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333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docx

四川省树德中学届高三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Word版附详细解析

树德中学高2015级第三学期10月阶考文综地理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所以大棚设计要尽力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水液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

2.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

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

【答案】1.B2.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棚内的水汽蒸发,遇到冷的玻璃顶凝结,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

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可知,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B对。

2.凝结量的大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

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

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玻璃顶的温度越低,水气凝结越多,故答案选A。

自北部的普拉德霍湾(G1)起,止于阿拉斯加湾瓦尔迪兹(G2)的石油管道,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石油管道,它经过多座城市。

该石油管道的建设要面临位置偏远和周围环境恶劣的挑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该石油管道的建设主要采用高架的形式,主要克服的自然困难为:

A.地形复杂B.沼泽众多C.动物迁徙D.多年冻土

4.某日该石油管道北部起点G1与南部著名港口城市苏厄德几乎同一时刻日出时,此时刻太阳直射点应位于:

A.太湖流域附近B.亚马孙河流域C.湄公河流域D.维多利亚湖附近

【答案】3.D4.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典型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图示地区为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管道沿线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为减少工程量和施工难度,保证管道正常运行,该处管道采取了高架的形式,C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管道沿途地形条件一般,沼泽地较少,A、B选项说法错误;采用何种形式的管道建设均对当地的动物迁徙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4.由图可知,石油管道北部起点G1与南部著名港口城市苏厄德几乎位于同一经线上,且两地同一时刻日出说明同时位于晨线上,可知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此时刻太阳直射点应位于赤道附近,所以B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常年盛行风向。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H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游地区的植被条件影响湖床的高低B.湖水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得到更新

C.对河流m段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D.湖泊面积大小与流域洪涝灾害频率呈正相关

6.关于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m河段流量季节分配比n河段均匀B.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R地年降水量比Q地少D.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

【答案】5.A6.C

【解析】主要考查河湖水文特征。

5.上游地区的植被影响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影响河水的含沙量,进而影响湖床的高低,A正确;该地常年盛行东南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充沛的降水,湖水主要通过海陆间循环得到更新,B错误;m位于H湖泊的上游,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主要在下游,C错误;湖泊面积的大小与流域的洪涝灾害频率成负相关,面积越大,对河流的调节作用越明显,洪涝灾害频率越小D错误。

正确答案选A。

6.该地常年盛行东南风,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可以排除D;n河段上游有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节作用,n河段比m河段流量季节分配均匀,可以排除A;由图上信息无法判断植被类型,可以排除B。

Q地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R地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所以降水Q地多于R地。

正确答案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

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处形成森林景观,200~400毫米处形成草原,小于200毫米处形成荒漠。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森林景观出现在:

A.甲B.乙C.丙D.丁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D.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答案】7.B8.D

【解析】试题分析:

7.根据材料,森林景观出现在降水量大于400mm的区域。

读图,从左侧纵轴400mm降水量处作水平线,与降水量线交于两点。

从两交点向下作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两点,可以判断出乙在两交点,乙降水量大于400mm,B对。

同理判断甲丙丁降水量在400mm以下,A、C、D错。

8.读图,从甲地作垂线,与降水量线相交,可以判断交点的降水量约200mm,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大量掘井,容易导致环境问题,不能增加耕地,A错。

结合前面分析,乙地是森林,不适宜放牧,B错。

丁地降水量很少,在50mm以下,应是荒漠,草场生长条件差,C错。

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D对。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地形与降水量判读,区域牧业发展措施。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表示一般人群对外界气象环境感受到的舒适程度指数,其等级共9级,5级表示最舒适。

数字大表示偏热,数字小则表示偏冷。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海南三亚人体舒适度指数等级变化趋势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

C.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D.武汉、北京、哈尔滨、广州

10.在五个城市中,三亚最舒适天数最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

11.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亚的次舒适天数(指数等级为4和6)比广州多近30天

B.人体舒适度指数为6时,五个城市天数差异最小

C.南方各城市1、2级天气较少,但7级不舒适天气较多

D.海拔高度由低到高,舒适天数趋于减少

【答案】9.D10.A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9.根据材料信息,影响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海南三亚舒适度曲线已知,图中所给的四个城市分别是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这四个城市的纬度由低到高分别是:

三亚、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由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其气温也依次递减。

5级表示最舒适,广州、三亚纬度偏低,不舒适的主要原因是偏热(舒适指数大于5),其中三亚已知,另外一个主要偏热为主的是图中的④表示的曲线,所以④为广州;哈尔滨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图中③所示曲线舒适指数为1的时间长,说明偏冷的天数最多,气温最低,所以③为哈尔滨;北京纬度高于武汉,偏冷的天数更多,舒适指数更低,所以①为武汉,②为北京。

综上所述,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武汉、北京、哈尔滨、广州,D正确。

10.图中五个城市舒适曲线差异最主要是纬度差异对气温的影响造成的,一般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亚不舒适天数多是因为其舒适指数等级6、7的天数较长,也即偏热的天数较多,三亚是图中五个城市中纬度最低的。

