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6587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docx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析和专业化招商计划1024

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专业化招商

规划纲要

(初稿)

围绕吉林省开展特色及重点产业专业化招商的总体规划,现就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招商形成如下规划纲要。

一、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一)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百年间,全球汽车产业经历了若干重大的事件和变革,从大的时间跨度和产业格局来看,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按照如下的思路进行梳理,即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亚洲。

1.全球主要国家生产格局

据国际汽车生产组织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生产汽车1842万辆,增长0.8%,其中乘用车1449万辆。

2011年,由于中国汽车生产减缓,全球汽车生产仅增长3.2%,共生产汽车8006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量仅为5993万辆,较上年的5826万辆仅增长2.9%。

2011年,产量前十名国家共生产6111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6.3%,比重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亚太地区生产汽车4062.4万辆,下降0.7%。

其中中国1842万辆,日本840万辆,韩国466万辆,印度394万辆,泰国148万辆,伊朗165万辆。

欧洲地区(含土耳其)生产2113万辆,增长6.6%。

其中欧盟27国生产1770万辆,非欧盟国家224.3万辆,俄罗斯199万辆,土耳其119万辆。

美洲地区生产1780万辆,增长8.7%,其中北美1347万辆,增长10.6%;南美433万辆,增长3.6%。

非洲地区生产54.2万辆,增长5.9%,其中南非生产53万辆,埃及生产8.2万辆,摩洛哥生产5万辆。

分国家来看,中国汽车产量继续蝉联世界第一,美国超越日本紧随其后,日本退居世界第三。

德国、韩国、印度、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和法国分别居第4到第10位。

金砖四国中,除俄罗斯前进到第12名外,其余三国均进入世界前十名,印度超巴西居第六,巴西居第七。

七国集团中,只有美日德法四国进入世界前十,加拿大保持第11名,英国保持第15名,意大利则退至第21名。

虽然四个老牌的汽车强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产量占整个全球汽车产量比重在逐年下降,但仍然保持30%左右的高位;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产量比重也逐年上升,直逼四个老牌汽车强国。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上看,欧美国家增速缓慢,甚至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亚太新兴国家发展势头强劲,快速增长。

世界汽车生产重心正在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2、全球汽车厂商生产格局

1998年5月7日,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以383.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为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兼并案。

这一行为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并购风潮,之后通用汽车与菲亚特建立了合作,福特收购了路虎和沃尔沃。

2001年,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基本呈现“6+3”格局,即通用系(包括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系(包括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克莱斯勒系(包括三菱—现代)、丰田系(包括大发、日野)、大众系、雷诺系(包括日产、三星)6大汽车集团,外加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三个独立制造商。

这些大的汽车制造商不但在产量和销量上控制着全球汽车市场(原6+3模式格局占世界总销量的大约92%),而且在技术上引领着汽车行业的发展。

几年后,相对稳定的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发生变动,大的汽车跨国联盟相继解体,6+3格局在慢慢改变原有的面貌。

2005年2月13日,菲亚特集团在周日召开特别董事会,正式决定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解除5年前签署的合作协议。

菲亚特在重新成为独立企业后逐渐找到方向;2007年5月戴姆勒-克莱斯勒分道扬镳。

此外,一些新势力正在努力寻求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

印度TATA,韩国现代集团、中国上汽、一汽、广汽集团,这些原本处于汽车版图上第三世界的企业依托本国新兴市场的潜力迅速崛起。

2009年,通用汽车出售1%上海通用股份给上汽集团;2010年4月,雷诺与戴姆勒之间传出将互相持股3%的消息。

有媒体预测,全球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7+2”的格局。

它们包括:

通用+上汽,福特+马自达+长安,丰田+富士重工,大众+铃木,标致雪铁龙+宝马,雷诺+日产+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三菱。

唯一游离于联盟之外的就是本田和现代起亚。

3.金砖四国的兴起及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七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国家。

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年至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

随着四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未来4年内,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汽车销量将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并将以每年3%至15%的速度增长,超过成熟市场2%的年增长率。

金砖四国中的汽车发展速度和规模并不尽相同。

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有目共睹。

据预测,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占金砖四国的61%,但其年增速将放缓至5%,不及过去20%到40%的增幅。

