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361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古诗司及文言文复习资料

2012中考考试说明古诗词指定篇目的原文及大意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意: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

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

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

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2、《观沧海》(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诗意: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意: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5、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6、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我轻骑要去边塞慰问,作为使者经过居延。

像那远飘的蓬草,离开边塞,大雁,飞进了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侦察兵,敌营统帅正在前线。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定鼎门大街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远胜过绿柳布满京城的春末。

10、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浆水,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11、《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文解释】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草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12《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13、《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14、《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间。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15、《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兴起少年打猎的狂热,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

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什么时候皇帝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

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把八百里(牛名)分给将士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19、《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20、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汇聚,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此起彼伏。

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2012中考考试说明文言文指定篇目复习资料

文言文复习

(一)孔子语录即《论语》十则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

"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

"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

"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

"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一、注音

愠(yùn)悦(yùe)传(chuán)省(xǐng)女(rǔ)知(zhì)

二、解词

1、说:

通“悦”,愉快2、愠:

生气,发怒3、三省:

多次反省

4、信:

真诚,诚实5、故:

旧有的,原来的6、罔:

迷惑

7、殆:

有害8、知:

通“智”,聪明9、女:

通“汝”,你

10、弘毅:

强毅11、凋:

凋谢

12、恕: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三、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启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说的是:

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有坚强的意志和自我修养,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

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

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文言文复习

(二)《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

“高官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

“高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跟齐国作战?

”鲁庄公说:

“衣食这些(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到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对神)虚报夸大,一定如实(禀告神)。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曹刿说:

“这是尽了职责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与您一同前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军三次击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被打得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

“还不行。

”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手扶横木望了望齐军,(然后)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

“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殆尽而我们的士气正旺,所以打败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有埋伏,我看见他们的车轮印混乱,望见战旗倒下了,所以才追击(他们)。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

 

二、语音:

刿(ɡuì) 孚(fú) 辙(zhé) 轼(shì) 遂(suì) 盈(yínɡ) 靡(mǐ)     玉帛(bó) 鄙(bǐ) 又何间(jiàn)焉 小惠未徧(biàn) 弗(fú)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牢。

2、牺牲玉帛    古义:

古代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

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古义:

军队。

    今义:

老师。

 

4、  肉食者鄙 古义:

目光短浅。

今义:

轻视,看不起。

 

5、可以一战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六、重点字词解释:

1.又何间焉    间:

参与。

2.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以:

用、凭。

对曰:

回答。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个人专有。

4.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5.虽不能察:

即使。

    6.弗敢加也,必以信     虚报//实情。

7.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8.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9.遂逐齐师:

追赶,追击。

8.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

//原因   10. 一鼓作气:

振作。

 11.彼竭我盈:

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2.难测也,惧有伏焉:

推测,估计;///埋伏。

13.望其旗靡:

倒下。

14.再而衰   第二次

七、理解性背诵: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一鼓作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5、“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本文叙述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这可以说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9、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

请见、请从。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八、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彼竭我盈。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辙乱旗靡。

3、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爱国、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小心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

鲁 浅陋 ; 曹 有远谋  //战时:

鲁 不作调查,急躁冒进; 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

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 

好处: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

(1)政治方面:

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

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

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8、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文言文复习(三)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