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236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75 大小:16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

《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1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写好简历最新.docx

如何写好简历最新

  版本1:

  一份卓有成效的个人是开启事业之门的钥匙。

正规的简历有许多不同的样式和格式。

大多数求职者把能想到情况的都写进简历中,但我们都知道没有人会愿意阅读一份长达五页的流水帐般的个人简历,尤其是繁忙的人事工作者。

这里有三条写简历的重要原则:

以一个工作目标为重点,将个人简历视为一个广告,再就是尽量陈述有利条件以争取面试机会。

  写作出色个人简历第一原则是要有重点。

一个招聘者希望看到你对自己的事业采取的是认真负责的态度。

不要忘记雇主在寻找的是适合某一特定职位的人,这个人将是数百名应聘者中最合适的一个。

因此如果简历的陈述没有工作和职位重点,或是把你描写成一个适合于所有职位的求职者,你很可能将无法在任何求职竞争中胜出。

  第二条原则是把简历看作一份广告,推销你自己。

最成功的广告通常要求简短而且富有感召力,并且能够多次重复重要。

你的简历应该限制在一页以内,工作介绍不要以段落的形式出现;尽量运用动作性短语使语言鲜活有力;在简历页面上端写一段总结性语言,陈述你在事业上最大的优势,然后在工作介绍中再将这些优势以工作经历和业绩的形式加以叙述。

  制作简历的第三条原则是陈述有利信息,争取成功机会,也就是说尽量避免在简历阶段就遭到拒绝。

为面试阶段所进行的简历筛选的过程就是一个删除不合适人选的过程。

如果你把自己置身于招聘者的立场就会明白:

招聘时每次面视都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对招聘者来说进入面试阶段的应聘者人数越少越好。

招聘者对理想的应聘者有也有要求:

相应的背景,工作经历,以及技术水平,这会是应聘者在新的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应聘者应该符合这些关键条件,这样才能打动招聘者并赢得面视机会。

同时,简历中不要有其他无关信息,以免影响招聘者对你的看法。

  记住,写作简历时,要强调工作目标和重点,语言简短,多用动词,并且避免会使你被淘汰的不相关的信息。

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很繁忙,在筛除掉不合适的应聘者前不会花费时间来浏览每一份简历。

当你获准参加面视,简历就完成了使命。

l

  写简历之前,你得先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想一想:

每个月支付工资招聘员工,目的是什么?

搞清楚这个问题以后,写简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份合格的个人简历,应该用词准确、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也不能过于简单。

  首先,在个人简历上应该消灭错别字。

要是用人单位发现你的简历上有错别字,你就会立刻被淘汰,没有任何机会。

简历上的错别字对于求职者来说是致命的错误。

一般情况下,一份简历以一两页的篇幅为好。

繁忙的人事主管往往会对超过两页的简历感到不耐烦。

起草简历时,初稿可以长一点,把所有的有关内容都写上,然后进行删改,仔细推敲每一个词、每一块内容,把一些有用的内容留下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写简历时要采取扬长避短的原则。

个人简历里面的内容,应实事求是,决不能虚构。

但这并不是说,在个人简历上你要把所有有关你的事情都写上去。

个人简历的主要作用是让用人单位了解你胜任某项工作的资格,所以,与之无关的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完全可以不在

  简历上出现。

例如贴照片,应考虑应聘的工作要求以及自身条件来作恰当安排。

有的工作,如公关、秘书,比较注重相貌,一般来说应当贴上照片;有的工作,如科研、设计等不太注重相貌,一般可以不贴照片;但是,如果你确实有漂亮的五官、探洒的风度,最好不要被埋没,应该在个人简历上贴上自己的近照。

  简历的作用是推销自己,表现自己,你有什么特长,尽量在简历上表现出来,让用人单位发现你的价值。

切忌过于谦卑,不好意思向别人陈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

如果你不说清楚你能干什么,那又有谁会知道你是一个有用的人才呢?

所以,在简历上,你不仅要例举你所干过的工作,更应该强调你能干某项工作的技能以及你所取得的成就和证书。

  简历的整体形象将会影响雇主对你的看法。

所以,你要注意简历格式,让人看上去很舒服。

简历的布局要合理,表现形式要简单大方,语言表达要朴素、简练。

表现你诚实、办事干净利索的品质。

  版本2:

  如何写好个人简历?

写简历之前,你得先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想一想:

每个月支付工资招聘员工,目的是什么?

