病:

定植前2-3天,秧苗喷洒防治真菌药剂+0.2%的硫酸铜溶液,同时苗床冲施敌克松,防止疫病、病毒病的发生。

(八)定植前秧苗锻炼

1、低温锻炼:

早春栽培常用该种方法炼苗。

白天20度,夜间5-10度。

苗床温度要逐渐降低,不可突然降低过多。

2、控制浇水:

在定植前10天,应减少苗床的浇水次数,在苗不发生干旱萎蔫的情况下不必浇水。

3、蹲苗:

营养钵、育苗盘育苗方式的可采用搬动容器的方式,损伤幼苗过长的根系;营养土块育苗的,可在定植前10天左右,浇水,水渗后在幼苗的株行间把床土切成方块,深度10厘米。

(九)冬季育苗如何防异常:

1、沤根苗:

苗床湿度大、温度低引起。

2、徒长苗:

播种量大、出苗后高温高湿而形成。

除加强日常管理后,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

3、冻害苗:

苗床温度低引起。

设法提高温度,结合浇水,增施磷钾肥,提高秧苗抗寒力。

已经发生冻害的苗子可喷施营养液,配方是:

绿芬威2号30克+白糖250克+赤霉素1克+生根粉0.3克+水15千克。

4、老花苗:

苗龄过长或蹲苗时间过长引起。

蹲苗后采用控温不控水的办法,对已经老化的苗子,叶面喷施10-30毫克/千克赤霉素+300-500的磷酸二氢钾。

5、药害苗:

施药量过大,浓度过高引起。

防治方法:

科学用药,用药前苗床保持湿润;已经发生药害,用清水或缓解药物:

杀菌及药害喷0.2%的硫酸锌;辛硫磷药害喷0.2%的硼砂,多效唑药害喷0.05%的赤霉素溶液。

6、萎蔫苗:

连续阴天突然转晴后,全部揭草帘所致。

若发现萎蔫,立即盖草帘,待幼苗恢复正常再慢揭,切忌对萎蔫苗浇水。

7、戴帽苗:

苗床过干、覆土过浅所致。

(十)夏秋季节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防止高温危害;防止暴风雨危害;防止干旱危害;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十一)夏季育苗应及早预防病毒病

1、搞好种子消毒:

或温汤浸种后,再用10%的磷酸三钠20-30分钟,冲洗干净可防病毒病。

2、及早防治蚜虫等病毒传播媒介:

传播病毒的害虫主要有:

蚜虫、白粉虱、烟飞虱、蓟马等。

前三种可采用防虫网防止、药剂防治。

蓟马危害可选用20%的吡虫啉2000倍液,或阿克泰3000倍液喷雾。

3、加强苗床管理,增强苗子的抗病能力:

具体措施有:

遮阳网降温防日灼;小水勤浇防徒长;定植前15天喷助壮素100毫克/千克,防徒长、促矮壮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叶面喷施增产灵0.005-0.01%的药液,提高幼苗的防病、抗病能力;阿克泰750-1500倍液提前3-5天灌根,能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害虫,有效期20-30天并能促苗壮根。

4、棚室保护地的消毒

定植前10-15天,结合高温闷棚喷撒菌毒清水剂400-450倍液,或2%的宁南霉素500倍液,对棚的墙面、地面等进行全面消毒。

(十二)穴盘法培育壮苗技术

1、穴盘型号的选择:

育2叶1心苗选用288孔庙盘,4-5叶的选用128型,5-6叶的选用72孔庙盘。

基质的配方:

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草碳、珍珠岩和蛭石。

草碳供应有机质,珍珠岩增加透气性,蛭石用于保持机制的温度。

冬季配比是:

5:

3:

2或6:

3:

1,蛭石过高易增大基质湿度,一般选用后者。

夏季为7:

1:

2。

配合机制每立方米,要加入氮磷钾各15的复3.2-3.5千克。

2、种子处理:

