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716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docx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工作组

二〇一七年五月

项目名称:

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指南

承担单位:

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

目    次

1项目背景

1.1任务由来

海滩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海滩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北部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南部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江苏至浙江则很少有沙滩的发育。

作为一种天然屏障,海滩起到了抵御风暴潮对沿海冲刷破坏的作用,其缓冲效果胜于当前各种工程措施(如海堤、丁坝、离岸堤等),其功能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滨海旅游业作为蓝色经济的重要部分,已成为沿海经济的新增长点,海滩是滨海旅游产业最重要的载体,对滨海旅游业贡献巨大,公众对海滩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当前我国海滩存在多种问题,如过度开发、海滩侵蚀、海岸工程等、占滩建筑,尤其是海滩侵蚀问题制约了海岸开发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保护海滩和海岸环境,开展了大量海滩养护工程,但相关工程的开展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大多数均借鉴国外相关技术。

结合我国海滩实际情况,对2005年以后开展的大量海滩养护工程经验进行总结,为了科学开展海滩养护与修复,制定本指南。

1.2编制过程

1.2.1工作过程

(1)资料收集

收集国内外海滩修复案例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获取当前最新的海滩修复技术信息;并对国内已建和在建的海滩修复工程开展现场调查,获取海滩修复前后地形地貌、沉积物、海岸动力等数据,同时为开展对比分析,收集和调查自然海滩相关信息。

(2)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建立通用海滩养护流程,并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海滩养护技术,确定我国海滩修复技术难点,结合我国海滩演化、开发、破坏的特点,并开展相关研究,形成适合我国现状的海滩养护技术体系。

(3)海滩养护工程实施和技术应用

在我国典型的海岸区域所开展海滩养护工程中,根据所制定的海滩养护技术体系,制定海滩养护方案,指导海滩养护实施;依据海滩养护流程,完整的开展海滩选址、调查、涉及、施工等各项程序,并在各个阶段开展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4)海滩养护后期监测和经验总结

海滩养护完成后,实施海滩地形地貌、沉积物、动力等监测工作,建立长时间序列海滩变化数据,并开展相关分析,与原海滩养护方案设计情况进行对比,评估海滩养护效果,发现养护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对国内各海滩养护工程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

图1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路线

1.2.2相关文献、资料及管理规范查阅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数据库与SrpingerLink数据库,查阅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海滩养护工程设计、海滩自然特征演化、海岸工程措施影响等自然科学,以及管理、法律、经济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把握国内外海滩养护技术研究动态,掌握国外海滩养护技术最新方法和研究成果。

近年来,标准编制工作组承担了大量海岸带调查和研究项目,包括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砂质海岸生境养护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与“海岛旅游海滩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沙质岸滩风暴效应地貌过程模式拓展研究”、“台湾海峡西岸强潮砂质海滩地貌动力学过程研究”等,在全国沿海开展了大量的海滩研究与调查,在海滩保护与管理研究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这些项目成果均为本标准的编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与资料基础。

同时工作组承担了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地十余项海滩养护工程,积累了大量海滩养护经验,基于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砂质海岸生境养护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整合了我国多家海岸带研究院所和高校,以福建厦门、河北北戴河、海南三亚三处海滩养护工程为示范基地,开展深入研究,并编制《我国海滩养护技术手册》,为该指南编制提供海滩养护经验和技术储备。

1.2.3相关机构调研

本指南已先后应用于多项海滩养护工程,如福建厦门东南海岸天泉湾沙滩修复工程、厦门鼓浪屿美华海滩养护工程、厦门鼓浪屿港仔后海滩养护工程、广东珠海市海滨泳场海滩修复工程、珠海美丽湾海滩养护工程、珠海绿杨湾海滩修复工程、珠海情侣路海滩养护工程、珠海横山岛海滩养护工程、广西钦州茅尾海海滩养护工程、钦州大环海滩养护工程、钦州三娘湾海滩养护工程、河北北戴河西海滩浴场重点海域整治工程、石河南岛综合整治—沙滩修复示范工程、北戴河新区洋河-葡萄岛岸线整治与修复项目,以及将要开展的浙江大陈岛海滩养护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组分别与福建省厦门海洋渔业局、广东珠海海洋农渔局、广西钦州海洋局以及其他各业主单位进行讨论,使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与我国海滩现状和海滩养护需求相结合,在验证海滩养护和修复技术的同时,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并完善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

