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669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docx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中1112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性素质测试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悲怆(chuàng)呜咽(yàn)促膝谈心(qī)铩羽而归(shā)

B.慰藉(jì)逃遁(dùn)引吭(háng)试啼绿林好汉(lù)

C.菜圃(pǔ)搭讪(shàn)熠熠闪光(yì)按捺不住(nà)

D.安谧(mì)翘首(qiào)命运多舛(chuǎn)瞠目结舌(chē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与这些可畏的后生相比,一些大家在翻译经典作品时态度却显得有些拘谨,他们对译稿改了又改,往往会把最初的文稿改得面目全非。

B.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C.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D.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

3.阅读下面的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马太效应”造成的结果(不超过15个字)。

(4分)

  《新约·马太福音》中说: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由此引出“马太效应”的概念。

1968年,罗伯特·莫顿首次用这一概念描述科技界的现象:

“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

”其他社会领域也如此。

教育的“马太效应”使得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宠儿,多数学生遭受冷落。

在股市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普通大众的钱不断聚集到少数人手中。

富者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穷者则缺乏发展机遇。

                  ▲                  ▲             4.继北京市限制汽车执照发放的政策发布后,又有几个城市发布了类似的政策,就连西部城市贵阳也不例外,预计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出台类似政策。

请你对这一情况这件事从赞同和反对两个角度发表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

其中,反对的态度要用反问句。

(5分)

赞同的理由:

              ▲            ▲                 

反对的理由: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

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

尝以文见知于郡守。

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

维岳谢曰:

“犯罪自有公法。

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

”郡守由是益敬重之。

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

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

维岳曰:

“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

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

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维岳捧檄泣曰:

“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

”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

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维岳泣曰:

“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

”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

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

曰:

“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

”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

维岳不肯。

人谓:

“先生曷避诸?

”维岳曰:

“避将何之?

吾死耳!

吾死耳!

”其子对之泣,维岳曰:

“小子!

吾生平读书何事?

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

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

”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

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

“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

”顷之遂卒,年五十六。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

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

①主:

死者的牌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维岳故贳之贳:

赦免B.累昼夜不能寝食累:

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溃:

被攻破D.慎毋以示世也慎:

小心

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3分)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

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

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

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为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

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

译: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

译:

 

(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

(3分)

                    ▲           ▲       

(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            ▲       

(3)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

2),官盛则近谀。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4)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5)纵一苇之所如,。

6),善假于物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被春天染红的小溪

莫景春

⑴不知有多久没回桂西北的故乡了。

春天来了,故乡突然像刚冒出地面的青草在心底疯长起来,思念溢满整个心窝。

于是沐着习习的春风,回老家住了几天。

⑵村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溪,像故乡的一条脐带,从村后的大山里潺潺流出。

溪水清澈见底,即使是狂风暴雨的夏天,也绝没有那种狂奔怒流的混黄,总是那样的文文静静,只是在寒冷的冬天有些消瘦,但蓬勃的春天一来临,它便盈盈地丰满起来。

 ⑶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小溪边捧一把清水,肆意地泼到脸上,让那种清凉淌满整个脸,让自己和故乡作最亲密的接触,再跟大伯大婶们聊聊,听听他们亲切的话语,感受久违的乡情。

⑷一个春意盎然的早上,我惊呆了。

小溪变了,那清亮可人的脸不见了,换成了粉红的脸,满溪满沟的粉红,红得让我心跳加快,又让我心里暖暖的。

我伏到溪边的青石上,端详这一奇异的变化。

那红红的溪水,缓缓流着,不再清澈的水倒映不出我的脸了。

将脸再凑近些,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着,丝丝入鼻。

我情不自禁地想将手伸进那缓缓流动的粉红,捧上一把细细品玩,又不忍心搅动溪水,也在担心那片红会不会是什么污染物。

⑸再看看早起的大伯大婶,他们若无其事地在那里洗脸洗菜。

一位大伯似乎看出了我的迟疑和惊讶,跟我搭腔:

“娃儿,没什么奇怪的,那漂在水上的是桃花。

⑹什么?

桃花?

我心里猛然出现一片迷人的桃花灿烂的画面。

⑺“那是你家邻居大叔前两年在后山种的桃树落下的桃花。

”接着他便告诉我邻居家大叔全家到村后的荒山上开垦桃林的事。

⑻听着大伯的叙说,手迫不及待地伸进了溪水,满满地捧了一把,扑到脸上,那样的清凉芬芳,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便急急地往山后赶去。

⑼桂西北很多地方九分石头一分土,满是怪石嶙峋,只在石缝中窝着一点泥土。

辛勤的乡亲们便在这石缝间抠出一点点泥土,连成巴掌大的地,便一窝一窝地种下玉米。

由于土浅坡瘦,保不住水,若是十天半月没淋过一场雨,那玉米可能就枯黄了。

近着小溪的可以挑上几桶水浇浇,远的只能望天兴叹,眼睁睁看着庄稼活活枯死。

平日,便靠着养点羊、砍柴烧点木炭来补贴家用。

乡亲们的日子就这样缓慢而沉重地过着。

⑽沿着小溪往上走,香气越来越浓。

徜徉在迷人的芬芳中,我陶醉了,不知不觉间,眼前闪现出一片迷人的粉红世界。

只见一棵棵粉红的桃树,枝连着枝,遮住了身下那高高低低的石头。

尽管有的树花瓣已凋谢,青翠欲滴的嫩芽探头探脑的,但一眼望去,仍是迷人的粉红。

哦,原先放牛的山谷变成桃花源啦!