为提高种子的萌发速度,可对种子进行活化处理。

5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进浸泡24小时,风干后播种。

播种后覆盖蛭石1厘米,育大苗稍深,小苗稍浅。

3、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将苗盘放入于苗床。

白天25-30度,夜间20-25度;4-5天60%的种子伸出,白天25-28度,夜间18-20度;2叶1心时,湿度70-75%,夜温降至15度,但不要低于12度。

白天酌情通风;3叶1心时,结合喷水2-3次叶面肥;3叶1心至定植,相对湿度65-70%。

4、培育壮苗的方法:

光照:

增强透光度,弱光易形成徒长苗。

温度:

尽量降低夜温,加大昼夜温差。

水分:

将幼苗控制在轻微缺水状态,可防止徒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喷施生长调节剂:

矮壮素的使用浓度是100-300毫升/千克,多效唑的浓度是5-15毫升/千克。

(十三)嫁接育苗技术

1、嫁接育苗的作用

防病作用:

主要预防土传病害,辣椒常见的土传病害有:

青枯病、根腐病、枯萎病和疫病。

提高土壤肥水的利用率:

砧木的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

提高产量:

一般增产2倍。

2、嫁接育苗对砧木的要求:

高抗辣椒的土传病害(青枯病、根腐病、枯萎病和疫病);与辣椒的亲和力和共生力强而稳定;不改变果实的形状和品质。

3、常用的砧木品种

适合尖椒类的嫁接砧木有:

PFR-K64、PFR-S64、LS279、铁木砧F1、威壮贝尔、神威等。

适合辣(甜)椒类的砧木有:

土佐绿B、铁木砧F1、威壮贝尔、神威等。

其他砧木:

托鲁巴姆、红茄等

4、嫁接方法:

适合辣(甜)椒的嫁接方法较多,主要由劈接法、靠接法和插接法。

根据苗子的大小选择方法。

大的辣(甜)椒苗用劈接法、靠接法进行;小苗嫁接时可选用插接法。

劈接法:

砧木比接穗提前5-10天播种,砧木苗长到6-8片叶、半木质化、茎粗0.3-0.5厘米时,选择晴天进行嫁接。

在砧木高5厘米处保留2片真叶平切,在茎的中央垂直切入1厘米,接穗保留2-3片真叶,去掉下端,削成楔形,楔形的大小与砧木接口相当(1厘米),插入砧木切口中。

对齐,用圆形嫁接夹固定好。

5、辣(甜)椒嫁接苗的管理

愈合期的管理:

嫁接后5-7天是接口的愈合期。

温度要:

白天25-28度,夜间20-22度;湿度: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在嫁接苗下浇水,不要再嫁接苗上浇水,以防伤口感染。

前4-5天不通风,之后清晨或傍晚通风,每天1-2次,以后逐渐加大通风量,每天喷水1-2次,待完全成活转入正常管理;光照的要求:

嫁接后的3-4天全部遮光,以后逐渐早晚放进,随着伤口的愈合,撤掉覆盖物,转入正常。

愈合后的管理:

摘除砧木萌芽。

以后的管理与普通辣(甜)椒相同。

6、辣(甜)椒嫁接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提早播种时间:

这是因为嫁接苗愈伤需要8-10天的时间。

因此应当适当提前8-10天。

苗茎的切口位置要正确:

切口时,辣(甜)椒苗和砧木苗均要在不着生叶片的一侧切口。

要注意保护嫁接苗的切口:

嫁接苗要轻拿轻放,嫁接夹不要过早取下。

要保证嫁接苗的共生质量:

一旦发现辣(甜)椒苗上长出不定根或砧木苗的茎上长出侧枝,均要及时抹掉。

二、辣(甜)椒的主要栽培模式

(一)大棚冬春茬的栽培模式

1、品种的选择:

符合市场要求;中晚熟、植株长势强,产量高;高温、高湿、弱光不徒长,低温、弱光座果能力强;花的密度大、成花率高、畸形花少,果形端正,着色好;高抗炭疽病、疫病、病毒病。

2育苗

育苗期的确定:

计划2月份大量上市,1月份上旬开始收获,育苗时间应确定为9月上旬。

育苗的要点:

这一时期气温高,要做好病毒病、白粉虱、伏蚜和茶黄螨等病虫害的防治。

每周一次交替喷洒多菌灵、杀毒矾、甲霜灵以及病毒A。

3定植

定植前施足基肥。

定植日期在10月中旬,垄距1.2米一垄双行,株距0.35米亩定植2200-2300株。

定植后浇透水,3-5天浇缓苗水。

5-7天后覆地膜保墒。

4、定植后的管理

(1)环境调控:

从5叶1心定植到结果初期,正是高温、强光季节,一旦缺水,将影响前期发苗。

这一时期“宁可幼苗有徒长趋势,也不能因缺水受到抑制”;开花座果期要严格控制好温度,开花座果的夜间适温是16度,不能低于13度。

11月中下旬开花座果,1月下旬-2月上旬为盛果期。

(2)肥水管理:

从定植到坐果期,一般浇三水,即定植水、缓苗水、和初果水,使土壤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保持营养旺盛势头,确保前期产量。

在12月中下旬浇膨果水后,一般低温期不浇水。

定植水→4-5天后浇缓苗水→连续中耕2次,深度7厘米→蹲苗→门椒果实2-3厘米,茎叶与花果同长,及时浇水、追肥,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盛果期随水追肥2-3次。

(3)植株调整:

整枝方式主要有:

二杈整枝,2+1整枝、2+2整枝、3+1整枝、四杆整枝等。

二杈整枝:

去掉门椒后,保留2个生长旺盛的侧枝,在每个分枝处保留1个果实,其余侧枝去掉。

这种整枝方式适于长期高架栽培或高温季节的栽培。

只能在长势很旺,座果率很高的品种上应用。

2+1整枝:

与2杈整枝相似,不同点是在第1节分杈时,保留1个座住果的侧枝,并在果实上部保留2-4片叶后掐尖,以后随着植株不断分杈,需要不断地进行打杈,始终保持整个植株留有2个主要侧枝不断向上生长。

此法比2杈整枝多留1个座住果的侧枝,可稍微提高前期产量,并能适应长期的高架栽培。

秋冬茬大棚栽培和一年一大茬的周年栽培可采用此法。

2+2整枝:

去掉门椒后,当对椒座住时,,在对椒上面保留2个长势健壮的主要侧枝,其余2个相对较弱的次一级侧枝在座住的果实上部留2-4片叶掐尖。

以后不断进行打杈,始终保持整个植株有两个枝条不断向上生长。

此方式前期产量高,但中后期会有影响。

适合栽培期短、要求产量较高的栽培方式。

如冬春茬大棚栽培、春大棚栽培、秋大棚栽培、和秋冬茬大棚栽培。

3+1整枝:

去掉门椒后,当对椒座住时,保留3这长势健壮的主要侧枝,,另外1个侧枝保留1个果实,上部留2-4片叶掐尖。

以后及时去掉侧枝,保留3个主枝不断向上生长。

此种结果方式单株结果数较多,但肥水管理跟不上,易导致果小和畸形果。

此种整枝方法用于温湿度适宜的季节,如秋大棚栽培。

四杆整枝:

去掉门椒后,对椒上面保留4个健壮枝条,其余次一级侧枝全部去掉。

这种方式比3+1整枝留果更多,更易出现小果和畸形果,肥水更要跟上。

适合于秋大棚栽培。

疏果:

辣(甜)椒越冬生长,因气温低、生长示弱,由于赶市场,门椒、对椒一起保留,加上四门斗成簇抱团,营养物质过渡供应下部果实,导致中上部座不住果、果实畸形。

针对这一情况,应对门椒坚决摘除,对椒摘去或保留1个,4门斗保留4-6个,要及时进行疏果。

(4)保花保果:

高温高实施造成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

要及时放风,降低湿度和温度,温度白天16-23度,晚上15-17度;用生长素番茄灵40-50毫克/千克进行喷花,或用植物生长24-D15-20毫升/千克蘸花,用食品红做标记,防止重复蘸花,而且要在上午10点前完成。

用与植株叶面喷施的生长剂有:

定植后喷洒3000-4000倍的植物多效生长素;开花期喷洒4000-5000倍的矮壮素;开花后喷施30-50毫克/千克的增产灵或6000-8000倍的辣椒灵,共喷3次

(5)彩椒转色期的特殊管理

提高白天棚温促转色:

通过早揭早放草帘(23度)的办法,提高棚温,白天28-30度,夜间18-23度。

这种温度下,果实激素(乙烯)的量增加,同时果皮中的叶绿素加速分解,核黄素(类胡萝卜素)合成增加,表现在绿色转黄的速度快。

施用乙烯利处理果实:

40%的乙烯利400-600毫克/千克,用毛巾或手套浸蘸后,逐个涂抹接近成熟的椒果,效果特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接触到叶片上,否则叶片变黄;要注意药剂的浓度。

5、冬季保护地中增加光照的措施

合理布局:

苗子大小一致,南北种植;保持棚膜洁净;

选用无滴膜;合理揭盖草帘,在保证生长所需温度的前提下,早揭晚放草帘;贴反光膜,后墙使用反光膜,地面铺设银灰色地膜;及时做好植株调整,整枝、打杈、打老叶。

6、阴雨雪天气越冬辣(甜)椒的管理:

防寒保温:

只要不下雨雪坚持揭草帘,补充光照;为保温,阴雨天气一般不放风,湿度超过85%时,可在中午前后短时间通风排湿;持续阴天,棚应设灯泡增加光照。

预防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草木灰降低湿度;粉尘剂和烟雾剂防病;应用滴灌。

7、冬天连阴天后辣(甜)椒的管理

阴天过后天气转晴时,不要急于将草帘全部拉开,以防闪苗。

发现苗子萎蔫,应及时遮盖,并喷10-15度的温水缓解;植株发生冻害时,可先用8-15度的温水缓解,再喷6000倍的爱多收或2500倍的磁能液,加快植株生长;植株出现停止生长,落花落蕾时,可适当疏掉一些幼果,以利枝蔓伸长,同时喷有机质和甲壳胺,促进新根生长。

8、大雾天气对辣(甜)椒的的影响

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改善光照条件;及时补充叶面肥,0.2%的磷酸二氢钾+有机钙、锌、铁等叶面肥,补充钾、钙的供应,解决根系吸收障碍;冬天每20天喷1次10000倍的硕丰481,

(二)大棚早春茬辣(甜)椒的栽培技术

1、品种的选择:

早熟、植株中等偏小,适合密植;果型果实符合市场要求;化的密度大、成花率高、畸形化少;低温、弱光下能保持较好的结果能力不形成畸形果,着色好;高抗炭疽病、病毒病、疫病、叶霉病、白粉病。

2、育苗

播期确定:

11月中下旬育苗,1月底定植,苗龄期80天。

育苗要点:

培育适龄大苗,苗茎顶部现大蕾但不开花。

采用护根育苗的办法,使茎秆粗壮、叶片颜色深、肥厚。

3、定植:

选晴天定植,定植前10天进行低温炼苗。

宽行距80-90厘米,窄行距50-55厘米,穴距40-50厘米,每亩2500株左右。

4、定植后的管理:

温度:

1周密闭不放风,,气温28-32度,促进缓苗;当新叶的颜色转但开始生长时,温度保持25-28度,30度是防风;进入采收期后,夜温应控制在15-18度,20度以上虽然果实膨大块,但植株会早衰;