巴西很可能是销量增长最稳定的一个,市场容量排名第2。

印度市场的增长最快,但整体容量仍处在第3位。

俄罗斯汽车市场2009年受到重创,达到历史最低。

预计2013年前俄罗斯市场容量都将处在这四国的第4位,但在2014年将超过印度。

金砖四国将在汽车工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且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都应加大投入力度,包括增加经销商和制造厂,加大研发力度。

金砖四国都拥有数目不断增加的汽车制造商,这有助于降低购车成本并提高购买力。

然而目前制造商中仅有通用和大众,供应商中仅有博世和德尔福在金砖四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对于跨国汽车企业而言,金砖四国的快速持续增长的市场潜力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4.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排名变化分析

2009年全球销量前十大汽车集团排名(单位:

万辆)

排名

汽车公司

09年销量

08年销量

同比增速

1

丰田

781

897

-12.9%

2

通用

748

836

-10.5%

3

大众

629

623

1.0%

4

福特

491

541

-8%

5

现代\起亚

463

420

10.2%

6

本田

339

378

-10.3%

7

日产

336

371

-9.4%

8

PSA

(标致雪铁龙集团)

320

333

-3.9%

9

上汽

272

172

58%

10

铃木

231

262

-11.8%

11

菲亚特

——

215

——

全球主要的大汽车集团有丰田汽车、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福特汽车、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本田汽车、日产汽车、PSA、铃木、菲亚特等。

主要大汽车集团集中在汽车产业历史悠久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一直以来这些大的汽车集团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韩系车企和中国的表现也说明了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向亚洲和金砖四国转移的趋势。

2008年丰田汽车销量超越通用,同时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在美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大,并几乎超越美国三大汽车巨头。

日系汽车集团的全球汽车产业综合排名日益提升。

韩系车企近几年表现可圈可点。

以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为代表的韩系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圈地运动。

2009年上半年现代起亚一度超越福特跃居全球汽车公司第四位。

2009年如果仅仅以销量为统计方式,中国的上汽集团则超越铃木,以272万辆的销量进入了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

但是相对于以上大的汽车集团,无论是核心汽车技术还是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中国整车企业都有很大差距。

但中国汽车企业首次进入全球前十,也预示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端倪。

5、近年全球主要汽车企业/集团重大变革

5.1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

2004年10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签署了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2%股份的合同。

2005年1月27日,上汽在韩国首尔正式宣布,已向韩国双龙汽车公司支付5900亿韩元(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48.92%的股份,成为双龙的最大股东。

这桩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韩国双龙收购案”终于顺利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也是中国汽车企业完成的首次海外收购。

然而2009年韩国双龙工人罢工冲突,双龙陷入面临破产的困局。

5.2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分手

2007年5月,戴克宣布作价74亿美元将克莱斯勒出售给瑟伯勒斯基金。

10月4日,在通过股东大会投票表决通过后,剥离了克莱斯勒的戴克更名为戴姆勒股份公司。

5.3印度塔塔汽车收购福特汽车旗下捷豹、路虎品牌

2008年3月印度塔塔汽车收购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捷豹和路虎品牌,开创首家欠发达市场收购豪华品牌先例。

从低端和高端同时出击的塔塔汽车公司,其雄心不能小觑。

5.4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新通用成立

2009年6月1日,通用正式申请破产保护,7月10日,进入破产保护仅39天的通用汽车成功出售大部分优质资产以及4个核心品牌雪佛兰、卡迪拉克、别克和GMC给“新通用”,成功脱离破产保护程序。

通用汽车为代表美国三大汽车集团陆续陷入危机,对于世界汽车产业而言意义深远。

作为全球汽车产业中心的北美市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值得欣慰的是,重组后的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09年通用成为中国市场表现最好的跨国汽车公司。

