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99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docx

小区挡土墙监测方案

 

XX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

南侧挡土墙监测方案

 

编写:

 

审核:

 

审定:

 

XX省工程勘察院

二0一五年六月

附图

XX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南侧挡土墙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XX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

南侧挡土墙监测方案

1前言

1.1任务由来

XX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位于长宁街以北,挡土墙位于小区南门东侧,场地整平开挖至设计地坪标高后,地形上呈台阶状,以桩板墙进行支挡。

现桩板墙外侧土体因城市道路修建需要开挖土体,为了保证小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XX市房产局(以下简称业主)拟对小区内该挡土墙在外侧土体开挖施工期间和竣工后进行变形监测,我院为此制定了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南侧挡土墙变形监测方案。

1.2工程概况

XX市房地产管理局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竣工于2013年,31#楼和32#楼为桩基础。

南侧挡土墙位于小区31#楼和32#楼南侧,采用双排桩进行支护,监测段桩板墙长度约145m,墙外侧土体开挖至道路设计标高后墙高7~8.8m,现桩板墙悬臂段约3.0~4.0m,支挡结构物距离31#楼和32#楼南侧外墙约7m,挡土墙的稳定影响该两栋建筑物的使用。

根据设计资料显示,桩板墙采用双排桩,纵向桩间距为3.1~4.0m,横向桩间距为3m,桩径为1m,嵌固深度大于10m,其中硬塑粉质粘土大于8m,石灰岩不小于2m。

纵向桩通过冠梁和3道腰梁连接,横向桩通过连梁连接,根据土体开挖进度,现支护桩、冠梁及一道腰梁施工完毕,外侧土体还需开挖约5m,开挖边界紧邻桩板墙。

1.3监测目的和任务

1.3.1监测目的

利用巡视和仪器观测等方法,对拟监测挡土墙位移、倾斜和墙顶建筑物沉降进行观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研究和分析,预测和预报挡土墙的变形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小灾害损失,保证小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3.2监测任务

(1)通过对挡土墙墙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及倾斜监测、墙顶建筑物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地面裂缝监测及挡板的巡查将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挡土墙的实际情况,为判断其安全性提供必要信息;

(2)按《建筑变形监测规程》、《工程测量规X》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X》对挡墙的稳定性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判断其稳定性,以确保挡墙的安全使用;

(3)对挡土墙的监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墙外土体开挖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土体开挖完成后挡墙使用阶段,在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向业主和设计单位报告,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为挡土墙外侧土体开挖和挡土墙的维护管理提出相关意见。

1.4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

(2)《岩土工程监测规X》(YS5229-96);

(3)《建筑变形测量规X》(JGJ8-2007);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X》(JGJ120-2012);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X》(GB50497-2009);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X》(GB50330-2013);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X》(GB50007-2011);

(8)《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X》(GB12897-2006);

(9)业主及设计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洪源经济适用房小区属剥蚀、溶蚀丘陵地貌单元,原始地形大部分处于山谷。

现挡土墙墙后已回填至标高145.0m。

2.2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现场调查及勘察报告等相关资料,挡土墙区域主要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和残坡积粉质粘土层,石炭系石灰岩。

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杂填土(Q4ml):

黄色,松散,欠固结,土质不均匀,主要为砖块、块石组成,含少量粉质粘土。

挡土墙区均有分布,厚度为5.0~9.7m,为场地回填整平和挡土墙施工开挖堆填而成,由于结构松散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利于挡土墙的稳定,同时加快填土的自重固结,引起地面沉降。

(2)粉质粘土(Q4el):

浅黄色,硬塑状,含黑色铁锰质氧化物及棱角状碎石,粒径2~15mm,中等压缩性,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光滑,层厚3.3~10.5m。

场地均有分布。

(3)粉质粘土(Q4el):

浅黄色,可—软塑状,含黑色铁锰质氧化物及棱角状碎石,粒径2~15mm,中等压缩性,干强度中,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光滑,层厚0.6~3.0m。

场地均有分布。

(4)石灰岩(C):

灰白色,微风化,隐晶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状,多被方解石脉充填,呈不规则网状穿插于岩石中,岩芯较完整,局部溶洞发育。

3监测项目及内容

3.1监测项目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X》(GB50497-200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X》(GB50330-2013)及业主要求,本次监测主要的监测项目为挡土墙顶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挡土墙后建(构)筑物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地面裂缝。

3.2监测内容

(1)挡土墙顶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

位移监测点布置在挡土墙顶部或预估挡土墙最大变形处,利用场地稳定区域设置的基准点,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挡土墙是否出现变形或变形的发展趋势。

(2)挡土墙倾斜监测

监测点布置在紧邻支护桩的冠梁及腰梁上,上下监测点应在同一竖轴线上,利用场地稳定区域设置的基准点,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对监测点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挡土墙是否出现倾斜。

