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343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docx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

 

法政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

 

班级:

09级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学号:

20091101183

姓名:

杨召丽

指导教师:

刘爱华

2013年5月15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以及特征-1-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1-

(二)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的区别-2-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征-2-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3-

(一)体现学科的德育性-3-

(二)促进课程的生活化-5-

(三)落实内容的教育性-5-

(四)实现教学的实践性-5-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操作流程-6-

(一)明确目标,精选案例-6-

(二)把握时机,呈现案例-7-

(三)自学案例,分组讨论-9-

(四)评价交流,案例升华-9-

结语-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英文摘要-10-

英文关键词-10-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浅析

法政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汉班杨召丽

指导教师刘爱华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融入现代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

它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和优越性。

在当前中国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实践中,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

本文就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操作流程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用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其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学教育和教学,对促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以及特征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简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状况,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的载体,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这些社会情境进行研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双主”教学原则,体现了师与生密切协作,教与学和谐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

实践证明,它对于思想品德课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特色,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的区别

我们通常在讲解知识点时都会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但这不叫案例教学,只是举例教学法。

举例教学法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在讲解理论时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说明理论;案例教学法则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师生的分析、讨论、交流,旨在发现案例中所蕴涵的基本理论或原理。

相比而言,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能激励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的明显特点都是在教学中使用案例,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但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法中的举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

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而在其他教学中举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

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举例分析案例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论,二者有明显区别,表现在:

1.二者在教学中地位不同

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和辅助地位。

2.二者的进行主体不同

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居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居于主要地位。

3.二者运用的目的不同

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则主要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

4.二者涵盖的范围不同

案例教学涵盖面更为广泛和精效,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等;举例教学的特点则比较单一,它往往针对具体的教学知识点。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1.启发性

我国思想品德课教学长期以来大多仍囿于“灌输式”的讲授,教师上课讲授概念、原理等,学生上课记笔记、圈教材,下课看课本、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这样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很差。

案例教学法则彻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的单独由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理论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教师在授课前或授课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寻找答案。

因此,它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

2.参与性

案例教学法把学生纳入教学过程,是一种参与式教学。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面对的是具体的情景和真实的案例,与传统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填鸭式”灌输教学相比,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极大发挥。

3.民主性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有时甚至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充分发挥。

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就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主张,二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师和学生的民主意识得以培养和强化,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随之建立并不断得到巩固。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思想品德学科不同于其他的人文社会学科,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品德课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思想品德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学科的德育性

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系统和最直接的德育途径,思想品德学科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德育性。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性就是指思想品德学科具有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性质。

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这句话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学科的德育性: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并且在实施建议里也有这样的要求:

“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想要有效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我国,口口相传的故事的出现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通过故事来传递有关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我们精神文化遗产得以流传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从出现了学校教育以后,教师们依然喜爱用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好的生活,美好生活需要什么样的伦理和道德准则,每个人应该做些什么可以使生活更美好,而不应该做什么以防破坏生活的美好,如此等等。

在这些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案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典范或反面例证,使他们从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行为中体会自己应遵守的伦理规范。

这些模范人物就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提供了我们行为、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参照。

这也是思想品德课里运用案例的优势所在,而在别的学科里,很少有这种功能,比如在英语教学里,提供一个案例可能只是教你怎么分析语法或怎么写英语作文,但是提供道德准则参照的功能却很少,不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做才是有价值的,才是美好的。

案例教学法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性表现在:

1.案例教学可以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它涉及的有些抽象东西离初中生比较远,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不是很高。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已成为教学中的难题。

如果是用举例教学法,直接讲出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向答案靠拢,学生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不但学得不主动而且理解得也不深刻,效果较差。

相比而言,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能激励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理解和学习

思想品德课的知识点多而繁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建立起知识结构,在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去死记硬背往往效果不大,内化起来较困难。

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经过了自身的理解和加工,在他们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就已经把知识点内化和系统化了,可谓一举两得。

在案例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必须把与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加以了解、掌握直到融会贯通。

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这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完成探究的同时对课本上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系统把握,今后构建知识结构更加容易,对知识间的联系理解更加透彻。

3.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由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内容涵盖了生活的很多方面,所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接触并通过学习、探讨、研究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就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和对社会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而探究过程本身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探究,要涉及对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了解,这样虽然比不上系统学习的深刻,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主动学到的东西远远比课本上的要多,而且在活动中学生在小组协调、调查研究、分析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促进课程的生活化

2011年教育部修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阐述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有一条这样写道: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曾说过:

“教育即生活”。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理念里就包含了这种思想。

(三)落实内容的教育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除了要让学生认识道德准则、伦理规范外,它更重要的是在于改变人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正如《汉书》云:

“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图”。

在别的学科领域,比如法学,有时候是用案例呈现律师如何收集证据、法庭如何开庭、辩护、审判等一个案件解决的前后经过,这个案例所传授的内容也许只是教会一个律师接手案件后应该按照怎样的程序来跟进解决。

再如医学案例呈现的案例也许是一次成功手术的准备,研讨,手术实施,术后修复的过程。

在这些领域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只是形式上的模仿,可以只是学习一个运作程序而已。

而在思想品德课里,很多时候只是把一些原理概念,知识点罗列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上升到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里的很多内容不能仅仅依赖逻辑——认知的方式,还必须依靠理解、体验和感悟。

使认识逐渐变成一种坚定的信念,逐渐内化成一种思想观念,最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案例教学法在移情这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因为案例设置的情境利于学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

案例中常常展现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通过案例,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其中人物种种情绪和情感,引起真实情感的共鸣……仿佛与其中的人物近距离“遭遇”,情感在这场“遭遇”中得到升华。

(四)实现教学的实践性

2011年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思想品德课传授的理论都是用于指导实践的,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的世界观和辩证的方法论,处处渗透在我们的实践生活当中,而案例教学法正能带来这种实践性的效果。

比如在九年级第四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中,通过对当前我国资源现状与环境污染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共同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这些都说明了案例教学在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操作流程

一般的教学设计流程包括目标设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这些基本的环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流程除了包括以上这些基本流程外,还有自己更具特色的一些环节。

基于本文主要是对案例教学进行探讨,所以围绕着案例教学特有的环节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阐述,这些环节包括:

(一)明确目标,精选案例

选编科学有效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案例教学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

教师应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具体而生动的资料。

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和编写案例。

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精致、简练、具体、真实、富有时代感和幽默感、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选编案例的方法有多种:

1.直接引用教材中的经典案例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经典案例可供直接引用,这是最简单、最方便和最常用的方法。

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教师伴我成长》时,可选用教材中的案例:

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个捣蛋学生正在“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

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站起来坐到教室最后一排的空位置上去,但小强气呼呼地坐在座位上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即将爆发……通过让大家讨论这个老师当时是怎么想的?

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冲突将如何发展?

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就能为处理师生关系提供帮助。

2.平时生活中注意收集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案例,也是选编案例的常用方法。

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看报纸、杂志、电视,听广播、浏览网页的时候细心观察、注意积累,这些资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和影音资料。

另外还可以动员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

如在人教版八年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这一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父母和自己的故事,让大家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身边事例中感受父母的爱,拉近书本上的理论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通过搜索网络获取案例

网络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海量、传播速度很快、信息内容覆盖面广、更新及时,是教师们获取案例的又一良好途径。

教师们可以在上课前大量查阅网上的资料,现在有很多专业的搜索网站,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XX,谷歌等,通过这些可以马上搜索到你想要的最新发生的案例资料,效率特别高,而且同学们也喜欢关注网络。

4.自己动手编写案例

生活中收集来的案例有时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有些复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稍作改编,让案例与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更贴近,但是改编时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收集完案例后,教师就应该做其他一些课前的准备工作了。

一个有经验的案例教学教师,会充分地认识到在每一堂课前做好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客观条件和主观状态两方面的准备,为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把握时机,呈现案例

1.案例呈现的时间

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必须与理论紧密相连,脱离理论的案例教学,往往会导致讨论与教学目标和内容脱节或背离。

案例的呈现要把握合适的时机,不可程式化。

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用案例来做情景导入,那就在课堂一开始就拿出来,引出下面的知识。

第二种,案例可以用来使某一个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那就可以对这些难以理解的枯燥理论先进行讲授,之后引出一个案例来对这个理论进行深化和说明。

第三种,案例还可以用在最后做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和提高。

2.案例呈现的方式

(1)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呈现。

用书面材料呈现案例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式。

教材中的案例就可以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本,教材上没有的,教师准备的比较复杂的、叙述较长的案例应该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大家能够在课前有充分的时间准备预习,以免在课堂上阅读长长的文字耽误时间。

(2)以实物呈现。

实物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同学们一眼就能看明白,有助于消化和理解,而且利于形成表象、记忆,且记忆效果更深刻持久。

比如,在讲七年级上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一节内容时,可以准备一些树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进行比较它们的异同,或者如果班级内有双胞胎同学的话,让其他同学观察一下她们是有哪些不同之处,进而从这些实实在在的实例中让学生体会到抽象的生命的独特性。