2技术指南制定的必要性分析

2.1修复受损海滩,重塑海滩系统完整性

近年来由于沿海人类活动,改变了近岸动力环境,造成了海滩系统动态平衡的破坏、海滩沉积体系的严重干扰,海滩质量逐年退化。

要保护这一重要的滨海旅游资源,防范海岸环境和海滩系统继续退化,加紧对其修复势在必行。

以往的海岸工程实践表明,海滩养护是当前防护海岸侵蚀最有效的软式海岸工程手段。

通过增加海岸泥沙的收支再造海滩系统与过程,遵循自然规律且与自然过程相协调;其次通过消散波能达到保护围填海区域内土地、建筑物的目的,且为毗邻海岸增加沙源,提供保护。

2.2提高海滩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

海滩侵蚀是当前海滩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造成海滩沉积物流失、景观破坏和生态受损,部分海滩被侵蚀殆尽。

对于受损海滩来说,海滩养护不仅从地形地貌上重塑海滩过程,也是从景观和生态上重塑海滩系统,景观上恢复期原来与周边环境背景相协调的状态,而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海滩养护还可为海滩栖息生物提供场所,恢复后滨(沙丘)植被和动物群落,以及改善潮间带生态环境。

2.3增加海滩旅游空间,提升休闲娱乐价值

随着滨海旅游的兴起,海滩成为重要的旅游载体,是滨海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丰富滨海地区的旅游休闲方式。

正是城市及周边海滩受经济利益驱使,或旅游开发过度、或缺少保护、或用作养殖等其他开发方式,甚至部分沙滩以滩面采沙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破坏了海滩系统,绝大多数城市及周边海滩出现严重侵蚀、海滩变窄、沉积物变粗等现象,在海滩休闲娱乐需求日渐增强的今天,海滩养护大大的扩展了海滩休闲娱乐空间,改善海滩娱乐环境,结合以合理的海滩规划,其休闲娱乐价值大规模提升。

2.4提升海滩周边地区财产价值和文化品位

海滩养护吸引了游客,改善了环境,附近海岸陆域财产的价值也相应得到提高,产生了近岸财富增值效益。

海滩修复工程通过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周边土地的建设与开发带来更好的商机,其隐性商业价值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形成以滨海沙滩旅游经济为支撑的高地增值效应;城市及周边存在优良的海滩,通过举办海滩相关活动将提升城市海洋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3技术标准制定依据与原则

3.1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2009年12月;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

《全国海岛保护规划》(2010~2020年),2012年4月;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2012年3月;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2015年7月;

《关于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2016年6月;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2017年3月;

3.2制定原则

3.2.1依法依规原则

本指南的制定不应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划、管理办法、指导性意见等进行深入研究,并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

3.2.2科学适用性原则

本技术指南的科学包括相关技术的科学性和技术研究和制定的科学性,本指南的制定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编制工作团队多年在海滩养护和修复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以及国家现有与海滩环境调查、环境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分析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相关技术的科学性,同时指南的制定严格遵循制定程序,保证编制过程的科学性。

3.2.3便于操作原则

本指南从全面性、简便性和可获得性出发,在制定各个步骤时,既考虑我国海滩环境实际情况,又考虑海滩开发的实际需求,将海滩养护与修复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分解,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4国内外情况简要说明