(3)挡土墙后建(构)筑物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点布置在挡墙墙后31#楼和32#楼的墙角和墙面上,利用场地基准点,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根据监测数据,做到提前预报。

(4)地面裂缝监测

对挡土墙墙后3H(墙高)X围内进行巡视,对已有裂缝采用两侧贴石膏饼、画平行线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在监测期间如墙后已有裂缝变形宽度超过预警值或出现新裂缝,立即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以观测裂缝X开或闭合等变化。

4监测精度要求及方法

4.1监测精度要求

4.1.1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根据挡土墙的现场实际情况,墙顶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距离视准线法或小角度,监测精度满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X》(GB50497-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X》(JGJ8-2007)及《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二级变形测量的技术要求。

监测精度要求见表4.1-1所示:

监测精度要求表4.1-1

设计控制值

(mm)

水平位移监测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

≤30

≤1.5

平面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统一的平面控制网,监测方法按照二级边角网的技术要求进行。

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见4.1-2所示:

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表4.1-2

平均边长

(m)

角度中误差

(")

边长中误差

(mm)

最弱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300

±1.5

±3.0

1:

100000

平面控制网拟采用边角网,通过监测所有的边长和水平角度,按照严密平差方法计算各控制点的坐标。

边长监测采用往返监测,每条边监测8个测回,每个测回读四次读数,并进行温度和气压改正。

水平角度监测采用方向法,每个水平角监测9个测回,其精度要求和各项限差见表4.1-3所示:

方向监测法限差(") 表4.1-3

仪器类型

两次照准目标

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内

2C互差

同一方向值

各测回互差

DJ1(TC702)

4

5

9

5

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按照4.1-4所示:

全站仪测距离技术要求 表4.1-4

级别

仪器精度等级(mm)

每边监测数

一测回读数间较差限差(mm)

单程测回间较差限差(mm)

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

往返较差(mm)

温度

(ºC)

气压

(Pa)

二级

≤5

2

2

5.0

7.0

0.2

50

≤2(a+b×D)

注:

a、b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D为测量斜距(km)。

4.1.2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竖向位移监测点的精度要求及监测方法,如表4.1-5所示:

竖向监测点的精度要求表4.1-5

竖向位移报警值(mm)

竖直位移监测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

≤20

≤0.3

竖向位移监测的方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1-6所示: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1-6

等级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K+黑-红读数之差(mm)

K+黑-红所测高差较差(mm)

二等

50

1

3

0.50

0.5

0.70

4.1.3支护结构倾斜监测精度要求

根据挡土墙的现场实际情况,支护结构倾斜监测采用经纬仪投点法,监测精度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X》(JGJ8-2007)及《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二级变形测量的技术要求。

监测精度要求见表4.1-7所示:

倾斜监测精度指标  表4.1-7

测量级别

倾斜监测

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二级

±3.0

4.1.4裂缝监测精度要求不宜低于0.1mm,长度和深度监测精度要求不宜低于1.0mm。

4.1.5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密平差。

4.2监测方法及成果计算

4.2.1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测量按小角度法进行观测。

在平行与挡土墙延长线上的平面控制点设工作站,取远方50米外位置稳定、成象清晰的永久性目标作固定后视方向分别测出各监测点相对后视的夹角,每次四测回取平均值A。

光电测距量出测站至监测点边长S。

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测角差dA=Ai-Ai-1,从而计算出该测点本次位移量,第一次位移量累加至当次本次位移量即为该测点累计位移量。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Si——本次位移量(mm);

dAi——本次角度变化量(°);

ß——常数ß=206265;

DS——累计位移量(mm)。

4.2.2竖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

监测点的测量:

边坡顶沉降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观测。

以附合或闭合路线在水准路线上联测各监测点,以水准控制点为基准,测算出各监测点标高。

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当次本次沉降量即为该测点累计沉降量。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hi——本次沉降量(mm);

hi——本次标高(m);

hi-1——上次标高(m);

Dh——本次累计沉降量(mm)。

4.2.3巡视检查

在挡土墙墙外侧土体开挖期间,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5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的布设及保护

5.1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各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监测、支护结构倾斜和墙顶建筑物沉降方面的监测,采用GPS布设,共分两部分:

(1)平面控制网:

主要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

计划布设平面控制基准点1组共2个,编号为G01~G02,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考虑到施工过程可能影响视线畅通,另布设1组工作基点,共2个,编号J01~J02。

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

(2)水准控制网:

用于挡墙竖向位移和墙顶建筑物沉降监测项目的高程控制基准。

计划布置水准控制点1组共3个,编号H01~H03,由于场地为建筑区,通视条件较差,因此水准控制点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