水肥:

定植水要浇足,一般在门椒座住前不浇水但缓苗后发现水分严重不足,可适当浇一次缓苗水;门椒膨大后开始追肥浇水,每亩尿素10千克、二铵15千克;进入盛果期追肥2-3次。

植株调整:

及时剪掉堂徒长枝、生长过旺枝和下部的老叶片。

剪枝再生:

7月底8月初选晴天的上午,将4门斗上端的枝条剪去,为避免伤口感染炭疽病、病毒病,应及时喷等量式240倍液的波尔多液,1周后再喷一次;剪枝后进行浇水施肥,剪枝一周后,喷0.5-1%的磷酸二氢钾,8月下旬可进入果实采收期。

(三)大棚辣(甜)椒越夏栽培技术

1、品种的选择:

高温条件下有较强的生长是和结果能力,不易早衰;对炭疽病、疫病、疮痂病、白粉病有较强的抗性;是和再生栽培。

2、育苗:

播期确定:

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

育苗要点:

培育适龄大苗,顶端现大蕾但不开放;护根育苗;培育壮苗,株高18厘米,茎粗0.4厘米,10-12片叶,叶色浓绿、现大蕾,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3定植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定植,株距55厘米,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40厘米,亩栽1800-2000株

4定植后的管理:

环境调控:

温度高于35度花芽分化育和受精不良,易落花落果。

须加盖遮阳网降温。

水肥管理:

辣(甜)椒喜湿怕涝,定植缓苗后,控水划锄,除定值和缓苗水外都应浇小水;定植15天后,暗沟浇水1次;椒长达到1-2厘米大小,追1次肥,结果期每20天追1次肥。

激素控制旺长:

株壮素可抑制徒长,还可以壮苗病促进生殖生长。

开花结果前可用株壮素500-750倍液或矮壮素1000-1500倍液喷施;坐果后降低浓度,株壮素750倍液,矮壮素1500倍液,以免抑制果实发育。

长势弱的植株,可采用喷甲壳素、冲施生物菌肥的方法,促棵转旺。

整枝:

采用双干整枝,每枝产生的二杈分枝留1枝去1枝,保证两个主干向上生长。

也可采用三干整枝法。

(四)大棚秋冬茬辣(甜)椒的栽培技术

1、品种的选择:

中早熟品种,植株中等偏小,适合密植;植株长势能力强,座果力强;高温、高势、弱光下不徒长;低温弱光下有较强的坐果能力;高抗炭疽病、病毒病、疫病等。

2育苗:

播期确定:

上市时间安排在10月中下旬,适宜的播种育苗期安排在7月中旬。

育苗要点:

遮阳网降温;护根育苗;控制肥水,防止徒长,及时喷洒助壮素;定期喷药预防病害,每周1次交替喷洒多菌灵、杀毒矾、甲霜灵及病毒A。

3、定植:

起垄种植,小行距40厘米,株距20-30厘米;打孔定植,定植的深度以苗坨低于其面2厘米为宜,定植完毕后浇水。

4、定植后的管理

温度的管理:

白天20-25度,夜间13-18度,18度盖草帘;采取四段变温管理办法:

上午25-30度,不超过30度不放风;下午1点以后维持在20-23度;上半夜18-20度;下半夜15度左右。

光照管理:

冬季要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采取早揭晚盖草帘的措施适当延长光照时间;保持棚膜表面光洁,提高透光滤;后墙铺设反光幕,人行道铺设银灰色反光地膜;叶面喷施1%的糖水。

湿度的管理:

膜下小水暗灌;选择晴天的上午浇水,浇水后不放风,1小时候迅速放风10分钟,放风口要大,而后关闭,再重复1次,一般2-3次地表水即可排除。

肥水管理:

每角1-2次水施肥1次,亩施二铵1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结果期每5-7天喷一遍0.3%的磷酸二氢钾,或0.2%的尿素。