搞清楚这个问题以后,写简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份合格的个人简历,应该用词准确、内容完整、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也不能过于简单。

  首先,在个人简历上应该消灭错别字。

要是用人单位发现你的简历上有错别字,你就会立刻被淘汰,没有任何机会。

简历上的错别字对于求职者来说是致命的错误。

  一般情况下,一份简历以一两页的篇幅为好。

繁忙的人事主管往往会对超过两页的简历感到不耐烦。

起草简历时,初稿可以长一点,把所有的有关内容都写上,然后进行删改,仔细推敲每一个词、每一块内容,把一些有用的内容留下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写简历时要采取扬长避短的原则。

个人简历里面的内容,应实事求是,决不能虚构。

但这并不是说,在个人简历上你要把所有有关你的事情都写上去。

个人简历的主要作用是让用人单位了解你胜任某项工作的资格,所以,与之无关的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完全可以不在简历上出现。

例如贴照片,应考虑应聘的工作要求以及自身条件来作恰当安排。

有的工作,如公关、秘书,比较注重相貌,一般来说应当贴上照片;有的工作,如科研、设计等不太注重相貌,一般可以不贴照片;但是,如果你确实有漂亮的五官、探洒的风度,最好不要被埋没,应该在个人简历上贴上自己的近照。

  简历的作用是推销自己,表现自己,你有什么特长,尽量在简历上表现出来,让用人单位发现你的价值。

切忌过于谦卑,不好意思向别人陈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

如果你不说清楚你能干什么,那又有谁会知道你是一个有用的人才呢?

所以,在简历上,你不仅要例举你所干过的工作,更应该强调你能干某项工作的技能以及你所取得的成就和证书。

  简历的整体形象将会影响雇主对你的看法。

所以,你要注意简历格式,让人看上去很舒服。

简历的布局要合理,表现形式要简单大方,语言表达要朴素、简练。

表现你诚实、办事干净利索的品质。

  怎样写好对话小荷培训班

  1、围绕一个主要内容对话

  写人物的对话,并不是信手写来,听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

而是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写,这样读文章的人才能清楚地知道,这段对话到底想说什么。

  示例: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

“没看见,我没看见。

  列宁说:

“那一定是飞去了或者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男孩子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坚定地说。

  这段对话写的是列宁和小男孩谈论“丢失”的灰雀的事。

围绕这个中心内容,在不足二百字的短文里,采用人物间的对话形式,交待了故事的内容,把故事的情节一层进一层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反映了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

  2、要注意对话的形式

  在小学生的习作中,常见的对话形式,归纳起来,共有四种,用公式表示如下:

  第一种对话形式:

第二种对话形式:

  甲:

“”“”甲。

  乙:

“”“”乙。

  第三种对话形式:

第四种对话形式:

  “”甲。

“”

  “”乙,“”“”

  阅读训练:

  

(一)袋鼠与蜗牛

  袋鼠从蜗牛身旁经过,被蜗牛叫住了。

  “你见到我为何不打招呼?

”蜗牛责问道。

  “对不起,我没看见你。

  “没看见?

”蜗牛生气了,它喘着粗(cūchū)气说,“你是鼠,我是牛,我看见了你,你怎么会看不见我呢?

你这鼠辈竟敢目中无人!

  袋鼠(shǔchǔ)说你怎么是牛呢牛我见过比我还大哩再说我也不是鼠呀

  “不对!

”蜗牛说,“如果我不是牛,大家为何叫我蜗牛呢?

既然黄牛、水牛和牦(máo)牛等等都是牛,那我蜗牛自然也是牛了。

同样,如果你袋鼠不是鼠。

那黄鼠、田鼠以及家鼠什么的,就都不是鼠了!

  袋鼠不想同蜗牛争辩(争吵争论),乘(chénɡchènɡ)蜗牛不注意,它悄悄地走开了。

它清楚,尽管蜗牛有一个牛的名字,并且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牛,但人们是不会把它看成牛的,就像自己叫袋鼠,大家从不把自己看作鼠一样。

  

(二)墨鱼不是鱼

  鲨鱼是大海里的霸王。

他发出命令:

所有的鱼儿,在他生日那天,都得为它送礼祝寿。

  鲨鱼的命令谁敢违抗呢?

到时候,鱼儿们一个个乖乖地来了,恭恭敬敬上礼物。

查查名册,鲨鱼发现墨鱼没有来,十分恼怒。

他马上把墨鱼找来,杀气腾腾地说:

“你为什么不来送礼?

  墨鱼顶了他一句:

“我又不是鱼,当然不来送礼!

  鲨鱼气得跳起来:

“你叫墨鱼,怎么不是鱼?

  墨鱼平静地说:

“虽然我的名字叫墨鱼,也和鱼一样用鳃呼吸,但是鱼有脊椎,我却没有;鱼用鳍游泳,而我靠头部下的漏斗喷水推动自己前进。

我和鱼不是同类。

  鲨鱼冷笑一声:

“哼,你不都是鱼是什么?

