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547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瑞.docx

《中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瑞.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瑞.docx

中瑞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三、混凝土配合比3

四、砼浇筑及温度控制5

五、大体积砼浇筑施工工艺6

六、质量控制10

七、成品保护及后期养护、测温12

八、温度计算14

九、大体积混凝土计算公式15

 

一、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JGJ/T10);

《预拌混凝土》(GB149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中瑞·阳光豪庭12#-18#楼及地下室工程

建筑地点:

晋江市磁灶镇

建设单位:

泉州中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厦门勤奋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砼供商:

晋江市新华宝混凝土有限公司

1、本工程为中瑞·阳光豪庭14#楼工程;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剪力墙结构,裙楼局部为框架体系,总建筑面积23112.13㎡,地下一层,主体为28层,建筑总高度85.90m。

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1组,建筑设计等级为二级,多层部分为三级;主体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

地上一层为门厅,架空绿化,二层以上均为住宅。

该大体积混凝土为于14#楼基础承台

-

轴至14-32轴交14-A轴至14-F轴,厚度180cm,面积为980㎡。

三、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试配

1)配合比设计

大体积钢筋砼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砼出现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现象,本工程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原材料的选择

粗、细骨料的选择,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其含泥量。

粗骨料选择主要是考虑能满足泵送要求,砂采用中砂,含泥量控制在3.0%以内,细度模数大于2.3以上,碎石粒径5~31.5mm内连续粒级,含泥量控制在1.0%以内。

3)外加剂的作用

①、SY-G高性能膨胀抗裂剂,该外加剂具有缓凝、膨胀、泵送性能。

②、TW-JS缓凝高效减水剂的使用,能延缓水泥的早期水化,降低水化热,提高砼的流动性,有利于砼连续施工。

2、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

1)、模板均采用180厚砖模,不需拆除,使筏板在限定条件下膨胀抵消其部分凝结干缩及内外温差引起表面拉应力,使抗裂性得以提高。

2)、浇筑大面积砼,采取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四层)。

3)、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砼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少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

4)、在砼浇筑后,做好砼的保温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

5)、采取长时间(不少于14d)的养护,延缓降温速度,充分发挥砼的“应力松弛效应”。

6)、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随时控制砼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值不超过25℃;及时调整保温措施,使砼的温度梯度和温差不致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在砼的强度达到1.2N/mm2时,要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土工布。

利用水泥的水化热使其表面的温度提高,减少表里温差。

7)、混凝土的类型、指定龄期混凝土的强度、抗渗等级、混凝土场内外输送方式与耗时、混凝土的浇筑坍落度、施工期平均气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及其他要求。

8)、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必须满足上述各条件的要求外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干缩与温差收缩。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1)配合比要求:

混凝土坍落度拟采用:

120mm±30mm,到达现场前坍落度损失不应大于30mm/h,总损失不应大于60mm。

水胶比:

0.4~0.6

砂率:

40~50%

最小水泥用量:

>300kg

混凝土含气量<3%

2)参考配合比

材料用

量(kg/m³)

水泥

粉煤灰

TW-JS缓凝高效减水剂

SY-G高性能膨胀抗裂剂

281

759

1049

165

70

7.72

28.08

设计配合比由实验室确定,施工现场调整后严格计量施工。

3)计量方面,每台班(天)最少抽检2次,且计量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抽查调试,并做好记录。

没有技术人员的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调整和随意增加用水量。

4)混凝土的初凝应控制在6~8h之间,混凝土终凝时间应在初凝后2~3h。

缓凝剂用量不可过高,尤其是在补偿混凝土中应严格限量以防减少膨胀率。

膨胀剂取代水泥量应按结构设计和施工设计所要求的限制膨胀率及产品说明书并经试验确定;其取代水泥量必须充足以满足膨胀率的要求。

4、砼浇筑时,项目经理应在现场监管,以确保质量。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循下列规程标准的技术规定: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四、混凝土浇筑及温度控制

1、混凝土浇筑温度宜控制在25℃以内,依照运输情况计算混凝土的出厂温度和对原材料的温度要求。

2、原材料温度调整方案的选择:

当天气温度高于30℃时应采用冷却法降温,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用加热法升温,现阶段天气温度不低于5℃及不高于30℃,。

3、冷却水管安装

(1)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度,调节大体积砼混凝土内表温差,采取在大体积砼混凝土体内设冷却水管通水降温措施。

