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082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

《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器件评价规范.docx

元器件评价规范

目录

1.目的.........................................................................................................................................................2

2.适用范围.................................................................................................................................................2

3.定义.........................................................................................................................................................2

4.试验的一般要求.....................................................................................................................................3

5.运作程序.................................................................................................................................................4

5.1.盐雾试验..............................................................................................................................................4

5.2.稳态湿热试验......................................................................................................................................6

5.3.浸渍试验..............................................................................................................................................7

5.4.耐湿试验............................................................................................................................................8

5.5.温度冲击试验...................................................................................................................................11

5.6.高温寿命试验.....................................................................................................................................13

5.7.有焰燃烧性试验.................................................................................................................................15

5.8.低频振动试验.....................................................................................................................................17

5.9.高频振动试验.....................................................................................................................................18

5.10.可焊性试验.......................................................................................................................................21

5.11.耐焊接热试验.................................................................................................................................26

5.12.引出端强度试验...............................................................................................................................29

5.13.耐溶剂性试验...................................................................................................................................33

5.14.电阻---温度特性测试.......................................................................................................................34

5.15.电容量的测试...................................................................................................................................35

5.16.品质因数测试...................................................................................................................................36

5.17.接触电阻测试...................................................................................................................................36

5.18.电阻电压系数测试...........................................................................................................................37

5.19.低电平负载试验.............................................................................................................................38

5.20.中等电流切换试验...........................................................................................................................39

6.引用标准/参考文件...............................................................................................................................40

7.附件表单.............................................................................................................................................40

 

 

1.目的:

为规范元器件的可靠性评价及判定,特制定本文件。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品保部的元器件可靠性评价。

3..定义

3.1.试验(test):

任一试验项目所包括的一整套操作过程。

一般组成如下:

a.预处理(必要时);

b.初始检测;

c.进行试验;

d.恢复(必要时);

e.最后检测。

在进行试验和/或恢复期间可以要求中间检测。

3.2.预处理(preconditioning)

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试验样品以前所受到的影响,而对试验样品的性能在测量之前进行的处理,当有要求时,预处理是试验程序的第一个步骤。

3.3.恢复(recovery)

在去除环境条件之后对试验样品的处理,目的是使试验样品的性能在测量之前能够稳定。

3.4.中间检测(intermediateexaminationandmeasurement)

在试验期间和/或恢复期间对试验样品所进行的电性能、机械性能检测和外观检查。

3.5.可焊性(solderability)

在规定的条件下,金属表面易于被熔融焊料润湿而形成牢固结合的能力。

3.6.润湿(wetting)

熔融焊料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光滑均匀的附着层,接触角越小,表示润湿性能越好。

3.7.不润湿(non-wetting)

熔融焊料不能在金属表面形成均匀的附着层,底金属仍曝露,接触角大于90℃。

3.8.弱润湿(dewetting)

熔融焊料在开始曾润湿的某些金属表面区域又重新收缩回去,可能保留一层极薄的焊料膜,焊料收缩时,接触角增大。

.9.多孔性(porosity)

焊料镀(涂)层表面出现疏松多孔的情况,不均匀的表面包含密集的小针孔和凹坑。

3.10.针孔(pinholes)

贯穿整个金属镀(涂)层的小孔。

3.11.漏率(leakrate)

单位时间内流过已知压差漏泄处的规定温度的干燥空气量。

单位:

Pa.cm3/s。

3.12.标准漏率(standardleakrate)

在标准温度(25℃)和压差(高压101.325kPa,低压不大于133.322Pa)下的漏率。

单位:

Pa.cm3/s。

3.13.等效标准漏率(leakrate)

以空气为试验气体条件下的标准漏率。

单位:

Pa.cm3/s。

3.14.灵敏度sensitivity

仪器、方法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能测得的最小漏率。

为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条件下的灵敏度,应通过适当的转换系数把它们换算成标准条件下的灵敏度。

单位:

Pa.cm3/s。

4.试验的一般要求

4.1.试验的大气条件

a.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为:

温度15~35℃、相对湿度20~80%、气压86~106kPa;

b.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为:

温度25±1℃、相对湿度为48~52%、气压86~106kPa。

4.2.恢复条件

可采用以下恢复条件之一:

a.若检测的参数受试验样品吸湿或表面状态的影响且变化较快,则采用下列控制的恢复条件:

温度:

实际试验室温度±2℃,但应在15~35℃范围内;

相对湿度:

72%~78%;

气压:

86~106kPa。

b.若检测的参数受试样品吸湿或表面状态的影响不大,变化不快,则可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

4.3.辅助干燥条件

若在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测量之前要求进行辅助干燥,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应按下条件处理6H:

温度:

55±2℃;

相对湿度:

不大于20%;

气压:

86~106kPa。

4.4.试验条件的容许误差

若无其它规定,试验的容许误差规定如下:

4.4.1.温度

试验箱内的温度控制,应使工作空间内任测量点的温度保持在2℃之内;试验箱的构造应使工作空间内任一点温度,在任何时间偏离测量点不超过±3℃。

但紧靠发热样品周围除外。

4.4.2.相对湿度

控制传感器附近空气相对湿度的测量误差应在±5%以内。

4.4.3.气压

当气压不小于1.3x10-3kPa时,测量误差为±5%,或0.133x10-3Pa,以大者为准;当气压小于1.3x103Pa时,测量误差为±10%。

4.4.4.振动频率(f)

当f≥25Hz时,测量误差为±2%;

当f<25Hz时,测量误差为0.5Hz;

4.4.5.稳态加速度

稳态加速度的容许误差为±10%。

4.5.试验仪器设备的误差

用于控制或监测试验参数以及进行测试的仪器、设备,其误差应不大于被测(被控)参数误差的三分之一,或按有关规范的规定。

4.6.试验顺序

当一种试验条件对试验样品的影响依赖于试验样品先前暴露的环境条件时,有必要规定试验顺序。

下列分组及各组的试验顺序只是优选顺序而不是强制规定。

建议在制定新标准和对现行的标准修订时遵循这种顺序。

对于密封元件,当不要求进行耐湿试验时,高灵敏的密封试验可以代耐湿试验。

组Ⅰ(所有试验样品)

目检

力学性能检验

电性能检测

密封试验(如果适用)

组Ⅱ

a.(部分试验样品)

冲击试验

稳态加速度试验

振动试验

b.(其余试验样品)

耐焊接热试验

引出端强度试验

温度冲击试验

组Ⅲ(已通过组Ⅱ试验的所有样品)

耐湿或密封试验(密封元件)

5.运作程序

5.1.盐雾试验

5.1.1.目的

确定元件耐盐雾腐蚀的能力

盐雾腐蚀试验结果与其它介质(包括海洋大气及海水)腐蚀结果之间很少有直接关系。

但是,如果现场使用与实验室盐雾试验的累积数据表明的确存在相关关系(例如铝合金),则盐雾试验可以为某些试验样品在海上及沿海地区的使用性能提供有用的数据。

这些样品所用金属应相同或性质极为相近或具有防护层。

盐雾试验可以用来评定金属或非金属防护层的质量和均匀性。

5.1.2.试验条件

5.1.2.1盐溶液

5.1.2.1.1盐溶液的浓度

盐溶液为(5±1)%(重量百分比)的氯化钠溶液,用化学纯氯化钠溶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而成。

所用水的电阻率不小于500Ω·m。

2.1.2盐溶液的pH值

每次配制好的盐溶液和喷雾后的收集液,在温度为35±2℃时,其pH值应为6.5-7.2。

pH值用酸度计或精密试纸测量。

应使用化学纯盐酸或氢氧化钠的稀溶液调节盐溶液的pH值。

但应注意使盐溶液的浓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

5.1.2.1.3盐雾收集液

工作空间内盐雾收集液不得重复使用。

5.1.2.2盐雾沉降率

在工作空间内任一点上,水平收集面积为80cm2的收集器,每小时收集到1.0-2.0mL的溶液(16h以上的平均值)。

至少要使用两个收集器:

一个放在喷嘴的附近,另一个则尽量远离喷嘴。

并应避免受到试验样品的遮蔽,也不会收集到任何来源的冷凝液滴。

5.1.2.3试验温度

试验时,工作空间内任一点的温度应保持在35±2℃。

5.1.2.4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由有关标准从下列条件中选取:

试验条件A-96H

试验条件B-48H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按规定时间连续进行,不得中断(或直至观察到特定的失效条件为止),但对装置进行调整及对试验样品进行检查除外。

5.1.3.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5.1.3.1试验箱(室)应满足2.2及2.3条规定的条件。

5.1.3.2试验箱(室)及其附件(包括试验样品架、盐液槽、喷嘴和管路系统等)的材料应耐盐雾与盐溶液的腐蚀。

5.1.3.3盐雾不应直接喷射到试验样品上。

5.1.3.4试验箱(室)的顶部、内壁以及其它部位上的冷凝液不得滴落在试验样品上。

5.1.3.5试验箱(室)应开有适当的排气口,以免箱(室)内压力升高。

为了使盐雾分布均匀,排气口末端应有保护装置,避免强风在箱(室)内产生强烈气流。

5.1.3.6喷雾器应能产生分散良好、潮湿、细密的浓雾。

5.1.3.7所用压缩空气应无油和灰尘等杂质。

压力适当并应预热和加湿。

从喷嘴出来的空气,其相对湿度为95%-98%,以免喷嘴因析出盐而堵塞。

可使空气以细小气泡的形式通过热水塔进行预热和加湿,水温为35℃或稍高,但应保证试验箱(室)满足试验条件。

5.1.4试验程序

5.1.4.1初始检测

按有关标准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及机械性能检测。

5.1.4.2预处理

试验机品在即将试验前应彻底清除表面上的灰尘与油污等,直至表面不挂水珠。

所用溶剂不产生腐蚀作用,也不形成保护膜。

有机涂层不应使用有机溶剂清洗。

若无其它规定,与样品架接触的部分不需要涂复的切面和表面,皆应涂上腊层或其它类似物质加以保护。

5.1.4.3试验样品的放置

试验样品的放置应避免互相接触,也不得互相遮蔽盐雾的作用。

试验样品上的冷凝液不得滴落在其它试验样品上。

板状试验样品的主要表面应与垂直方向成15。

-30。

角。

5.1.4.4试验

如果试验前试验箱(室)已停止使用五天以上,则应空箱测试24H,以便在确定温度与沉降率符合试验要求后才开始试验。

当工作空间的温度稳定在35±2℃时即可喷雾。

试验应连续进行,试验时间由有关标准从2.4条中选取。

喷雾期间,每24H至少测量一次盐雾沉降率和收集液的pH值。

5.1.4.5恢复

试验结束后,可用自来水轻轻洗去试验样品表面沉积的盐,也可以用软毛刷或软塑料刷子轻轻刷洗。

洗涤水温度不应超过38℃。

然后,按本标准4.2条的规定,恢复1-2H,或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恢复。

5.1.4.6最后检测

按有关标准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及机械性能检测。

5.1.5失效判据

5.1.5.1电镀层应无脱落或翘起;

5.1.5.2电镀层应无变色、无生锈、无氧化现象。

5.1.5.3电性功能应能满足相关的标准或规格书的要求。

5.2.稳态湿热试验

5.2.1目的

评定元件所用绝缘材料的耐湿性能。

本方法是一种加速试验。

试验样品连续暴露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便可达到加速的目的。

高温高湿条件作用在试验样品上,可以构成水汽吸附、吸收和扩散等作用。

对于吸湿材料,在高湿条件下会迅速变坏。

许多材料在吸潮后膨胀,性能变坏,引起物质强度降低及其它主要机械性能的变化,吸附了水汽的绝缘材料会引起电性能下降。

5.2.2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在表1中选取。

表1

试验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试验时间h

A

40±2

90-95

240

B

96

C

504

D

1344

5.2.3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a.试验箱(室)应能满足第2章所规定的试验条件。