5.5丰田全球范围召回,“精益生产方式”受考

2010年1月21日,丰田在美召回230万辆汽车,召回门拉开帷幕。

随后召回事件频发,丰田汽车遭遇全球信任危机。

丰田在中国召回7.5万辆汽车,在美国及欧洲分别召回230万辆、200万辆汽车,堪称全球最大召回事件。

一直以来丰田汽车以“精益生产”著称,此次全球范围召回事件的发生,不仅使丰田汽车近年来急于扩张忽视产品质量控制的问题曝光,更颠覆了人们对“精益生产”的盲目信仰。

新的适合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生产方式亟待出现。

5.6锦湖轮胎事件

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锦湖轮胎在制造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2010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了1800万辆,然而,屡屡出现的召回事件,却让人们愈发关注汽车的安全问题。

央视在2011年3.15晚会上,曝光了锦湖轮胎的原料掺假,以返炼胶代替原片胶,严重影响轮胎的质量,给采用其品牌轮胎的汽车带来了安全隐患。

2011年1月,在一次采访中,公司负责人表示,按照作业标准,胎面与胎侧比例是3:

1,气密层则是6:

1。

然而,在对锦湖轮胎的生产车间进行暗访时却发现,锦湖轮胎置标准于不顾,为了减少成本不按照比例掺胶,而使用大量返炼胶,降低了整个轮胎的性能。

央视先后三次对锦湖轮胎的生产车间进行了调查,事实证明,锦湖轮胎明确规定的是一套标准,背后做的是另外一套标准。

作业标准规定,气密层是6份原片胶中只能掺入一份返炼胶,实际上都是返炼胶。

半成品都是由好几种胶料复合而成,性质大不相同,返炼时必须将性质不同的切掉,否则可能造成轮胎鼓包甚至爆胎等危险后果。

锦湖轮胎是全世界十大轮胎企业之一,为包括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等汽车厂家提供配套轮胎,在中国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

而锦湖轮胎如此偷工减料的生产过程,不知有多少存在安全隐患的轮胎流向市场。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及保有量情况

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2009年全年累计销售汽车1364万辆。

从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结构上看,微型客车的增速最快,达到了85.7%,这主要是由于振兴规划中关于鼓励大的汽车集团的政策取向,促使各大汽车集团积极发展微车以快速占据市场份额的缘故。

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越7000万辆,相比2001年,九年时间增长了323%。

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比重从2001年的40%多增至目前的60%以上。

从2004年至今,国内轿车市场不同国别汽车产品市场占有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的两成左右,发展到了2010年的三分之一;日系车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高速发展再次回归到6年前的23%左右;德系车市场份额缩减趋势初现;韩系车则在2008年、2009年两年其他车系市场减弱时迅速抢占国内市场。

2009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比2008年实现了35.7%的增长,发展速度落后于中国汽车整体的增长速度。

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汽车业受打击最早的是商用车,恢复慢的也是商用车,国内的商用车企业面临了比较大的压力。

2009年商用车行业发展由于4万亿投资拉动效应的滞后,呈现出了前低后高的发展。

其中轻卡因为受到惠农政策的影响,呈现出超乎寻常地高增长,成为商用车中表现最好的细分领域。

中重型卡车方面则恢复得比较好,步入正常轨道。

中国汽车出口在2009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整车出口数量同比几乎减少一半,除轿车之外的其他车型出口价格也出现回落,汽车出口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

从2009年一二月份,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触及谷底,虽然以后各月的出口量有所回升,但总体出口趋势与往年的增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2、国内汽车区域市场布局及企业格局情况

国内六大汽车城市产业规划一览

城市

主要企业

未来规划

长春

一汽集团

到2012年,长春汽车业年产值将达5000亿元人民币,比目前增加一倍。

武汉

东风集团

打造“中国车都”,并计划到2015年产销汽车200万辆,按每台产值15万元测算,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广州

广汽集团

到2010年广州的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3000亿元以上,其中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30万辆,产值2000亿元左右。

北京

北汽集团

到2010年,北京汽车工业将形成整车产能200万辆以上,当年实现产销180万辆,同时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市场占有率接近15%,实现利润50亿元;出口额30亿美元,力争进入世界500强。

上海

上汽集团

至2012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形成300亿元产值规模,其中整车产值将达到200亿元,零部件产业将达到100亿元。