国外海滩养护起步较早,美国从1922年开始在纽约科尼岛最早探索了海滩补沙养护措施继之是1935年加州的巴巴拉海滩养护工程。

1956年美国国会确认海滩养护是海岸防护重要的措施,1970年迈阿密海滩养护的成功,更加推动了该方法的发展。

至1996年,美国东海岸共有154段海滩开展过海滩养护工程,效果较好。

继美国后,欧盟国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八九十年代发展迅速,据SAFE统计,至2002年,共有596段总长约380km的海滩进行过人工养护作。

国外研究人员对海滩养护工作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基本上是针对砂质海滩的研究,研究内容比较齐全,海滩形态、动力地貌、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海岸工程措施的影响等,为海滩养护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P.D.Komar(1976)在其著作《海滩过程与沉积作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R.G.Dean(2002)的著作《海滩养护:

理论与实践》则对养滩工程进行系统论述,作为对之前国外海滩养护工程的总结,为其后的养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我国海滩养护试验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如青岛第二海水浴场,规模较小,正规的海滩养护工程应从1990年算起,至今已完成或基本完成二十多处,绝大部分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有个别工程效果不佳,工程存在沙子流失的现象。

与国外海滩养护工程相比,我国海滩养护规模仍然较小,但是我国养滩存在一些新的内容,即不仅在砂质岸线上开展了养滩,还在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珊瑚礁岸线上开展了养滩工作。

国内从2000年以后也开始对海滩养护开展了相关研究,在原来砂质海岸动力地貌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拓展到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等领域,尤其是从2005年我国海滩养护工程的大量开展,为海滩养护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庄振业最早关注国内外海滩养护工作,并认为这将是我国海滩保护和管理的研究重要方向之一;蔡锋等在华南沿海砂质海岸动力地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开展的海滩养护工程,对海滩养护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杨燕雄等则基于河北北戴河海滩养护工作,探索了不同养滩方案在我国砂质海岸的适用性;匡翠萍等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对数个海滩养护工程的方案和后期演化过程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冯卫兵等则以物理模型实验对海滩养护工程进行研究和预测。

5技术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制定说明

5.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海滩养护与修复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海滩养护,海滩修复,泥沙相容性,取沙区,单宽抛沙量,闭合深度,充分发育岬湾海滩,不充分发育岬湾海滩。

本指南主要针对我国滨海海滩或海岸,包括处于侵蚀状态的海滩、被完全破坏的海滩、适宜开展海滩修复的基岩、泥质、珊瑚礁和人工海岸等。

可应用于受损海滩修复、灭失海滩重塑以及在不存海滩的海岸上建造海滩。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

海洋生物调查

GB/T14914-2006海滨观测规范

GB/T15920-2010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

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501-1998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T18190-2000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

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

JTS257-200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SL260-19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5.3术语与定义

GB/T18190-2000和GB/T15920-2010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人工海滩

通过人工补沙手段,并辅以海岸工程设施等,在原来无海滩发育的海岸,所塑造形成的新生海滩。

海滩养护

由于自然供沙不足或动力变化等原因导致海滩发生侵蚀,为了保护海滩,将异地与原海滩砂粒级相近的沙通过水力或机械手段搬运到原海滩的一定位置,迅速增加平均高潮位以上海滩后滨的宽度,并在必要条件下辅以丁坝或顺岸潜堤等海岸工程。

当海滩流失量超过50%时须进行补沙再养护。

海滩修复

原海滩由于各种人类活动而遭受破坏或消失,海岸带已丧失海岸灾害防护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价值,为了恢复海滩系统、修复海滩景观、改善海岸带生态环境,通过补沙和工程措施来修复被破坏的海滩。