⑾鸟儿在树林间鸣声不断,吱吱喳喳上下翻飞,真是一片热闹的海洋。

我情不自禁地扑进了这片粉红。

⑿“回来啦,小春。

”丛林深处传来熟悉的喊声。

哦,是给果树打药的大叔。

他放下喷雾器,满脸笑容地迎上来。

⒀原先乡亲们总是愁眉苦脸的,恨自己“生不逢地”。

我也是在这种恨意中苦苦读书考到山外的,想不到如今他们变得神采飞扬。

大叔眉飞色舞地说:

“今年村里有收成的果园有好几个呢!

我们这样的山地种别的都不行,种点果还不错。

明年把路修一修,开个农家乐,让城里人到山里来亲自摘果观光。

”多美好的想法呀!

⒁说话间,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拂来。

桃树们兴奋起来,传电般地颤抖着,桃花像雪花般飞舞,纷纷扬扬的。

霎时间,眼前满是迷乱的粉红,像是下起了一场桃花雨。

我的头上身上都飘满了桃花,被淋成了一个粉红的桃花人。

大叔花白的头发深蓝的衣服不见了,变成一个粉红的桃花人。

香气更浓了,我们俩相视而笑,尽情地享受这桃花雨的芬芳。

⒂小溪被染得更红了,“叮叮咚咚”地跑着,快快乐乐地要跑出山外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笑说蟹文之灾

流沙河

老夫银行排队,恭缴电、气、话之三费。

站立久了心烦,不免游目四顾,用以杀死时间(Kill-time就是汉语说的“消遣”)。

忽睹一妇,夏衫华丽,背绣英文曰Speciallady,即特殊太太,不禁莞尔,心情为之一振。

乃自思忖:

“既然特殊,又何必来排队?

    一自国门乍开,英语涌入,其势滔滔,不可逆挡。

要现代化,要和先进文化接轨,就得容之纳之。

道理大家明白,何须我来饶舌。

但窃以为被动容纳同时,也该主动疏之导之,莫让蟹行文字泛滥成灾才好。

所谓泛滥成灾,别以为指的是“特殊太太”之类。

笑话罢了,那不算啥。

我指的是考试。

学生要考英语,考吧。

读硕士读博士而研究古汉语者,或中国古史者,或中共党史者,也非考英语不可吗?

争取当公务员之非涉外事者,也要考英语吗?

各行各界评专业职称,也要考英语吗?

是不是太看重英文了?

    英文应该学,但不能都去学waiter英语,一辈子做低级舌人,侍候商董,至多爬上洋买办的阶梯。

试看今日外文系的,几人能译学术著作。

听他口语多么地道,不过高等waiter罢了。

《颜氏家训·教子篇》云:

“齐朝一士大夫,尝谓吾曰:

‘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观今鉴古,人情不二。

我心窃忧之,有不忍言者。

    更值得忧心的是汉语。

早在英语高烧之前,译体文风已经常见报刊文字。

今则变本加厉,坏我汉语生态,竟造出这样笨拙的译体病句来。

罗列如下,请共赏之。

  这本书已被我读过了。

(这本书我读过了)

   当我早晨起床的时候。

(早晨我起床时)

   作为政协委员的我。

(我当政协委员)

   浙江女子似乎就像花朵般的娇艳。

(越女如花)

   我出门去的同时,看见他正在哭着。

(我出门,见他在哭)

   必须加以严厉的惩办。

(必须严办)

   你有吃过午饭了吗?

(你吃午饭了吗)

   对我说来,她是我的妻子。

(她是我妻)

    译体恶风劲吹,从大作家到小学生,同受其愚弄而懵然不觉。

更可怕的是报刊上一窝蜂去学样,还觉得有趣,真要教前辈大师们,鲁胡老梁沈赵,地下同声一哭。

写到这里,猛想起余光中。

他是外文系老教授,一辈子弄外文。

看看他笔下吧,食洋而化为中华的灵与肉,那文字多纯粹,多典雅,多准确,多活泼。

    蟹文透过译体病句侵入报刊,我们拿啥武器去抵抗呢?