(2)冷却水管网按照冷却水由热中心区流向边缘区的原则分层分区布置,进水管口设在靠近混凝土中心处,出水口设在混凝土边缘区,每层水管网的进、出水口相互错开。

(3)冷却水管采用壁厚2mm、直径φ40mm的薄壁钢管。

水管网沿竖向布置在大体积砼中央;水平间距不大于6m最外层水管距离混凝土最近边1m,每层水管的垂直进出口要相互错开1.5m。

进、出水口需引出混凝土面1m以上,每层水管的进出水口要相互错开,且出水口要有调节流量的水阀和测流量设备。

冷却水管接头采用软管接头。

 

五、大体积砼浇筑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2施工操作工艺

(1)混凝土搅拌

1)根据施工方案的规定对原材进行温度调节。

2)搅拌采用二次投料工艺,加料顺序为,先将水和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搅拌约1min成水泥浆,然后投入粗、细骨料拌匀。

3)计量精度每班至少检查二次,计量控制在:

外加剂±0.5%,水泥、掺合料、膨胀剂、水±1%,砂石±2%以内。

其中加水量应扣除骨料含水量。

4)搅拌应符合所有机械说明中所规定的时间,一般不少于90s,加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30s,以搅拌均匀为准,时间不宜过长。

5)出罐混凝土应随时测定坍落度,与要求不符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整。

(2)混凝土的场外运输

1)预拌混凝土的远距离运输应使用滚筒式罐车。

2)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应满足现场混凝土实际的需要,以确保连续浇筑。

3)必须有完善的调度系统和装备,根据施工情况指挥混凝土的搅拌与运送,减少停滞时间。

4)罐车在盛夏和冬季均应有隔热覆盖。

5)送到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应随时检验,需调整或分次加入减水剂均应由搅拌站派驻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

(3)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与布料

1)固定泵(地泵)场内运输与布料:

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mm×50mm的振动筛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料斗内混凝土表面距离上口宜为200mm左右以防止泵入空气。

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纯水泥浆或1:

1~1:

2水泥砂浆滑润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

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宜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速度进行连续泵送。

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

进行抽吸往复推动数次,以防堵管。

泵送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

在预留凹坛模板或预埋件处,应沿其四周均匀布料。

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器推赶混凝土。

沿地面铺管,每节管两端应垫50mm×100mm方木,以便拆装;向下倾斜输送时,应搭设宽度不小于1m的斜道,上铺脚手板,管两端垫方木支承,泵管不应直接铺设在模板、钢筋上,而应搁置在马凳或临时搭设的架子上。

泵管混凝土出口处,管端距模板应大于500mm。

泵送将结束时,计算混凝土需要量,并通知搅拌站,避免剩余混凝土过多。

混凝土泵送完毕,混凝土泵及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推动清洗球清洗,压力不超过0.7MPa。

方法是先安好专用清洗管,再启动空压机,渐渐加压。

清洗过程中随时敲击输送管判断混凝土是滞接近排空。

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备用。

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应多于30min,如超过30min则应清管。

盛夏施工,泵管应覆盖隔热。

加强对混凝土泵及管道巡回检查,发现声音异常或泵管跳动应及时停泵排除故障。

2)汽车泵布料:

①汽车泵行走及作业应有足够的场地,汽车泵应靠近浇筑区并应有两台罐车能同时就位卸混凝土的条件。

②汽车泵就位后应按要求撑开支腿,加垫枕木,汽车泵稳固后方准开始工作。

③汽车泵就位与基坑上口的距离视基坑护坡情况而定,一般应取得现场技术主管的同意。

3)混凝土的自由落距不得大于2m。

4)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二次。

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实测的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应不大于±20mm。

(4)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可根据面积大小和混凝土供应能力采取全面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300~500mm且不大于震动棒长1.25倍。

2)浇筑混凝土时间应按表6.2控制。

掺外加剂时由试验确定,但最长不得大于初凝时间减90min。

表6.2混凝土搅拌至浇筑完的最大延续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

气温

混凝土强度

气温

≤25℃

>25℃

≤25℃

>25℃

≤C30

120

90

>C30

90

60

3)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

亦可采取中间向两边推进,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匀上升。

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缝,并将表面泌水及时排走。

4)局部厚度较大时先浇深部混凝土,2~4h后再浇上部混凝土,但不能超过初凝时间。

5)振捣混凝土应使用高频振动器,振动器的插点间距为1.5倍振动器的作用半径,防止漏振。

斜面推进时振动棒应在坡脚与坡顶处插振。

6)振动混凝土时,振动器应均匀地插拔,插入下层混凝土50cm左右,每点振动时间10~15s以混凝土泛浆不再溢出气泡为准,不可过振。

7)混凝土浇筑终了以后3~4h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前进行二层振捣然后按标高线用刮尺刮平并轻轻抹压。