保花保果措施及植株调整:

24-D或番茄灵抹花;在拉秧前15天摘心;对于早春茬的越夏连秋栽培,要在8月初,将三层果结果部位以上的枝条全部去掉,剪枝后及时喷1:

1:

240的波尔多液,一周以后再喷1次,促进伤口愈合。

(五)大棚越冬茬辣(甜)椒的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早熟、植株中等偏小,适合密植;丰产,植株生长势强,坐果能力强,产量高;高温、潮湿、弱光不徒长,低温、弱光座果力强;高抗炭疽病、灰霉病、疫病、霜霉病等。

2、育苗

播期确定:

春节前上市,需8月上旬播种,苗龄35天左右。

育苗要点:

遮阳网降温、棚膜防雨;穴盘护根育苗;严格控制茶黄螨的危害;定期喷药预防病害,每周1次交替喷洒多菌灵、杀毒矾、甲霜灵和病毒A;苗龄35天,3叶1心定植,不能超过40天,否则,老花,部分根系死亡

3、定植:

植株高大的密度小,黄欧宝、橘西亚,密度2200棵,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50厘米。

生长势弱的白公主和紫贵人2800株,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

采用双高畦栽培,膜下暗灌。

4.、定植后的管理

深冬阶段管理:

白天达到30度开天窗通小风,开花座果期白天22-26度,夜晚15-18度;果实膨大期与转色期白天25-30度,夜间15-20度,10厘米地温17-25度。

肥水管理:

每次浇水都施肥。

植株调整:

取出不结果枝和弱枝,失去结果能力的老枝及下部的老叶也要去处。

保花保果:

开花初期因气温低易落花,可用15-20毫克/千克24-D水溶液,或辣椒灵25-30毫克/千克喷花。

门椒结果以后,每隔5-7天喷120毫克/千克亚硫酸氢钠溶液,可控制光呼吸,减少养分消耗。

注意防止茶黄螨、病毒病、及灰霉病

2月中旬后的管理:

温度管理:

逐渐加大通风量,中午不要超过32度。

当夜间最低温度高于15度时,昼夜前后通风。

肥水管理:

4月中下旬以前每10-12天浇水1次,每次带肥。

4月中旬以后,每7-8天浇水1次,隔水带肥。

病虫害防治:

注意防止日灼病、脐腐病、白粉病和美洲斑潜蝇

(六)大棚辣(甜)椒连年栽培技术

该栽培模式是采用再生栽培措施,使大棚辣(甜)椒的生产期延长2-3年,是大棚辣(甜)椒重要的栽培模式。

1、选择适宜的品种:

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中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不易早衰;结果力强,座果率高;枝干的再生能力强,易发侧枝;耐热、耐寒、耐湿能力强;高抗疫病、青枯病、炭疽病、病毒病等较难防治的病害。

2、育苗

嫁接育苗;护根育苗;苗龄不宜过长。

3施肥:

多施有机肥:

每亩纯鸡粪不少于6000千克,或猪粪不少于8000千克。

减少速效氮肥的用量:

中晚熟品种长势强,速效氮肥以徒长,应多用磷酸二铵。

实施配方施肥:

每亩磷酸二铵100千克,钙镁磷肥100千克,钾肥25千克,硼肥1千克;

深施肥:

施肥深度不浅于30厘米。

4、冬季管理:

防寒保温;增强光照;合理通风;加强肥水管理,门椒坐住前,一般不追肥浇水,坐果以后,结合浇水,亩用复20千克,磷酸二氢钾10千克。

以后每15天浇1次水,并适量施肥。

5、春季管理

合理控温;合理肥水。

三、辣(甜)椒病虫害防治

(一)侵染性病害

1、辣(甜)椒的疫病:

发病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受疫病为害,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

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绿色的僵果。

病原及发病规律:

真菌性病害,土壤传播,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是30度。

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

防治技术:

(1)培育无病壮苗:

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