重庆

长安集团

2020年,重庆乘车生产能力将达到260万辆,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

2010年11月份前十家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

排名

企业

销量(万辆)

1

上汽

326.85

2

东风

246.98

3

一汽

232.73

4

长安

215.84

5

北汽

135.76

6

广汽

65.53

7

奇瑞

60.72

8

华晨

46.97

9

比亚迪

46.85

10

江淮

42.76

2010年1-11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420.99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

2010年11月份前十家乘用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

排名

企业

销量(万辆)

1

上汽通用五菱

105.72

2

上海通用

92.17

3

上海大众

90.79

4

一汽大众

80.85

5

重庆长安

64.97

6

北京现代

63.77

7

东风日产

60.61

8

奇瑞

60.09

9

比亚迪

46.85

10

一汽丰田

45.01

3、主要乘用车企业截至2012年产能计划

据统计,到2012年,部分企业产能数字是比较夸张,但从整体来看:

产能水分、产能弹性、汽车出口、兼并重组等将消化“产能过剩”。

预计2012年自主品牌产能将为2009年销量的2.8倍;合资品牌产能为2009年销量1.5倍,对未来预期相对谨慎;微客领域产能将为2009年销量2.7倍,但相对而言并不过热。

国内36家主要自主、合资乘用车企业销量及未来产能规划

企业

现有产能

在建/将建产能

2012年产能

备注

上海大众

70万

100万以上

准备建新工厂

一汽大众

68万

15-35万(2011年)

100万以上

2011年后达到百万

上海通用

76万

100万以上

2011年产销超过100万

北京现代

60万

30万(2012年)

100万

建成后产能达百万

东风日产

36万

24万(2011年底)

70万

2011年低达到70万

奇瑞汽车

60万

20万(09年大连)

100万以上

2010年产能超过85万

比亚迪

60万

40+40万(不详)

超过150万

2010年达到80万以上

一汽丰田

46.3万

10+1.7万(2010年底)

60万

2010年达到58万辆

广汽本田

36万

40万

扩大产能,不建新厂

长福马

41万

20万(2012年)

60万

2012年产能增至60万

吉利汽车

100万以上

2010年突破100万辆产能

神龙汽车

45万

45万

产能充足,正筹划新工厂

哈飞汽车

40万

40万

产能/销量中包含微客

一汽夏利

15万

25万(2010年)

40万

2012年产销达到40万辆

悦达起亚

28万

10万(2010年底)

40万

2010年达到近40万

东风本田

20万

4万(2010年)+24万

30万

第二工厂产能24万辆,2012年下半年投产

广汽丰田

36万

36万

暂不建新工厂

一汽轿车

20万

10万(2010年)

30万

含马自达

长安铃木

20万

20万

曾有传言要建新厂

华晨汽车

30万(2012年)

100万以上

2010年突破100万辆产能

长城汽车

20万(单班)

5万(天津)

50万

2010年扩建到50万辆

昌河汽车

30万

30万

产能/销量含微客/昌河铃木

江淮汽车

20万(单班)

80万

2010年达到30万,规划80万

长安轿车

16万

24万(09年扩建)

40万

逐步达到40万辆

上汽乘用车

15万

20万(2010年南京)

40万

上海、南京、仪征

海马轿车

30万

15万(08年开建)

45万

产能将达到45万辆

昌河铃木

16万

16万

东南汽车

20万(双班)

20万

产能充足

华泰汽车

20万

20万

具备20万辆产能

华晨宝马

3万

10-20万(2012年)

20万

2010年10万,2012年20万,最高30万

重庆力帆

10万

10万

滚动发展,不冒进

长丰汽车

10万

10万

北京奔驰

2.5万

8万

计划提升到8万

东风乘用车

24万

24万

2010年完成二期,达到24万

青年汽车

20万

30万(2010年,萧山)

50万

济南20万、萧山30万

广汽菲亚特

14万(2011年)

14万

逐步达到25万辆

4、跨国汽车集团中国市场表现

从2007年至今,跨国集团中国市场的表现一路提升,中国市场在跨国集团全球市场地位也日益提升,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是跨国汽车公司最重要的销量、现金流及利润来源地,因此跨国公司纷纷提升中国市场比值。