8)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按施工方案控制,以低于25℃为宜,最高不得超过28℃。

9)间断施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应待先浇混凝土具有1.2N/mm2以上的强度时才允许后续浇筑混凝土。

10)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混凝土接触面先行湿润,对补偿收缩混凝土下的垫层或相邻其他已浇筑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前24h即大量晒水浇湿。

(5)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1)处理程序:

2)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

3)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加粒径为2~4cm的石子浆,均匀撒布在混凝土表面用抹子轻轻拍平。

4)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

5)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6)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6)拆模与回填

底板侧模的拆除温度条件,侧模拆除后宜尽快回慎,否则应与底板面层在养护期内同样予以养护。

六、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

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2)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3)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加强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压力与混凝土的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现场制作试块进行膨胀率测试。

(5)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碱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各种原材试验报告,配合比及总含碱量计算书。

2、一般项目

(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

观察和尺量检查。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

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3)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底板结构允许偏差(mm):

轴线15

标高±10

电梯井长宽对定位中心+25,0

表面平整8/2m

预埋件中心10

预埋螺栓5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

3、检验数量

(1)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

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的有关规定。

(2)用于检查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混凝土外观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细部构造应按全数检查。

七、成品保护及后期养护、测温

1、混凝土侧面模板施工均应设保温层。

采用砖侧模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宜回填完毕。

2、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和养护工艺的实施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需要更充分的水化,对大体积混凝土更应注意防止升温和降温的影响,防止过大的内部及表面与大气的温差。

3、为了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采取温控措施。

本工程测温管宜采用直径Ф20镀锌铁管制成,长度按测温埋设加工。

测温管下端封口,上端露35cm,塞紧管口密封,混凝土浇筑6~10h后开始测温,采用100℃玻璃温度计进行测温。

4、测温必须派专人负责,测定的温度必须正确、真实、记录详细,每次测完后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并把数据及时反馈给技术负责人。

测温时同时测量混凝土体内、体表、大气和混凝土的入模(浇筑)温度,砼的浇筑温度是指砼浇筑振捣后,在砼50-100mm深处的温度。

当砼体内外温差大于250时应立即加强砼保温措施,对砼体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

5、每个测温点位由不少于三根间距各为100mm呈三角形布置,分别埋于距板底200mm,板中间距500~1000mm及距混凝土表面100mm处的测温管构成。

测温点位间距不大于10m,测温管可使用水管,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管口高于保温层50~100mm。

6、测温应在每块混凝土浇筑完初凝后即开始,测温时间不应小于14天。

其时间间隔如下:

前7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后7天每8小时测温一次。

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温差大于25°C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保温层等。

当温差小于25°C时,如测温结果与标准偏差较大,应继续测温、监控。

测温成果应及时报监理。

7、测温工作应指派专人负责,24小时连续测温,尤其是夜间当班的测温人员,更要认真负责,因为温差峰值往往出现在夜间。

测温结果应填入测温结果记录表。

每次测温结束后,应立刻整理、分析测温结果并给出结论。

8、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土工布,终凝后注水,蓄水深度不超过承台表面,不少于10cm。

9、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的温差超过20℃时即应注入热水令温差降到10℃左右。

非高温雨季施工事先采取防暴雨降低养护水温的挡雨措施。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土工布。

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土工布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内部温差或内外温差超过20℃再覆盖保温层。

10、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土工布,在有可能降雨雪时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11、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他作业时,应掀开土工布并尽快完成随即恢复。

12、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100或50mm处)不大于20℃;混凝土表面温度(表面以下100或50mm)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度差不大于25℃;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允许介于30~35℃之间;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13、当实测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及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满足温度及温差的规定。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应不少于21d,炎热天气适当延长。

14、养护期内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土工布内应有凝结水),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应富水养护;

八、温度计算

承台混凝土厚度最大为1.8m;根据配合比单,相关材料用量,每立方混凝土数量暂定如下:

水泥287kg,SY-G高性能膨胀抗裂剂28.08kg,粉煤灰掺料72kg。

计算如下

1、最大绝热温升

Th=(Wc+KF)Q/Cρ

=(287+0.3×72)×314/(0.97×2400)

=41.62℃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计算3天、6天)

T1(3)=Tj+Thξ(t)=10+Thξ(t)

=20+41.62×0.74

=50.79℃

T1(6)=20+41.62×0.73=50.38℃

3、混凝土表层温度(表面下50~100mm处)

(1)保温材料厚度计算

δ=0.5hλx(T2-Tq)Kb/λ(Tmax-T2)

=0.5×1.8×0.14×20×2.0/(2.33×20)

=0.108(m)

(2)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

β=1/[Σδi/λi+1/βq]

=1/[0.108/0.14+1/23] 

=1.23

(3)混凝土虚厚度

h′=kλ/β

=2/3×2.33/1.23=1.27(m)

(4)混凝土计算厚度

H=h+2h=1.8+2×2.68=7.16(m)

(5)混凝土表层温度

T2(t)=Tq+4h′(H-h′)[T1(t)-Tq]/H2

T2(3)=5+4×2.68(7.16-2.68)[51.51-20]/9.262

=5+17.65

=22.65℃

T2(6)=5+4×2.68(7.16-2.68)[51.08-20]/9.262

=5+17.41

=22.41℃

(6)混凝土温差

T1(3)-T2(3)=50.79-22.65=28.15℃

T1(6)-T2(6)=50.38-22.41=27.97℃

经以上计算预测,采取上述混凝土配合比,可满足混凝土最大内外温差均小于30℃的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计算公式(按规范规定)

1、温度计算公式

1)最大绝热温升

Th=(Wc+K·F)Q/C·ρ

T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Wc---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

F----混凝土中标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

K---掺合料折减系数。

粉煤灰取0.25~0.30

Q----水泥28d水化热(KJ/kg)。

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k)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不同品种.标号水泥的水化热

水泥品种

水泥标号

水热化Q(kj/kg)

3d

7d

28d

硅酸盐水泥

42.5

314

354

357

32.5

250

271

334

矿渣水泥

32.5

180

256

334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1(t)=Tj+Th·ξ(t)……(5-5-7).

T1(t)-----t岭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j=混凝土浇筑温度(℃)

ξ(t)=t龄期降温系数。

降温系数ξ

浇筑层厚度(m)

龄期t(d)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1.0

0.36

0.29

0.17

0.09

0.05

0.03

0.01

1.25

0.42

0.31

0.19

0.11

0.07

0.04

0.03

1.50

0.49

0.46

0.38

0.29

0.21

0.15

0.12

0.08

0.05

0.04

2.50

0.65

0.62

0.57

0.48

0.38

0.29

0.23

0.19

0.16

0.15

3.00

0.68

0.67

0.63

0.57

0.45

0.36

0.30

0.25

0.21

0.19

4.00

0.74

0.73

0.72

0.65

0.55

0.46

0.37

0.30

0.25

0.24

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处)温度

(1)保温材料厚度(或蓄水养护深度)

δ=0.5h·λx(T2-Tq)kb/λ(Tmax-T2)

δ---保温材料厚度(m)

h---大体积混凝土厚度(m)

λx--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

T2---混凝土表面温度(℃)

Tq---环境平均温度(℃)

Kb---修正值.取1.3~2.0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

T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

计算时可取T2-Tq=15~20℃

Tmax-T2=20~25℃

 

材料名称

密度

(kg/m3)

导热系数(w/m.k)

材料名称

密度

(kg/m3)

导热系数λ(w/m.k)

建筑钢材

7800

58

矿棉.岩棉

110-200

0.031-0.065

钢筋混凝土

2400

2.33

沥青矿棉毡

100-160

0.033-0.052

0.58

泡沫塑料

20-50

0.035-0.047

木模板

500-700

0.23

膨胀珍珠岩

40-300

0.019-0.065

木屑

0.17

油毡

0.05

草袋

150

0.14

膨胀聚苯板

15-25

0.042

沥青蛭石板

350-400

0.081-0.105

空气

0.03

膨胀蛭石

80-200

0.047-0.07

泡沫混凝土

0.10

几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

 

保温层种类

Kb1

Kb2

1

纯粹由容易透风的材料组成

(如:

稻草草袋.稻板.锯末.砂子)

2.6

3.0

2

由容易透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