砂泥分界线

在弱动力环境的海滩潮间带和潮下带附近通常会出现砂泥过渡地带,过渡带中沉积物性质变化最显著的位置为砂泥分界点,分界点的连线构成砂泥分界线。

泥沙相容性

泥沙相容性是指养护砂与天然海滩砂的对比程度,也包括养滩区生物对新沉积物的适宜性,可简单归结为天然海滩砂与养护用沙的相对粒度(大小属性)的相似性。

取沙区

取沙区是指用于挖沙的离岸或近岸的区域。

单宽抛沙量

单宽抛沙量是指海滩沿岸单位长度上的养护砂量,通常用m3/m或者yd3/ft来表示。

闭合深度

海滩剖面季节性有效波动的向海界限,即波浪所能作用到海底泥沙几乎不运动的最大水深,可用简易公式

计算,其中

为0.14%大波波高,

为闭合水深。

静态平衡岬湾海滩(充分发育岬湾海滩)

充分发育的岬湾海滩是指岬湾所发育的海滩平面形态基本稳定,泥沙物源相对充足且成独立体系,已达到自我平衡状态。

非静态平衡岬湾海滩(不充分发育岬湾海滩)

非静态平衡岬湾海滩是指由于海岸工程、供沙减少等各种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影响而造成的岬湾内海滩发育不稳定,未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岬湾海滩形态。

5.4海滩养护和修复选址要求

海滩养护和修复的选址首选符合已有的各项规划的要求,如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

海滩养护选址同样要考虑近岸动力条件,海滩的发育主要是波浪作用的结果,通常动力较强的海岸环境比较适宜,为保证砂质沉积物存留,不宜太强。

开展海滩历史演化分析,把握海滩冲淤动态变化特征、沉积特征,利用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进行验证。

获取海滩环境和水质条件,根据海水浴场和景观海滩不同的要求,确定海滩养护工程的最终目标。

5.5海滩养护和修复基本流程

遵循图2所示流程。

图2海滩养护和修复基本流程

5.6工程前期调查

规定了海滩养护工程实施前,需要对海滩选址区及周边环境所要开展的相关调查、具体调查要素及其要求。

海岸动力环境调查:

波浪、海流、悬沙、潮位、风、区域海平面;

沉积物调查:

海滩沉积物变化监测、海底沉积物变化监测、海滩沉积物厚度调查;

地形地貌调查:

地形测量、岸滩剖面地形监测、岸线变化监测;

底栖生物调查:

调查要素包括底栖动物、底栖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栖息密度、生物量或现存量)及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并规定其调查密度、调查周期、调查时间和技术要求;

水质环境质量调查:

调查指标包括常规近岸海域水质调查内容为悬浮体浓度、油类、PH、溶解氧。

可根据现场特点,适当增加相关内容;同时规定其调查范围、调查频率。

取样层次和技术要求;

人类活动和海岸演变调查:

围垦填海、养殖、人工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沉积地貌、入海河口。

5.7海滩养护和修复设计

5.7.1海滩剖面设计

海滩剖面设计推荐使用Dean(1977)的海滩平衡剖面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h为深度(m),y为离岸距离(m),A为海滩剖面尺度系数,A=0.067w0.44,W=14D1.1,D为沙粒的平均直径(mm)。

规定海滩剖面设计需要考虑天然海滩剖面形态特征、根据原始海滩沉积物特点适当选择填沙粒径、以及人工海滩设计坡度、潮间带宽度、滩肩宽度的范围。

5.7.2平面形态设计

推荐Hsu&Evans(1989)的抛物线模型进行平面形态设计,其方程表示如下:

其中,Rn为任意极半径;θ为相应的极角;R0为控制线的长度;β为波峰线和控制线的夹角。

确定充分发育海滩和不充分发育海滩岸线平面形态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

5.7.3人工构筑物平面设计

规定在海滩养护过程中,丁坝和离岸堤两种人工构筑物的设计原则。

5.7.4补沙粒径选择

补沙粒径的选择需要考虑原始海滩或邻近动力环境相似海滩的沉积物特征、波浪条件、取沙区远近、成本、海滩养护目标等。

5.7.5数值模拟预测

推荐了岸线短、中、长期演变可用的数值模型以及近岸水动力模拟和海滩恢复工程模拟可用的模型。

5.7.6取沙区选择

规定了取沙区选择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可能的取沙区类型及其优缺点,以及沙源地调查步骤。