还有在讲比较难的原理的时候,也可以用网络、图示、表格等直观形式来显示知识间的联系来帮助理清思路。

比如在讲到九年级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的内容时,可以用图示直观地显示我国人口、资源状况,进而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以多媒体呈现。

在有投影设备,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把案例放到屏幕上,使学生能够方便地观看案例。

通常来说,观看图像和听声音比简单地阅读文字更有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钟爱于生动的信息。

而且置身于视频、音频的包围中,这种良好的视听效果给人带来的视觉、听觉冲击,容易导致情绪情感上的共鸣。

就拿雅安地震这个案例来说,当教师用投影仪播放出一幕幕地震后那一片片断壁残垣、水泥板下压着的牺牲者、灰头土脸的悲惨幸存者,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情。

再看到我们的领导人不顾危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奔走慰问、组织救助,尤其是李克强总理那张写满焦虑的脸,再配上温情感人的音乐,眼眶都止不住湿润了。

我们感到领导人是心系人民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再看到震后全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志愿者前赴后继,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永结同心,互帮互助,再配上激勇奋进的音乐,让我们感到热血沸腾,树立了帮助灾区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勇气。

这些冲击效果都是文字很难达到的。

(4)用角色扮演呈现。

角色扮演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师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有些知识离我们比较远,平时接触得比较少,讲授起来可能会很抽象。

这种情况下可以用角色扮演,把案例“演”出来,这样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并且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还有一些可能离我们生活比较远的、抽象的东西就可以把它具体化,比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一下意大利学生和中国同学对话的情景,观看完表演后让学生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

你更习惯于怎样回答?

为什么?

第二,导致中外沟通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障碍会对彼此的交往产生什么影响?

第三,这种沟通障碍有可能跨越吗?

如果有可能。

谁该为此做出努力?

该怎样做出努力?

这样就可以让枯燥的书本知识生活化。

(5)以语言呈现。

我们说对于文字较长、内含数据、内容复杂的案例应该在课前把案例的书面材料发给大家,但其实很多情况下案例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现场用语言呈现出来。

语言呈现时当然要求教师要口齿清楚,重点突出。

因为案例大多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所以在呈现时语言还应该充满感情,跌宕起伏。

并可以在一些转折和悬疑的地方运用语气、语调并附带着面部和肢体语言制造一些气氛,紧吊学生的胃口,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七年级上“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相关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然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

(三)自学案例,分组讨论

这一过程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保证学生既能够认真思考,又能够畅所欲言,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观点,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与人合作。

一般先要求学生了解所呈现的案例后,独立分析案例,确定案例中的重要部分,弄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或建议。

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划分的学习小组,组织小组分析讨论,让小组成员互相阐述见解,并针对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还要注意对课堂秩序和讨论进程进行必要的控制,对一筹莫展的小组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启示,对讨论热烈、思路清晰地小组给予及时的肯定。

如在九年级“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教学时,可以运投影屏幕动态演示《超生》的漫画。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漫画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见解。

学生能够很快看懂漫画:

夫妻两个思想守旧,重男轻女,强行生育,违反了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进一步小组讨论,很多小组得出了违反计划生育的危害,达成共识:

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利国利民。

也有部分学生提到只生一个孩子的弊端,如独生子女孤独、娇生惯养等问题,大多数人的思维也得到拓展,逐步学习两方面看待问题。

在讨论中,同学们提出的想法有的客观正确,有的幼稚偏激,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加以引导、点拨,做认真细致的总结,指出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四)评价交流,案例升华

在分组讨论基础上,还要班级各组之间进行交流。

交流的方式可根据所讨论事例的情况而定,既可以是不同组间的交流、也可以是直接宣读分析报告、还可以是角色扮演式的交流。

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尽量避免重复的结论,后面发言的小组对前面的只作推翻或补充。

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归纳、总结,对正确回答给予肯定、提升,对回答虽有不足但富有创意的发言,要及时给予鼓励。

案例只是教学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挖掘其中的意义,因此需要对案例进行升华。

包括案例教学实施中的升华、总结性的升华和目标式升华。

实施中的升华就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时时抓住机遇充分挖掘案例的使用价值并加以利用;总结性升华是在课堂的最后对本课的案例教学进行一个总结和提升;目标升华是紧紧结合课程目标的升华,使得三维目标顺利落实。

结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课教学中运用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对于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积极性、培养创造性等方面有着常规教学方法所不能及的许多优点。

它所具有的优点能让课堂更加活跃、有效、精彩,并对老师和学生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