b.使用放置在工作空间的温湿度传感器监测试验箱(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c.应不断地从试验箱(室)内排除冷凝水,未经净化不得再使用。

d.试验箱(室)的湿源用水的电阻率应不小于500Ω·m。

e.工作空间内的温湿度应是均匀的,并与监测传感器附近的条件一致。

f.试验样品的电气负载不得明显地影响试验箱(室)内的条件。

g.试验箱(室)壁和顶部的冷凝水不允许滴落在试验样品上。

5.2.4试验程序

5.2.4.1预处理

试验样品应在40±5℃的干燥箱(室)内放置24H。

5.2.4.2初始检测

按有关标准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及机械性能检测。

5.2.4.3试验

a.试验样品放入试验箱(室)中,按5.2.2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b.如果有规定,在试验期间,试验样品应加100V直流电压或按有关标准规定施加电压。

加电压点及加电压时间应在有关标准中规定。

c.中间检测试验结束,试验样品仍在试验箱(室)中时,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电性有及机械性能检测。

适用时,检测结果可与初始检测结果相比较。

5.2.4.4恢复

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者外,试验结束后,试验样品应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1-2H。

5.2.4.5最后检测

按有关标准规格书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和机械性能检测。

5.2.5失效判据

不能满足有关标准或规格书规定的要求。

5.3.浸渍试验

5.3.1目的

确定元件交替地浸渍在不同温度液体中的密封能力。

本方法提供了在试验室条件下,检查元件密封性能的简易试验方法。

在温度、振动等试验之后,进行本试验不仅可以检查出由于装配不当所引起的缺陷,而且还可以检查出由于环境试验中产生机械损伤而导致折缺陷。

采用清水(自来水)还是采用氯化钠的饱和水溶液作为试验液体,取决于试验样品的性质。

当浸渍试验后需进行电性能检测以证明密封泄漏时,应采用氯化钠的饱和水溶液,这将有利于检验潮湿的渗透力。

本方法不能代替温度冲击试验及盐雾试验。

5.3.2试验条件

有关标准应从表2中选取。

表2

试验条件

热液槽

循环次数

溶液种类

溶液温度℃

浸水时间min

溶液种类

溶液温度℃

浸水时间min

A

清水(自来水)

65+50

15

清水(自来水)

25+10-5

15

2

B

氯化钠的饱和水溶液

C

60

0±3

60

5

5.3.3对试验设备的要求

5.3.3.1应提供两个浸水液槽:

一个是热液槽,一个是冷液槽。

两个液槽的放置要便于试验样品的浸渍,同时又要便于试验样品从一个液槽转移到另一个液槽。

5.3.3.2液槽的结构应保证整个试验期间达到第2章所规定的温度容差。

5.3.4试验程序

5.3.4.1预处理

按有关标准规定,对试验样品及其密封面进行预处理,其表面应无灰尘或油污。

5.3.4.2初始检测

将试验样品置于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使其达到温度稳定。

然后,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外观检查、电性能及机械性能检测。

5.3.4.3试验

5.3.4.3.1将试验样品按正常工作位置,浸没于液体温度为65+50℃的清水(自来水)热液槽中,浸水时间按第2章之规定选取。

5.3.4.3.2在热液槽中浸渍结束后,应尽快将试验样品转移到冷液槽中。

冷液槽的溶液种类、温度及浸水时间,应从5.3.2中选取。

5.3.4.3.3在冷液槽浸渍结束后,应尽快将试验样品按5.3.4.3.1和5.3.4.3.2条的规定重复一次,以完成两个循环。

若选取试验等级C时,则按5.3.4.3.1和5.3.4.3.2条的规定重复四次,即完成五次循环。

5.3.4.4恢复

在最后一次循环结束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