5.7.7补沙量计算

根据补沙量相关的考虑,规定了补沙方量的计算方法和确定补沙量基本原则。

5.8施工

5.8.1施工准备

规定了施工前所要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施工方案制定、器材准备、施工时间规划等,以及施工辅助工程建设和要求、施工设备选择和调配等。

5.8.2挖沙与抛沙

规定了采沙船选取原则和抛沙方式。

5.8.3补沙方式

推荐海滩养护和修复的主要补沙方式为干滩补沙和滩面补沙,定介绍了各自的优缺点。

5.8.4辅助海岸工程及其他水工建筑施工

应符合SL260-98的要求。

5.8.5质量控制与验收

规定了海滩养护工程质量验收的具体要求,包括前期质量体系建设和检验人员资质,以及对填沙质量、养护海滩形态和辅助工程验收和质量控制的详细要求。

5.9监测

海滩养护工程实施过程结束后即开展海滩监测工作,前期准备对海滩监测十分重要,为其后的监测结果提供基准,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海滩和近岸剖面监测:

岸滩剖面地形、水下地形、岸线变化;

沉积物变化监测:

海滩沉积物、海底沉积物;

水动力环境监测:

波浪、海流、悬沙;

水质环境质量监测:

见工程前期调查相关内容;

底栖生物监测:

监测要素包括底栖动物、底栖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栖息密度、生物量或现存量)及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并规定其调查密度、调查周期、调查时间和技术要求;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厦门香山-长尾礁海滩养护实例

A.1工程区概况

长尾礁—香山岸段海滩修复工程位于厦门东部海岸,工程海岸岸线呈南北走向,受香山与长尾礁南北两个向海突出的天然基岩岬角的屏护,岸线呈南北不对称内凹弧形,如图A.1。

养护前海滩仅上部残留20m~30m宽的中粗砂平缓滩地,并向水下大面积的淤泥质海滩过渡。

图A.1香山-长尾礁近岸形态与水深分布图

A.2工程区海岸前期调查

A.2.1海域水动力环境

(1)波浪

从2005年至2006年共一年的波浪要素观测,实测波数据处理结果见图A.2。

由图A.2可见:

(1)此工程所在海域年内波向和波高分布和香山观测的风速风向基本一致,显然是本海区风场作用的产物;

(2)全年的波向主要集中在NE~E向、S~WSW向之间,反映了海域形态走向与优势风场对风浪的共同作用;(3)实测的向岸波最大波高为NE向,波高2.1m;(4)向岸波主波向集中在NE~E,累积频率30%,有效波高0.45m~0.33m,周期2.8s~2.3s,代表了此海域优势浪向和波动力作用强度,以及向南沿岸净输沙导致的海岸长期变化趋势。

图A.2香山2005~2006年波要素分布玫瑰图

(2)潮流

涨潮时,涨潮流自围头角~金门、金门~流会两个断面向湾内推进,流向随水域形状而异,受海岸线影响明显,总体上是向西和西北方向。

落潮时,自围头角~金门、金门~流会断面开始转流,并逐渐向湾内推进,流向基本为东和东南方向,各分流点与汇流点正好与涨潮时相反。

工程区附近海域位于经过大金门~小金门断面和小金门以南海域两股潮流的交汇与分流点附近,涨、落潮流速均较小,近岸水域基本为顺岸流,落潮流向南、涨潮流向北,在低潮时,近岸有大范围浅滩出露。