纬度低,气温高。

所以三亚最舒适天数最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A正确。

11.本题主要考察对图形的解读。

由图可知,三亚的次舒适天数(指数等级为4和6)约为180天,广州次舒适天数约为180天,两地次舒适天数相近,A错误;人体舒适度指数为5时,最多的是广州约为90天,最少的是三亚约为60天,差距为30天。

人体舒适指数为8、9时五地的天数都接近0天,是天数差异最小的,B错误;南方城市包括武汉、广州、三亚。

读图可知,其1、2级的天数都少于40天,7级天数都大于60天,即1、2等级天数较少,7级天数较多,C正确;图中四地海拔均比较低,四地主要体现的是纬度差异,无法判断海拔高低对舒适天数的影响,D错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澜沧江一路奔腾,在滇藏交界处的深谷里形成了一个近似“S”形的小小拐弯,以产盐而闻名藏区的盐井就藏在这道拐弯里。

芒康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千百年来的积淀,使这里成为藏区的富庶之地,同时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的一处干热河谷,其河畔分布着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如下左图)。

材料二:

每年的4—6月为当地的晒盐旺季,7—9月为当地的雨季。

每当晒盐季节,当地纳西族妇女会打开河畔的盐井围栏的活动门,从盐井中取出卤水,置于盐田晒盐,这种晒盐方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分析每年4—6月为当地晒盐旺季的原因。

(2)分析每年的7—9月盐井围栏需关闭的自然原因。

(3)根据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解释卤水的形成过程。

【答案】

(1)4—6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白昼时间(增)长;光照强,太阳辐射量大;4—6月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4—6月受干热风(焚风效应)的影响(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2)7—9月为当地的雨季,澜沧江流域内降水量增加;7—9月气温高,上游高原高山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融水量增加,河流水位上涨;为了防止河水上涨灌入盐井中,卤水汇入河水流失,所以需关闭盐井围栏(3)由于地壳运动,在盐矿层附近形成断层;地下水在断层带富集;地下水与盐矿层接触,盐矿溶入地下水,使得断层带附近形成卤水

【解析】考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

(2)每年的7-9月份盐井围栏需关闭的自然原因,可以从降水、河流水文等方面回答。

(3)卤水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地壳运动、断层等方面回答。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贝加尔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湖中生活着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

贝加尔湖周围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但只有图中R河流出。

材料二:

图中甲城是西伯利亚的大城市,工业以机械制造(重型机械、机床、电缆)为主,市内有多所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投资。

(1)简述R河的水文特征。

(2)如果从贝加尔湖引水到乙地,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3)简析甲城近年来成为投资热土的主要原因。

【答案】

(1)贝加尔湖为源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纬度高,结冰期长;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有凌汛;植被覆盖好,含沙量小

(2)线路长,工程量大,投资多;地势南高北低,不能自流;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跨越国界、铁路等调水,难度大(3)甲城淡水、矿产等资源丰富;铁路通过,近机场,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协作条件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解析】试题分析:

(1)湖泊的生态环境价值可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河流流量等。

(2)水文特征从流量、汛期、含沙量、冰期等方面来回答。

R河纬度较高,冰期长;北半球自南向北流,有凌汛;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小。

(3)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跨越国界调水,协调难度大;地势南高北低,线路长,工程量大,建设投资多;有冻土,工程难度大。

(4)从材料中看出,甲城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力量雄厚;“是西伯利亚的大城市,工业以‘机械制造(重型机械、机床、电缆)为主,”说明其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协作条件好。

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考点:

湖泊的生态环境价值、河流水文特征、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工业区位因素。

14.【旅游地理】

材料一:

2016年7月15日,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在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花山岩画展现了壮族先民骆越族人生活和宗教仪式的场景,绘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岩画与其依存的喀斯特地貌、河流、台地一起,形成“岩画—山—水”的和谐的视觉效果,使人得以一窥过去在中国南方盛行一时的古文化仪式原貌。

绘制者在万仞崖壁上持续、有意识地作画,作画位置之奇险,难度之大,举世无双,图像数量多达2600多个,岩画大部分为赭红色的图案,以人物形象为主,与黄黑色的崖壁形成鲜明对比。

材料二:

下图为花山岩画临摹图。

(1)结合材料,试分析花山岩画所具有的旅游资源价值?

(2)花山岩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试分析其面临的主要自然挑战?

【答案】

(1)红色图案,黄黑崖壁,颜色对比鲜明具有色彩美(或美学价值);山水结合,游览时移步换景,具有动态美(或美学价值);岩画反应了壮族古代宗教仪式、民俗,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经济价值

(2)当地为喀斯特地貌,流水化学沉积作用典型,岩画易被发育的钟乳石等覆盖;岩画暴露在空气中,受风化作用影响,岩体脱落,岩画受损;夏季降水丰富,水位上涨明显,低处岩画易遭受流水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