2009年全球前十跨国集团普遍销量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市场一枝独秀,跨国集团在华销量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丰田2009年在全球销量负增长27.5%的情况下,在华销量增幅达到121%。

通用、现代、福特在华销量增幅也都在40%以上,可见中国市场在企业全球市场布局中比重已经加大。

目前,中国是大众第一大市场;宝马新7系最大市场;奔驰S级,R级最大市场通用、丰田、大众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地。

通用汽车经过2009年的涅槃,在中国实现了重生,2009年通用汽车破产重组,美国市场失利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市场,2009年在华销量增幅达66.9%,中国市场占其全球市场比重翻番越为24.5%。

现代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以接近翻倍的速度在提升,而市场效果也很明显,2009年现代汽车在华销量增幅高达85.9%,进入中国跨国汽车集团的前三位。

而起亚汽车在2009年从销量到品牌向高端化转型的努力和成果都值得关注。

菲亚特在中国是个异数。

不少汽车巨头在全球其他市场表现平平甚至持续亏损,唯独中国成为他们抹平报表拉升业绩的宝地,而菲亚特在欧洲、巴西和俄罗斯一路高歌猛进,唯独在中国陷入泥潭,它是多年来从未在中国车市井喷中尝到甜头的极少数跨国汽车集团之一。

PSA(标致雪铁龙)虽然重视中国市场却一直停留在寻找在华第二个合资伙伴阶段,虽然这件事从5年前就已开始。

但PSA的“找朋友”之路并不平坦。

它首先是找到了中航汽车旗下的哈飞汽车,双方曾在2007年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组建合资公司在华生产并销售10座以下轻型商务车。

2008年,新中航汽车集团成立后,PSA的谈判对象改为了新中航汽车。

而在去年长安汽车重组哈飞汽车后,PSA的谈判对象又变为了长安汽车。

虽然2009年借助中国的迅猛发展,PSA取得了50%以上的增幅,但在中国市场,其影响力还远无法和通用、大众等看齐。

5、跨国集团未来中国市场规划

近十多年来,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人口众多,汽车拥有率明显偏低,市场潜力巨大。

是汽车最大的目标市场,也必然成为汽车厂商争夺的焦点。

许多跨国公司都把发展亚洲业务作为自身发展战略之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等大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在亚洲设厂,扩大亚洲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是各大车企亚太事业的重点。

在国内汽车市场,合资品牌大部分都是属于国内的四大四小集团的,但更是属于全球的跨国汽车巨头。

因此,他们未来产能的扩张,取决于汽车的巨头们的中国战略,但更受制于他们的全球战略。

从产能规划上看,据统计,截至2012年,合资品牌产能为2009年销量1.5倍。

虽然中国车市异常火爆,但其它国家汽车市场的冬天并没有过去。

因此很多车企,像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企业,仍没有真正摆脱亏损,在花钱方面肯定是能省则省。

因此,三年后这些车企在中国产能的增长只有当前销量的50%。

另外,丰田将通过一汽丰田(60万)、广汽丰田(36万)两家企业使产能达到百万,在中国市场有所成就。

本田虽暂时不打算建厂,但会视销量提升两家合资企业产能,预计总产能可以提升到70万以上。

2009年新建工厂的福特,第三工厂建成后,产能将达到60万,也是急于在中国有所作为。

菲亚特与广汽的新工厂已经开建,2年后建成14万产能,克莱斯勒可能隐藏在背后。

(三)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基本概况

我省是汽车工业的摇篮,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省汽车工业已形成了以一汽集团公司为核心,集整车、各类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中重型卡车,中、高级轿车,轻型车和微型车等车型较为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并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2010年,吉林省汽车产业总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省整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68万辆和166万辆,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

全省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66亿元,销售收入3849亿元,利润380亿元,税金227亿元。

这四项指标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25.7%、27.3%、68.5%和26.5%。

  到2010年底,吉林省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473户,比2005年增加了254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户,专用车制造企业22户,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34户。

全行业从业人员18.4万人,资产总额2462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还多。

  与此同时,全行业自主开发能力亦明显增强,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拥有省级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