A.2.2海岸地形地貌

(1)海岸地貌

工程区沿岸地貌可分为红土台地海岸、基岩岬角海岸和人工堤岸三种类型。

红土台地海岸,分布广泛,自香山至五通几乎呈连续分布。

红土台地海岸的个别地段由于海岸遭受强烈侵蚀,红土残积层崖岸遭受波浪、海流的侵蚀乃是工程区砂质海滩的主要物质来源。

基岩岬角海岸分布在海岸突出部的五通头、香山等处。

崖岸海拔高度各处不一;此类海岸岸坡海蚀现象明显,如海蚀槽沟、海蚀陡崖及海蚀平台等。

为防止红土崖岸侵蚀和开发海岸带资源,各个岸段均已筑堤护岸,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人工地貌。

护岸的下半部多具一定坡度,上半部为直立,其高程约在高潮位以上2m。

(2)潮间带及海底地貌

根据工程区海岸海底地形变化的特点,将其附近海底地貌划分为潮间海滩、水下浅滩和深槽三个类型。

潮间海滩:

系沙泥混合滩,其高-中潮带为中粗砂或细砂等砂质沉积物,坡度较大,宽度大多在20~40m;中-低潮带则为粉砂质或泥质粉砂等淤泥质沉积物,坡度缓至平坦,宽度约100m。

局部滩面有岩滩或基岩风化残积土出露,并多为牡蛎养殖区。

水下浅滩:

海底宽阔、平坦,水深在3~7m之间,底质主要由粉砂质砂、泥质粉砂、粉砂质泥等组成,南部海底沉积物偏粗为砂质沉积。

局部有岩礁分布。

冲刷槽:

在香山-大尖礁近岸海底分布有两个呈近南北向分布的小型冲刷槽,其规模不大,水深也较小,海底地形与周围地区相比呈槽状,它们是研究区的主要潮流通道。

A.2.3岸滩演变历史

近几十年来,随着滨海采砂愈演愈烈,使海滩的砂量不断减少。

这不仅加速海滩消退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破坏了沿岸砂量收支平衡和削弱了海滩对海洋动力冲蚀的缓冲作用,使海岸侵蚀雪上加霜。

在早些年间,为防止海岸侵蚀在土崖崖脚处堆石护岸。

然而无济于事,海滩仍处于衰退状态。

究其原因,除了沿岸海滩还是保持连续向南输沙外,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为活动造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负面影响:

其一为,海岸经人工护岸后,尽管海岸侵蚀得到改善,但海滩的泥沙供给却减少,海滩砂量收支亏损状态得不到补偿;其二为,滨海人工挖沙改变了相对平衡的输沙状态,导致海岸动力在新的泥沙条件下重新调整自己的岸滩输沙平衡格局。

鉴于海滩砂的自然再生量无法与挖沙量相比拟,人为降低海滩滩面后,其屏障消浪能力相应下降,反过来又加速岸滩侵蚀,二者作用迭加,终将造成海滩萎缩及海岸继续侵蚀的双重恶果。

A.3海滩养护工程设计

A.3.1香山-长尾礁造滩理念

此岸段人造海滩作为厦门环岛开发建设的一部分,欲打造海滨浴场和海滩文化的优良环境,将体育、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有机结合起来,使其不仅成为游客的旅游中心,而且更是一个可供开展各项活动的、具有一定规模(面积约20万m2)的娱乐休闲中心。

结合人造海滩的社会属性及其自然机理,确定造滩的以下理念:

(1)造滩工程不应损坏周围景观等自然资源,应最大化工程投资与效益的性价比,以最节省设计方案实现海岸的修复。

(2)据大量欧美造滩资料,造滩后都有再培养工程,那么以海滩演变的机理为依据,海滩设计目标应最大化再培养间隔时间及最小化海滩维护费用。

A.3.2香山-长尾礁人工海滩岸线形态设计

保留香山头及长尾礁现有景观,并分别作为海滩修复岸段的两端岬角起拦沙作用,防止填筑沙向南、北方向流失,且海滩宽度在50m以上。

(1)采用一线模型的计算方法,结合近海域地形和两端天然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