  墨鱼说:

“海里的牡蛎,河中的蛤蚌,陆上的蜗牛,他们才是我的亲戚。

  鲨鱼凶狠地追问说:

“牡蛎他们身上都有坚硬的贝壳,你为什么没有?

  墨鱼从容地说:

“我能快速游戏,用不着那笨重的贝壳来保护自己。

我们的祖先原来也有贝壳,以后慢慢退化了,变成外套膜里支持身体的‘主心骨’。

  “哼,不是鱼我也不能饶你!

你不送礼,我就把你当点心吃了!

”说着,鲨鱼恶狠狠地扑了过来。

  第1页共2页

  “嗤”的一下,墨鱼喷出墨汁似的黑水,飞快地向大海深处游去。

鲨鱼什么也看不清了,只好在那里干瞪眼。

  给全国十五、六种学报、杂志审稿占用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年的审稿量少说有100篇。

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

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以上;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不能录用的约占20%。

我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

  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

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

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

至于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数作为指标被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

应该承认,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

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

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因此,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作者写作有所帮助。

  一、科技论文的内容

  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

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

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

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

  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

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

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

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

近年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

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

  科技论文不是,也不是说明书。

  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

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

  ⑴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

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

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

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

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

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

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

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⑵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

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

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

  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

如果集中论述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

  ⑶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

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

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

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q=0.1sin(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

  2.8s,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

⑷关于综述性文章。

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

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

  ⑸关于论文中的公式。

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

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

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

有一篇文章论述以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

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

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是通式,没有用处。

  二、论文的标题

  论文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题应该与文章的内容非常贴切。

这一点往往不被注意。

有的标题过大;有的又过于局限。

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服务机器人仿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手臂运动学所做的分析。

“仿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这种冗余自由度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能用于服务机器人。

如果把标题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

还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登月机器人关节润滑技术的研究”,内容是一种固体润滑膜的制备和特性。

论文的题目太大,而且,如果题目中就明确提出登月机器人,就需要有在模拟月球超低真空、超低温、强粉尘环境中的实验,目前尚无条件。

如果将题目改为“mos2基固体润滑膜制备方法及特性的研究”,既缩小了范围,又避开了尚不能进行的实验。

还有些论文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例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仿人机器人的动态行走控制”,行走有静态的吗?

肯定没有,连原地踏步都是动态的。

这样的标题岂不让人笑话?

  三、摘要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即可。

写得不好的摘要中常常有一些没用的话。

例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某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类的话就没有用。

  四、引言论文引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有的写机器人的文章,一开始写捷克一作家写的戏剧中一个机器奴隶叫robota,美国1950年制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就绕了太大的圈子,有点“言必称希腊”。

  很多论文在引言中简要叙述前人在这方面所做过的工作,这是必要的。

特别是那些对前人的方法提出改进的文章更有必要。

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

在一篇论文中,对前人工作的概括应尽可能放在引言中。

在正文中,如非很必要,就不要再有这类段落了。

  文献的引述要正确。

你的文章里引用了某些文献,别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你的文章。

如果引用时不注意正确性,就可能以讹传讹。

有一篇谈遥操作的文章引用了美国《自然》杂志的文章,提到在相距7000km的两地进行遥操作,从操作端发出操作命令到执行端反馈回只用了150μs。

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即使电波直线传播,至少也需要46.67ms。

后来查明是作者引用时单位写错了。

如果文章发表了,以《自然》杂志的权威性及这篇文章作者的影响力,这个错误的数据肯定还会接着被引用。

  一些论文也开始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和消息。

网上文献的可信度要好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息的可*性不高。

我们曾用装甲车为某试验基地研制了一台遥控靶车,在《兵器知识》上曾有过报道。

由于某些内容不便公开,对文章做了一些技术处理。

这个消息到了网上却变成了“我国研制成功遥控装甲车”,“蚂蚁”成了“大象”。

所以,如果要引用网上的消息,一定要通过其它渠道对消息进行核实。

  不少论文在引言中还说明了文章的结构,虽然话不多,但并非很必要。

对于学位论文,因篇幅大,在绪论中交代一下整个论文的结构是应该的。

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没有这个必要。

  五、实验验证论文中的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论文提出的理论或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有一个阶段我不太同意把仿真叫做实验,但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验证的手段。

