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
1.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2.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
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叔叔阿姨,学校里的校长、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报刊亭的老板,卖早餐的小贩……
你对哪些人印象深刻呢?
他们的那些事例让你记忆深刻呢?
二、回顾前文。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①通过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③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表现人物特点。
这些方法你还记得吗?
我们今天就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注意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三、写作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写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他(她)的哪个特点让你印象深刻?
他(她)的这个特点是通过哪几件典型的事例表现出来的?
(自读课本中的图表,总结技巧)
2.让学生先确定写作对象(人),再确定文章线索(特点),最后补充作文素材(典型事例)。
3.列框架,先确定好框架,再动笔。
注意要正面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要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四、写作点评。
1.学生写完后与同桌交换交流,也可以小组内交换交流。
2.选择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
写作的重点在于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生动、流畅,等等。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选题:
对象(人)→特点→事例
方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通过这次习作,学生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素材,要留心观察,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对视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突然说:
“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
接着,他又问:
“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
于是,我望着他说:
“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他又问。
“知道。
”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又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
这些词语有两种意思:
A.就是视觉的眼睛里;B.有“心目中”的意思。
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________
②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________
③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________
④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________
⑤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________
⑥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________
(2)短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母子对话;第二部分写由对话引起的联想,点明中心;第三部分表达作者真诚的希望。
请根据提示,用“//”在原文中划分出来。
(3)作者说: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句中的“这一点”是指________。
(4)读了这篇含义深刻的小散文,我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答案】
(1)A;A;A;B;B;B
(2)……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什么样子。
//最后一段。
(3)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4)略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一词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2)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此题是按段意划分段落,先对短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再划分。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AAABBB
(2)……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什么样子。
//最后一段。
(3)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4)略
【点评】
(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一对号座。
(2)此题考查按段意划分段落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子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
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
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请你用波浪线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
A.呼吸时进出的气。
B.停止。
C.消息。
D.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①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②“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③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答案】
(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
(2)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3)借物喻人
(4)A;B
(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仔细读第一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回答此题,要弄明白作者表面上歌颂白杨树,实则歌颂的对象是“建设边疆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手法。
(4)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
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自强不息”息:
停止。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5)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错误。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③正确
故答案为:
(1)竹竿、竹皮、竹沥、竹茹、竹笋
(2)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3)借物喻人(4)AB
(5)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6)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
(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4)一词多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5)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文化常识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
沉默的竹笛
李澍声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含临窗的床铺上。
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
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
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
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
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己悄悄地散去,心情清澈空明。
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溢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
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
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关丽的一个下午。
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
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岛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
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鸣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幕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
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
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
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
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
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
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
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
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
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
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
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
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
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
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
仿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愁闷忧伤听竹笛;;;千辛万苦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
(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幸福”和“耻辱”?
3.本文作者从他吹竹笛的往事中感悟出了什么道理?
4.许多人说: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还有人说:
“只要努力过,就不后悔。
”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是怎么看待的?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想法。
1.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意近即可。
)
2.⑴划线句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日的美丽(小草飘动的样子),表达了我第一次吹奏竹笛时内心的喜悦和兴奋,“幸福”指竹笛带给我的快乐;“耻辱”指班会课吹笛出丑。
3.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4.略
5.
8分23秒的震撼
①那年,我在南非克普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②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③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三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获路相逢。
④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
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
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着小牛。
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
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⑤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
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⑥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
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⑦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
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逃跑。
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⑧野牛们终于发怒了。
它们站成战阵,逼近狮子。
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要猩猩摔到地上。
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
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⑨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
⑩我看了摄像机上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8秒。
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
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今草。
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
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
1.在不使用“猝不及防”和”狭路相逢“两个词语、又不改变原段意思的情况下,请重写第③自然段。
2.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第⑩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从牛狮之战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你是怎么看待他的观点的?
结合平时所见所闻谈谈。
6.
老常的铃声
赵华伟
①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②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
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
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③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
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
老常并不顾忌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④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
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
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
调皮的孩子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许多的麻烦。
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⑤老常从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
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⑥老常被派出所抓啦!
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
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
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燎一般。
⑦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
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
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
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
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
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最后,所长只好打电话到镇中学。
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
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
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⑧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
他在各个班巡视时,不停地看着表,不知是怕错过时间,还是在为老常担忧。
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⑨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⑩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
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
我们只是听,不愿接他的话,听得烦了,岔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
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
我们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
⑥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
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
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写出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顾忌——()
依然——()宛如——()
2.根据所给的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1)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
(2)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
(3)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
(4)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
3.作为全校最守时的人,老常为什么并不受我们爱戴?
4.文中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孩子们问老常的话,实际上他们想表达什么?
5.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常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1.尊敬顾虑仍然犹如
2.
(1)惺忪
(2)有声有色(3)议论纷纷(4)理直气壮
3.①他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②还因为他没老婆。
4.同学们想表达自己的愤怒,老常打铃太“敬业”以至于像专业学过一样,这样我们就更讨厌他。
5.朴实,认真工作,精益求精。
6.点明中心,提出作者对老常以及像老常一样的人的赞扬,做事追求完美,做人追求高尚。
7.
屋顶上的月光
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家境十分贫寒,生活非常艰苦。
然而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
②他一路风尘仆仆,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泉水,累了在农场的草垛旁或是马厩里歇一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汉堡。
虽然来到了汉堡,音乐老师的收费却很昂贵,使囊中羞涩的他无力支付,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
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几乎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与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③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
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ái)饿地走到撒勒。
经过苦苦(请求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
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劳使他很快_______。
④少年渐渐不满足于手头简单的几套练习曲,他知道哥哥保存着很多著名作曲家的曲谱,回乡后便向哥哥提出了请求。
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_______地说:
“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十几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好好弹你的练习曲吧!
何况,那么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
”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灰心死心)。
⑤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
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琅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上屋顶,在明亮(柔和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
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⑥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
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段优美而哀(蜿婉)的旋律,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
音乐在夜色中飘荡回旋,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深为其悲。
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线渴望。
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不禁________。
他终于相信,弟弟的天分足以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
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锻造深造)。
⑦少年终于一偿夙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⑧有人曾经问他:
“是什么支持着你走过那么艰难的岁月?
”他笑着说;“是屋顶上的月光。
”
⑨“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
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
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就如同当初它照亮了巴赫的理想,使他漠视所有的困苦和劳累,而最终达到自己的音乐天堂一样。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词,打“√”。
2.结合短文语境,选出恰当的成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潸然泪下语重心长脱颖而出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囊中羞涩:
(2)欣喜若狂:
(3)如泣如诉: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音乐如泣如诉,有身世坎坷的感叹,有遭遇挫折的伤感,更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光明的无限渴望”是一个______句,表现了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