我答:

拿文言文。

这武器能逢长化短,逢繁化简,逢深化浅,逢晦化显。

笔下仍写现代汉语,但应掌握传统文言,择其铦利者而用之。

必如此,方不至于被蟹文的语法攻占了我们的头脑笔下,杂交出怪胎来。

不是教人排外,是用自家之本,赚取他家之长。

若相反,便是自家无主,尽拾别人的敝屣了。

    各种洋文不滥用,择地而用之,那是必要的。

见洋文而反感,义和团心态,贻祸邦国,愚昧可笑。

但是,当今街市上好多店招,货物上好多标识,都来英汉对照,有这个必要吗?

余非新左人士,不会上纲批判所谓文化帝国主义,只是觉得市井流风趋新可笑而已。

还有更可笑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沿街检举店招上的繁体汉字,必铲之而后快,却放过那些毫无必要的洋文招牌字,真有点“相煎何太急”的意味,不免一叹。

(选自《含笑录》,有删改)

15.从全文看,“蟹文之灾”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6分)

                 ▲                ▲             

16.第三段中“舌人”指什么人?

该段引用《颜氏家训》的用意是什么?

(5分)

                 ▲                ▲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5分)

                 ▲                ▲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70分)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净”。

放眼社会,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呈现出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迹象。

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

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

请以“面对喧嚣”为标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CA呜咽yè促膝xī谈心B慰藉jièD翘首qiáo

2.B(A“面目全非”意为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C“昭然若揭”指真相大白。

D“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

3.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评分建议:

4分(答“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坏的更坏”等表达不准确的给2分。

答“富者更富有,穷者更贫困”等概括不全的给1分。

4.赞同的理由:

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反对的理由:

抑制了人民群众现代化生活的需求,相对于有车族而言对未买车者有失公平,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等。

评分建议:

正反观点各2分,反问句式1分,共3分。

5.D(慎,千万)

6.C(①是直接表现,但不是其大节;⑥可以表现其大节,但不直接。

7.C(“卧床不应”错,唯唯是指对劝慰者客气而简单的答语,此处有敷衍意)

9.

(1)归雁、篱菊、渚莲。

评分建议:

一个景物1分,共3分。

答到其它景物不给分也不扣分。

(2)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

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②动静结合:

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评分建议:

特色各1分,诗句分析各1分,共4分。

(3)用典,羁旅愁思(或思乡归隐)。

评分建议:

手法1分,情感2分,共3分。

10.默写

11.1)小溪是全文的线索,把我对家乡的描摹、赞美串在一起。

2)小溪是家乡的缩影,形象反映出家乡的变化;

3)小溪是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评分建议:

每点2分,共6分。

12.1)清澈的小溪在春天被染成了粉红色;2)贫瘠的山谷变成桃花源;3)缓慢而沉重的生活有了转机;4)乡亲们由愁眉苦脸变得神采飞扬;5)由恨“生不逢地”变为积极建设家乡。

评分建议:

1点1分,共5分。

13.用拟人手法写小溪的变化;从视觉、嗅觉角度描写了小溪的色彩和芬芳;用心理描写刻画“我”看到小溪变红后的心理活动;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评分建议:

1、2、4三点各1分,第3点2分,共5分。

14.意境:

通过桃花纷飞,人披桃花,小溪欢歌等秀美图景,营造了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评分建议:

“图景”“意境”各1分,共2分。

效果:

诗意的场景让人真切感受到故乡的变化;大叔的欢笑生动反映了家乡人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小溪的欢唱含蓄预示了家乡未来会变得更美好。

评分建议:

3点,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即得4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15.各种英语考试泛滥,英语学习功利化倾向严重,译体文风破坏汉语生态,店招货标无意义英汉对照。

(每点2分,答出任三点即可)

16.翻译者。

(1分)借古讽今,讥讽今日学英语和当时齐人教子学鲜卑语,都抱着短浅势利的实用目的。

(4分)

17.先从生活现象引出话题,接着列举蟹文之灾的表现并分析危害,然后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回到现实,讽刺作结。

(5分,前三点各1分,第四点2分)

18、作文略

附参考译文

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

生性孝顺而恭谨,爱好读书,坚守正道。

曾经凭借他的文章被知府赏识。

一天,去拜访知府,恰好碰上一个犯法的富人,知府教杨维岳替他打官司,可以获得几百两银子。

杨维岳推辞说:

“犯罪自有公法处置。

假使这个人不应该判罪,而我接受他的银子,就会不吉利;假使这个人应该判罪,却因为我的缘故而赦免了他,这是用私情干扰公法。

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

”知府因此更加敬重他。

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常常多次流泪。

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他的像供奉他。

崇祯年间,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任扬州巡抚。

杨维岳说:

“这个人是当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

”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

没过多久,北寇的进攻更加急迫,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

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因为国库亏损,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晓天下人捐钱财救国。

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

“国家大事到这个地步,我还要家干什么呢!

”当即变卖家产来做大家的表率。

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

杨维岳听到这件事,面向北方痛哭,连续几个昼夜不愿吃饭睡觉。

不到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