理论的正确性并非总是要用实验来验证的。

那些用公认的定理证明的新定理就不需要验证。

方法可行性的验证相对简单一些,实验只要说明所用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即可。

方法(特别是算法)有效性的验证在很多论文里做得不好。

所谓有效性,应该是比别的方法更快或更简单地解决了问题,或是计算复杂性低,或是计算速度更高,或是占用的内存小。

要说明有效性,一是要有比较,不能“老王卖瓜”;二是要有相应的数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文中的实验往往是一种为说明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实验。

实验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要说明某一因素的作用,就要设法将它孤立起来。

  我曾连续审了四篇关于构建机器人仿真球队的论文。

这四篇论文除了叙述性的内容偏多以外,写得还是不错的。

文章的内容涉及个人技巧、决策机制及整体协调,并不重复。

而且,球队两次参加了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仿真组的比赛,都取得亚军的好成绩。

这就是说,在构建球队时代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是有成效的。

但是,这四篇文章都用参赛对阵的得分来说明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这是不合适的。

因为,足球赛的成绩只是一种排名,只说明参赛队实力的相对强弱。

如果对手的实力太低,即使己方取得冠军,也不能有效地说明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

而且,如前所述,一个队能否取得胜利与个人技巧、决策能力、整体协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取得较好成绩倒底是哪个因素起了作用往往是说不清楚的。

作者在最近的两篇文章中用了相同的比赛结果来说明不相同的技术措施的作用,显然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如果对同一对手以采取论文中的措施和不采用这种措施进行两次比赛,则比赛的结果就能较好地说明这种措施的作用。

  有不少论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用严格的理论证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暂时做不了实验,于是就用仿真的方法来说明。

这时应注意的是,尽管文章中只能给出个别的仿真实例,但做仿真时应该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做一些实例,因为,用一、两个实例的仿真结果说明的结论很可能被另一个实例推翻。

有一篇论文要在相互距离已知的几个点中寻找一条最短的遍历路径,论文的篇幅很长,所用的方法兜了不少圈子,方法倒也对,但没有证明。

最后用了一个实例做仿真。

我在审稿时写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与论文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

这样一来,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虽然不错,但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六、结论

  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

由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

  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

不过偶尔也碰到“过火”的,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

比较罕见的情况是,有的论文的结论把文章中的论述部分或全部推翻了。

  七、文字

  以前用笔写字的时候,常听人说“字是人的脸面”,意思是说,一手好字会为你增添光彩,看着也舒服。

现在,论文上的字都是打印机打出的印刷体,文章是不是通顺就很突出了,也就成为“人的脸面”了。

俗话说“文如其人”,如果一篇文章的文字方面的问题太多,唸不顺口,作者给人的印象也不会好。

  送审稿中,比较突出的文字、标点方面的问题有;

  ⑴天一句,地一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语气、语意不连贯。

  ⑵语意重复,用词囉嗦,不善运用代词。

  ⑶“而”、“故”、“然”、“其”之类的虚构词用得别扭。

  ⑷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或生造术语,这是在论文中最不应出现的文字问题。

如果某一领域的名词术语已经有了国家标准,虽然这类标准一般是推荐性标准,但也应首先使用标准核定的术语,为的是与别人有“共同语言”。

在论文中不应使用俗名,即使这样的名词已被较多的人使用。

术语是有内涵的,在制定术语标准时,对收纳的每条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

如果在论文中不得不创造一条新的术语,对它的内涵一定要说清楚,要有严格的定义。

我对一篇论文中的“轨迹跟踪控制”提出过质疑。

表面看来“跟踪控制”还说得过去,细想想,能与“控制”相连的无非是两类词,一是对象,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力控制”等等;另一是方法,如“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等。

“轨迹跟踪控制”是什么?

“轨迹跟踪”既不是控制对象,也不是控制方法。

实际轨迹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正是对运动轨迹进行控制的效果。

所以,“轨迹跟踪”和“轨迹控制”都是可用的术语,而“轨迹跟踪控制”则站不住脚。

还有,在学术性文章中不应使用“电脑”、“光碟”这类商业化和港台化的名词。

  ⑸乱用标点符号。

错得最多的是句号,或是长句不断,或是断句不当。

最不容易用错的只有问号和感叹号。

  ⑹近年来有个很时髦也用得很滥的词“基于”。

有时侯翻开一本杂志十有二、三的文章标题有“基于”二字。

“基于x”的英文是“x-based”或“basedonx”。

应该说“基于”一词翻译得还是不错的。

“基于规则的系统”比早年译的“规则基系统”、“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听起来要顺耳一些。

问题是要把“基于”用得必要、得当。

不是非用不可的地方,大可不必用它来追求文皱皱的味道。

而且,既然是“在x的基础上”,x就应该是个可以被当做基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一篇文章用了“基于任务级……”,这个“任务级”就不是实在的东西。

还有一个用得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